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4.37KB ,
资源ID:34000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00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年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年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带解析).doc

1、2014年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带解析) 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 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聚这里,共商国是。 ”“这次大会 ”召开时,我国 (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 “一五 ”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答案: C “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 ”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 A 20世纪初 B 20

2、世纪 50年代 C 20世纪 90年代 D 21世纪初 答案: C 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D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 “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 A B C D 答案: B 上

3、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 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 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 “豆腐账 ”,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答案: D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 ”主要是指 ( )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答案: D “如今的计委 (

4、国家计划委员会 )大院 (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 )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 ”(据北京晚报 2013年 3月 2日 )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 A中苏关系恶化 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 D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 1991 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 ) A清算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案

5、: D 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 地,耕者有其责。 ”横额: “社会主义好! ”。 “三十年后又 分 地,耕者有其责。 ”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运动 答案: B 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 )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 “一五 ”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答案: D 1958年 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 1956年 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

6、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 “这篇社论 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 ”这说明 ( )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答案: A 这是一次被称为 “强国序曲 ”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 “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指 (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 C 综合题 材料一 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

7、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试点工作,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创办经济特区为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逐步展开。 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摘自中联部网站 材料三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 市

8、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 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9、 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 答案: (1)背景:经过长期的政治动乱,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重心:从农村转向城

10、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2)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建设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教文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1993年 11月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市场经济理论: 1997年十五大就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了深刻论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

11、式应该多样化。 基本建立 :21世纪初。 ( 2003年 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具体部署。 ) 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 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 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 9时至午前 5时之工作, 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 年 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材料二 1950年至 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 5 75

12、6万增加到 9 949万,其中,机械增加 (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 )人口为 2 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 1957 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 2 500万人,其中 1 950万来自农村。 材料三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 2007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 75. 7%,相比之于 1978年的 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 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 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 1991年底,全国 30 个

13、省 (市、自治区 )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 9 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 (市 )、 县 (区 ),并向乡镇延伸。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3)材料三反映了 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答案: (1)因素:近代工业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劳工地位的提高;地方政府的推动。 (2)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成因:工业化;大跃进运动。 (3)特点:途径多样;保障机制逐渐形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成就:改革开放深入;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