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礼 地官 司市载: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D西周时期打破了 “工商食官 ”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记载,西周的市场分为 “大市、朝市、夕市 ”三类,对各类市场的贸易人员、开市时间都有规定,说明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 柏拉图公开认为: “根据犯罪可以处
2、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 “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作为民主权利基石的公民权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李平晔
3、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 “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 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 ”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使基督教世俗化 ”、 “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 ”可以判断作者评价的是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主张 “因信称义 ”,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使人
4、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在 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 和丝织业是相当兴旺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如伊斯法罕和大不里士的织布工(大部分是男人)以及城市周围农村的纺纱工(大部分是女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 19世纪 20年代,英国的棉布开始进入伊朗市场,到 1890年,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 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 1/10。材料表明 A伊朗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B伊朗乡村纺织业逐渐发展为近代工业 C纺织业是英国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 D工业革命给伊朗乡村纺织业带来了灾难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
5、可知, 1820年之前,伊朗的棉和丝织业相当兴旺,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提供了生活的来源。 19世纪 2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棉布等工业品开始进入伊朗市场, “伊斯法罕所拥有的丝绸织机仅为1830年它所拥有的织机数量的 1/10”,说明英国的经济侵略给伊朗传统的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 30年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但我并不能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 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我也决不认为,
6、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惟一形式。 ”这表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民主社会 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 阐发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民主平等的观念 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赞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托克维尔认为: “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 ”说明 正确; 并非材料的主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1875年,在题干时间之后,也可排除。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
7、87年宪法 列宁认为 “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退却 ”是指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判断, “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 ”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遭到农民的反对,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和市场货币关系恢
8、复发展生产力,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图为 1933年 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 A说明 19291933 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以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漫画反映了美国由 1929年的 “巨人 ”到 1933年变成了瘦骨嶙峋的“病人 ”,可见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讽刺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
9、受到沉重打击。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1944年 6月,美、英、法、苏、中等 44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重新绘制战后全球经济蓝图。会上,美国提出了 “怀特计划 ”,英国提 出了 “凯恩斯计划 ”;与会的 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 ”。这意味着美国 A与英国的同盟关系破裂 B取得在世界金融中的领导地位 C开始策划对苏 “冷战 ” D其国力不足以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 答案: B 试题分析:怀特计划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其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
10、济体系。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 44个国家中除英国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 ”而放弃了英国提出的 “凯恩斯计划 ”,这意味着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金融的领导地位, 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 )。 八五19661970 九五19711975 十五19761980 十一五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 4 6 4 4 2 3 3 国民收入 7 7 5 7 3 8 3 2 工业总产值 8 4 7 4 4 4 3 7 农业总产值 4 1 2 5 1
11、7 1 1 社会劳动生产率 6 8 4 5 3 3 3 1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 “大跃进的年代 ” B “大倒退的年代 ” C “稳步前进的年代 ” D “停滞的年代 ” 答案: D 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为 1964-1982年,大致相当于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观察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从十五计划开始,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下面是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 份 1960年 197
12、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
13、技革命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本题选 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敢说 “不 ”的日本,这本书很快畅销美国,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该书实际上反映出 A日本与美国成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B日本由经济巨人变为政治大国的梦想 C日本的经济科技实力超过了美国 D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实现腾飞,到 8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敢说 “不 ”的日本反映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要求摆
14、脱战败国的地位,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 1958年的中国 A毛泽东决定在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键 C钢产量超过英国成为全党共识 D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 “左 ” 倾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8年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材料要求中国的钢产量在两年内超过英国,反映了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出现了明显的 “左 ” 倾错误,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3年 11月 4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
15、曾说: “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 ”肯尼迪的讲话说明 A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B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只是临时性的 C古巴导弹事件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D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是由总统决定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肯尼迪的讲话表明美国愿意调整敌视中国的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联系题干时间信息和国际背景可知,这发生在古巴导弹事件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推行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A、 B不对;美国的重大对外政策如宣战、媾和等决策权属于国会, D项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
16、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 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即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A、B、 D都与材料信息
17、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 “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 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 “学作圣贤 ” C传统儒学教人 “学做人 ”,教人 “寡欲 ”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养心 ”、 “诚 ”、 “明 ”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 ,A项正确;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 C项正确;从材料中
18、周敦颐的话得出 B项;孟子所说的 “心 ”仅指思想,陆王心学所说的 “心 ”是万物产生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答案: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答案: D
19、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 A、 B、 C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 二十四孝 江革负母载: “汉江革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 ”材料反映出江革 “迁谏议大夫 ”主要是因为其
20、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江革因为孝敬母亲被举荐为 “孝廉 ”,授予官职。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人才重视德行,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旧唐书 郑注传载: “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反映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21、力。从材料 “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官府实行茶叶专卖制度,与民争夺茶园的经营权,体现了与民争利的思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人袁枚认为,封建是 “道可行而势不可行 ”。他说: “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 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 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 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袁枚主张实行分封对抗专制 B封建本意含有公天下之心 C后世分封不符合先王本意 D后世分封体现专制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 “封建 ”指的是
22、实行分封制。由材料 “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 ”可知 B、 C、D正确;袁枚认为封建是 “道可行而势不可行 ”,后世 “封建行而天下乱 ”,所以他并不主张实行分封制, A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曾说: “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士首商末 ”的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 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答案: B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
