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可以看出古代的宗法制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故选 C。 A项宗法制有效的维护了西周时期的统治秩序,但是但材料并非仅仅说的西周时期; B项说法也
2、正确,但与题意也不符; D项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 选项 史 实 推 论 A 15世纪末 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 ,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 20世纪 90年代 ,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解。 A项的错误
3、在于早在古代世界不同民族就已经有了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B项的错误在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地域性的差异和民族习俗的不同等,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达成一致; C项的错误在于:第一,贸易壁垒没有得到清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第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确实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故此题应该选择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 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美国学者特纳说: “马克思主义在 20世
4、纪 30年代剑桥大学 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 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 ”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是因为它( ) A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材料中所给的时间。 20世纪 3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时期,马克思主义重新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故选 A。 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并未提出解决危机的方法是干预经济的方式,与事实不符; D项明显错误。 考点:科学
5、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 霍姆斯认为, “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 ,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 ,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 ”这表明 ,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 ( ) A分权制衡原则 B契约神圣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联邦至上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信息 “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 ,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 ”。可以说明这是在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力。故选 D。 A项主要说的是在美国国家机构之间权利的分配与制约; BC 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欧美
6、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 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 “普遍法规 ”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 5%。美国在 18851889 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 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当时( ) 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督权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提取信息:题目中表明政府官员在议会中的比重上升,说明政府权利渗透进入到议会
7、中。在美国,议会的权利还受到总统的制约。故选 C。 B项错误,美国权力的中心是总统; A项错误,议会有监督的权利,但是并非材料的中心思想; D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行政权力的不断的扩大而非议会的地位的问题。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变化 行政权权力的增 强。 梭伦说: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 梭伦改革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颁布 “解负令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组成 “四百人会议 ” D设立陪审法庭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 “解负令 ”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土地和人身作为抵押;欠债为奴
8、隶的公民一律释放,此条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 B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享受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 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体现了材料中保护各方的思想,体现中庸思想,故选 B、 CD项是政治方面变革,是为了扩大公民权利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特点。 1987年 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 “投机倒
9、把罪 ”, 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的规定。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 A法制建设取得 重大成就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法律中逐渐的删除 “投机倒把罪 ”,反映了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得到纠正。故选 B。 AC 项并非材料说的重点,材料主要是说的法律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不断地变化; D 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1937年 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0、发表宣言,声称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1937年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表示服从国民政府,改编工农红军,据此判断,应该是真的, A项正确。 B项在民主革
11、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是不正确的,不符合事实。 CD项明显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17年 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 “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 反思 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
12、学习欧美政治文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并超过欧美诸国,说明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作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B项符合题意。 A、 C两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D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救国探索。 19世纪 4060 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 “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部分手工业 “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手工业是 “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
13、手工业,科技含量不高,相当于工业原料。其 “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在于列强大量低价收购掠夺,故 D正确。根据材料时间提示可排除 A、 B项。 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4、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几乎所 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渐的形成,故选 C。 A项错误,十三行的兴盛并非民间贸易的结果,而是西方以国家为主导的对外扩张的结果; B项错误,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 D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十三行衰落。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广州十三行。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 “封建 ”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 “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 之花开
15、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兼相爱,交相利 ” B “天行有常 ” C “天人感应 ” D “存天理,灭人欲 ”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 “人性之花 ”、 “个性高扬 ”等关键词分析, B 项是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 项是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之一,为加强君权而提出; D 项是朱熹学说,压抑人性。 A项体现了人的平等,关爱的思想,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的思想。 综合题 (15分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
16、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 20世纪 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 “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 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 “过去 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 ( 1)杜鲁门说的 “转折点 ”意味着什么?( 3分)尼克松所说的 “巨大变化 ”又指什么?( 4分) ( 2)材料 2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 3分)比较材料 1和材料
17、 3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5分) 答案: ( 1)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分) 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4分) ( 2)古巴导弹危机。( 3 分)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调整全球扩张的政策,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 3分)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可以看出美国走向了全球称霸的战略,意味着美国把遏制苏联作为重要的目标。从材料 “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
18、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 “过去 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可以概括出尼克松总统所说的战略转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材料一和材料三实际上都是美国在推行霸权主义,只是材料一时期美国势力居于绝对优势地位,奉行的是全球进攻的战略,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势力有所降低,采取 了全球收缩的战略,优先保障美国的核心利益。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 “民本 ”而无 “民主 ”的思想元素。 “民主 ”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
19、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 “民主 ”,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 “三代法度 ”相符,与 “君主 ”掺和在一起,视为 “君民共主 ”甚至 “为民做主 ”。 摘自马克 罩鞅唷妒澜缥拿魇贰罚拢 br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 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 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8分) (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 4分)这说明了什么?( 3分) 答案: (
