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60.57KB ,
资源ID:339498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4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明朝初年,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 ”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家天下的制度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君主专制主义制度。方孝孺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认为 朱棣继承皇位是不合宗法制的,应该由建文帝之子继承,而朱棣认为这是朱家的家事,

2、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国事、家事合一的家天下制度,选择 A项。 B项与朱棣的想法相反; 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魏源曾描述某国政治制度 “二十七郡 (州 )公举一大酋总摄之 ,匪惟不世及 ,且不四载即受代 ,一变古今官家 (皇帝 )之局 ,而人心翕然。 ”材料中的 “大酋 ” A选民直选产生 ,职位不能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 ,统帅武装力量 C拥有绝对权力 ,有权解散议会 D代表国家形象 ,没有实际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魏源的描述,再结合他生活的年代分析判断,该国是美国。美国的总统行使行政权,而且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故选 B。 A项错

3、误,美国的总统并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项错误,应该说的是德国; D项错误,应该说的是英国。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政治体制。 “正是这个设计 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 ( 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 中的 “精巧的设计 ”是指: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 1787年宪法 D法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稚嫩的国家 ”,成为 “超级大国 ”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

4、美国 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 “制约与平衡 ”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 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 C。 ABD项都与 “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 ”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802年拿破仑发表演说: “现在有了一个政府,有了各种权力机构,

5、但此外全国还剩下什么呢?一盘散沙。 如果我们不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大堆大堆的花岗石作为基础,我们是建立不起共和国的。 ”以上材料反映拿破仑 A竭力维护共和制 B力图强化中央集权 C企图复辟封建帝制 D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统欧洲的大帝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对法国出现 “一盘散沙 ”的局面,拿破仑力图强化中央集权。故选 B。 A项错误,拿破仑明确提到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然后才能建立共和制; 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拿破仑最后追求的还是共和制;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拿破仑的统治。 根据德国 “1871年宪 法 ”,皇帝权力几乎不受

6、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 “1875年宪法 ”,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 析更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对两国宪法制定背景的分析。德国 187

7、1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是 德国刚刚实现国家的统一;法国 1875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是法国共和政体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反复较量之后,防止君主势力再次上台是当务之急。故选 A。德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政体,统一后首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维护军国主义的残余,因此 BC项错误; D项说法绝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宪法与 1875年宪法。 “ 当 (英 )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 (炮台时 ), (珠 )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 (英 )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 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

8、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 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 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珠 )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 (英 )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说明了民众对鸦片战争的漠视态度,这反映出清政府统治下民众的民族意识淡薄,民族观念不强,所以答案:选 D项, A说法错误, B C两项表述正确 ,但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

9、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 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近代中国外交。 “照会 ”、 “申 陈 ”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 “平行照会 “使清王朝被迫放下 “天朝上国 ”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选 C。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

10、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外交的进步。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 ,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可得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中规定

11、在中国开设工厂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 C。而 AB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故 ABD均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图为 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 A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 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D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彩色画片,题为 “中国蛋糕 ”,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蛋糕,将列强瓜分中国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在 19世纪末的情况。画面反映的历史状况就促使维新变法开始,故选 D。 A项错误

12、,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的是林则徐等人; B项说的是洋务运动; C项是发生在 19世纪 70年代。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 想 维新变法的背景。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 “大毛子 ”,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 “二毛子 ”;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 “三毛子 ”以至 “十毛子 ”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 ”这里的 “某一时期 ”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这一时期对洋人的歧视,依据陈旭麓的话可

13、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时期。 A项时期并未发生明显的盲目排 外的情况,且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还有浓厚的基督教的色彩; BD项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并未盲目排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下图是关于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 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 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 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中漫画可以看出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在给温度计加热,而清王朝的代表人物在给温度计的扇风降温,两者的态度 截然相反。温度计上方有立宪字样,其寓意自然是清王朝

14、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故选 A。 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清末宪政运动。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 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 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用以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 “光荣革命 ”后英国政治结构的变化

15、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材料表明了1688年前后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革命。而 “光荣革命 ”主要指由革命前的国王控制国家政权到革命后的议会控制国家政权,故选 A。 B、 C、 D三项不是光荣革命的影响。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的意义。 历史上,英国的法令曾经规定,对于没有职业的流浪人,第一次被捕要受鞭打,第二次被捕要割去 一只耳朵,第三次被捕要判处死刑。从 1509年到 1547年,被处死的流浪人有 72000人。这一法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把大量自耕农束缚在土地上 B迫使失地农民变为雇佣劳动力 C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武装起义 D使成千上万的

