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可知,皇权至上,皇位是血缘世袭的。根据 “究其渊源 ”,可知,这又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的宗法制,故 B
2、符合题意。 A项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同姓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等, C项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D项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是针对地方而言的,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 皇帝制度 “历史意见 ”指的是在那些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 ) A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东汉 王充 论衡) B(实行均田制) “
3、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 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 “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 “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作出比较、分析,并正确判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历史意见 ”与 “时代意见 ”的定义,可知,时代意见就是指 “后代人 ”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
4、结合选项比较,可知, A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东汉 王充 论衡),符合 “时代意见 ”的特征,即 “后代人 ”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史学史观 评价标准 “历史意见 ”与 “时代意见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这是朱熹关于 “天理 ”与 “人欲 ”的论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强调 “人欲 ”是 “天理 ”产生的根本基础 认为 “天理 ”和 “人欲 ”相互依存、互相包容 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 与统治阶级的 “天理 ”有一定的差别
5、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代理学。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家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 表述错误。其他 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意思相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代理学 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 “据统计, 19121913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项之多。 ”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 )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 C激发了
6、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情况。从材料关键信息 “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 ”、 “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项之多 ”等可知,这是有关经济发展的措施。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实业家们创办 实业的积极性。对比、分析选项,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相关,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的经济立法 据史载
7、,隋朝时期, “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 ( )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隋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相关内容。分析选项,可知, A 项是无关项。 B 项草市开始普及,表述错误; C项,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表述错误,是在宋代。综上,故,故,本题正确答
8、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隋代商业的发展 在 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考察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 ,其中有误的是 ( )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 “交子 ”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陶瓷业相关内容。回忆、再现所学,可知,粉彩瓷器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 “宋代 ”,故, C项错
9、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表述均发生于宋代,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由此可见,当时 (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表格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可知,这一年即 1943年。当时正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 “陕甘宁边区 ”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
10、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 “陕甘宁边区 ”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对于五四运动,胡适、蒋梦麟在 1920年 5月 4日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 “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 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 ,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由此可见,作者 ( ) 对学生运动之发生
11、表示关注、同情 主张青年学生一定要干预政治 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 认为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题干中的所谓 “中老年 ”,主要还是为了衬出后面的 “未成年学子 ”而言的,体现对学生运动的关注、同情以及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 符合题意。而 表述绝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 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对五四运
12、动的认识 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 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 这样的认识 ( ) 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分析选项:西方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故 项表述错误。其余 三项表述符合史实,表
13、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 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 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 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 44%,共伤亡 137 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 43%。由此最能说明 (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
14、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次数、规模以及伤亡情况的数据。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这足以说明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所以 C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的积极抗日 宋书卷九十四载: “汉末丧乱,魏 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
15、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 A该设计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由题干关键信息 “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九品中正制能够依据人才的优劣确定品第,而不是源自于其出身。结合选 项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大选官选官制
16、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清朝设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
17、,解读题干,分析选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制,内阁不是正式行政机构,辅助皇。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C。其余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 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综合题 (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蠡提出 “广天下,尊万乘之主;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 ”。 “夏则资皮,冬则资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
18、,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的经济思想。( 4分)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 帝、高后时,以 “天下初定为由 ”“弛商贾之律 ”。从古至今,谈到 “重农抑商 ”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 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和商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中国
19、古代 “重农抑商 ”政策再析 以西汉为例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 4 分) 材料三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 “重农抑商 ”么 ( 3)如果你是材料三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 4 分) 材料四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
20、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 4)根据材料四,分析徽商成功的原因。( 6分) 材料五 至于采取怎样的实业发展道路,张謇分析道: “(不能 )举全世界所有实业之名,一时并举,则须究今日如何致穷,他日如何致富之业。 ”他根据光绪、 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 “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 转摘自熊映梧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
21、(5)根据材料五,张謇提出了一条怎样的实业发展道路 (2分 )综合本题信息和所学知识,试对这一发展道路作出评价。 (8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答案:( 1)强调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农商兼营,农商俱利; 国家调控物价。( 6分) ( 2)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2分)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2分)(言之成理皆可) ( 3)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唐代的商业非常繁荣,出现了夜市;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
22、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成为主导。( 4分,答出 4点即可) ( 4)重视文化;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和封建政府的关系。( 6分) ( 5)道路: “棉铁政策 ”,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 2分) 评价:可以分为如下角度 针对外贸逆差,银钱外流的严重问题,要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救穷致富,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 重点发展棉、钢铁业,轻重工业并举,没有片面照搬外国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及当时的世界潮流。( 2分) 张謇的思想及其实业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忽略了
23、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内乱、外患)对实业发展的严重阻碍等( 2分) 试题 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 “人之要在于谷 ”、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得出,范蠡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 强调重视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要适应市场需求; 农业商业,这本末二业都要发展,农商俱利; 国家政府层面要调控好物价水平等。 ( 2)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 “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 ”、 “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得出,历代封
24、建政府重视农 业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当时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统治者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巩固统治等。 ( 3)此问作者的观点主要是: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根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以下依据: 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 唐代的商业非常繁荣,出现了夜市;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 子 ”;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
25、并发展以及民间私人工商业的发展、壮大等。 ( 4)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 “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 ”、 “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 “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归纳得出,徽商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商业文化(结合儒家思想); 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 吃苦耐劳; 注意和封建政府的关系等。 ( 5)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 “(不能 )举全世界所有实业之名, 一时并举 ”、 “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 ”、 “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
26、,张謇提出了一条 “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 ”的实业发展道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张謇这一实业发展道路给予简单评价,可以从以下角度组织答案: 针对外贸逆差,银钱外流的严重问题,要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救穷致富,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重点发展棉、钢铁业,轻重工业并举,没有片面照搬外国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及当时的世界潮流; C.张謇的思想及其实业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D.忽略了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实业发展的严重阻碍,实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27、;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至明清商业的发展状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 的 “经世致用之学 ”, 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 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
28、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 1919年 5月 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 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 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 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
29、强调 “新启蒙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 “五四 ”传统的继承。 希望发扬 “五四 ”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 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 5月,亦即纪念 “五四 ”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 20世纪中国思想史 ( 1)据材料一归纳 “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产生的社会条件。( 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的核心,并说明 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的主要目的。( 6分) (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 “五四运动 ”的相关观点。( 4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 “
30、新启蒙运动 ”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8分) 答案:( 1)条件: “经世致用 ”之学的产生;八股科举束缚思想;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的强化。( 6 分)核心: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 2分) 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4分)(如果学生回答 “资本主义 ”的某个层面, 1分;如果学生从 “现代化 ”的角度作答 1分。) ( 2)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 4分) 变化: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 2分,未说明 “变化 ”的 1分) 影响:
31、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 4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 “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 “经世致用之学 ”, 能令学者 ”、 “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 ”、 “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得出 “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产生的社会条件,即 “经世致用 ”之学的产生; 八股科举束缚思想; 满汉民族矛盾尖锐; 君主专制的强化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所说的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的核心,即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结合当时晚晴时代大背景,可知, 19世纪末 思想界重视 “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
32、 ”的主要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挽救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 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等。 (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 ”、 “第二部分是 1919年 5月 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 ”、 “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得出,材料二中关于 “五四运动 ”的观点: 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 政治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了思想自由等。 结合所学,根据材 料关键信息 “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材料三所描述的 “新启蒙运动 ”的特点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这一特点的变化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认识其深远影响: 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 “中华民族 ”意识的最终形成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20世纪中国的思想 挽救民族危亡意识 “中华民族 ”意识觉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