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30.11KB ,
资源ID:34047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04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 “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 11 前 6世纪的重要资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而夏商在西周前,排除 A;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气度的文学体裁是汉赋,春秋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排除 B;周朝结束为战国末期,因此排除 C; D符合题意。 考

2、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诗经 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 “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 “我国只知造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不知富强之本 ” “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思想不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更主张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和 “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反映了只学

3、西方的器物不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的主张,是洋务派的观点,因此排除 ; “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我国只知造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不知富强之本 ”反映了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因此 . 体现了维新思想, C符合题 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 早期维新思想 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 “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 (两 ),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 (军费征收 )。各省诸山, 择其利厚

4、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 酌提一、二分归官, 可以养船、练兵。 ”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 开支 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 “亦设机器自为制造 ”可知为机器生产,因此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排除 ;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工商业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军工,解决资金、燃料和运输等问题, “可以养船、练兵 ”才是其深层次的目的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材料 “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 ”体现了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的

5、目的;“有利厘饷也 ”“酌提一、二分归官 ”体现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的目的 ,因此 正确,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郑观应在公法中说: “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 ”“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 ”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平等交往 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 D公平竞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 “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 ”“不可相统属 ”反映的是国与国的关系,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作者对西方先进

6、文明的仰慕信息,无法说明要学习西方,排除 B; “可相维系 ”“他人不得侵夺 ”反映的不是竞争关系,排除 D; “各国之权利 ”“不可相统属 ”“他人不得侵夺 ”则说明了各国应该平等交往,不应该侵犯他国权利的主张。A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 早期维新思想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 图固守以待转机。 ”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 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 九龙 C甲午战争 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北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

7、题实际考察内容是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根据 “惟有死守,据为岛国 ”可知是割占的领土为岛屿,排除 D,因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未割占中国领土;在割占领土后当地民众进行了激烈的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因此 C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反割台斗争 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

8、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 “扩大 ”“日益陷入 ”可知是西方扩大侵华的结果,而南京条约则是开始,排除 A;两次鸦片战争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对华经济侵略以扩大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主,北京条约同样可以排除;甲午战争时值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垄断资本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是在华投资办厂,开办银行,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而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正是突出的表现,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因此 C符合题意;辛丑条约则侧重于严重的政治奴役,排除 D。 考点:近

9、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 在近代中国 ,民众 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 “民教冲突 ”,据记载 ,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 1884年 ,1898年 ,1900年 ,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加剧。双方既有冲突,又有交流融合,如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生活习俗的西化,这些现象说明 A的表述是错误的;西方传教士并非都是不 良之徒或

10、侵略分子,也有一些正常传教,排除 B;材料显示的信息是 “民教冲突 ”,因此排除 C;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度,列强加紧侵华,出现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使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反洋教斗争,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 20世纪民主革

11、命的开端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等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因此排除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发展近代军事和教育,是中国近 代化的开端,排除 。维新变法发生在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之际,高举 “变法图存 ”的旗帜,因此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思想,是

12、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潮流。因此 符合题意,选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 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 D从辛丑条约到清末新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

13、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心理。材料中提到的现代化努力局限于外交、军事与技术上,而不改变体制和思想,因此符合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观点 “中体西用 ”,再结合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这一事实可知为 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 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

14、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曾国藩、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王韬为早期维新派,主张发展工商业,同西方商战以维护民族利权;康有为、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变法图强。 A 是共同主题。提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家如张謇;提倡民主共和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科学理性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因此 BCD不是蕴含的共同的主题。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 向西方学习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

15、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上述现象表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 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并未体现列强的行为,且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与事实不符,排除 A;洋务运动时期( 19世纪 60年代起)清政府就已经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排除 B;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 C;从现代警察制度、市政管理和设施等信息来看,天津的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D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16、的兴起 清末新政 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民国时期的 “发型 ”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清军入关后确实强迫汉族人民蓄辫,但是后来汉族人也接受了这一发型不愿剪去。是否剪辫

17、不是满汉矛盾,而是革命与传统的划分,排除 ; “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 ”说明革命者不采取一刀切的强硬措施,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正确;该政府公示是在辛亥革命期间颁发的,剪辫意味着对革命政权的拥护,因此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正确;材料未体现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排除 。因此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读下图,对地图中四个地点所 发生的历史事件解释准确的是 A成立军政府 B颁布临时约法 C袁世凯就任总统 D成立中国同盟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A为

