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93.21KB ,
资源ID:33984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8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 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 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下列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早期君主在解决疑难问题或进行重大决策时,要考虑五方意见,即君主、卿士、庶人、龟、筮的意见

2、,最终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所谓神权政治指的是君主以神为精神信仰,通过卜筮等方式与神进行精神沟通,预言福祸,君主以其预言为行为准则。从材料看,君主自己的意见、卿士和庶人的意见都很重要,因此 A、 B表述过于绝对,不正确。 C项与材料信息相符。 D项中 “君主专制 ”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 “州 ”的名称,下列对 “州 ”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A “州 ”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唐代 B在 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仍能行使一定的国家主权 C有些州名源于传说中黄帝时代将全国划分的 “九州 ” D新

3、中国成立后 “州 ”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 “州 ”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汉代, A项错误;在 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仍能行使一定的自治权而非国家主权, B 项不符合史实;禹贡提出了 “九州 ”作为一种地理区域的概念, C 项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部分省、县沿袭旧制,最突出的革新改制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建立了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和广西 5个省级自治区、 5O 个自治州等,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能反映我国

4、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 领导创立 “上海合作组织 ” 参加朝核 “六方会谈 ” 积极参加裁军工作会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维和行动由联合国主导, 裁军工作也是以联合国为平台; “上海合作组织 ”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 六方会谈以六国为主体,联合国不参与。C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979年 1月 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B

5、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D使 “一国两制 ”的方针正式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政府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故 B项错误;台湾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故 C项不正确; “一国两制 ”方针确立于 20世纪 80年代初期,故 D项不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台政策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 “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A赋予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 B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C引导公民切实地

6、关心国事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这一项法律,使得雅典公民积极参加党派争论,关心国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雅典城邦的民主风气。 A、 B 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是通过划分财产等级制度实现的, D 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古代罗马人关于 “法 ”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了 “法治 ”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财产有关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C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答案: B 试题分析: “法治 ”原则即是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反

7、对人大于法。 B 项中法律统治执政官体现了这一思想。其他各项均与 “法治 ”原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英国政治制度史: “1689 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 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 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之后,英

8、国的下院拥有立法权;国王和上院拥有立法否决权。 A、 C、 D 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 3/5。 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 3年内以及此后每 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从材料信息

9、中看,关于选举人口的规定是美国大州和小州之间以及南北各州之间妥协的产物,有利于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根据 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 ,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 “德意志联邦 ”,其最高首脑为 “联邦主席 ”。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 “联邦主席 ”改成了 “德意志皇帝 ”。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 “德国皇帝 ”,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 “德意志皇帝 ”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

10、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威廉一世从 “联邦主席 ”到 “德国皇帝 ”再到 “德意志皇帝 ”称谓的变 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

11、政权的伟大尝试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 B项错;巴黎公社发生在 1871年,与题干不符, C项错误; D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说: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引发了巴黎市民起义 B巴黎公社符合马克思 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12、律学说 C法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也是促使巴黎市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D巴黎公社运动是法国人民爱国的自发行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人运动的成功要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具有可能性;巴黎公社是在普法战争失败下,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因此具有偶然性;A、 B、 C均正确;巴黎公社斗争的目标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项错误。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 1917 年的 “电报革命 ”中写道: “俄国 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 ”

13、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 ”,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 ”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俄国 1917年二月革命在外省是以电报方式推进的。关于彼得格勒事态的电报使二月革命从首都向全国扩散,而各地地方自治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发表对革 命的支持和反映自己要求的电报,这突出反映了沙皇统治遭到各阶层的广泛反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19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以下是各

14、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中国 “一五 ”计划完成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957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一五计划在 1956 年基本完成; 20世纪 8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本题选 。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

15、令人惊讶的发明,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 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观点。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 “文明的益处 ”体现了文明史观, “整个人类 ”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体现了全球史观。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故选 A。 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 史学观点 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和解是一个进程 ,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 创造性地实现

16、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 保罗 莱德里奇 ( 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代以来特别是 1937年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结合题干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中日双方和解是建立在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基础之上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 日关系正

17、常化。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有三件大事:一是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是 1972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三是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逐渐正常化。这一系列外交事件,打破了 20世纪 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从而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新中国

18、在建国之初,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 A选项。 C选项,新中国 50年代已经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积极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 D选项,主要发生在 20世纪末 21世纪初,如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 驱论坛报感叹: “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材料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 答

19、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 ”、 “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 ”可以排除 A、 B、 C。淮海战役使南线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基本被消灭,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武汉等地已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崩溃。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据吕氏春秋记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 纣故为王。 ”下列对纣能够 “为王 ”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启无才,遭父母厌弃 B父母对纣最

20、为溺爱 C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 D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材料显示,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微子启为长子。立太子时 “太史据(宗)法而争之 纣故为王。 ”依据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纣被立为太子,说明纣出生的时候,其母已经成为正妻,而长子和次子是她为妾的时候生的。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 20世纪 90年代 “省管县 ”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 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

21、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中可以看出从秦朝到唐朝末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中左右徘徊,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着矛盾与困局,所以 D项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代每年 “秋冬岁尽,各县计户口

22、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称为 “上计 ”, “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 ”。材料表明汉代建立 “上计 ”制度的目的是 A监察郡国 B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 C开展社会救济 D征收赋税 答案: B 试题分析: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县令长于年终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郡国,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

23、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 “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要求 “强化中央集权 ”。 A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 B 是宗法制; C 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作用;D是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4、 分封制、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所以(这次) 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值得我们研究。 ”(蒋廷黻中国近 代史)此材料描述了近代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这次 “海军战争 ”指的是 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B “战争 ”发生在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的途中 C海战中双方互有损失,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此 “海军战争 ”结束后清政府舰队全军覆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全面

