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浙江省新浙江新阵地教研联盟高三返校六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都具有相似的倾向,下列思想要素属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李贽共同倾向的是 A理性 B美德 C民主 D童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李贽强调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这三个人共同的思想倾向是理性,所谓理性一般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西方
2、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苏格拉底、智者学派 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 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 ,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 “良知复兴 ”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 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各种文化在当时中国的流行说明了世界文化需要交流融合。所以答案:选
3、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2013年 12月 1日,为纪念 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该文件是 A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B中、美、英签署的波兹坦公告 C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 D苏、美、英签署的德黑兰宣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材料 “2013年 12月1日,为纪念 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 ”可知,这份文件发表的时间 1943年 12月1日,这份文件就是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4、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开罗宣言 马克思评价某法律时说: “把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译成司法法规的语言。 ”该法律可能是 A罗马帝国万民法 B拿破仑民法典 C亚当斯密国富论 D美国联邦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考点: “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 功于我们的邪恶。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 ”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人应该回归自然 D美德即知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
5、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知道:各种知识都要来自于美德,人应该回归自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十二铜表法诞生之前,平民阶层要求公开法律,罗马元老院派出 3人使团到希腊学习和抄写梭伦立法,后来这 3人是编撰十二铜表法的十人委员会成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当时希腊正走向民主政治顶峰 B十二铜表法源于梭伦立法 C十人委员会是平民权益的代表 D罗马共和国模仿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受古代雅典 “梭伦立法 ”的影响,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是平民权益的代表;罗马共
6、和国是贵族制;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 5世纪初,而古希腊在公元前 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民主制。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读图,该口号宣传最有可能是 A国民大革命期间 B秋收起义期间 C瑞金苏维埃政权时期 D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片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 “农民革命军 ”“暴动杀土豪劣绅 ”“打到国民政府 ”等词语可以判断出土地革命时期的事情。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 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名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7、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第二部分是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第三部分评述在 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对该书解说历史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性 B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 C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物的感受最接近真相 D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解说较为客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作者以义和 团运动为例 ,考察了历史认知的三条路径 :事件 ,经历 ,神话 .该作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为解读历史的主体的历史学家 ,历史事件的经历者 ,神话的制造者三者怎样以 不
8、同的方式理解过去 .柯文所挖掘的三条历史认知路径为从多重视角下探寻和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历史认知 史料 认识历史的途径 近代某官员上报: “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 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 。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 ”该逆党应该是 A维 新派 B义和团 C同盟会 D共产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 ”“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 ”中可以判断出该逆党是中国同盟会。所以答案:选 C。
9、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 “亡国 ”和 “亡天下 ”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针对的是 “私天下 ”的君主专制 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 “民权 ”意识 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针对的是 “私天下 ”的君主专制,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10、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 读图,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 A丝织业兴起 B规定商人入市籍 C出现铁犁牛耕 D推行均田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图中的 “中山国 ”“代郡 ”等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当时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这种地方制度是西汉时期实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织业秦朝就已经比较发达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魏至唐,均田制始终仅施行于北中国,江南没有推行;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 ,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11、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 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 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西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君主专制技术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清朝雍正时期密奏权的扩大,说明皇权的加强,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综合题 ( 26分)阅读材料
12、,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 马克斯 韦伯 材料二 (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事实上,它们有的造福于公共利益,有的则造福于私人。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材料三 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 ,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美) H G
13、Creel顾立雅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 ( 1)简述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 10分) ( 2)指出材料二中罗马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法是如何有利于 “罗马国家稳定 ”和造福 “个人利益 ”的?( 8分) ( 3)村料三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8分) 答案: ( 1)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为中央举荐
14、合适的人才;设立太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6分) 原因:通过儒学经义培养的官员缺乏行政管理技能;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缺乏理性的法律精神。( 4分) ( 2)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 2分)提高官吏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裁决商业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社会各阶层关系。( 6分) ( 3)科举制以学识作为考试内容,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有利于社会公甲公正。( 4分)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15、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为中央举荐合适的人才;设立太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因为通 过儒学经义培养的官员缺乏行政管理技能;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缺乏理性的法律精神,所以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 ”可知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积极作用:提高官吏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裁决商业
16、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社会各阶层关系。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以学识作为考试内容,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 养的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作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
17、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C中外 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 1 05 041 71 484 090 (出) 4 379 049 18871889 112 643 649 91 736 369 (入) 20 907 280 18921894 149 522 309 115 773 453 (入) 33 748 856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 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
18、?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 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 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 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0分) (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 10分) (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 6分) 答 案: ( 1)欧洲殖民主义者大量掠夺美洲白银;欧洲又把大量白银运往、亚洲换回茶叶、香料等、亚洲商品。( 2分) 影响:引发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贵族的
19、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加速了社会的分化。( 4分) 特点:大量白银输入,大量商晶(丝绸、瓷器等物品)输出(即对外贸易呈现贸易出超或贸易顺差);海禁政策下的官方垄断性质的贸易。 ( 4分) ( 2)中国的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进口和出口迅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并且入超额逐年增加。( 4分)西方工业产品大量输入中国;中国大量输 出原材料(丝、荼、棉花等农产品);中国大量白银外流。( 6分) ( 3)亚洲在 19世纪前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19世纪后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殖民扩张是欧洲崛起的重要条件。(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是指欧洲殖民主义者大量掠夺美洲白银; 是指欧洲又把大量白银运往、亚洲换回茶叶、香料等、亚洲商品。环节 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 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可以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表格的信息可以知道,中国近代的贸 易总额,进出口总额等方面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中期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西方工业产品大量输入中国;中国大量输出原材料(丝、荼、棉花等农产品);中国大量白银外流。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 “到了 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 ”可知,亚洲在 19世纪前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19世纪后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的原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