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庄子 天下篇记载: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 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非乐 ”、 “节用 ”、 “泛爱兼利而非斗 ”,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墨家学派主张的非乐、节用、兼爱、互利的主张。故选 C。老子主张无为,追求精神自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墨家思想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下列
2、言论与此思想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带来坏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 “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思想 ”,而题干中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即崇尚知识与认识自己,而 A属于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的思想, B属于孔子的思想, C是文艺复兴时期彼得拉克的思想主张, D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苏格拉底 拉莫特 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 “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
3、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针砭时弊,倡导 “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孔子仁的思想,以及以德治民等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据此可知 A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苏格拉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4、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 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 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 )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 ”,根据材料可知,人们仍然听从教会的安排,没有反对天主教会,因此排除 CD。 “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符合人文主义的特点。因此选择 B.古希腊没有教会, A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人
5、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 永恒之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 ”这说明他 ( ) 反对信仰基督教 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追求现世的幸福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人文主义之父 ”。他的观点 “我不想变成上帝 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 ”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正确
6、;彼得拉克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错; 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 “他正在喝的美酒 ,就连耶稣都可以喝 ”,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 “献上一大块 肥膏 ,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 A提出以 “人的学问 ”代替 “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 “灵魂获救 ”的骗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的是彼特拉克; B不对,是启蒙运
7、动时期的思潮,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D 不对,题干没有涉及 “灵魂获救 ”的骗局;根据题干,财主原本被宗教裁判所判处 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通过贿赂得以释放,说明是讽刺教会的腐败, C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马丁 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 他想强调的是 ( ) 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8、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解读史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强调了 “人人皆僧侣 ”的原则,认为由信仰的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否认高居凡人之上的僧侣阶层。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 “充满思考与批判 ”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 “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认为天主教会 “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 ) A 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B 1
9、7世纪的荷兰航海家 C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D 19世纪的美国工厂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极力展望 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 “认为天主教会 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群体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以及设想了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的,这符合启蒙思想。故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 ,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 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 ) A权利法案 B论
10、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D天演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 ”说明要防止专制独裁,制约权力。 A是在 1689年颁布,这是在 17世纪,时间不符; D是在 19世纪,而且是介绍生物进化论,与题干不符; B C是在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但 C侧重于强调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主张主权在民, B是强调三权分立,防止权力集中,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1938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 ”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 A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B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11、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文明的中心原则在于,使统治阶级服从人民约定俗成的习俗,遵守人民以宪法表达出的意志。 ”他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因此选择 C。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 ”材料中的 “他 ”应该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 ”可以知道这是指
12、的德意志启蒙思想家康德,他道出了理性的真谛,故选 D。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的思想四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不符合启蒙运动的思想。 C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 运动 康德。 卢梭说: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 ( )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
13、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强调主权只能由自己来代表本人行驶主权,可以得出其强调的应为直接民主,所以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制下的启蒙 卢梭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普罗塔哥拉 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 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的主张不是普罗塔格拉的,而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 A; B中的主张是莎士比亚的,而不是薄伽丘的,排除
14、 B; C中的主张是卢梭的,而不是伏尔泰的,排除 C;只有 D的主张与人物一致,所以选择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康德。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 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答案: A 试题:此题考查的是对欧洲近代思想解放以及科技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表现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和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
15、影响故应该排除 B和 C项;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故也应排除 D项;近代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打破神学束缚,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 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 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C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16、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答案: A 试题: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继承了周礼文化,开创了儒家学说。西汉董仲舒吸收其他学派观点改造发展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新儒学,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宋明理学在吸收融合佛道思想合理成分之后形成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秩序,对后世封建国家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择 A.BC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7、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 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甲项中的信息 “亲 天下人之父
18、 ”“视天下为一家 ”可知这应为王阳明的 “致良知 ”的观点;由乙项中的信息 “天下为主,君为客 ”可知这应为黄宗羲的观点;由丙项中的信息 “邪辟之说灭息 统纪可一 ”可知这应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观点;由丁项中的信息 “保天下 匹夫 有责 ”可知这应为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观点。故本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荀子 大略有这样的记载: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
19、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这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 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材料大意是: “上天养育百姓,不是为了让他们给国君纳税的;上天确立国君,是为了百姓生计的。所以古代裂土封疆,不是为了让诸侯显贵;建立管制,授予官职,给予不同的爵位和俸禄,不是为了尊重大夫。 ”因此选择 B. 考点: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 “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
20、 A老庄道家的 “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 “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 “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 “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追求精神上的一种绝对自由。故选 A。BCD和 “精神自由 ”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史学家徐中约说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 ”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 ) A直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B
