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31.22KB ,
资源ID:33967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6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 “领地国家 ”的概念,其中 “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 “领地国家 ”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领地国家 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

2、依据所学,可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这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 “ 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这表明: A “一超多强 ”局面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不对,目前仍是 “一超多强 ”局面,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家化格局尚未正式形成;题干反映了中国等国家的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加

3、强。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 “考虑到 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 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 “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 西欧联盟 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可知是指美国主导下西德等国参加的北约组织,为了应对这一威胁,苏联拉拢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组织。因此 “条约 ” 是应指 “华沙条约 ”, A明显不对,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

4、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 “冷战 ” 。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 1头授田 30亩,限 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 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主要阐述的是贵族官僚的一种特权 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这使土地集中到贵族官僚手中,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题干没有强调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和劳力与田业相结合的情况, A错。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

5、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四书训义中写道: “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 ”。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来百工则通功易事 ”肯定了手工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末相资,故财用足 ” 肯定了商业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明代徐一燮在始丰稿 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 “对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

6、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 ”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 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 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解读材料信息,材料 “日佣为钱二百缗 ”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雇工向雇主出卖劳动力以换取收入维持生计。 ABD三项都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资本主义萌芽。 据史记 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 “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 b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B中央政府对商业势

7、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D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解读材料信息,原文大意是说: “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奴役贫民;前呼后拥,车乘百余辆;屯积居奇,封君对他们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有的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而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 之中。 ”因此这促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乙: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8、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丙: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丁: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出自商鞅变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乙出自清雍正帝,也强调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丙出自宋朝人陈亮,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出自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因此甲乙的观点相似,乙丙的观点相似。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

9、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 蓝鼎元向雍正帝上论南洋事宜书中说道: “天下利国利民之 ,虽小必为;妨民病国之事,虽微必去。 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这表明清朝: A存在海禁与开放海禁之争 B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D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解读材料信息 “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说明作者认为海禁政策有害而无利,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BCD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10、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 2012年 10月 8日适逢美国的哥伦布日,美国展开了多姿多彩的纪念活动。美国人设立哥伦布日主要是基于: A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一个地点在美国 B哥伦布是美国的创立者 C哥伦布使美洲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D美国人是哥伦布的后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一个地点在今巴哈马群岛; B不对,哥伦布 1492年发现美洲,而美国的创立是在 18世纪后期; D更有明显的史实错误; C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美洲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11、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断紧密 ,下面四幅图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因此 ACD都可以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 走向会合的世界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发展 。 张謇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

12、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因此核心思想是强调民族工业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CD都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的因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曲

13、折的发展 。 下表为 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 912 3, 437 伦敦 956 2, 618 4, 767 6, 581 东京 800 1, 050 1, 600 莫斯科 250 365 612 1, 000 上海 300 250 300 600 孟买 200 500 773 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

14、D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提示 “19世纪期间 ”可知与工业革命有关,结合图表可以推断出 AB正确。答案:在 C、 D中选择。 D项错误在于图表只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情况,难以看出各国实现工业化的情况,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 。 服饰是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典型的服饰,引领着时尚。请你将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为古代社会的服装; 为近代中国流行的旗袍; 为新中国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流行的军装,反映当时政治色彩浓厚; 为改革开放后流行的休闲装。 考点:中国近代

15、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 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到: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近代新的社会现象是: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 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作为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的与 “车舟 ”相关的内容,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一社会现象。 BD 符合中国近代的社会现象,但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C属于古代社会就存在的社会现象,与题干不符。 考点:

16、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不久,毛泽东明确指出: “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 “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对此,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 B新中国极力 谋求与美国建交 C新中国力图打破美苏封锁 D五项原则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 “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 “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表明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 ,更多的是强调国家利益,而不是强调意识形态来处理对外关系。 B是在 20世纪 70年代, CD无从体现。 考点:现代中

17、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06年香港文汇报指出,香港回归十周年,不但没有出现像西方媒体曾说 “香港将死亡 ”的预言,而且继续成为世界走向中国的道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这说明: A “一国两制 ”是香港繁荣的根本保证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C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保障了香港繁荣 D社会主义制度不适用于香港社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香港回归十周年,不但没有出现像西方媒体曾说 “香港将死亡 ”的预言,而且继续成为世界走向中国的道路,说明 “一国两制 ”的实践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BD 不是对 “一国两制 ”方针的正确理解 , C 说