25、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 ”、 “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 ”、 “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 ”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C项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 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想 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 以华制华 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26、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以夷制夷 ”可以理解为在马关条约中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以夷制华 ”应理解为在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借英、法的力量剿灭太平军,即中外反动势力首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以华制华 ”即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 “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 运动和民

27、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C工农武装割据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 “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判断,列宁这句话是在一战临近的背景下所言,称赞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生活活跃的景象。 B、 C、 D项均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信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 “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

28、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 ”这一史料表明,美国 A对中国抗日战争持观望态度 B对武汉会战结果的不满 C对共产党的肯定 D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在 “长江以北的失败 ”感到失望,对 “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 ”表示怀疑,故只有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1927年上海东方杂志以 “农民状况调查 ”为题征文,要求应征者文章要“注意于农民疾苦实际情形之说明 当以报告事实为主,切勿流于空洞 ”,后推出了 “农民状况调查 ”专号

29、,集中刊载了 16篇农村调查研究专文和 23篇各地农民调查的 “征文节录 ”(涉及区域及文章数量见下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充分肯定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国民大革命时期人们对 “乡村问题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C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下城乡 “背离化 ”趋势更为凸显 D反映当时以近代实证科学为导向的调查之风颇为流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伴随着 20世纪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乡村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迁,呈现 “背离化 ”趋势。一方面,城市发展加速,扩张明显,另一方面乡村则急速衰退,日益凋敝,给乡村社会生存和发展形成的巨大压力和危机。国民大革命期间 “乡村

30、危机 ”更引起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东方杂志以本着理性精神和问题意识,坚持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乡村危机以及复兴乡村的深度介入和引领性讨论,体现出了社会舆论 对乡村危机的深刻关怀。B、 C、 D符合材料, A材料不能反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 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答案: B 试题分

31、析: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此诏正是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将统治权归还全国,为共和国立宪,这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故选项 B最为准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A引发政体频繁变更社会动荡 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C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D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法律精神, C 项正确; A、 B表述错误;

32、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防止专制维护共和的作用, D项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歌词第二句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原来是 “二十九军的兄弟们 ”。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A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B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D蔡廷锴坚守上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所学, 1933 年日寇进犯华北长城一线,担负喜峰口阵地防御的二十九军顽强抵抗,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A 项 “宋哲元(时任二十九军军长)收复喜峰口 ”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

33、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左图右史 ”、 “图文互证 ”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史实中,右图最能佐证的应是 A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化过程 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阴谋实现的爱国运动 C推翻君主政体的民主革命的扩展 D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在北方的实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场运动发生在山东、直隶、京津地区,据此判断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4、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 二 (宋神宗 )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 “无轻民事,惟艰。 ”安石曰: “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 ”上曰: “修水土诚不可缓。 ”安石曰: “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35、 1)材料一中 “富者累百巨万 ”、 “强者兼州域 ”的现象,分别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有关 ( 2分) ( 2)根据材料二 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2分) (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6分) 答案: ( 1) “富者累百巨万 ”是由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导致土地兼并。“强者兼州域 ”是由于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分) ( 2)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免役法。( 2分) ( 3)主题是发展经济。商侧重于改变土地制度,王侧重于变法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 6分) 试题分析:( 1)

36、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回答。商鞅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 律的形式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 “富者累百巨万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 “二十等爵制 ”,废除 “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王安石认为 “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 ”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免疫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免疫法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 3)两则材料的主题都是发展经济。商鞅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

37、的 形式确认土地私有,侧重于土地制度的改革;王安石认为 “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 ”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 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 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 欧洲盛行僧侣 教士的独身制度 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

38、。当时,有 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 马丁 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 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6分) (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4分) 答案: ( 1)措施: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 马丁 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 6分) ( 2)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应时代

39、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4分) 试题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使 “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 ”,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 “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 ( 2)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的认识须围绕婚俗改革对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展开,如婚俗改革是 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4年之后, “秦俑 ”出土,这更增

40、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 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下 图),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 ,论者称此为 “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 ”。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

41、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6分) ( 2)材料二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4分) 答案: ( 1)艺术特点: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2分) 申遗成功理由:艺术价值:秦兵马俑属于大型艺术群雕,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2分)史学价值:秦兵马俑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分) ( 2)生、旦

42、;( 2分)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答出两点就得 2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 ”,兵马俑神态逼真; “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 ”, 个性鲜明,细腻写实。 ( 2)材料二图中的人物在 戏曲中的角色男子被称为 “生 ”,女子被称为 “旦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妇女角色。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雕塑艺术 兵马俑、古代的戏曲 昆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43、雅典卫城 图 2平遥古城 材料二 平遥古城方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街巷两旁排列着众多的店铺商号,大多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 18家票号。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 成部分,大多建于清朝,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 ( 1)图 1反映了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 2分) ( 2)根据图 2和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6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分别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 ( 2分) 答案: ( 1)

44、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最具特色的是柱廊。( 2分) ( 2)建筑布局体现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是明清时期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和我国早期银行(票号)的发祥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完好 的明清时期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民居。( 6分) ( 3)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 “神人共治 ”和儒、佛、道 “三教合一 ”。(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协调,构成完整的统一体;最具特色的是柱廊。 ( 2)分析图 2 和材料二, “平遥古城方

45、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建筑布局体现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 制;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 18家票号 ”; “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建于清朝,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至今保存着大量完好的明清时期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民居。 ( 3)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希腊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平遥古城方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 ”, 建筑布局体现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 “左道观,右寺院 ”体现了儒、佛、道 “三教合一 ”的理念。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雅 典卫城 雅典卫城建筑群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文化价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