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带解析) 选择题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 )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分别颁布于 1912年、 1949年、 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答案: D 1991 1992 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
2、 19 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 )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 答案: C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 “打倒帝国主义 ”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 “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 你 (尼克松 )不在打倒之列,他 (基辛格 )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毛泽东说自己 “放空炮 ”,是在暗示 ( ) 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
3、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 C 20世纪 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中日建交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答案: B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 ( )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 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C 下示材料说明当
4、时 (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 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答案: B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 “求同存异 ”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 “共产主义 ”看法不同 答案: D 马英九在 2012年发表台
5、湾地区领导人胜选感言时说,是 “九二共识 ”帮助他赢得了选举,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检讨败选原因时也不得不强调要深刻检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这充分说明 “九二共识 ”( ) A已获得海峡两岸所有人的认同 B是海峡两岸和平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C已获得民进党认同 D为有效遏制 “台独 ”提供了法理基础 答案: B 如下图是 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 “决定破例在贴用邮票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 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 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 D折射了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狂热情结 答案: D 中国
6、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表明奈斯比特 ( ) 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答案: A 综合题 材料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律婚姻法诞生;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 “文化大革命 ”前的 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 1 500多件。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材料二 1979年,
7、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7部法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法律名称 类别 法律 A 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C 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价格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 D 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 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8、等 E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 F 对外贸易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 17年来和 1979年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 A、 B、 C三项以及 D、 E、 F三项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法律。指出这些类型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背景。 答案: (1)新中国成立 17年来: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阶段;成就显著,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法令和法规。 1979年: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转折点;在刑事、民主政治、经济等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体
9、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2)A、 B、 C 三项,属于市场主体、市场管理和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D项属于著作权、专利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E项属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 F项属于与国际接轨方面的贸易法律。 背景: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的逐步建立;科学技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保理念的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 材料一 1950年 2月 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10、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同时也约定苏联在 1952 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据 (日 )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 1970至 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70年 10月 13日 意大利 1970年 11月 6日 奥地利 1971年 5月 28日 比利时 1971年 10月 25日 冰岛 1971年 12月 8日 英国 1972年 3月 13日 荷兰 1972年 5月 18日 联邦德国 1972年 10月 11日
11、澳大利亚 1972年 12月 21日 新西兰 1972年 12月 22日 西班牙 1973年 3月 9日 (1)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 20世纪 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色?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3)你认为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 (1)背景:两大阵营尖锐斗争;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 作用:对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应对苏联威胁 (或“一条线、一大片 ”战略 )。 (3)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