18、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 毛泽东曾经指出: “ 一向孤立的中国革命斗争,自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不再感觉孤立了。 ”这从侧面反映了十月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是: A使中国革命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B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新的解放道路 C推动了各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D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向孤立的中国革命斗争,自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不再感觉孤立了 ”可知是指十月革命对世界范围内各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各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A不对,中国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9、会; B不对,十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与题意 “不再感觉孤立了 ”不符; D不对,这是就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 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

20、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维护皇权独尊 ”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 A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 ”,但没有任何爱幼的体现,故 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 “凝聚血脉亲缘 ”没有帮助,故 D 项不正确;回避 制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只有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

21、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 “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 “推恩令 ”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照汉武帝颁布的 “推恩令 ”,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 “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表明肯定了 “推恩令 ”的积极作用。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 宋朝台谏官实行宰执不预原则,但在北宋元 年间,执政司马光却 “密荐 ”过台谏人选。对此,同为执政的章 批评说: “此首为

22、乱阶,今虽未有害,并时奸邪大臣,与之结党,恐非社稷之福。 ”据此可以判 断: A北宋执政大臣派系斗争激烈 B北宋的台谏官员归皇帝直辖 C台谏制度破坏导致政治腐败 D北宋时期台谏机构相对独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宋朝台谏官实行宰执不预原则 ”说明北宋时期台谏机构相对独立,人选不受宰执大臣的干预。执政司马光 “密荐 ”台谏人选,依然遭到其他大臣的批评,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AB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C也完全符合,材料中有反映司马光破坏台谏制度,但没有体现导致政治腐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演进 。 2009年 12月,曾在山东烟台莱山区

23、发现一块牌匾,长约两米,宽近一米,四边精刻龙纹图案,中间刻有 “奉天诰命 ”四个大字,牌匾左右雕刻的文字为 “诰赠昭武都尉候选都司、封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李九龄 -道光十年御赐 ”。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B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C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D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道光十年御赐 ”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在位的清朝皇帝就是道光帝,因此选 D, ABC时间都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近代,有西方法学家说 “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

24、,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 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这实际上说明了: A近代欧洲各国法律都完全沿用罗马法 B罗马法极大影响了近代欧洲法律的制定 C罗马法导致了近代欧洲工商业的混乱 D罗马法只在近代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 公法和私法的规则 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 可知是指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 AD说法绝对化, C与材料意思符。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影响。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5、规定: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下列对该宪法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宪法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法国几经艰难,最终确立了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D宪法的颁布证明了共和派最终掌握了实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法国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确立共和体制,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ABD都表述正确; C表述不对,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由议会产生,因此并非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

26、政体。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 “凡大英商民 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 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 “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这一规定破坏的是中国的贸易主权,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 A C不对,材料没有得到体现; D不对,鸦片战争后清政

27、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全国的外贸中心。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 “转折点 ”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可知 AB 不对,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签约时慈禧太后尚未掌权;C不对,马关条约后,清军爱国官 兵在八国联军侵华中人有抵抗; D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

28、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 研读图 ,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 A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军事行动是指 1947 年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AC 是对应 1948年 9月 1949 年初的三大战役; D是对应 1949年 4月开展的渡江战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 1937年 2月,中

29、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 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 1937年 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不对,注意中国共产党已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不可能再将领导权完全拱手相让,材料中工农政府只是 “改名 ”

30、,但还存在,军队也只是 “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 D也与此时中共情况不符;题干反映了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 1942年,毛泽东在谈到研究党史的 “古今中外法 ”时指出: “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我们党的历史,我觉得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时期是第三个阶段。 ”三段式划分的依据是革命的任务,联合的群众,革命所打击的目标(党的政治路线)。具体到第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的任务的直接表现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B革命所打击的目标是盘踞在农村的中外反动

31、势力 C联合了的群众是缩小了的统一战线,和农民、小资产阶级联合 D党的政治路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时期是第三个阶段。 ”可知第一阶段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 A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D是第三阶段的任务,都与第二阶段不符; B 不对,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 。 中共 “二大 ”宣言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

