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8.85KB ,
资源ID:340068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0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提能专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提能专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带解析).doc

1、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提能专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带解析) 综合题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 “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 “有田则有租 (田租 ),有家则有调 (纳绢布等 ),有身则有庸 (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 ”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 “客户 ”。 公元 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 “量

2、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 “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 “天下便之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12分 ) 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

3、分化,国家财政紧张。 (2)简化了税制,扩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 “醢彩 矗 奔咕憷淳褪场势涔剩 襄 唬鹤酝醢彩 喙 路琶瘛 拙佣 辏 惨雒庖邸 鄣惹 瘸龆 钜廴绻省 疽陨槲 怠 裆槭 坏眯钪硌 群蚶赳憷锉凑饕矍 蜃加 胨 蚺肜纯畲 约也辉 豢槿狻蚀嗣窦湓购扌路 胗诠撬琛! 荨毒 就仔 怠窒喙 br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8分 )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12分 ) 答案: (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

4、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 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 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 “原教旨 ”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 清末新政。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场改革运动。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

5、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 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开始崛起,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已经影响到内地省份的一些偏远角落。 以上材料均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 (9分

6、 )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 (11分 ) 答案: (1)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积极推动和执行。 (2)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以预备立宪为中心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一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 辽史 材料二 以下为忽必烈的话: “汝未用南人 (汉人 ),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 用南人 ”, “援唐宋之故典,参辽

7、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 ”, “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 ” (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 ), “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 材料三 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 的? (10分 )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哪些?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 (10分 )

8、答案: (1)长城南北分别为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忽必烈重用汉人,采用汉制,注重儒家教育,保护农耕经济。 (2) 孝文帝改革。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 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 “通事 ”和 “译员 ”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 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 “西文 ”和 “西艺 ”,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

9、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 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 个中学区, 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 210 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 (离校 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 ),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

10、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 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 21%,1899年达到 70%,1905年达到96%。 1970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 98%,1925年,更达到 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黄冀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10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0分 ) 答案: (1)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 (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 (国民教育 )。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