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91.58KB ,
资源ID:33971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陕西省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陕西省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

1、2014届陕西省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 选择题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答案: D 试题分析: 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西周的分封制,这种制度依据周人创制的宗法制原则继承爵位,贵族的嫡长子是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此制度的本意是以这种血缘的亲疏来继承的制度不会带来纷争,但却由于地方的受封者有很大的独立实权,最终地方诸侯势力

2、强大而与中央对抗,导致地方割据的出现。 AB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C项内容有正确的部分,但不最主要的,所以排除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宗法制度的影响 下图是发表于西方某报纸上的漫画欧盟的真实内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漫画 A暗示欧盟内部矛盾尖锐 ,前景堪优 B反映了各国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 C显示了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D表明欧盟各国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与现今的史实不符,欧盟在推进经济一体化方面曾取得巨大成就,成员国数量实现较大增长,内部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内部虽然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但不能说是前景堪忧

3、,所以排除 A项,并且从温中也反映不出 A项的观点。 C项明显错误,与题目中漫的标题不符合,所以排除 C项。从漫画中各国家在欧盟的地位与处境的不同可排除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的发展状况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 “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

4、减少福利开支 答案: C 试题分析: 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步的确立了社 会主义制度,俄国形成最悠久的成就最终形成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由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政府干预,其中重大的举措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A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是苏联学习西方,所以排除 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世界经济体系是因为无序的自由竞争导致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混乱,不是效仿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亚当 斯密在其撰写的 道德情操论 ( 1759年)中主张: “

5、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最先在政治上实践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实践活动, A项共产党宣言是革命的指导理论,不是具体的革命实践,所以排除 A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的自救实践,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与题目要求相反,所以排除 B项。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为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具体实践,但不是第一个,巴黎公社建立于 1871年,早于 1917年十月革命。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6、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实践;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 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懂图示的内容,此图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及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改良并制了万能蒸汽机,使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交通运动业出现了新动力,所以 a处应该填入交通运输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的标志是用机器制造机器,即是机

7、器制造业的出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原因及过程 世界文明史中说: “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罗马法的相关内容。由于统治范围扩大,外来人口的增多,新的社会矛盾凸显,原有的公民法等法律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于是需要适用于各个地区不同状况的法律,使得罗马法不断充实、繁杂

8、,新条例、律 法增加,远远超出了法官们原有的知识框架和理解范围。罗马法包括万民法与公民法两个体系, B项是说的万民法, C说的是公民法,它们只是一部分,不全面。 D项说法不准确,罗马从共和国时代,就出现了法律,按法律行事。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公报 中指出: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 代企的现象。 ”对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

9、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年十四前后,所以 C项的说法对材料的内容理解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所以A项正确。依据材料的中心内容可以印证 B项的内容正确。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就是我国领导人对计划经济弊端的反思后的结果,所以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

10、有企业改革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答案: C 试题分析: 材料中的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 ”,撤退两个字不能是调动了各阶层的革命热情,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的精英们应该是从内地向南方的革命地区奔赴,不能是被迫撤退,所以 A项错误。土地革命只能调动的是农民的积极性,所以 B项错

11、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中心的转移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全民族的抗战 梁启超说: “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 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 “开民智 ”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由材料中梁启超为了世界地图 “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 ”可以得出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少,并且西学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广泛传

12、播,国人更没有清醒认识到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 BD两项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些材料并没涉及到群众运动的问题,何况维拉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变法运动,群众基础非常的薄弱,所以 C项错误。梁启超看到有一个来观看世界地图的即欣喜不已,所以可得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为 A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耕织图 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人一牛的耕作技术出现在唐

13、朝,不是清朝,所以 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虽然是在南宋完成,但农业的耕作方式不能反映出某一地区是否是经济重心,所以 B 项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出现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只是反映了耕作技术,耕作技术不可能反映出租佃关系,所以 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 税米 弘治年间( 14881505) 148 7万户 399270顷 86600石余 3970斤余 3175匹余 2

14、560270石余 嘉靖年间( 1522) 130 3万户 398566顷 82965石余 4264斤余 3411匹余 2576888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答案: A 试题分析: 对比表格中两个时期的各项数据发现嘉靖年间的人口数比前期有所减少,但各项税收中只有夏税米的数量有所减少,所以 B项错误。表格的数据只是江西一省的税收数据,不存在与其他各省的数据比较,所以不能得出 C项的结论。 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15、合,材料中并没有农业减产的对比数据,所以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 自从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是一直是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相权在与皇权的争夺过程逐渐变弱,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朝时最终战胜相权,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到宋代,相权被进一步分割,三省的宰相不参与政事,相权被分割成为行政权、军权、财权三

