1、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练习文科综合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假定 2013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 6 25 。美国某品牌手机在中国的售价为 6250 元。 2014 年,生产该品牌手机的社会生产率提高 25 % , 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 25 % ,人民币对内贬值 20 。其他条件不变,该品牌手机在中国销售价应为 A 5000 元 B 4500 元 C 4000 元 D 3600 元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商品在美国国内的标价应该为 62506 25=1000美元;同时生产该品牌手机的社会生产率提高 25 %,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则此时商品的价值量为 1000( 1+25%) =800美元;同时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 25 %,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 5,所以此时用人民币标价为 4000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对内贬值 20 ,则此时价格为 4000( 1-20%) =5000元,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和汇率的相关知识 2014 年 3 月 17 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原初引力波穿越婴儿字宙留下的印记,这是宇宙刚刚诞生时急剧 膨胀的首个直接证据,这一其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有望帮助弄清宇宙诞生之迷。原初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由于信号极其微弱,技术上很难测量,科学界
3、此前一直没有找到这种波存在的证据。新发现也意味着广义相对论的胜利。材料表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复杂性、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 由于信 号极其微弱,技术上很难测量,科学界此前一直没有找到这种波存在的证据 ”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强调了认识水平受到实践的制约;“宇宙刚刚诞生时急剧膨胀的首个直接证据 ”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选 D。 错误,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和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
4、 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B普于换位思考,运用创新思维寻求和创造促进事物发展的条件 C在与常规思维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D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 “想不通的时候,试试侧过来想吧 ”强调了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要善于创新,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选 D。 A强调了底线思维,不选; B强调创新去创造条件,和题意无关; C错误, “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氏症症状
5、。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于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氏症患者及抑郁症患 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材料中人们对大脑的认识体现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选 C。 错误,意识的内容和和形式由客观物质决定; 否认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
6、。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对于唯物论、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气 气者,理之依也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物质是不依粗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气者,理之依也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粗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所以该题选 A。万物的基础是原始
7、物质,是基本元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句话所体现的文化观点是 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文化交流互鉴是各个民族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是多彩的、文化是平 等的、文化是包容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强调了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选 C。 错误,世界上的文化性质有所不同, 我们要弘扬和吸取那些
8、优秀的文化; 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交流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涉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投票表决时投了弃权票。中国认为,安理会的决议草案 “只能造成各方对立,导致局势更加复杂,这不符合乌克兰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我国投弃权票是因为 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各国外交政策应有所不同 我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我国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安理会的涉乌决议草案不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
9、宿。我国投弃权票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这展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选 B。 不构成原因; 错误,该草案是符合某些国家的利益的。 考点: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近来国务院各部门相继向杜会公开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 “底数 ”,被网友点赞为: “政府正在开始一场 透明革命 ”。政府 “晒 ”权力清单高 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 彰显政府自我限权和有限政府的执政理念 可有效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规范政府行为 有助于杜绝腐败,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政府是人民的
10、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向杜会公开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的表现,有利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打造阳光政府,树立政府威信的要求,选 B。 错误,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政府是行政机关; 错误,该材料和限制政府的权力无关,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转变政府职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 治理 ”有别于以住 “国家管理 ”“管理 ”的主体只是政府,而 “治理 ”则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这就需要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政府与公民形成稳定的良性互动,需要 满足公民的各种需要,实现个人利益国家
11、利益相结合 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增强治理意识和治理能力 确立公民权利,拓宽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典渠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说法明显错误,我们不能满足公民的各种需要,因为公民的需求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需要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科学民主决策,需要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选 B。 中 “直接参与 ”的说法有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主要通过间接参与。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原则 2014 年,我国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
12、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创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我国之所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 因为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因素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就能实现全面小康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我们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因为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选A。 错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 起决定性作用;
13、 错误,扩大了社会诚信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内箱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据的主要着力点。下列属于扩大消费的措施有 改革分配政策,实现城乡居民收人与经济同步增长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外贸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物流快递业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 符合题意;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物流快递业的
14、发展有利于刺激网上购物, 入选,选 C。 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和扩大消费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刺激消费的措施 国资国企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完善 “管资本 ”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股份多元化、交叉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资改革的重要内容。国资改革的内容表明 增强公有制主 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国企投资主体多元化就能增强效益,提离竞争力 发展非公有创经济能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 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材料中国资改革指向发展混合所有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有利 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选 D。 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综合题 ( 3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 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材料一 2008 年 2013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增长率情况 注:我国人均粮食只有 390kg,远远低于美国的 840
