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1.15KB ,
资源ID:33974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守株待兔 ”的故事耳熟能详,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B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D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反映了法家韩非子的改革思想。

2、A属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C属于儒家孔子 “礼 ”的思想, D属于墨家尚贤的思想,只有 B符合法家思想,反映了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8世纪的 70%下降到 1841年的 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 “血汗工厂 ”。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3、。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 124都表述正确。但是 3表述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虽然工人遭受残酷剥削,贫富差距拉大,但是现代工厂制度毕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不能说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的是 A “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 B “认识你自己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答案

4、: A 试题分析: B出自苏格拉底, C出自智者学派,都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 D出自文艺复兴; A出自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符合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的说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也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梁启超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 ”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投身洋务,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D签订屈辱条约

5、,留下千古罪名 答案: B 试题分析: “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 ”比喻刻意模仿别人,反而会弄巧成拙。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未真正认清西方富强的根源 ,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故有梁启超 “无盐效西子之颦 ,邯郸学武陵之步 ”的评论。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 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6、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时间 “1938年 ”。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 1940年,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 1945年,都与时间不符,因此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2011年 7月杨恒均著的新书黑眼睛看世界:一个民主小贩眼里的世界中写到 “在 9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传承下,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对先贤的理论补充些什么?能对当下的民众启蒙些什么?毕竟在光明中拉开灯不算什么本事,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才是伟大之处。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主张维新变法 答案: C

7、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A 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B 是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属于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因此答案:选 C,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符合 “在一片黑 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 ”的意思。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 1924 年 10 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 “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 “三大政

8、策 ” B维护国共合作 C维护临时约法 D反对国民党分裂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干时间 “1924 年 10 月 ”, 1924 年初,国民党 “一大 ”在广 州召开,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提出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A项早已提出; C项不符合史实; D 项没有体现。据材料含义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国共合作,故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 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

9、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 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 “革命 ”的太平天国之战, 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

10、也不反封建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试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 “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 ”“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 ”,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因此被马克思称为 “魔鬼的化身 ”。同时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理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下表反映了 19181920 年中国进口日本纱 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 51919 4 70891 39251 1919 51920

11、 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655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8 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减少,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一战期间企图独霸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 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 “二十一条 ”,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这是选自

12、光绪十三年( 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引文中的材料是在讲电话的作用,材料来自光绪十三年( 1887 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当时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属于自然科学成果,因此这篇国文教材只能来自当时的新式学堂。故选 C。 A 项错误,电话只是在大城市刚刚出现; B项明显错误。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 。 汤因比说: “人们

13、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 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故选 B。 A项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 C项考查史实与材料无关; D项说的是历史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 考点:史观史法 史观 全球史观 。 2013年 10月 20日以

14、来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 东北地区。根据环保局的估算,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是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是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 ”。结合所学,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于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应用,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 AB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 D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609 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

15、,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 “17世纪的华尔街 ”。 “某地 ”是指 A英国的伦敦 B法国的巴黎 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D意大利的威尼斯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17世纪的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主地位,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故选 C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有人形容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 “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

16、长久地禁锢住他。“牢狱的围墙 ”被突破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裂缝是指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牢狱指的是天然的地理障碍阻止西欧对外的交往。力量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 “牢狱的围墙 ”被突破是由于新航路开辟。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 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其中 “其弊 ”是指 A

17、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B八股盛而六经微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 “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说明是隋以来废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实行新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其中 “其弊 ”是指九品中正制。 A是指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是指明清八股取士, C是指昔日世家大族的衰落, D是指以门第出身为选官的依据,符合九品中正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古代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

18、动军队,乃由主管军队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汉代匈奴入侵河套地区 B唐初西突厥入侵长城沿线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地区 D清代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进兵青海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相权与君权的关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宋代相权分割为行政权、财政权、军权。中书门下 掌行政权;三司掌财政权;枢密院掌军权。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宰相无调动军队的权利,权利被大大削弱,主管军队的枢密院提出作战方案,三司调度物资,皇帝独揽大权最终决策,所以应该是在宋朝的时候。 考点:古代

19、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靖江西志记载 “陶厂景德镇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洪武三十五年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 ”清道光浮梁县志对景德镇记载: “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 ”这说明 A制瓷业开始出现民营生产 B道光年间瓷器生产已经面向市场 C景德镇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制瓷业由官营为主走向民营为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 “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 ”说明此时民营制瓷业的发展, A错在 “开始出现民营生产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不对,没有体现

20、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D不对。材料无从体现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 “行 ”的再探讨二中写道: “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 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 城郭户 雕居民聚居、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 “城郭户 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可见坊市界限被打破,而其根本原因显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21、城市商业功能增强,BCD都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载: “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 ”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相信 “天人合一 ”说 B宣传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C宣传 “君权神授 ”思想 D反对 “天人感应 ”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王充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如果天真能谴告人君,当亦能命如尧舜那样的圣君贤主治理社会,那就用不着谴告了。可是 “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不惮劳 ”也如此!看来所谓谴告说是靠不住的

