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认为: “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 ”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是西周行政中心 C宋国虽为诸侯实力过强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王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 C两项与史实不符。鲁国是武王的侄子伯禽受封建立的,但是齐国是功臣姜尚建立的,不是武王族亲。 D项不符合史实。通过引文可知,西周通过分封鲁、齐诸国伸展东移,证明西周
2、的统治区域扩大,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共产党宣言: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本段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 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阶级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宣言强调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根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史实可知材料里的统治阶级指的是资产阶级。宣言号召
3、无产阶级发动暴力革命推翻资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断言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亦即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取代资本主义。 C项包含 AB项,材料未提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 D项。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 ”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了胜利 B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的能力。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群众斗争 ”主要有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十月革命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材料中提到 “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 ”表明布尔什维克党没有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因此不符合十月革命的特征。由此判断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反封建,因此性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 乌兰夫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说: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
5、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认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 1949 B 1954 C 1984 D 1998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时共同纲领是代宪法,因此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78年
6、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同时把原宪法条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修订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次修宪 A彻底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 ” B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6年文革结束,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表明 1978年修宪仍然保留文革中的左倾错误;但也有进步,如提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表明恢复了被
7、文革破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这次修宪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 B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民主法治建设新时期 毛泽东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一边倒主要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8、这样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从而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与苏联签订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争取了苏联的经济援助,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因此 BCD都正确。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主要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非会议有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边倒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 一 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9、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的起因是 “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根据所学可知所谓的 “新军事集团 ”即北约。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德为资本主 义国家, 1955年 5月 5日加入北约。为了对抗北约,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在二战结束初期就已经初步形成,早于北约成立,排除 A项;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是雅尔塔体制,排除 B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排除 D项。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美苏争锋 华约 近
10、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 “碰撞中磨合 ”、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表明中国的 “和平崛起 ”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说法错误,多极化新格局仍在形成过程中,目前还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状态; BC两项说法与本题无必然联系;由 “伙伴关系 ”、 “正被一种 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11、 ”等信息说明世界国际关系由紧张趋向于缓和,其背景是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近年来的变化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故正确的是 D项。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 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 手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可知六工为天子所有,属于官营手工业,其特征是产品归政府调
12、用,规模大,技艺水平高。手工工场只有到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才有,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主。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官营手工业 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
13、的基本良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海瑞认为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 ”,恢复春秋时期的井田制,这是历史倒退,所以不能说是科学的解决办法, 说法错误;丘浚认为废除井田制后 “田不在官而在民 ”,出现了社会贫富不均。 “可以暂而不可以常 ”表明他认为均田制不适宜长期实行,可排除第 项。通过材料分析,海瑞、丘浚都看到了土地不均现象,丘浚分析较客观些,据此本题选 ,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土地兼并 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 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
14、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表 人均糖消费量(磅) 年份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0 85 4 1750 1.90 10 1800 1.98 18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远高出欧洲其他国家 ,这一差距在 18世纪下半叶又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时期是英
15、国最终确立海上殖民霸权的时期,由此分析可知 C项符合题意;最早走上是西葡,排除 A;圈地运动是英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方面,但与题干中的海外制糖无直接联系,排除 B项;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D项时间不符。故选 C。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英国的崛起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 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革
16、命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管制 ”“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 ”指的是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强调 “竞争 ”则是自由主义: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故选 B。A 项说的是政治上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政策引领和保驾护航的作用,不可能放弃其经济职能。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蒸汽 ”的力量 自由主义 19 世纪 90 年代 ,李鸿章奏请清政府: “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 ”下列对
17、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规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此奏折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快导致清政府出台该政策 D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可了解到,李鸿章奏请清政府限制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规模。这一规定不利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发展,本题选 A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排除 B项;并由此可知该规定应在甲午战争前,马关条约才正式允许帝国主义在口岸开设工厂,因此 D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
18、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清政府的经济政策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救国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 中国 )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他的核心思想是 A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在工业 D办实业既可救贫致富,又可富国御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张謇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不在于商务而在于发展工业,因此提倡实业救国。由此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事业是救
19、亡图存的方法,排除 A B两项;材料明确表明其所谓的实业仅为工业,因此排除 C项。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实业救国 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表 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中国国民党 “一大 ”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的人员组成来看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均有,且国民党的代表人数
20、比共产党的代表人数多,则只能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国民党 “一大 ”1924年召开,而图表中有抗战时期成立的民主同盟,因此不可能是 A项;其他两次会议都没有国民党参加。故为 B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 “ 我的爷爷出生于 1920年, 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 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 ” 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 正
21、确, 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 “我的爷爷出生于 1920年, 18岁 ”和所学史实可知 1938年已经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的武装已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故 错误; 项正确;人民公社是 1958年,而过渡时期是 19491956 年, 项错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 a年和 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 1922年 B 1937年和
22、 1938年 C 1927年和 1928年 D 1949年和 1950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以得出从数量上: a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 b年 6月又得到较大发展;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 a年的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b年的以农民占主导。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C项: a年指 1927年, b年指 1928年,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中共,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随着 1927年 10月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28年井冈山会师,革命队伍的壮大, 1928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 考
23、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 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级小,只设郡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任嚣的职位由吏部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南海郡实际上是任嚣的封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中才有吏部,因此任嚣的职位由吏部任命的表述错误, A项排除;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推
