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高中历史考前提分冲刺练四: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带解析) 选择题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虎门条约 )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清政府代表 ( ) A精明强干 B软弱无能 C不顾自身利益 D不谙近代外交 答案: D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 ”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
2、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答案: D 从清初的 “剃发令 ”到太平天国时的 “蓄发令 ”,再到辛亥革命之后的 “剪辫易服 ”,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 ) 政治统治 反清斗争 “西学东渐 ” 民族政策 A B C D 答案: D “福 ”字的原意为 “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 ”。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政策或措施能够充分满足这一愿望的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答案:
3、D 1923年 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 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对他们下达的主要任务是: “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 ”这表明当时 ( ) 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 C孙中山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 D国民党为统一中国作准备 答案: D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 联合起来 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 包围城市 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年 5月 24日 )这说明当时 ( ) A俄国
4、的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已经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分歧 答案: D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对 “精神日出 ”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进一步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推动社会主义思潮成为社会的主流 D进一步宣传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 答案: C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
5、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规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了人们的私有观念 答案: B 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C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6、 ”其评论的是 (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袁世凯 答案: A 史学界认为: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而言,是部分领土和主权的丧失;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的严重不对等。据此解读,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 “超国民待遇 ”最典型的表现是 ( ) A与清政府协商关税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赔偿日本军费 2亿两白银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D 1949年 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 ) A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答案: 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