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广东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自耕农经济出现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春秋战国 ”、 “经济发展特点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牛耕出现表明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正确;生产力的发展促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正确;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瓦解), 正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 ”“统一 ”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汇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新航路开辟后 ”、 “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使世界逐渐由分
3、散走向联合。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是实现 “融合 ”“统一 ”的主要途径。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表述均不准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有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年,一部此前 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 “结尾的简短一章 ”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
4、料关键信息 “如果世界结束 于 1820年 ”、 “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一 “历史事件 ”或 “历史现象 ”应该出现在 18世纪末或 19世纪前期。 A项出现于 1516 世纪, B项出现于 1618 世纪中期, D项确立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不相符合,排除 ABD三项。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 1765 年, 1820 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题干要求的时间段相符,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 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 “纺织机器、采矿 、炼铁设
5、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 “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这段叙述从 “因为 ”到“所以 ”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材料中 “所以 ”之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重要影响,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结合 史实可知,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农村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它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6、的直接动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准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下表是 “美日欧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 ”,下列对此表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美国 日本 西欧 1955年 36 3% 2 2% 17 5% 1976年 24 9% 8 1% 21 7% A 50至 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B体现了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 D世界经济由 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 70年代三足鼎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
7、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关键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不同时期美日欧经济发展相关情况。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相关史实,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从 1955年开始,直至 1976年,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其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表述均不准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及其影响 2013年 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 ) 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8、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 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 ”、 “美国 政府被迫关门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可知,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是 “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 ”,这种分歧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排除 C;也与共和制政体无关,故排除 A;与 D项表述无关,排除 D。这种分歧,从制度层面看,是政治上的三权分立而导致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
9、分立原则的影响 “20世纪 70、 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但 “最发达 ”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 ” 上述材料表明( ) 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腐败 ”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10、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 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由材料可知, 20世纪 70、 80年代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宣传得无比的优越,但事实上,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中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困苦等,故 符合题意。尽管 与表述,符合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世纪 70、 80年代苏联人民的生活状况 从 19世纪 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万多家大型企业
11、占有 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 ) A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注意关键词 “巨型企业 ”,体现 “生产集中 ”, 而 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可以推断 出,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 A符合题意。而 “军国主义 ”、 “轻重工业比例 ”在材料内容中
12、均未体现,排除 CD两项。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表述不准确,而且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B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的影响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 B中国 20世纪 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C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 D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
13、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关键是理解题干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 ”。结合所学,可知,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都打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国的农业合作社也是集体所有制经济,故排除 ABC三项。只有 D项符合题意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 ”,故,本题,正确答案: 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20世纪 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 ) A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B社
14、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D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20世纪 30年代,关税战、倾销战激烈而残酷 ”、 “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秩序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趋于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 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的体制,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准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5、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关贸总协定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仔细阅读阿姆斯特朗所著战后资本主义大繁荣的形成和破产。以下是他们 得出的部分结论,其中准确的是 ( ) 70年代初之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 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新经济 ”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16、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其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故 项错。 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逐年增加 ”,没有依据,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综上,排除含 、 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1年 2月,德国和法国提出对欧元区经济政 策进行监督的计划,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就此计划出现重大分歧,该计划中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争论,包括废止薪资指数化和协调欧元区企业税率。这说明( ) 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曲折 欧盟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的组织 各国在经济事务中都有发言权,反映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17、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欧洲各国的合作正在积极进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欧盟领导人峰会 ”、 “重大分歧 ”等,可知,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 ”,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表述错误,排除; “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20世纪 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创立了 “货币主义 ”理
18、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 费里德 曼这一主张的是( ) A二战后,经济进入 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 20世纪 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 20世纪 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二战后至70年代初,美国一直实行的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随着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滞涨
19、。到 80年代初,美国通过减少国家干预,里根政府时期奉行“供给学派 ”等措施,美国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货币主义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区域 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20、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组织迅速发展,而且国际组织的层次也是多样化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分析选项: 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表述正确。 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 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排除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不同 层次国际组织的迅速发展 不同层次国际组织的建立的原因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
21、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 “越位 ”,从而对它的主心骨 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 “越位 ”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 “越位 ”等,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超越了国家的主权范畴而进行的联合,对比选项,可知, D项,欧盟,欧盟是成员国各自让渡出一部分主权而建立的超国家实体,符合题意。而 ABC项都未体现让渡国家主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
22、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中国的 “民主 ”,最早在尚书中有: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B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C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D古代中国的 “民主 ”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 答案: C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
23、础知识,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民主的形成。分析选项: C项 “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 ”的说法,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错误的是 ”。材料中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所以,两则材料中的 “民主 ”有本质的不同。 AB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表述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克利斯提尼时期的 “五百人会议 ”由梭伦 时期的 “四百人会议 ”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 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 A
