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带解析) 选择题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有的甚至提出 “去人欲 ”;也有的针锋相对: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 、 符合
2、题意;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出 “知识即美德 ”,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 , D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 1946年的联合国 C 1949年的北约 D 1967年的欧共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加入这一国际组织的英国、法国、意大利、挪威等国家,都是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据
3、此可以判断这一组织应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不包括意大利; 1946年的联合国成员应包含苏联等国家; 1967年的欧共体只有法、德、意、比、荷、卢六个成员国,英国等国当时并未加入。故 A、 B、 D均可排除, C项正确。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纳塞尔被誉为 “中东雄狮 ”。如果要给他写传纪,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 A签署 “戴维营协议 ” 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 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纳塞尔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阿拉伯领
4、导人之一。 1952年 7月,他与 89名自由军官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当选埃及总统,随后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1961年,纳赛尔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共同倡导发起了不结盟运动。纳赛尔于 1970年去世,“戴维营协议 ”签署于 1978年 9月的戴维营会议期间,当时参加会议的埃及总统是萨达特,故选 A。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纳赛尔 【备考分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复习中注意归纳英雄人物的事迹,并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原则。 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尽管有
5、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 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 “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 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6、”, “它 ”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机器大工业,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A项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不是材料的主旨;工业革命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自由主义盛行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 B项最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 “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公共汽车 火箭的一级 火车车厢 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火车、 汽车、 火箭分别是第
7、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 公共马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只有 D项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 进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 “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 ”;企业家感慨 “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8、 “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广;企业家感慨, “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所以 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是在 20世纪 90年代,排除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始终起主导作用, 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 “广州聘请苏联顾问 ”, “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 “上海的
9、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 ”, “攻克南京 ”、 “北京周边战事连连 ”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回忆录描述的是 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20世纪 20年代,苏俄向广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事顾问,苏联军事顾问在广州革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 把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辛亥革命爆发于 1911年,而苏联成立于 1922年, A项与 “广州聘请苏联顾问 ”不符; B五四运动和 D全面抗战都不符合 “武汉群众集会庆
10、祝胜利 ”、 “攻克南京 ”等信息,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右图是 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片出自 20 世纪初某报截图,刊登了一则 “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 ”。20世纪初,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报刊登载征婚广告可以作为出版业发展、广告业进步和婚姻习俗变迁的直接证据,所以 A、 B、 C均可排除; D项“世界文明之演进 ”图片材料不能体现。故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近现代社
11、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的繁荣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兵入关后强迫男子遵照满洲习俗剃发蓄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这说明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故选 B; A项说法过于绝对,而且不是材料的主旨;蓄辫、剪辫风俗的变迁也不能反映出专制王朝的兴衰和专制、民主的斗争, C、 D项均可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末
12、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 “求富 ”“自强 ” B “师夷长技 ” C “中体西用 ” D “民生主义 ”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 “铁路之利,首在利民 ”,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可见洋务派把修铁路作为利国和利民的手段之一,修筑铁路能达到 “求富 ”“自强 ”的目的,故选 A。 B项只是对西方科技的态度; C项只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D“民生主义 ”是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均可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13、 洋务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下列 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判断, “选举、新军、警察 ”出现于民国时期; “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应属于宋代; “路、府、州 ”是元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学校考蒙古学也可判断是元代); “科
14、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是当代的术语。所以 分别是民国时期、宋代、元代、当代的地方志,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备考分析】高考自主命题一直注重发掘地方课程资源,注重考 查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要求考生适当兼顾乡土教材,熟悉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 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 China是 “秦 ”的音变( QinChin -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
15、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 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 “秦 ”还是 “瓷 ”的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于中国的称谓 “China”,一种说法是认为中国盛产瓷器;另一种说法认为 “China”是秦的音变。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有影响力的大国;西汉时期,中国的瓷器开始远销海外,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两种说法都有依据。考古研究、先进的科技手段、民主方式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排除 A、 B、 C三项;解决这一分歧需要弄清最早用China称
16、呼中国者先获悉了 “秦 ”还是 “瓷 ”的信息。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简答题 ( 26分)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 “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 2014年 3月 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
17、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 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 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区
18、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 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 20世纪 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9分) (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分) (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8分) 答案: ( 1)( 9分) 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 “一边倒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 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9分) ( 2)( 9分)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 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现实主义作家,
20、“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 ( 3)( 8分) 更注重 :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 :拿 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 :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 :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法关系、近代以来的文学成就以及对拿破仑
21、的评价。 ( 1)依据题干要求,从新中国外交和 20世纪 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角度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新中国初期 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 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使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破产; 20世纪 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中法建交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 2)列举近代以来著名的法国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所属流派:雨果、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文学,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丑、恶与黑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现实主义文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 “社会百科全书 ”。罗曼 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
22、、现实主义文学。(列出其他法国作家或作品均 可) ( 3)该问考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观点,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评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如注重 :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法国的文学成就;中外 历史人物评说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
23、出人物 拿破仑 【备考分析】 2014 年是中法建交 50 周年,中法两国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本题正是以这一时政热点切入,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以及法国历史。这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知识。 综合题 ( 26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 年 “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 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 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 “荒诞奇迹 ”; 已经去世了 5年
24、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 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 “种出西土 ”,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8分) (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
25、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9分) (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9分) 答案: ( 1)( 8分)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 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 2)( 9分)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 ( 3)( 9分)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
26、维护 “朝贡 ”体制,实行 “海禁 ”政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 ( 1)根据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回答第一小问: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明朝后期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可以依据材料信息概括: “( 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 ”; “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 ( 2)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归纳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气象:农作物引进新品种,蚕桑、棉花普遍种植;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繁荣,商帮出现。明清时期的封建政府依然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 3)该问要求以日本、西欧(葡萄牙)
27、为切入点,概括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日本)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 政府一方面武力抵抗外来侵略,另一方面维护 “朝贡 ”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明朝的对外关系;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 【备考分析】该题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综合考查了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其中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都属于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复习中应加强必 修模块之间的整合,并兼顾初中历史部分内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