16、kg,西欧的 450kg;未来十年,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升级将带动粮食消费逐年提高,我国粮食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寿 国际历史消费刚性增长、产量波动性提高、总量供需矛盾,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材料二 2014 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严防死守 18亿亩耕地红线,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真心实 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和服务,搞好粮食储备调节。 (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 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
17、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保障粮 食安全。( 12 分) 材料三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国西部某农业大省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耐寒抗倒伏的优良品种;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治理土地污染;通过农作物间套 复种技术推广,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通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促进科学生产等措施,实现了 2013 年秋粮的丰收,实现了粮食 “ 十连增 ”。 ( 2)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科技在促进粮食生产和保障粮 食安全中的作用。( 10 分) 答案:
18、( 1)材料一反映了从 2008年到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不大增加,但是粮食产量增长率波动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产量低;受各种因素影响,未来 10年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作用:中国共产党要发挥纵览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人为本,制定关于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大政方针,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制定粮食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保护耕地,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和服务;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农民素质和农 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形成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和安
19、全体系。 (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良品种,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粮食增产;通过土壤改良治理技术,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耕地面积,稳定粮食产量;通过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通过物质技术推广,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快培养农业科技技术,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 进科学生产。 试题分析:( 1)本题有两问。第一问为图表题,要求考生从图表中概括出有效信息。回答本类试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仔细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注释,这个往
20、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 2008年到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不大增加,但是粮食产量增长率波动较大,同时要与注释中的发达国家比较。第二问,要求学生回答党和政府应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从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分别加以说明。党的角度可以从党的地位、执政方式等回答,政 府角度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原则等回答。 (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科技在促进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词语,然后用规范的经济理论表述出来。材料中出现了 “产品品种 ”“土地产出 ”
21、“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人才 ”等关键词,考生一一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党的性质、地位、政府的职能和科技创新的作用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 ”经济强省浙江省历任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夯实 乡村文化基础, 2013 年新建 1300 多座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建设主要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闲置校舍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方面避免大兴土木,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借力发力,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浙江文化礼堂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各地大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和农村文
22、化的耕耘者。无论节庆礼仅、教育培训还是文体娱乐活动,文化能人大显身手,引领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和极参与,不断增强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农村文化礼堂 和农村 “文化大使 ”,通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接地气 ”的文化浸润活幼,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 ( l)结合材料一,运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知识,分析浙江省的做法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12 分) 材料二 如何利用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 “送文化 ”不如 “种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应该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应该伴有
23、浓浓的泥土芳香。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提升起来。 浙江 “文化礼堂 ”的符号 ,首先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礼堂里大体包括 “二堂五廊 ”: 即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碑、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舍此,各村还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丈化资源,力求做到 “一村一品 ”“一村一景 ”“一村一韵 ”。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文化礼堂才能生机勃勃。在建设文化礼堂时,各地都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 (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浙江是如何成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文化礼堂建设的?
24、( 10分)并运用 “认识杜会与价值选择 ”的知识,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两条建议。( 4 分) 答案:( 1)发展社会主义乡村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发展社会主义乡村文化,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乡村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25、践,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创新。 ( 2)如何建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礼堂建设伴有浓郁的乡村泥土清香,各村力求做到 “一村一品 ”“一村一景 ”“一村一韵 ”。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礼堂里大体包括 “二堂五廊 ”,但各村又都因地制宜的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建设文化礼堂时,既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又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既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 发展的外部矛盾。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建议: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
26、路线,支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之上。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以从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等方面回答。 ( 2)本题有两问。一是用矛盾
27、分析法分析浙江文化大礼堂的建设。而是用 “认识杜会与价 值选择 ”的知识,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两条建议。第一问,指向为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各村力求做到 “一村一品 ”“一村一景 ”“一村一韵 ”强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礼堂里大体包括 “二堂五廊 ”,但各村又都因地制宜的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强调了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又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强调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问,比较简单。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考 生可以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矛盾分析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知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