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2.34KB ,
资源ID:33961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6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 “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

2、亲族关系 ”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故选 C。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19年 10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 “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 ”此语表明 ( ) 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 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 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果是由于社会各个阶层都动员起来,爱国力量实现了联合。故选 B。 AB三项都是只说了一个方面, D项中共产党是在 1921年成立的, ABD项均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

3、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某学者评价说: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 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否定了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认为部署不当,造成了北方抗日力量的削弱和南方的沦陷。事实上,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由于,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于中国制定合适的抗战策略,进行战备部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 B。 ACD项与材料信

4、息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1957年 3月 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 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 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 所以我们 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

5、分析:解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 的观点太绝对;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依此 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因此 符合题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2年 10月 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 2012年 11月

6、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 台独 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 “一个中国 ”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 “台独 ”主张 C “台独 ”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 台独 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可以看出大 陆的态度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可实现两岸的交往、对话和合作,故选 D。 A项明显错误,且材料也未体现; BC 项材料并未交代。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

7、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012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政府部门开官方微博一时成为时尚, “微博议政 ”成为表达民意、倾听民生最为便捷的方式。对 “微博议政 ”认识错误的是 A网友可直接接触到代表委员,在线与官员交流,表达民意 B “微博议政 ”是在虚拟世界中的参政议政,网络上的民主政治 C “微博议政 ”都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与现实脱节 D “微博议政 ”属于新生事物,是双刃剑,需要规范 答案: C 试题分析: “微博议政 ”是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官民交流,但也需要加强规范与监督,因此 ABD项均正确。 C项中 “与现实脱节 ”的说法错误,微博问政并非

8、属于虚拟世界,而是开启了问政的一种新的手段,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 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 “早产儿 ”,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我们用理论观点对材料中的变化进行正确认识,这个变化反映了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AD项说法本身错误;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

9、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所以 “早产 ”之说是错误的; 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同时本身也是不断的发 展的,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据新华社 2010年 1月 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 8人被埋, 10多人失踪。 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继续

10、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不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也不是发展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 BD项错误,因为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机构,参加海地的维和活动是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故选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总方针,因此 C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重要外交活动。 “苏联变脸 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 20世纪 40年代末

11、 50年代初 B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 C 20世纪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D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答案: B 试题分析:苏联变脸快应是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封锁严,说明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则是反应国内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特征应是 20世纪 50年代末 60年代初,故选 B。 ACD项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 50年代末 60年代初的外交。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

12、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 35年 ”。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 “机遇 ”应该是指 (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 ,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是在美国的扶植,因为美国二战后为了称霸全球,在经济上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并非针对日本,故应排除 A;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故应排除 B;根据所

13、学 C 项并不是日本崛起的因素故应排除;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反苏反共,美国制订了扶植日本的政策,再加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的生产,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日本经济的崛起。 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 “宪法第六条 ”中苏共的领导地位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 1991年在全联邦围内取消共产党时,也没有工人、 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B苏共特权滋长

14、,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C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 D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 ”、 “也没有工人、 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 ”可以看出苏联共产党已经严重的脱离了人民群众,已经失去了额群众的支持,故选 C。政治路线问题和贪污腐败问题材料并未体现,因此 AB项错误; D项是造成材料中民众态度的原因,并非苏联解体的原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称: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 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

15、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 家的崛起。 ”材料中所说 “后美国时代 ”的定位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美国已全面衰落 B世界和平已成为主流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失去了单极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 ”可以看得出当今国际局势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选 C。 AD 项说法不符合事实; 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

16、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 “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 “一家之言 ”,结论不一定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 “农民阶级 ”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农民阶级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故在半殖半封的中国无 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虽出身农民但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层次,他转变成为与先进生产力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故他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里,该学生对

17、“农民阶级 ”的概念理解错误,故选 D。A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是 19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时的口号; 节选自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广为传播的口号; 是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

18、,台湾保卫战时期台湾军民抗击日军时的口号; 是五四运动时期喊的口号。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等 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斗争。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 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

19、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中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实物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要求。秦始皇开创了专 主义中央集权 度,秦始皇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权力至上,雍正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C。根据以上分析 AB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20、。 “建设服务型政府 ”和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迁规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规律是 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或日益集中于中央,总体趋势是削弱, D项表述错误,故选 D。 A项正确,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要求; B项正确,在历史上,沿袭

21、与变革是发展的主线; C项正确,县级行政机构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具有稳定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行政体制的演变。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 主要解决经济纠 纷和民事纠纷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可知其主要用于解决经济和民事纠纷, 正确;从 “

22、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 ”,可知其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正确;以上做法使罗马法更加简洁实用, 正确。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既不符合材料,又不符合史实,排除含 的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影响。 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 “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 !”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 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答

23、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职权。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没有实权,但在本题题干 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 A项错误。首相就职前虽然必须得到英王任命,但英王的任命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说明英王权力很大,因此 C项错误。电影情节没有历史性错误,因此 D项错误。在形式上,首相在就职前,要由女王任命。故选 B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24、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要求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付出生命。故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选项为 B。 AC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意识。 英国 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 “普遍法规 ”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 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5%。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 定的制约作用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