23、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此类信息,可排除 A;“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 ”说明 B项正确;由 “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不能得出商人开始掌握政权的结论,可排除 C; D项材料也不能体现,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 珀杜研究,在 18世纪 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 20艘,到 19世纪 40年代增长到 300艘;在 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
24、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导致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和外国人增多,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评论某人说: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尔、炮尔、船尔、机器尔。 ”梁启超评论的 “某人 ”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批评某 个派别 “只知有兵事、朝廷
25、”而不知 “民政和国民 ”,认为中国的制度比外国先进,唯独器物不能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评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选项中只有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思想 对中体西用的批评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钱穆
26、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追求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 ”;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 “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 ”;民权主义 “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指的是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B、 D均不符合材料,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 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纪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
27、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说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使国人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引起教材内容的变化。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
28、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 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 认为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 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 12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 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
29、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及评分示例 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 “东 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 2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商业市镇发展。( 6 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 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2分) 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 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
30、初的制 度革新导致了 “冗官、冗兵、冗费 ”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5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评述型试题,以 “关于宋代观点 ”的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本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首先归纳材料的观点,然后迁移所学知识、选取论据进行论证。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31、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把智慧和权利等同起来,认为智多应该权多,智缺自然不应有较多的权利。他认为: “有一分之智慧,即有一分之权利;有百分之智慧,即有百分之权利;一毫不容假者也。故欲求一国自立,必使一国之人之智慧足可治一国之事,然后可。今日之中国,其大患总在民智不开。民智不开,人才不足,则人虽假我以权利,亦不能守也。士气似可用矣,地利似可恃矣,然使公理公法、政 治之学不明,则虽有千百忠义之人,亦不能免于为奴也。 ” 湖南时务学堂遗编第 1集 材料二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
32、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 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请回答: (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梁 启超的主张?( 5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梁启超在自己的书中介绍卢梭的著作及主张?( 5分) 答案: ( 1)主张个人权利、开启民智、培育人才,具有爱国意义,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3分)主张按智慧分享政治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
33、的局限性。( 2分) ( 2)卢梭主张 “天赋人权 ”、 “人民主权 ”,实质上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其主张推动了法国的社会变革;( 3 分)梁启超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卢梭的主张符合其政治需要。(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 梁启超主张个人权利、开启民智、培育人才。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梁启超的主张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 2)该问首先要答出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梁启超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实行
34、君主立宪制,卢梭的主张符合其政治需要。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梁启超的思想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 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 “堵 ”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构建,安置社会上失业与无业的闲散人员。南京国民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并诉诸于法理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发起了应对失业的社会运动。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的运动,改变了昔日社会
35、民间势力为之奔走呼号、国家则持观望态度的尴尬局面。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增强了社会吸纳无业或失业人员的能力,为失业群体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 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失业问题透视 材料二 建国初期社会保障的相关法规 时 间 法 规 1950年 政务院颁布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1950年 内务部颁布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1951年 政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 1952年 政务院批准发布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 1955年 政务院颁布关于女工作
36、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1956年 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 1957年 卫生部制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发展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的尝试,哪些是值得借鉴的?( 4分) ( 2)据材料二,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工作。( 8分) ( 3)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从 “二战 ”后西方 “福利国家 ”的发展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分) 答案: (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作用;继承传统的失业救济方式、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37、;进行相关立法; “堵源 ”与安置结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标本兼治。(每点 1分,答出 4点即可。) ( 2)社会保障立法涉及失业就济、就医、养老、生育、伤亡抚恤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2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分)但社会保障的面太窄,主要局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2分)社会保 障的内容有限,未涉及住房、教育等方面。( 2分)(其他评价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 2分,如主要为职能部门颁布的法规,并非国家立法机构制定。但此问总分不得超过 8分) ( 3)尽力扩大社会保障面和保障内容,同时避免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太大影响经济建设。( 2
38、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的措施: “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 “堵 ”源与疏导的原则 ”; “凭借政权的力量 ”; “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 ”; “诉诸于法理层面 ”;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 ”等。 ( 2)该问考查考生对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对于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作用,又要认识其局限性。 ( 3
39、)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这一制度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社会稳定;但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惰性,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既要扩大社会保障面和保障内容,又要避免 加重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建设。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 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 20%;在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典则接近 10%。在
40、东欧国家, 20%至 50%的平民支持左翼政党。 令美国人感到震惊的是, 1945年 7月,英国的工党夺取了胜利,把温斯顿 丘吉尔赶 下了台。 (美)梅尔文 莱弗勒人心之争 美国、苏联和冷战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 请回答: ( 1)二战后,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的攀升说明了什么?( 10分) (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原因。( 6分) 答案: ( 1)主要原因:二战中苏联
41、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战后苏联地位的提高,改变 了许多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看法;二战后,东欧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反法西斯战争,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使人们具有求变的心理。(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 说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国家宣传的洪水猛兽;作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也有值得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的地方。( 4分,答出 2点即可) ( 2)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称霸世界;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丘吉尔 “铁幕演说 ”推波助澜;战后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兴起发展,联合国 成立,制约着美苏用战争方
42、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战后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攀升的主要原因。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主义支持率攀升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社会主义有值得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的地方等。 ( 2)该问考查美苏冷战的原因:战后反法西斯同盟任务完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 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