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 C项。 A项和 B项属于知识性错误, D项 仍
2、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太绝对,故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如果这个比喻用来形容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比较贴切的是 A倡导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主张自由主 义经济思想 C实行凯恩斯主义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信息是: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要让孩子 “无拘无束 ”的成长。这个比喻和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一致的,但材料要求形容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则应该属于 “小孩
3、 ”时期,故应该选择 “父母的扶持 ”,意即政府的扶持,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 英国纯粹是一个海洋国家,由于可以全心全意的发展海上力量,英国的海军装备精良,是最强大的。但是,由于高技术的发展,单靠某种力量并不是可靠的。一旦新的技术革命发生,原有的武力形式失去了优越性,建立在这种武力形式上的霸权就会瓦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以来的英国 A依靠强大海军获取世界霸权 B不断凭借技术革新走向全球霸权 C凭借地缘优势走向全球霸权 D霸权资源单一导致霸权的短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因为是海洋国家既
4、可以专心发展海军,所以成就了曾经的霸业,但 “单靠某种力量并不是可靠的 ”恰恰说明这又极大地限制了其他资源的发展,最终导致其霸权必难持久,故正确答案:为。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霸权建立。 有学者指出: “洋务新政三十年的发展是畸形的,经不起考验, 1894年那场局部战争不仅使三十年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 ”对材料中洋务新政 “畸形 ”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 B洋务运动是以求富求强为目标 C洋务运动没有全面推进近代化进程 D洋务运动建
5、立的北洋海军缺乏战斗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新政即洋务运动,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但没有在政治领域推进近代化,导致了经济活动和政治体制的严重脱节,使洋务新政体现出 “畸形 ”的特点,故 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洋务新政的 “畸形 ”是在实行过程中的失衡,与推动力量和终极目标没有必然联系,历史上也有许多旧力量推动新变革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A、 B两项错误;洋务新政的 “畸形 ”是就其 总体情况而言,不是局限于某一发明, 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
6、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2013年 5月 2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黄波的文章指出,申报在评论杨乃武案中秘密审理的做法时认为, “审断民案,应许众民入堂听讯,众疑既可释,而问堂又有制于公论 ”, “吾因此案不禁有感于西法也。西国之讯案有陪审之多人,有代审之状师,有听审之报馆,有看审之万民 ”。这表明,申报的主要关注点是 A迎合市民的猎奇口味 B推动中国司法近代化 C揭露杨乃武的冤情 D追求事件的真相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引评论聚焦在审理是否公开上,并与当时西方司法公开审理的陪审制度相比较,意在推动中国司法的近代化变革,故 B项符合题意。 A、 C、D 三项在申报对案情的报道上肯定都有
7、所涉及,但并非所引评论的关注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申报。 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与当时国情不符,而且 “完全 ”这一程度副词说法过于绝对,可以排除;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与内容, C也可排除; D说法错误,因为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发展经济,这与题干中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精神是不同的。斯大林这句话的精神是快速实现工业化,结合当时
8、的时代背景,为实现这一精神,此后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 B是吻合的。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确立。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世纪 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结合史实不难发现二者发生的时代背景显然不同,“新经济政策 ”时期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也并未真
9、正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以 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新经济政策 ”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实现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而中国 20世纪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 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的比较。 2012年 11月第八届珠海航展成功举办,中国航空产品的卓越表现,使 “中国制造 ”拿到了 300多亿美元的创纪录订单。航空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 “总龙头 ”,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 族工业的力量,提
10、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 “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主要说明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 B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C经济全球化加强 D全球政治军事政治合作的大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珠海航展面向的是国际客运市场,材料中 “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等信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正是中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 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表现。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
11、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有所为有所不为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有为公思想,正确答案: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 “致知 ”的偏失,他
12、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 “良知良能 ”,主张人应该从 “致知 ”升华为 “致良知 ”,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 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 A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B强调博爱与平等 C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D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致良知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内心的良知,良知良能就是纯粹理性,康德则强调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因此是 “纯粹理性 ”,故要将宗教限制在纯粹理性的
13、范围之内,正确答案: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 王阳明与康德比较。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 “小说 士大夫、农、工 、商贾,无不习闻之 ”可知,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判断 C 项正确。 A 项 “宗教传播载体 ”、 D 项
14、 “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都是对材料的误解, B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应选 C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也未正确评断历史人物,故排除 A、 C;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排除 D;京剧中的脸谱其实施固化了大众对人物的印象,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
15、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 “日心说 ”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 “地心说 ”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近代历史上自然科学由传统科学走向近代科学的关键事件在教材均有明确文字,日心说为代表的天文学革命标志近代科学开始初步形成,经典力学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完全确立,由材料可知应是哥白尼天文学革命,故选 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日心说 ”。 从鸦片战争
16、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抓住向西方学习整个过程,结合史实来判断就能很快得到了答案:。鸦片战争对应外患,新文化运动对应内忧自省;向西方学习则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之叠加历程,所以 C可选; A项只看到了否定封建制度的一面, BD也是以偏概全,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糅合了反侵略求民主的的愿望,而不单单是发展资本主义或者反对封建制度。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7、。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将采纳相同的技术 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相互收融中趋于同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涵义是工业文明最终要统一世界,但世界各地文明在工业文明的统一模式下仍将 保持其独有的特色,文明的差异性不会完全消失,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 B C两项表述正确但过于片面