25、有监控权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提取信息:题目中表明政府官员在议会中的比重上升,说明政府权利渗透进入到议会中,对议会的权力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故选 A。 BC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D项说法本身错误,议会享有立法权,内阁负责行政事务。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 前 322年)有一句名言: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A B C D 答

26、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强调的是人应该关心政治、参与政治,而不是解释 “什么是人性 ”,所以 是正确的, 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处于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故 正确。因此,本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 一个帝国首相 (宰相 )。联邦会议 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 ”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

27、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根据所 学,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和主宰议会等大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由此可知题干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 ”应该是指帝国首相对内阁的控制权。 A、 C、 D各项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宪法。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28、 A 鸦片战争 1840 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1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5 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 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故 A项错误。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的,故 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而不是其影响,故 D项错误。圆明园大劫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为,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

29、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列强侵华及影响。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 洋气 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 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 ” 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 ”的口号,其中 “灭洋 ”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所以带有笼统排外色彩。鲁迅先生的描述 “和洋气为仇、和洋气唱反调 ”

30、,是 “盲目排外 ”思想的典型体现,与义和团运动相符合,故 C 选项正确。A、 B、 D都主张学习西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 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 出正确认识 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认识到中华民族与列强的矛盾, 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带有空想性,资政新篇也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

31、符合题意。 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综合题 ( 19分)民 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 “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 材料二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 (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第 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

32、事权利。 第 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 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 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

33、 “做到了什么 ”值得我们肯定?( 4分) ( 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 6分) (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 3分) ( 4)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中华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4分) ( 5)根据上述内容谈谈民主、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分) 答案: ( 1)肯定: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三大机构的设立、三次改革的措施、民主运作的方式等)( 2分) ( 2

34、)变化: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 4分)趋势:少数人的民主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 2分) (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保护私有财产 :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3分) ( 4)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 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4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 5)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的积极方面,雅典民主制在鼎盛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至。实现了

35、雅典人梦寐以求的即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目标。( 2)此题考查的是近代西方选举权的变化,由前期对财产权的限制和性别的限制到最终获得普选权,反映的是民主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民主制日益的完善。( 3)材料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体现的是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 “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则强调了契约的作用。( 4)材料前段列举的设计领域五个,考生据此归纳出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是不难的,根据最后的 “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可以概括出第三个特点,至于第二个特点可能容易忽略。考生关于历

36、史作用的回答估计应该比提供答案:要多。不过分值的注明,考生在做答时应该会控制在两点以内。看分做题,不仅能保证答案:的精确性,更重要的是节省时间。( 5)这又是在前面问题基础上的综合题。历史事物 之间的 “关系 ”在历史书中的叙述较多,照葫芦画瓢,经过几年的历史学习,模仿性地概括出 “关系 ”应该是可以的。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拿破仑法典;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的经济立法。 ( 1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8月 29日 )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4月 17日 )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由诸国分应主办 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 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1901年

38、 9月 7日 )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8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 答案: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 “以华治华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试题分析:本题以近代前期的三

39、个不平等条约内容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方式的异同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1)回答此问题需要对条约相当的熟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相同点来说,性质上是一样的,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就不同点来说,反映了列强不同阶段的侵略要求。( 2)从辛丑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侵略的代理人,成为了列强侵略的工具。( 3)回答列强侵华的趋势,回答时要 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入手组织答案:。经济上在华的特权不断地加大,在政治上开始实行通过控制中国政府来扩大对华的侵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 ( 15分)阅

40、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材料一 1942年 7月 15曰,中国外交部次长傅秉常在约见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安德鲁斯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在 1942年底中英关于签订新约的谈判中,香港问题成为中英争执的焦点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 1949年 10月 17日,解放军 “四野 ”第 15兵团(邓华兵团)在攻克广州城之后,挥师抵达香港北部边界。此时收复香港可谓易如反掌 但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 “四野 ”部队此时却出人意料地勒马于深圳河边,并宣布将维持和平,恢复贸易, 重开广州至九龙的铁路。英国当局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发出的“维持香港现状 ”的信号,决定投桃

41、报李,当时的华侨日报遂以大标题刊登“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 ”的消息。于是,在日后美国对华的长期战略围困中,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络、贸易和情报往来的 “国际通道 ” 祝东力从武器到 文明 写在鸦片战争结束 165周年和香港回归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问题的态度及原因。 ( 6分)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维持香港现状 ”的积极影响。( 9分) 答案: ( 1)态度: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明确要求收回香港。 原因: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盟友。 ( 2)积极影响:避免了与英国直接发生正面

42、的武装冲突,使新中国在建国伊始容易赢得部分西方大国的认可;为新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困中,保持和加强中外各领域交往提供了便利 的条件。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 ”等信息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对香港问题上的态度。国民政府的这一态度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举措,香港是中国的固有的国土,理应收回,同时中英双方又是二战的盟友,也提供了条件。( 2)建国后,中国政府并没有马上收回香港,而是维持了香港的现状这样既避免了与英国的正面的冲突,又可以得到西方国家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实践表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英国较早的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对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 国时期的香港问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