16、清教徒逃往海外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题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在 1509 1547年对没有职业的流浪人施行了严酷刑罚。题目强调的是对流浪人的处罚,与自耕农关系不大,排除 A项;材料和苏格兰人民起义无关,排除 C项; D项明显不正确。故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

17、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 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 A项说法错误。因为 “罗马国家是一个由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罗马家庭制度是以男性家父的权力为核心的家庭制度,这就决定和影响了妇女在财产中的地位。 ” 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所以也无法推演出 C答案:。 D项表述错误

18、。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 “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 ”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 “万民法 ”的灵活性。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 :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 ,而东方六国

19、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 C项。 A项和 B项知识错误, D项 “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太绝对,故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周礼 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出处周礼 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说的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 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 关; 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 ACD均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

20、,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王城的布局。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 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该材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该封建王朝应该是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行 省的划分使得题干材料中提到的 “黄河、长江、洞庭、钱塘 ”等河流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 AB项都是依据自然环境进行划分行政单

21、元的; D项是在元朝之后。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朝行政体制。 一位哈佛大学的专家曾说: “一个注重军事的朝代,作战时却常失败。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以水利为根据地,却敌不过北方人文简单、水准远逊的国家 ”。这个朝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作战时却常失败。养了 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 ”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宋朝,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对外战争老是以失败告终。故选 C。 ABD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

22、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迷惑性非常强。第一眼看过去好像是经常做的题目,但是经过出题人的重新设计,已经不好选择。自秦汉至宋元 ,我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主要是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地削弱。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与统一的斗争,在宋朝以后,中央集权逐渐的占据上风。从体制上看,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省制的转变,也能说明这一点。故选 A。明清时期更多的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因此 B项错误; C项错误,宰相虽然被分权,但是并未推出权力中心; D项明显错误。 考

23、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政治体制演变的趋势。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 “亲臣重臣 ”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 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或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 从材料 “设 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 A B 两项正确; “行走 ”即临时任命

24、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 D 项正确;材料 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 C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据汉书 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 “肉刑 ”(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A “法自君出 ”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 B “礼乐刑政 ”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C “以礼入法 ”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 D “礼刑结合 ”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25、材料 “文帝阅之 ,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 “肉刑 ”(破坏人身体的刑法) ”可以看出古代的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体现的是君王的意志,反映了 “法自君出 ”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故选 A。 BC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华法的特点。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 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

26、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恩溥的这段记述表明了科举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众多学子穷其一生去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不仅仅是用追求功名利禄可以来解释学子动机的,还有的就是他们天生具有的忍耐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他们孜孜不倦的去参加科举,这反映了古代学子的价值追求,故选 C。 A项表述错在 “批判 ”这个词语,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或者疑惑,而不是批判。 B项的愚昧无知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题干只是表明科举制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摧残,而不 是说明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执政官是雅典城邦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伯利克里

27、时期, “第四等级的公民也取得了担任这一职务的资格。执政官选举的程序是,先由各自治村社选出 500人(一说 100人)为执政官候选人,然后由公民大会在候选人中用抽签的办法选出九名执政官。 ”上述材料表明雅典城邦 A开始向代议制民主转变 B平民掌握城邦行政大权 C贵族的政治权利基本丧失 D主权属于城邦的全体公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不同于 代议制 (间接民主 )。作为城邦公民,贵族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 A、 C 错误。依据材料城邦行政大权掌握在选举出来的执政官手中, B 错误。材料反映了城邦公民都有担任执政官的机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特点,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

28、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 ”这句话的针对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B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C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 D雅典民主政 治的本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这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背景之上在,在当今世界国大人多的条件下难以实施。故选 A。 B项错误,材料并未突出雅典民主制本身的弊端; CD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综合题 ( 1

29、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 “三互法 ”: “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 ”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 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

30、都有 3000 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 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 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 1976年,约有 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 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 “6个月以上 ”的居住期限,到 1928年降低到 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

31、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 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 “土官任职 ”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 “土官任职 ”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 2009年第 7期)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 4分)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 6分) 材料三中的 “回避 ”与材料一的 “回避 ”有何不同?(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 “为何 土官任职 在 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 ”。( 2