18、武汉, B为北京, C为南京, D为广州。颁布临时约法是在南京,应对应 C而不是 B;袁世凯就任总统是在北京,应对应 B而不是 C;成立同盟会是在日本东京。而武汉光复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因此 A.成立军政府是正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 “开化早 ”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 “揖美追欧 ”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 “飘扬五色旗 ”是倡导国内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D “世界和平永保 ”反映中国改变了

19、半殖民地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这首歌曲诞生于辛亥革命时期,而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 A;辛亥革命后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排除 B;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D。五色旗象征了中华民国境内民族平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C符合事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 “百年张裕 ”在 18921917 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

20、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 “品重醴泉 ”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 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张裕酿酒公司创立于 1892年,而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也就是 1895年,因此排除 A;孙中山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建设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排除

21、 B;一战期间民 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排除 D 。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 ”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 在 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 1874年至 1894年 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已经被彻底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

22、可知, 19世纪 7090 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洋务工业的发展,外国商品并未完全占据中国市场,排除 A;虽然在西方经济的入侵下,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但是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然经济在经济成分中仍占有较大优势,19世纪末自然经济并未彻底破坏,排除 D,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应该是生产技术的提高、产量的扩大、企业增加等,材料未体现,排除 C;机器纺纱较之于手纺纱更便宜,因此传统手工业发达的中国通过购买大量的机纱,再通过手工织布来满足生活需要,出现了 洋纱进口值远远大于洋布进口的情况,体现了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卷入

23、世界市场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 :“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 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 “开眼看世界 ”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停留于 “天朝上国 ”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朝藩 ”“朝贡 ”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和士大夫仍然沉迷于 “天朝上国 ”的政治幻想中,认为自己是宗主国,朝鲜琉球和西洋诸国都是藩国,因此 C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介绍西方、学习西方的信息,排除 A, “

24、开眼看世界 ”产生于鸦片战争时期;新航路开辟后,西洋诸国来华贸易,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开拓市场的要求,材料中并没有龚自珍关于西方来华贸易实质的分析,排除B;龚自珍只是客观地对西洋诸国的朝贡状况进行了表述,没有关于反映其态度的信息,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 策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下列各项,反映出 17、 18世纪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史实是 A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 B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 C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 D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25、所学可知,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是秦朝的措施,排除 A;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是汉代的举措,排除 B;宋朝通过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排除 C; 17、 18世纪为明末清初,根据所学康熙帝时平定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时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从 “世袭 ”到 “尚贤 ”,从 “封建 ”到 “郡县 ”可知贵族政治正

26、逐步瓦解,郡县制正逐步取代分封制。根据所学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符合题意。夏商为强调血缘关系的贵族政治,排除 A;秦汉是已经完成国家统一和社会转型,排除 C;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强调出身门第而不是尚贤,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 “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 明朝设置内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在

2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代设立中朝,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废丞相,设内阁,都体现了皇权的不断强化和中枢机构权力的下降。而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因此排除有 的选项。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权与相权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铁犁、牛耕技 术的出现及推广 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根据所学可知,精耕细作的农业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形成和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有关:铁力牛耕的使用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 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 是唐朝时期的生产工具,因此排除 , 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与精耕细作的农业形成有关。故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陶瓷业中最早发展的

29、是青瓷,如汉代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白瓷出现,唐宋时期白瓷发展;元明时期青花瓷;清代五彩瓷和珐琅彩。因此先后顺序为 , B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陶瓷业成就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 “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 ”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唐朝“立国于西北 ”可知国家的政治中心仍在西北的长安; “而植根本于东南 ”是指国家的经济仰仗于东南。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

30、发展,经济中心南移趋势日益明显,出现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现象,改变了黄河流域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的格局。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 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 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他评价的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 ”可知和选官制度有关,中央行政机构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行政区划的郡县制均与主题无关,排除

31、 BC;由所学可知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世卿世禄制是在先秦,察举制下选官权在地方,排除 A;结合 “隋 ”“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说明选官权收归中央,符合科举制产生的时间和特征,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制 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城市和唐代城市的区别主要在于打破了市

32、坊的界限,出现了更多的商业区和娱乐场所。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的,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市民阶层 的生活需要。宋代由于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传统的路上丝绸之路上的交往受到影响,排除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 颠倒了逻辑关系。因此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宋代城市的发展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益州 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 “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