18、, D项说法与题意主旨相反,最佳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 D 试题分析: “北货过南 ”、 “南货过北 ”指的是南北货物往来, “金帛轻细之物 ”指的是华丽的衣服之类的奢侈品,不是一般老百姓必须的,而盐铁粗重之类指的是盐铁等生活必需品,所以题目所述现象是地区
19、差异造成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朝商业的发展。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代 “不抑兼并 ”,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失去土地的自耕农,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流亡,而是选择从自耕农变成佃农。 A、 C与材料及史实不符, C项与题干冲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
20、度 宋代的土地政策。 2012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中东之春(巴以磋商重启中东和谈)、伊拉克之夏(发生系列恐怖袭击)、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钓鱼岛 “国有化 ”)、朝鲜 之冬(朝鲜成功发射 “光明星号 ”卫星)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一超多强 ”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所述的四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可以知道,题目中的 “中东之春|”是关于地区形势缓和的表现,而 “伊拉克之夏 ”、 “日本之秋 ”和 “朝鲜之冬 ”则都是导致国际或地区局势紧张的事件,所以选 A。 考点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 势。 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 “科学 ”实质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 D “皇权下的民主 ”,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要求选择的选项应该是 “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其 “科学 ”应该指的是在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方面的积极之处,所以应该
22、选择 A; BCD均不是从这一角度说的,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2013年 4月 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 ”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 “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 ”表明,科举制的发展注重官吏来源的地区平衡性,故 C 项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考试选
23、拔官员,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是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不是 “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 ”的结果, A 项错误;通过科举制选拔上来的各地官吏,未必都能进入中央政府成为中央官员, B 项错误;任何一种通过能力选拔官吏的方式,都具有国家权力对全社会开放的特征,如军功爵制度,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公元前 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
24、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在于 “辩护人打动陪审团 ”,这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支持。有关常识是雅典陪审法庭中的陪审团投票,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第一轮对被告有无罪责进行投票,如有罪则就进行第二轮投票,以确定如何惩罚。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 陪审法庭。 华盛顿在 1787年 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 “彻底变革 ”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
25、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信息 “1787年 ”,结合 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 “现行制度 ”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 “彻底变革 ”即为 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择 D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 “它 ”的第一个职能是: “ 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 ”这里的 “它 ”是指 A总统 B议会
26、 C内阁 D法院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会的理解。根据材料, “它 ”的职能是 “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 ”“就将他们撤职 ”,即 “它 ”的职能主要是限制政府的劝力和任命的权力,体现了政府和议会的关系。故 A项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议会。 2013年 5月 3日凤凰网历史登载文指出: “1911年 10月 10日,武昌城里一场规模不大的军队哗变引起天翻地覆的巨变,不仅一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王朝走进了历史,而且顺带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一并终结。 ”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武昌起义 A显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巨变的必然性 B是清朝统治结束和
27、帝制终结的标志 C具有偶然性的特点 D不是以终结帝制为目标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结束和帝制的终结,显示出规模不大的武昌起义对近代历史巨变的推动作用,体现出近代中国历史巨变的必然性,故 A项符合题意。清朝统治结束和帝制终结的标志是清帝退位,B项错误; C项仅着眼于 “武昌城里一场规模不大的军队哗变 ”,不全面;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高潮,其目标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必然性。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 戊戌政变 清末新政 B洋务 运动 戊戌
28、变法 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经济方面工业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由此排除 C、D项, A项中的 “新政 ”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继续,但缺乏政治现代化方面表现。因此答案:为 A,反映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工业化的开始 -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民主政治的建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
29、意义。 下表是 1945-1948年国统区有关数据统计 年 代 年 年 年 发行数额(亿元) 物价指数 有关上表统计数据最直接恰当的结论是 国统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经济形势阶级矛盾尖锐 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 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 B在材料中也不能直接体现,从 1945-1948年的法币与物价指数的发展态势可以判断:国统区经济随通货膨胀加剧和物价急剧上涨,经济形势呈逐渐恶化的态势, D符合题意 ,C表达不准确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记载:苏联解体前各共和
30、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0.5%,商品交换占输出输入总额的比重,俄罗斯为 57%,乌克兰为 79%,其他共和国均在 85%以上。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 1992年),独联体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 20%,其中俄罗斯下降 19%,乌克兰下降14%,哈萨克下降 13%。哈萨克更下降 65%,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期经济困难与政治动荡 B苏联解体破坏统一的经济空间 C西方长期封锁与美苏争霸 D高度僵化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解体前后原苏联各共和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情况,其他选项在材料中都不能准确反映,要注意完整解读材料可以看出,苏联解体后各共
31、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受到影响,故正确答案: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的影响。 英国卫报报道, 2013年 4月 17日下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葬礼在伦敦圣保罗教堂举行,为表示 “深切敬意 ”,英国议会决定,葬礼期间让大本钟及威斯敏斯特宫大钟 “静音 ”。 19世纪以来,大本钟以 “静音 ”形式致敬,这还是第二次,第一次是 1965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葬礼当日。大本钟的这两次致敬是因为这两位首相都 A曾是英国国家权利的核心 B使英国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C因为社会福利制度受民众爱戴 D有利于英国的发展与崛起 答案: 试题分析: A错误,
32、因为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的下院; B错误,因为题目中的两位首相都没有解决该问题的史实; C错误,因为丘吉尔首相不符合; D正确,因为两位首相所作所为都为英国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撒切尔夫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乘坐的 “空军一号 ”专机准时降落在北京东郊机场。中外记者早已等候多时,无数镜头都在静候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当两只手紧紧地 握在一起时,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 “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 ”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所说的 “最辽