20、1)认识:将中国传统 “民本 ”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 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 (2)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试题分析:第 (1)题认识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认识有限。第 (2)题将材料二 “中
21、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 ”对比材料一分析其不同;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历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孙中山个 人的品质等 度谈认识,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 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 “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 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
22、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 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 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 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
23、刘涛从 “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3 分)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6分) 答案: ( 1)同: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3分) 外部原因:日本,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重;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6分) ( 2)主张向西方学习,( 3分)但是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或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3分) 试题分析
24、:( 1)本题考查俄国和日本近代的改革影响和变革的原因。根据本题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是日本 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重;俄国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2)从材料第一句话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可以看出日本改革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从材料可以看出,日 本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照搬西方某一个国家,而是有选择的学习,经济方面学习的是英国,法制方面学习的是法国;美国方面学习的是军事技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背景及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25、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1763 1914年 ”中写道: “从 1763年至 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 i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
26、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 请论证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或其推动力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 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选择一:关于欧洲扩张的观点,认为 l763年至 l914年,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3分 )论据: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l9 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分 )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
27、售市场; (3分 )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3分 ) 选择二:关于 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3分 )依据: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 (3分 )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分 )政治革命主要指 l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
28、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这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 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扩张。 (3分 )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性的伦文性的试题,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可以从欧洲扩张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不管采用哪种观点,都要言之有理,论据充分。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近代 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及
29、影响。 ( 25分)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一箪食,一瓢饮 ”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 “多子多福 ”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家族 “香火 ”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 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 “知识即美德 ”。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
30、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 “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 “越穷越光荣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
31、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一 .幸福是什么 (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 4分)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二 .幸福面面观 (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 分)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 10分) 三幸福走多远 (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3分) 答案: (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
32、德修养。( 4 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两点得 4分) ( 2)中国:从追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 2分)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 (或答:民族危机严重 )。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 5分) 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 2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 5分) ( 3)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
33、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 3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处,古代中国和西方都是没有过分的关注物质生活, 而是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修养。重视道德品质方面和家族的作用。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处在小农经济阶段,重视宗法制和宗法观念。重视道德的作用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2)从材料 “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幸福观是和民族解放独立和民主结合在一起的。近代中西方幸福观的不同主要原因要从近代中西方的政治
34、、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 但是,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幸福观的形成和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幸福观;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影响。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 18441916 ) ,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 “中国商父 ”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11项 “中国第一 ”:参与创办
35、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 轮船招 商局; 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 天津电报局; 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 火轮公司;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 -卢汉铁路; 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 北洋大学堂; 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 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 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 字会; 1910年办成私人的 “上海图书馆 ”。 材料二 1910年初, 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 “铁路国有 ”政策,下令
36、将已经 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 “铁路国有 ”政策,引发了 “保路运动 ”,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 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 “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 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 “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 摘编自新京报网 ( 1)根据材料一,概 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盛宣怀。( 8分) 答案: ( 1)创
37、办厂矿局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图书馆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红十字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6分) ( 2)盛宣怀作为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大大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他提出 “铁路国有 ”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但作为买办商人,与外国侵略者、封建统治者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 9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盛宣怀一生创 造了 11项 “中国第一 ”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出来盛宣怀参与创办了一大批的近代厂矿企业,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和图书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从而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2)对历史上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就盛宣怀其人,要肯定他在兴办洋务运动中的功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主张铁路国有,对维护民族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其阶级属性,作为买办阶层的代表,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统治阶级勾结在一起,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 评说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盛宣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