33、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 货币 B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可知铜钱仍在市场上流通,排除 A;材料并未体现出会子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排除 B,长途贩运兴起的时间远早于宋朝,排除 C;正是由于 “铁钱难以携持 ”所以 “益州 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作为兑换凭证,到南宋政府 “命临安府印造会子 ”, “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说明其可以在市场上正是流通实用,体现了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的演变。 D符合

34、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元朝疆域辽阔,被誉为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 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 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政治中心是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因此水陆交通网不是以咸阳为中心,排除 A;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因此元朝时不存在匈奴、鲜卑等民族,排除 B;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

35、长度发生于唐朝,因此排除 D。根据所学可知元代郭守敬负责天文测量,再结合 “南越海表 ”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郭守敬 王国维曾说: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 ,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 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适杂剧之新体出 ”,

36、“ 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可知材料论述的文学体裁是元杂剧,排除 A唐代传奇; B宋代话本; D清代京剧。材料 “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 ”,但是元朝建立后科举制发展受到影响,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 ”,读书人借 “杂剧之新体出 ”之机, “遂多从事于此 充其才力 ”,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 C符合题意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元杂剧 对下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

37、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两湖一带的米流向上海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和北方地区,可知 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的表述正确; 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正确;明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和长途贩运, 正确。虽然商品经济发展,但是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自然经济,因此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表述错误,排除 ,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明代商业发展 对下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 确的是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

38、献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二者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未起到推动作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在鸦片战争后;农政全书中有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成果,但本草纲目没有,因此排除 。中国古代医学和农学都注重实用性, 正确,二者对 中国古代医学和农学成就作了总结性整理,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明代科技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

39、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中国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 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是 16世纪前后,而此时的明朝政府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排除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相对西方来说先进,排除 ;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特征使得很少从国外进口产品,而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领先于世界,在对外交往中丝绸等商品备受外商青睐,中国大量商品输出到国外而很少进口外国商品,因此世界上的白银

40、不断流入中国,体现了中国的贸易中心地位。 符合题意,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对外贸易中心地位 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 中皇帝、三公九卿可知为秦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根据图 中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中枢机构;根据图 中既有三公,又有尚书令(中朝官),可知为汉代的中枢机构; 中有政事堂、三司和枢密院,可知为宋代中枢机构。因此古代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为 ,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枢

41、机构的演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丝绸贸易已成为古代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即使是在罗马帝国极西端的英伦海岛,丝绸的流行也不亚于中国的洛阳。为了获取丝货等物,罗马每年的花费不下一亿赛斯太斯 (罗马货币 )。当中国丝绸源源西进的时候,西方的物品与信息,也传入中国。佛教通过这条商路传到中国。在大量吸收中国丝货的同时,罗马人的优质纺织品也运来中国,其棉、毛织物畅销中国。 摘编自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 流史话 ( 1)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承载东西方丝绸贸易商路的形成。结合材料一分析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影响。 (6分 )(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隋

42、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自己寻找粮食 )。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后嗣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卷 8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统治者和唐太宗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不同的认识和政策 ,并说明其不同的后果。 (8分 )(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三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

43、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 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来源 :学 *科*网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 “士大夫必游五都会 ”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 5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四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 “小小上海赛扬州 ”之说,直至 1908年沪宁铁路和 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

44、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 6分) (请勿在此作答) 答案:( 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商路,被成为 “丝绸之路 ”。 (3分 ) 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3分 ( 2)隋朝将大量粮食藏于国库,不用于解决百姓的生存需求; (2分 )唐太宗则主张百姓家中有足够的粮食。 (2分 )隋朝因百姓的反抗短暂而亡; (2分 )唐太宗时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分 ) ( 3)政治因素:统一、和平的政治社会环境( 1分);扬州城娱乐和文化的发展( 1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5、商业繁荣( 1分)、国内最大金融中心( 1分)交通便利( 1分) ( 4)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上海成为海、陆运输中心。( 2分);开埠通商,上海成为中外商贸中心( 2分);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7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康有为在 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 中国所以 “败弱 ”,原因在于 “官代民治 ”,因此救中国之道, “听地方自治而已 ”。 梁启超认为, “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 某留日学生

46、则认为, “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 ”, “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 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 10分)(请勿在此作答) 材料二 “冲击 反应 ”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世 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