33、阔海洋 ”的真实含义是 A太平洋的宽阔无涯 B中美两国的悠久文明 C中美 20多年的敌对状态 D中美同为疆域辽阔的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所说的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史实。周恩来总理所说的 “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 ”这句话,还有半句: “我们 25 年没有交往了! ”说明:总理在这里所说 “最辽阔海洋 ”的真实含义是中美终于结束了 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启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正确答案: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 苏中关系 19451980 中披露,建国初期一些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在写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中国革命胜
34、利后 “新政府吸收全国居民中的一切阶层、其中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合作 ”。这里所说的 “全国居民中的一切阶层 ”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个革命阶级 B新中国成立时现存的各个阶级 C新中国成立时存在的各民主党派 D新中国成立时的各个民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联合政权,故 A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时民主革命还没有完成,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尚未被消灭,他们是革命的对象,B项错误;各民主党派是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阶层的组织,他们参加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 C项错误;这里强调的是阶层,即阶级成分, D项
35、与题意无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政权的构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 “从猿到人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时间是 “新中国成立之初 ”, B、 D与材料无关, C最有干扰, “全国各高校 ”开设政治课、文化部举办马列讲座,旨在对 “全社会 ”进行政治教
36、育,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 “减租 ”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 “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排除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党还是有意保护 “物权 ”的); “未得肯定 ”与 “阻止 ”含义不同,排除 B(况且仅是 “减租 ”而不是 “抗租 ”); C项与材料及史实
37、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以 “减租 ”为内容的土地改革。 综合题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 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
38、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 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 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大权从未旁假 ”的理由。( 4分) ( 2)概括材料二中作
39、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6分) (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3分) ( 4)据材料四 ,指出孙中山先生 “备尝艰辛 ”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4分) (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2分) 答案: ( 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2分) ( 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 2分)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 1分)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1分) 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
40、向极端)。( 1分) ( 3)现象:维新变法中改革派压制不同政见。( 2分) 根源: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国人对言论自 由缺乏深入认识。( 2分) ( 4)原因:推翻专制,实现民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分) 孙中山先生 “为国体改革 ”是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2分) ( 5)特点: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的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可知是皇帝独自专权,所以导致 “大权从未旁假 ”,再结合材料反映的时间 “(雍正)以来 ”可以知道这是指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使得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决定。 ( 2)
41、核心观点:由材料中的 “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等可以看出作者实在讽刺、反对君主专制。产生的原因:可从当时(明清之际)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分析; ( 3)现象:根据材料中的 “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 ”可以总结出改革派的专制做法。根源:需要结合材料一、二来回答,可以根据材料一说明原因之一是专制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原因之二是国人对言论自由缺乏深入认识。 ( 4)这一题要求根据材料四来回答,所以需要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概括和归
42、纳。根据材料中的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 ”,可以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的角度和孙中山本人民主思想的角度回答。 ( 5)结合上述四问和四则材料可以知道,从清朝的专制皇权加强到顶峰,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再到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的进程是非常艰难和曲折的,据此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失败;思想解
43、放的潮流 维新变法思潮 严复。 ( 18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1为 1902 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 1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 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 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 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 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 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 5 杂录 5 2 24 7 38 7 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44、10 7 6 0 60 2 23 1 100 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 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 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 1)据表 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 分) ( 2)据表 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
45、现了 “中体西用 ”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分) 答案: ( 1)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 ”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
46、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 现了 “西用 ”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 “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试题分析:( 1)材料中有两个突破点,一是时间上是 1902-1904,由此可知背景,从而找出成因:即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证明了科技不能救国;民族危机加深,戊戌变法失败,托古改制行不通,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实属必然。二是由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同各国相比,
47、翻译的日本书籍较多,从书籍的类型来看社会科学多于自然科学,由此可得出特点。 ( 2)表现:这一问比上一问简单直接,体现 “中体 ”的思想可以用经学大义等学科说明,体现 “西用 ”的思想可以理工科、格致科的设置说明。因为现代化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所以对现代化的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即可。 ( 3)可概括回答,从二者的相互关系角度回答,可辩证地回答。如: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考 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及其结果;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 “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 “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