32、分) 答案: 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回避制度越来越严格。( 2分) 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徇私枉法行为,阻止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而形成独立王国,巩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4分) 不同之处:西方轮换制建立在选举制度基础上,中国古代官员由皇帝任命;西方轮换制有任期限制,限制连任次数,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任期限制;美国官员轮换制是中央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 中国古代官员是平级交流 。( 6分) 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

33、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 2分) 被推崇的原因: “土官 ”更了解当地情况,赢得了当地的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不同的朝代的回避制度来看,该制度越来越严格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回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官场腐败的现象,防止结成利益集团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选官制度的 公正性。( 2)以美国为代表的官吏选拔制度的轮换制是建立在现代政体的基础上的,有一定的任期,而中国的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是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并未有一定的固定的任期,具有很大的人治的特点。( 3

34、)材料三表明,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主要是本籍回避,不能在本籍为官,而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此不同,强调本地为官的重要性。本地为官得到推崇的原因在于能够更好的熟悉本地事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回避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近代西方的回避制度。 ( 10分)阅读 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初,有一个叫哈尔科特的德意志商人,在幽静的鲁尔山谷找到一座被遗弃的城堡,建起了一座工厂,他立志要成为 “德国的瓦特 ”。然而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缺少工人,尤其是缺少熟练工人很快让他陷入了困境,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有些工人我真想把他们吊死,可是打个比

35、方说,又不得不把他们从绞架上放下来,因为我总得有人干活。 ”他的产品在国内有一定市场,但是各地之间的交通实在是太糟糕了,用哈尔科特的话说, “简直布满了死亡陷阱 ”。他的雄心壮志给他本人和合作伙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苦心经营了 16年后,决定 停止生产。 整理自西方社会史 (1)从哈尔科特的信念和行动中可以折射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分) (2)从材料看,导致哈尔科特工厂停产的原因有哪些?( 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分) 答案: ( 1)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受到世人推崇;德意志地区的工业生产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或出现了工业化。(任一, 4分,)

36、( 2)缺少工人,尤其是熟练的工人或缺少自由劳动力;( 2分)交通不畅或分裂割据状态( 2分)。结束德意志地区分裂割据状态,完成统一。(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 料 “建起了一座工厂,他立志要成为 “德国的瓦特 ”、 “他的产品在国内有一定市场 ”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已经有了初步的市场和工业化生产。( 2)从材料 “缺少工人,尤其是缺少熟练工人很快让他陷入了困境 ”、 “但是各地之间的交通实在是太糟糕了 ”可以分析得出当时的工业生产面临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因素是实现国家的统一。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

37、革命的进行及阻碍因素。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 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 ”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 “瓜分 ”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 “改订新约 ”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

38、又 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 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950年 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

39、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 1979年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 4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4分 ) 答案: (1)趋势; 1919年之前,以

40、不平等条约为主流; 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4分 ) 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4分 )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 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分 )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 (平等、不平等 )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4分 ) 试题分析

41、:第( 1)问,主要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并结合表格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巴黎和会开始到 “改订新约 ”的运动、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 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 ,但又很不彻底 ”而到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对于不同的条约采取不同的政策。后半问,在回答时其影响时要分开阶段进行回答,可以分为巴黎和会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和巴黎和会后

42、签订的条约的影响两部分来回答。第( 2)问主要特点从材料中归纳,抓住有效信息,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从材料中可知原因 “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 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 ”;而对于苏联,因为 “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 ”,所以 “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现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 许多原来的

43、城市虽然已变成沓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 “衰败的市镇 ”,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 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 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 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 1832年 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56个人口不到 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有 2000

44、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 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 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个, 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 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 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6分) ( 2)依据材料三,指出 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4分)。 答案: ( 1)弊端:选区分布不合理(或议会代表分配不合理),新兴工业城市居 民无选举权;存在暴政残余(或上议院的权力依然被贵

45、族把持)。( 6分) ( 2)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或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 2分)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上升。( 1分)不足:选民资格仍有财产限制。( 1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以 1832年议会改革为例,考查了 1832年前后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概况,以史实为基础,总结归纳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关系。(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选区之间议员分配不合理,人口多的地方并未获得较多的议员比例。材料二 主要说的是暴政的残余。( 2)材料三主要说的是 1832年改革的内容,重新划分选区分配议席;在选举子各方面, “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 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 ”。这一切都说明了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占据了中心的地位。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