24、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克利斯提尼时期 ”、 “梭伦时期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相关内容。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梭伦改革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 100人组成 “四百人会议 ”;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组成 “五百人会议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
25、政治 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 1969年 5月 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 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 1979年 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69年 ”、 “直到 1979年 ”、 “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
26、政策。分析题干,可知,我国在 1979年以前并没有民间融资, D项排除。题干表述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 C。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排除 B。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还规定 “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 。 ”此材料传达的准确信息是( ) A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 C秦朝时交通空前发达 D秦朝皇权至高无上 答
27、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 ”、 “行传书,受书,必书起及到日月夙暮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说明,当时的秦王朝对邮驿通信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
28、一种自然的办法。 ”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 “自然的办法 ”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 ”等,说明作者认为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有其合理性, A表述正确;根据题干信息 “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 ”,即不能以今天的眼光苛求古人,符合历史客观评价依据, B表述正
29、确; C项皇帝制度的核心,即嫡长子继承制,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司马光奏议载,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 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B坚持 “重农抑商 ”政策 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D提出 “农本商末 ”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农
30、、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 安其富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材料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孰重孰轻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故排除 B、 C、 D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北宋时期司马光的经济政策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家 ”和 “国 ”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 ) 宗法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
31、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 “家国一体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郡县制的推行,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是官僚政治的体现,冲击了 “家国一体 ”; 三省六部制也是对职权的划分,冲击了世袭,冲击了 “家国一体 ”; 科举制的选官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开辟了底层人士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可能,冲击了 “家国一体 ”; 宗法制,没有冲击 “家国一体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 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家国一体 ”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
32、追求 “仓廪实,衣食足 ”,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标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这种状态( ) A表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 C自然经济占主导 D是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 ”、 “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分析选项,可知, 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不正确; C项的 “自然经济占主导 ” 是 B项 “重农抑商 ”经济政策的结果或者说体现,不属于原因,不正确; D项与题干意思
33、不相符合。只有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积极政策 重农抑商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 向复兴中写道: “19世纪 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上述材料中所称的失败指的是(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望厦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试图赶上这次发展
34、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从 19世纪 60年代开始,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中国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到 19世纪 90 年代甲午中日战争,标志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签订马关条约。而 AB三项的时间阶段不符合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排除 AB; D. 签订辛丑条约,时间符合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但不符合题意 “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
35、,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D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有 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作者认为缺乏有效需求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只有 C重农抑商政策
36、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符合史实和最符合题意。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经济政策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早在 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 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 ”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叙述的
37、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材料中 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 “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 D “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 ”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 ”、 “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中的 “商人 ”指民族资产阶级,而 “企业 ”则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项表述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
38、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这是由当时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 BD两项表述正确;综上,只有 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 “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分析不正确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9世纪末,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 “飞船 ”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 “飞船 ”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 “飞船 ”画成一只 “带有4只鸟翼的船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近 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
39、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结合选项分析: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AB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不包括 ”。 C选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题干说的是美国
40、的研制的 “飞船 ”,而非我国的飞机,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报刊的特点 以 “中国革命 ”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 “圣地 ”,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这支人 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延安、 :瑞金、 :遵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41、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分析、比较,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革命 ”、 “人民军队的摇篮 ”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相关进程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27 年,南昌起义,诞生了第一支人民军队,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A 项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遵义会议, C项错误;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分别指南昌、井冈山、瑞金, D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符合史实,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4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0 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 1904年、 1912年、 1936年和 1956年。颁布于 1936年的是( )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
43、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 “1936年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可知, 1936年,华北事变及一二九运动过后,处于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这种状况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即揭发列强侵华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与民族复兴思想。分析选项,只有 D 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教育 抗战前期的教育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 “ 我的爷爷出生于 1920年, 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 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解放战
44、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 黄河, 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 ” 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 A 正确, 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分析、比较,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1938年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爷爷 ”不可能参加 “工农红军 ”,故 错误;过渡时期( 1949-1956年底),并 没有实行 “人民公社化 ”运动,而是 1958年实行的, 错误; 表
45、述,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 ,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 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 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最大限
46、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革命失败以后 ”、 “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 ,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材料明确说明,大革命失败了, A错误; C项已经建立了地方性的政权,革命已有相当规模,不符合题意; 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不符合题意。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泽东的一句话: “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 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 “一五 ”计划的指标 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58年 ”、“组成为一个大公社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休息,可知,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公社问题。人民公社以 “一大二公 ”为特征,其中的 “公 ”即公有化程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