22、。这就反映出王充从矛盾律的角度来论证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的不正确性。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秦代焚书坑儒事件的评论,这里虽然认为焚书下手太毒,但

23、结合当时社会背景 “战国横仪之后 ”进行统一是势在必行的 “势必至此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基本上给以肯定,认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的 ,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故应选择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整理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古希腊雅典政治文明内容时,某学生整理出一知识结构见下图,该结构最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主范围有限 B民主方式直 接 C民主政治完善 D民主观念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 _男性公民 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

24、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语言中的 “政治 ”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 “农民是最好的公民 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 ”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

25、理 答案: D 试题 分析: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 ”实际上是说明农民大多数人并没有政治素养和品德,因此潜台词是主张精英治国。 AC 与材料意思不符, B是直观表达,不符合 “潜台词 ”的说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 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D已经发展到 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所列举的案例均涉及

26、到私有财产问题,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正确答案:为 B。 AC 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出卖人不一定就是贵族; D不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罗马法发展到成熟阶段是指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这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

27、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 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 ” 说明处死国王实际上是超出英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一种极端行为。而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的暴行不仅与传统格格不入,而且与时代背道而驰,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英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 “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综合题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口人, 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9、 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 这种社会细胞 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1953年) 材料四: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4分) (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 20世纪初的中 国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 6分) ( 3)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

30、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3分) (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6分) 答案: ( 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 2分)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 2分)家庭关系和睦。( 2分) 目的:维护社会稳定,( 2分)巩固封建统治。( 2分) (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分)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 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分) ( 3)新变化:婚姻自主;( 1分)男女平等;( 1分)家庭民主。( 1

31、分) ( 4)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国家的政治变革;( 2分) 思想观念的转变。(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信息 “六世同居 ”概括出 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 “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同耕共食 ”; “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 概括出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不曾折箸争吵过 ” 概括出家庭关系和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古代宗法制有关,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从统治者的角度出 发,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 2)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上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推动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从思

32、想文化上看,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而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3)注意材料出处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1953年),可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婚姻自由,废除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这为摧毁封建家庭伦理制度、 建立 “男女平等,婚姻自主 ”的新式婚姻家庭提供了法律保证。 (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家庭变革属于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变革密切相关。具体可概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

33、转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新中国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早在 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多寡。 ”“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 充分 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 侯家

34、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 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 “政治突变 ”。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 “经济突变 ”,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中国市场经济出现在

35、“秦汉大一统的初期 ”。秦朝的建立,实现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西汉初年休养生息和 “郡国并存 ”,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 “政府干预较少 ”,商品经济就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富商巨贾和商业都市,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6分)家庭手工业,尤其是私营手工业,其产品就是为市场而生产。虽然后来 “重农抑商 ”和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中国古代市场经济在恶劣环境中始终生存并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 6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中国市场经济 “从辛亥 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基本成型 ”。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实业救

36、国 ”思潮及 “民主共和 ”思想,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发展,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北洋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都推动了近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当时的外商企业、民族工业、家庭手工业,都面向市场生产。( 6分)城市民众生活,主要依赖市场。列强侵略逐步瓦解自然经济,导致农民、手工业破产,把他们推进市场。近代城市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扩大。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等推动市场经济最终形成。( 6分) 不同意上述 两种观点,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产生于 20世纪 80、 90年代,这一阶段才真正实现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亦可根据评分标准酌情给分。(本大题得分不得超过 12分) 试题分析: 注意材

37、料信息 “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 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 ”分别概括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可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回答。如同意第二种观点,可结合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回答。如不同意上述两种观点, 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阅读材

38、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 库,悉隶三司。 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 闶 瘛嗜 堋 乃荆 嘁运 僦髋校 溆姓 伲 潜痣凡恢伪舅臼拢 轮 模 龆 ! 涔偃耸苁谥 穑 蛴泄佟 兄啊 胁钋病僖栽 恢取 鹞恢 耙源 难 。 鹞 钋惨灾文谕庵 隆 br 宋史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来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而坐享 了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 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

39、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 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 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4分),并分析其突出特点。( 2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 “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的?( 5分) (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和美国二者分权的目的有何 本质差异。( 4分) 答案: ( 1)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一点 1分,共 4分) 突出特点:分化事权;职权分离。( 2

40、分) ( 2)制订宪法,依法治国;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实行联邦制,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定期选举,实现主权在民;党派竞争,避免专制统治、(一点 1分,共 5分) ( 3)宋朝分权的目的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美国分权是为了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保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信息 “三师、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 库,悉隶三司。 ”等进行分析概括。再注意概括特点:通过分化事权、职权分离的办法强化皇帝集权。 ( 2)根据所学知识,

41、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国家权力分为立法 、 司法、行政三部分,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此外实行两党制,党派竞争,避免专制统治等。 (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宋朝和美国 二者分权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 ,防止集权;不同点 :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 ,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 ,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 .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 ,立法 ,司法等权力的分散 ,是为了防止集权 ,确保资本主义自由 ,民主的实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