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83.76KB ,
资源ID:34074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07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 “知州 ”与 “知县 ”,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 “知 ”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扩大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 “知 ”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 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项政策 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 C有利于 搞活农村经济 D标志着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农产品统购派购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说明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故选 C 项。 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B 项与史实不符。D项中的 “开始 ”表述不当。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3、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搞活农村经济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是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 ”从社会生活史角度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得丰厚利润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时注意题干角度限定 “社会生活史 ”,结合材料信息 “印刷机器发达史 ”和 “新闻事业发展史 ”,可知 C项为最佳答案:。 A、 B、 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

4、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的要求,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 “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 敦刻尔克 ,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可见, “宜昌大撤退 ”的作用是 ( )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词“1938年 ”由此可知发生在

5、抗日战争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此分析可得出 C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宜昌大撤退 2007 年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投出 4 张反对票(注:分别涉及缅甸、津巴布韦和叙利亚问题,并且俄罗斯也一同投出反对票),这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投出反对票的一半。这表明( ) A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 B中国对现存国际政治秩序的不满加剧 C中国与俄罗斯形成外交政策同盟 D中国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间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6、的是新中国的外交。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国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投反对票的增加反映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 围绕着怎样 “破坏一个旧世界 ”特别是 “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 ) 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果断作出了发展 “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 发动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根据所学知识, “

7、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不是 “有益探索 ”,故排除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 50年代,中国 “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爱你,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一五 ”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B “双百 ” 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C “大跃进 ”运动全面展开 D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 “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 ”可以看

8、出当时是教育界的大跃进运动;AB项材料没有体现 ; D项不符合 “20世纪 50年代 ”的时间限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20世纪 50年代中国教育 梁启超认为, “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 ”。这说明他( ) A阐明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 “体现中体西用 ”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 “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 唐代科举中 ,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

9、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能向主考推荐,叫作 “行卷 ”。没有糊名(弥封)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香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 B阻断 “寒门 ”学子的科举道路 C兼顾人才在试场之外的表现 D扩充选官标准,扩大选拔范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材料 “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 ”可以看出唐朝的科举制兼顾了考场之外的因素,而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做到公正公平,故 A项是错误的;根据所学知识 ,B项是错误的; D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

10、举制 管子 .乘马载: “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 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 A推行 “均田制 ” B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 “初税亩 ” D “相地而衰征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均地分力 ”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承认土地私有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

11、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 “普度众生的观世音 ”体现了佛教、 “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 ”体现了儒学、 “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 ”体现了道教,三者 “呈现在一个画面上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 “反躬以践其实 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作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 ”材料所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 ) A奠定了儒

12、家学派的基础 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从材料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所著作有大学中庸章句 ”可以看出这是思想家是宋代朱熹,理学发展了儒学体系。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综合题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 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13、。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 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 5里,东至王江泾镇 6里,北至平望镇 l5里,西至震泽镇 30里,至南浔镇 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材料二以下是反映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竹枝词: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注: “爱皮西地 ”即 ABCD) “七天 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

14、红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 ”“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 ”“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1分) ( 2)根据材料二 ,归纳作者眼中上海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 ,简要说明中国近代城市与古代 市镇的兴起有何不同。 (14分 ) 答案: )答:主要原因: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 3分) 特点: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地处水陆交通线上;实力雄厚;专业

15、化强;发展迅速,数量多,分布密集;( 4分) 影响: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农村社会风俗的变化。( 4 分) ( 2)答:社会问题: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崇洋媚外;拜金思想蔓延;民众沉迷于玩乐;受西方影响大,西方宗教传播,冲击传统文化;半殖民地色彩浓厚,洋人与华人不平等。 不同:古代市镇建立在 小农经济基础上,以传统工商业为主(或是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靠内在经济推动,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近代城市主要建立在近代工业的基础之上,主要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试题分析:( 1)可根据对材料一的

16、概括来回答,材料一可反映出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 ”。特点是指专业性强;分布密集。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使资萌产生等角度来回答。 (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满眼汽车与电车 ”“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 ”“或 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 ”“近来各处报馆开 ”等可以看出上海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城市与古代市镇的兴起有何不同。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中

17、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 12 分)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参考:观点:中英关系的变化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中国的衰落等 史实: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 /天朝上国的观念 /工业革命 /西方侵略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英政治制度的不同等。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式问题,图一反映的是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此时的清政府仍坚持 “天朝上国 ”的理念,妄自尊大,闭关锁国。图二反映的是 19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

18、 “木偶中国 ”,此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此提取信 息西方与中国关系的变化、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国的衰落、西方的崛起等等。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东西方的对比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 ( 15分) 材料一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要解决兵多而弱、财富而贫这两大严重问

19、题,必 须变法革新。王安石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国方略和改革措施,于公元1059 年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进献朝廷。他指出当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治不清,外困夷狄,财力困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思想禁锢,人才缺乏 ;制禄太薄,不足以养,迫使官员廉耻日毁,贪污盛行 ;再加上风俗大坏,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又不得理财之道。针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开源与开放的理财之道,择将治军的强兵之方,制定以先王之道取代陈腐的儒术、专以经术取士的科举改革、实施青苗法的经济改革等一整套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用现在的话来说,既深思熟虑地 进行顶层设计,又摸着石头过河,全面推进改革。 李锡炎解读王安石变法:摸石头过

20、河,全面推进 (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特点。( 11分) 答案:( 1)不增加民众赋税;开源节流,找生财之道;发展生产 ( 2)答:原因:北宋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政治腐败;风俗大坏( 4分) 特点 :深思熟虑,全面推进;富国强兵;从改革科举培养人才入手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归纳整理的能力。由材料中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即反对增加赋税、 “不独费出之无节 ”即提倡节俭、开源节流,找生财之道, “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即发展天下生产等。 (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归纳整理的能力。由材料 “要解决兵多而弱、财富而贫这两大严重问题 ”“当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治不清,外困夷狄,财力困穷 ”“加上风俗大坏,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又不得理财之道 ”等可以概括出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根据材料 “既深思熟虑地进行顶层设计,又摸着石头过河,全面推进改革 ”可以概括出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