16、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掌握,相权的分散表明皇权得到了加强。 A项为错误项,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所以 B项错误。材料中的内容叙述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是皇权与相权问题,不是地方与中央的问题 ,所以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 综合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及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

17、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 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

18、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 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19、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

20、简析其原因。( 7分) ( 2)评述材料二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分析材料兰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 5分) ( 3)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 17 20 世纪初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3分) 答案: ( l)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 2分) 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2分) 原因: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 3分) ( 2)评述:创造出新

21、的共和制政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基本 原则;实现了政教分离;用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天赋权利。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首创精神;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对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分) 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和任期之规定,说明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为巩固法国的共和制,仍需长期斗争。( 1分) ( 3)发展趋势:从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转变,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3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问,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可依据两国政体确立的方式、时间的长短、领导阶级的属性的不同来回答。两国民主制度确立不同的

22、原因的分析要依据两国的不同国情分析,主要从历史传统、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强弱、两国社会的思想潮流,同时也要注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代议政体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属于正常。 ( 2)第二问,评述材料观点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材料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持的态度是什么,然后再以历史学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其正确与否,最后给予客观的评述。此材料对于美国共和制 政体的评述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评述该材料时的观点与材料应该是一致的。 ( 3)政治文明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一般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在人类历史上,代

23、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 ,通过社会革命改造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建立新的社会形态。所以依据这个概念即可归纳出材料所反映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 英法美代议政体的特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争论。御史说: “今大夫各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 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界,顿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斌鼓不增而用足。 ”贤良文学

24、则反驳道: “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立而道生 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趁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 ” 桓宽 盐铁论 材料二 1950年下半年起,全国开展了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在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扩大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随着加工、订货范围的迅速扩大,使私营企业上半年的萎缩局面很快得到扭转;( 2)调整公私商业的经营范围和调整价格,国营商业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批发上,以调节市场,稳定物价 ( 3)对私营工商业进一步发放贷款;( 4)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税目,提高所得税起征点。 材料三 列宁说: “什么是租让制呢?它

25、是国家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后者负责安排和改进生产,把所得到的一部分产品付给国家,另一部分则作为利润归自己所有 根据合同,资本家在一 定期限内是一部分国家财产的承租者,但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仍然是国家。 ” 杜华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材料四 罗斯福政府调整工业的部分措施 1933年 6月 16日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某些有益的公共工程的兴建;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规定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等 1935年 7月 5日 颁布全国劳资关系法,规定雇员有组织集体谈判的权利 1938年 6月 25日 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即工资工时法 黄安年美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专题 ( 1)据材料一,指出

26、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概括 “御史 ”一方的观点。( 5分) ( 2)材料二、三的政策分另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分析材料二经济措施的作用。( 5分) ( 3)根据材料四,归纳罗斯福政府调整工业的特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共同向题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 ( 5分) 答案: ( 1)焦点:是否实行盐铁专卖。( 1分) 观点:盐铁专卖有利于生产发展;盐铁专卖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减轻民政负担;盐铁专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限制腐败,促进社会稳定;盐铁专卖可以为军费提供支持。( 4分) ( 2)背景:中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巩固政权;( 2分) 苏俄(联):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分)

27、作用:促进经济恢复;稳定物价;扶持私营工商业;减轻企业负担。( 2分) ( 3)特点:增加国家投入,刺激消费;对工业生产进行调整,防止盲目生产;保护工人的利益,暖和社会矛盾。( 3分) 共同问题: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分) 启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国情,实事求是。( 1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汉武帝的御史主张盐铁官营的观点,后半部分是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主张重农的思想主张,所以依据这个可以得出材料一的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关于御史的观点的归纳可在材料中找出主要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翻译过来即可,主要

28、从经济利益、对农民负担的影响、对社会矛盾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 ( 2)第二问,材料二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内容,因此答案:即可从这个问题的背景入手回答。第三个材料我们可以由材料的出处(列宁与新经济政策)及材料内容分析出是苏 联(俄)的新经济政策,只要分析出这个内容,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归纳整理即可。 ( 3)第三问,依据材料中的每项内容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同时要结合教材中关于罗斯福新政内容来归纳整理,如 “规定某些有益的公共工程的兴建 ”可得出政府增加了投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等。由四个材料都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即可得出 “共同问题 ”的答案:。关

29、于最后一问 “启示 ”的问题,我们可以依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材料内容对比分析整理出符合材料内容的答案:,最关键是要答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 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的盐铁官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

