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7.37KB ,
资源ID:33977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7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 左传记载 :“昔先王之命曰 :王后无适 ,则择立长。年钧以德 ,德钧以卜。王不立爱 ,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这段材料说明 ( )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年钧以德 ,德钧以卜。王不立爱 ,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故选 C。 A项材料并未涉及; B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

2、心; D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一方面 ,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 ;另一方面 ,美国越是想称霸 ,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 ,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 材料表明 (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 ,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政治格局。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美国称

3、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不是某一大国称霸,而是多种势力均衡发展,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不断的加强。故选 A。 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是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加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不断的加强。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

4、义革命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反映共产党宣言主张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故选 B。 A项错误,阶级斗争学说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获取政权; C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 D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题干的条文规定在一

5、定程度上保证了共和派的执政,有利于巩固共和制。故选 C。 A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限制了原来统治过法国的家族当选为总统,并未说明消灭保守势力;B项错误, 1875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共和制,从而也否定了封建制度;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巩固。 北宋时期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 ,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规定 “宪法既未授予联邦 ,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 ,概归各州各自保留 ”,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 ,而未经列举的权力一概

6、 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国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协调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美国宪法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所以答案:选择 B。 ACD三个选项都只说了一个方面,具有片面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政治体制。

7、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阶级成分的政治运动 ,将很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阶级敌人揪了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 ,竟然查处了五千人。这主要反映出 ( ) A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B雅典人具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社会动荡 D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很容易的可以看出,公民权利仅仅在公民手中掌握,即使现在已经获 得公民权的人也要进行追查,清楚其祖先非公民的成员,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狭隘性。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公民的素质的问题;D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损害进行维权的问题; C项错误,社会动荡的问题

8、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011年 4月 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 ,对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 ,注重实效 ,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可了解到中国援外主要针对亚非拉地区,仅非洲就占了将近一半的份额,这反映了对外援助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选 D。其他 ABC 三项说法正确,但未能充分反映

9、。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 “同强盗握手 ,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 ,刊 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 ”极 “左 ”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 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

10、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象美国来分析,及其 70年代的国内背景, 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 D项 “权宜之计 ”说法错误,故 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 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次会谈是 ( ) A 1937年国共谈判 B 1945年重庆谈判 C 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的时间 “20世纪下半期 ”。 中

11、英香港问题谈判是 20世纪 80年代,故 D正确 。 ABC项从时间上判断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香港回归。 蒋介石曾说 :“这些国耻 (二十一条 )违背我国民的希望 ,有损我国民的自信 ,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 ,军阀官僚的政治 ,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蒋介石认

12、为, “二十一条 ”违背了民心,损害了国民的自信,引发了五四运动,导致了军阀的没落。可以看出,蒋介石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故选 A。 B项错误,五四运动并非只有签订二十一条这一条因素造成的; 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 1937年爆发的,与材料明显不符; 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 ,台湾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 :“一生荣华出曾门 ,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 ,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 契 ,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 ,至死屈身背骂名。 ”其评论的是 ( ) A李鸿章 B曾国

13、藩 C张之洞 D袁世凯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从材料 “马关喋血卖国契 ,糊裱难堵漏风墙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一生致力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赴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故选 A。 BCD项均与材料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无关。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李鸿章及其洋务运动。 “故太平君子 ,唯门调户选 ,征文射策 ,以取禄位 ,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 ,兄教其弟 ,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 ,小者任郡县 ,资身奉家 ,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 ,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

14、选 ,四方观听 ,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 ,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 ,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推动社会向学 (读书 )风气的形成 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 “耻不言文墨 ”可判断 正确,由 “父教其子 ” 可判断 正确, 说法太绝对,由 “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可判断 正确,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综合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与分

15、封制相适应 ,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 “世卿世禄制 ”。三代 (夏商周 )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 从诸侯到士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 ,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 ,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 ,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 县在中心区域 ,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 ,不再是世袭领主 ,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 ,对君主负责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 ,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6分) 材料二 图 1 唐朝中央机构

16、示意图 图 2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2)材料二中图 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与图 1相比 ,图 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直接表现是什么 综合上述图示 ,结 合所学知识 ,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6分) 答案: (1)区别 :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 ,实行世卿世禄制 ;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 ,对君主负责 (“选贤任能 ”)。 意义 :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 ,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皇帝至高无上 ,皇权高度集中。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根

17、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 “采用 世卿世禄制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 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回答;第二小问,抓住分封制下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和郡县长官选拔的积极影响回答。( 2)第一小问,图 1 是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皇权的集中;第二小问,图 2 中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被废除;第三小问,抓住中国古代皇权不断集中的趋势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8、明朝政治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 ,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 ,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 ,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 ,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 ;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 ,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 ,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 ,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 (注 :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人 ),犯死罪 ,皆条所坐 (注 :坐即罪 )及应议之状 ,先奏请议 ,议定奏裁 (注 :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 );流罪以下 ,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 ,

19、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 ,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 ”的本质不是 “治民 ”,而是 “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 ,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 ,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完成 :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 ,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6分 )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 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 主要原因。 (8分 ) (3)材料四中的 “民治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

20、“法治 ”的认识。 (10分 ) 答案: (1)差异 :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 (或侧重民法 );注重法律公平。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 ;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表现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主权在民 ;发动护法运动 ,捍卫民主法制。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专制主义根深蒂固 ;帝国主义阻挠破坏。 (3)实现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认识 :“法治 ”具有时

21、代性和阶级性。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中西方法律的差异。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掌握着等。( 2)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第一问,根据孙中山主要反封建活动归纳。第二问,根据孙中山所处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概括。( 3)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第一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民主政治事件概括。第二问 ,根据中国的国家性质等回答。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法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

22、的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称志样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 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 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

23、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 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 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 “宗室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 “一体同科 ”,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6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 9分) 答案: ( 1)原因:中

24、国原有司法审判制度存在弊端(司法权由行政部门掌管,司法不独立);西方审判制度和观念的传入;司法主权丧失(列强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刺激。( 6分) ( 2)内容:成立专门司法行政与审判机构;确立考试选拔法官制度;取消满洲宗室的司法特权。( 6分,任意答三点即可)。 影响:确立了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 3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 “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 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 ”等信息进行概括。( 2)从材料 “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

25、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 “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 ”、 “宗室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 ”等角度进行分析。清政府司法改革的意义可以从推动中国法治近代化历程和公民权利与民主意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清末审判制度的改革 清末审判制度的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 “第三次世世界大战会使

26、用什么武器? ”他的回答是: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 “必需品 ”。 (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 6分)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分) ( 2) “恐怖平衡 ”是如何打破的?( 2分)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3分) 答案:

27、( 1)观点一:同意;原因: 1945年 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6分)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从根本上讲是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随着反法西斯力量的不断壮大,最终决定了二战的结果( 6分) 观点三:第一种、第二种合起来,客观评价(言之有理给 6分) 含义: 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 4分) ( 2) 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瓦解,平衡被打破( 2分) 影响:世界局势出现黄河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分) 试题分析:( 1)对于是否是原子弹结束了二战,可以选择一种观点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可以认同这一观点,也可以不认同,或者部分认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爱因斯坦的话的意思是有了核武器之后,人类有可能因为核武器用于战争导致人类灭亡。( 2)美苏冷战时期的核恐怖平衡在苏联解体后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但是当今局势并不和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瓦解。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