32、、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 、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痛苦的深切同情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从中共 “二大 ”指出 “中国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可以看出中共已经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A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B是在八七会议上决定的, D在大革命失败后才出现。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33、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一篇评价辛亥革命的论文中指出: “本已残破的土地更加地充满了血腥,是辛亥革命加速了古老中国进入黑暗的深渊。 ”“黑暗的深渊 ”指的是: A由国家统一走向分裂割据 B由经济发展走向经济停滞 C由民主共和走向完全独裁 D由民主共和教育走向复古教育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不能说经济停滞; C不对,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已被推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不对,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传统思想文化; A符合题 意,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后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34、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 “在此以后 ”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 “在此以后 ”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考点

35、: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马关条约的签订 。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规定,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选举执政官的实权,但只有第一等级的人才有被选 举权,执政官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公民大会对于 “四百人会议 ”的决议,也有最后的否决权。在雅典最盛时代,约有 9万的自由公民,除了女性和儿童外,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三四万人。 农民和城市贫穷的手工业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因之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 4000至 7000比较富裕的人们而已。 -摘编自李天轱古代希腊史 (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

36、梭伦改革中有关公民大会规定的认识。( 6分) 材料二 英国 1832年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英国的改革模 式与和平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摘自刘宣照浅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议会改革的局限性。( 4分) 材料三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国会两院又能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定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的批准。国会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或法官免职,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法官上任后只

37、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而非违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国会若要否定最高法院对于某项法律的违宪判决,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国会还有权对玩忽职守或犯罪的法官提出弹劾。 -据美国 1787年宪法改编 ( 3)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一运行机制?( 4分) 材料四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 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

38、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 “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 6分) 答案: ( 1)认识: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扩扩大了公民政治的基础;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主权;但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较少,民主政治将妇女、儿童、奴隶等排除在外,造成了社会的不公。 ( 2)主要特点:与时俱进,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和平改造,采用非暴力手段。局限性:工业资产阶获得了更多的议席,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 ( 3)特点 :美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者各自独立平等,相互制约,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评价:可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39、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 4)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因素。例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到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 试题分析: ( 1)注意一分为二的认识梭伦改革中有关公民大会规定的认识。 “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有选举执政官的实权 执政官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 ”说明其积极作用; “在雅典最盛时代,约有 9万的自由公民,除了女性和儿童外,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三四万人 ” “农民和城市贫穷的手工业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 ”说明其局限

40、性。 ( 2)根据材料信息 “英国 1832年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 ”“英国的改革模式与和平发展之路 ”“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说明 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议会改革的局限性,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 ( 3)根据材料信息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国会两院 又能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定总统的否决 ”“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的批准 ”“国会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或法官免职,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 ”“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法官上任后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 ”“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

41、的法律为违宪而非违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 ”。体现了 “分权制衡 ”原则,结合 1787年宪法关于三权分立的规定回答。从目的、作用等方面评价这一运行机制。 ( 4)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借 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因素。再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到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832年议会改革;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的颁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 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 ( 1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1763 l914年 ”中写道: “从 1763年至 l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 l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

43、立了对亚洲的控制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 ( 1)请论证说明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和其推动力的观点。 (12分 )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材料二 某班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

44、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 并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至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德国组 第 12条: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帮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 15条: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 第 18条:(皇帝) “有创建法律之权 ”。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 2)材料二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第一手)史料?英国组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5分) 答案: ( 1)选择一:关于欧洲扩张的观点,认为 l763年至 l914年,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45、(3分 )论据: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 l9 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分 )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分 )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3分 ) 选择二:关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推动 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3分 )依据: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

46、(3分 )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分 )政治革命主要指 l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这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而推动了欧洲扩张。 (3分 ) ( 2)德国组的依据是原始史料。( 2分)不充分。理由:英国组并没有掌握1819 世纪的材料,而且其材料均为史学著作,含有作者个人好恶,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真实。从结论看,材料选取不恰

47、当、不充分,不能有力说明结论。( 3分) 试题分析: ( 1)首先说明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信息 “从 1763 年至 l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说明欧洲的扩张;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 三大革命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说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再根据相关史实说明观点,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 2)根据所学知识,英国组根据的是史学著作,并不是第一手史料,史学著作属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