30、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 ”这一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 答案: ( l)大革命以及城市包围农村的失败,与农村包围城市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成功。 ( 2)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初期的失败与遵义会议以及长征的伟大胜利。 ( 3) “左 ”或者 “右 ”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 4)表达清晰,史论结合,有深度有广度。 试题分析: 此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民主革命道路的实践史实来证明题目中观点的正确性。正确答案:需要学生在中国近代革命实践的史实中筛选,答案:要保留那些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实际的革命的实践,用具体的史实来证明这一论

31、断的正确性。应该注意 的是这些史实选择的典型性与鲜明性,并且不要脱离题目中给的材料。由第一幅图可以分析出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第二幅图可以分析出革命的战略转移不是退却,而是以退为进。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战国(公元前 300年) 西汉(公元 2年) 唐 ( 745) 南宋 ( 1200) 清 ( 1820) 清 ( 1893) 现代 ( 1949) 现代 ( 1978) 现代 ( 2009) 比率 ( %) 15 9 17 5 20 8 22 0 6

32、 9 7 7 10 6 17 9 46 6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 “草市 ”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个市镇,明代达 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正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

33、、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 “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 会变迁概论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从 18世纪后期到 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 20%上升至 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 1801年的 15个增长到 1891年的 63个。从 1820年到 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

34、 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 10年。 阿萨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 9 分) (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其兴起的背景。( 5 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3分) 答案: ( 1)发展概况:从战国时代起就

35、已经进入一个相当高的城市化状态,并在其后的 1500 年里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城市化进程陷于停滞,到 19世纪中叶达到最低点; 19世纪中叶以后 ,城市化又逐渐恢复;新中国成立后至 1978年,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3分) (战国)政治因素:奴隶制瓦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诸侯割据,治所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功能齐全的城市;频繁的战争加速了城市人口的流动等。( 3 分) (明清)经济因素:人口迅速增加;农业平均生产力下降;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停滞。( 3分) ( 2)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

36、;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3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凿以及交通条 件的改善。( 2分) ( 3)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4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分) 原因: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1分) 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分) ( 4)注意问题:积极稳妥逐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重视农业耕地的保护和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对自由

37、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推动中小城镇建设;注 意环境保护等。( 3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问,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依据教材的时间顺序整理成文即可,但要注意中国的城市是农耕文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所以在回答城市发展的因素时要依据各个朝代发展实际回答,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回答新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时注意其转折点是改革开放,并且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 2)第二问,中国的古代城市发展在唐朝以前都是以政治功能与军事功能为主,城市的经济功较弱。到宋代以后政府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控制减弱,所以商品经济不断的繁荣,到了明清之际, 虽然重农抑商政策达到了顶峰,这虽然在一

38、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却不可能真正的扼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依据空上背景来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即可。 ( 3)第三问,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可以从城市兴起的地点、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最先在东南沿海的经济重心开始的,随着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近代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分析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其对自然经济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归纳。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 可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分析即可,主要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角度分析。 ( 4)第四问,注意答题的内容是新中国的城市建设

39、应该注意的问题,确定了答题项后再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入手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城市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所以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协调问题,其次是从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方面分析,再次从近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归纳,最后注意城市发展在稳步前进,不能盲目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影响;经济 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中国

40、的城市发展状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 韩非子 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 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 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 “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 ”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 “人权 ”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

41、份名为 “临时约法 ”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 “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 ”,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 “违法 ”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 “法 ”的主要特征,

42、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6分) (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 “新法 ”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5分) (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三位历史人物对 “法制 ”的认识说明了仆么? ( 4分) 答案: ( 1)特征:权威性;公开性;针对臣民,为君主服务。(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法不分亲疏贵贱,给血缘和等级制度以强烈冲击;强调以君主为中心,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君主的权力。( 4分) ( 2)不同: “新法 ”不应包括人权的内容; “新法 ”的制定不能受制于政府,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2分) 得以实现;( 1分)史实: 1912

43、年 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项自由和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2分) ( 3)主张:用法律保障民主;通过民主程序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 3分) 说明:法治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 1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读懂并正确翻译材料一的内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所主张的 “法 ”由官府执掌,用来治理百姓,由君主控制而驱使群臣,所以可以看出法的主要特征。有法天下和,法是 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回答积极意义时从法本身的作用回答即可。 ( 2)第二问,依据

44、材料二中参议院拒绝孙中山要求的两个内容归纳整理即可。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实现要依据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宪法内容来分析提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所以使国民的民主权利在理论上已经取得,同时临时约法特别约定中华民国的政体为责任内阁制,立法权独立等等内容都可以做为参议院主张得以实现的史实依据。 ( 3)第三问,邓小平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的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 的改变而改变。 ”来归纳整理,回答此点时要突出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的特点。三位人物对法制内容认识的不同表明了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人的认识,所以要从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角度来归纳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的法 家思想;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近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依法治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