24、广到全国, B项排除;秦统一后废分封制,因此 D项排除。根据所学可知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郡县制 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 选举中写道: “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 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 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 ”这 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 A重视学识,轻视德行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杜佑认为进士科 “主司褒贬进士,实在诗赋 ”亦即选官时注重诗赋,造成 “ 士林鲜国
25、体之论,其弊一也 ”也就是士人们很少论及国家事务。作者认为其弊端是 “ 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 ”,也就是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德行、门第,排除 AC,科举制能够选拔人才,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科举制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
26、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最基层的行政区划都是县,表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而到了隋唐宋元则变为中级政区,清代则与县同列为基层政区,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根据图表可以看出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为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路府县四级制,这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这必然削弱地方的自主性,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地方行
27、政区划的 演变 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 “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 ”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 A少数人民主 B非自由民主 C非精英民主 D奴隶制民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 ”可以看出,作者对雅典民主的不赞成的态度是因为这种民主没有选择 “良善者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造成不同素养的人参政,而不是一种所谓的精英政治。所以答案 :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卓尔不群的雅典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8、 世界文明史中说: “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 “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这种状况的出现时因为统治范围的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和发展。故选 A。万民法的颁布也是因为罗马的扩张带来的复杂矛盾而颁布的,故排除 B。为缓和
29、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制定了成文法,故排除 C;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罗马法的发展 温斯顿 丘吉尔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 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答案: B 试题
3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 ” 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地位高,处死国王实际上是一种超出英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极端行为。 “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 ”则反映了人们对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暴行的反感。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又是国王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事。材料重点强调英国民众对于君主的情感因素,因此排除 ACD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君主立宪
31、制的作用 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 (1968 1974年 )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总统已经从 “宪政总统 ”变成了 “帝王总统 ”。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映出 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宪政总统 ”指的是总统的权力在宪法的范围内, “帝王总统 ”指的是总统的权力像帝王一样不受法律约束。美国总统从 “宪政总统 ”变成了 “帝王总统 ”说明总统的权力扩大了;但美国仍旧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总统行使行政权,所以总统权力扩大就是指其行政权
32、扩大,故选 B。民主政体完善主要表现并非是总统权力扩大,排除 A;西方民主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阶级性上,排除 C;近代以来,随着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行政权扩大并非只在美国出现,排除 D。 考点:近代西方民 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 年宪法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根据下图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 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
33、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从法国大革命到 1875年大约 10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体频繁 更替,政府更迭说明政局动荡;期间出现了三次共和制,两次帝制复辟和两次君主立宪制,可见围绕是否保留国王各派力量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法国经过百年动荡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说明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 符合要求。从长期动荡和最后一票共和来看 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的表述不正确。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
34、无如(无奈 )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林则徐提出了鸦片泛滥的几大危害,如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等;但从 “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可见林则徐认为,中国的财富,宁可 “损上益下 ”也不可“漏向外洋 ”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是当务之急,因此 D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
35、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的背景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 “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 ”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 支持太平天国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洪秀全的意思是:感谢西洋兄弟帮我们杀清妖。通过洪秀全此时期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程度。故选 A。 BC项错误,18561860
36、年,英法正和清政府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谈不上支持、勾结;D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抵抗外来侵略强国御辱的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蔡元培在 1916年说: “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 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蔡元培认为是仇视新法才致使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因此可排除 C项;仇视外人才致使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B项 “阶级矛盾 ”说法错误;题干未涉及义和
37、团运动反封建的性质, D项排除。由 “蔡元培、 1916年 ”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 “仇视新法、仇视外人、可谓顽固矣 ”结合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西方,可知其批评义和团运动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 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
38、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没有关于革命过程中反对民族压迫的口号和措施,排除 A项;谣言仅限于武昌城,谈不上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推动历史发展的是革命而不实谣言,排除 C项;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是因听信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而革命,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过程 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 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
39、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该组织活动时间为民国十三年二月( 1924年 2月)到民国十五年一月( 1926年 1月)可以确定为 C项,因为北伐军进上海的时间为 1927年 3月即民国十八年。其他几项符合题干时间范围和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北伐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
40、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 其势不得不变。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 张謇张季子九录 文录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 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 制衡 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 1)分析材料一,概括 “天下变局 ”是
41、指什么?( 4分) ( 2)结合史实概述 “孙中山之革命 ”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 4分) ( 3)材料三中 “猜疑 ”的实质是什么? (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 “精明地设置障碍 ”,以避免总统 “胡作非为或盲动 ”的?( 6分) 答案:( 1)变局: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4分) (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宪法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每点 2 分,满分 4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 3)实质:权力制衡。( 2分) 措施: 美国总
42、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 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 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 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每点 2分,满分 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为分封制度。 “其后积弊日甚不得不变 ”则说明分封制瓦解。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统一局面而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生应把握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了
43、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 2)注意题目要求,从革命性质 、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应为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和民族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因此: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体方面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国民权利上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治方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古代王朝更替只是改朝换代,依旧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依旧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依旧没有民主权利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依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 3)根据 “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 个人或一个部门之
44、手 ”和材料出自美国掀翻:分权 制衡 民主化进程可知 “猜疑 ”的实质是分权制衡;第二小问应注意设问角度:如何限制或制约 “总统 ”的权力。依据 1787年宪法中关于总统的任职规定和权力制衡关系,从选举限制、任期限制、权力制约方面来分析: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 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 年宪法 三权分立分权
45、制衡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 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 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 1963年至 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 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 互办展览会对于增
46、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 “复交三原则 ”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国共两党是如何进行全民族抗战的。( 4分) (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2分) (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 利的原因。( 4分) ( 4)材料四的 “不正常状态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 “不正常状态 ”的因素。( 6分) 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4分) ( 2)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分) ( 3)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 (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 ),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