21、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C出现了 “诸子百家 ”局面 D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各家学派建树很多。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选择 D。 B是时代背景, C是思想活跃的表现, A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影响 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 “儒者气象 ”是因为 (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
22、 “五经 ”的流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说明儒学在民间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故而诸将有了较多的儒学修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大力推广儒学有直接关系,所以答案:选C, A B D三项与上述现象并未直接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汉书 董仲舒传有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等记载,由此可 知董仲舒的思想 ( ) A强调 “春秋大一统 ” B糅
23、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 “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在汉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据材料可知:董仲舒思想包含着道家、儒家、法家思想,所以选 B; A在材料中没有依据; C在隋唐时期; D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 B
24、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为政以德 ” B “以德兼人者王 ”都是强调以德治国,D“为天下,非为君也 ”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体现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
25、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等信息说明与理学有关,理学中 “格物致知 ”认识论符合题干主旨,故本题选择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 王阳明强调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 “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6、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答案: C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王阳明主张 “致良知 ”,提出 “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C项符合要求。 AB项与题意无关。D项是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 “先生之学, 出入于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 ) 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不假外求 ”可
27、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 ,不必外求 ,这是王阳明的 “心学 ”思想。 AB 属于理学家, D 属于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与北宋张载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和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两则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张 载的思想及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指的是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每一个人都有关
28、系。这主要强调社会责任感。选项中只有 C符合题意。其它的表述均与题干思想不一致。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C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9、;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 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因此是主张提倡知识分子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方能担当治国人才,故 A 项符合题
30、意。B、 D两项片面理解材料; 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 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 “反动 ”是指 (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 “自由 ”“平等 ”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A错误;但也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们抨击君主专制,对传统儒学进
31、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错误;是启蒙思想的内容;故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 “明夷 ”本为周易中的一卦, “明 ”即是太阳(离), “夷 ”是损伤之意。 “明 ”又意 “大明 ”, “夷 ”有 “诛锄 ”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 ) 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
32、故国 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清朝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材料中文字 “明 ”又意 “大明 ”, “夷 ”有 “诛锄 ”之解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坚决主张反对清政府外族统治,希求 “反清复明 ”,所以 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排除 项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综合题 ( 14 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3、。 材料一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恭、宽、信、敏、惠 惠则足以使人 ”。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 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 黄
34、宗羲以 “托古改制 ”的笔法,肯定 “三代之法 ”是 “天下之法 ”,而批评三代以下之 “法 ”为 “一家之法 ”。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 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 3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 2分)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 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 1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 2分) ( 4)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
35、史影响。( 2分) 答案:( 1)核心:仁。( 1分) 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分) ( 2)不同:汉: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酷法。( 2分) 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分) ( 3)内容:致良知。( 1分) 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 “民之陷溺 ”);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 坏)。(任答一点 ,2分) ( 4)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 2分) 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分) 试题: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36、料信息的 能力, 材料中文字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恭、宽、信、敏、惠 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能够直接说明孔 子的核心思想主张是: “仁 ” 、 “礼 ” 。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材料明显反映的是仁政的治国思想,主张减轻刑罚,而秦朝是实行的轻罪重罚。汉朝统治者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统治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
37、”,王守仁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王守仁理学思想的出现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专制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 “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 ”可以分析的出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早期的启蒙作用,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的立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守仁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38、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 16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用 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 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 rebirth),一是新生( newbirth ),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
39、,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 口号是自由放任 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 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 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 “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 ” 摘自斯塔夫里
40、阿诺斯全球通史 (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 “复生 ”和 “新生 ”的理解。( 4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4分) (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6分 ) 答案:( 1)主张:提出 “美德既知识 ”,反对忽视道德;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认识你自己 ”。( 任答一点 ,2分) ( 2) “复生 ”理解: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 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可以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 2分) “新
41、生 ”理解: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2分) (3) 发展: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答出一点 1分,答出二点 3分,答出三点 4分) ( 4)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3分) 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 试题:(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再现和识 记能力, “(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 ”,材料反映的是 “美德既知识 ”,反对忽视
42、道德。既然 “知识即美德 ”,那么 “无知则是罪恶 ”, 他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提出 “认识你自己 ”的命题。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复生 ”应该理解为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再次兴起;而 “新生 ”则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世界观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的依据: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 展,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 “复生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因此是资产阶级文化的 “新生 ”。 ( 3)从材料三中 “他们在经
43、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 ”,可以概括出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 “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 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可以概括出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的信息可概括出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 4)通过分析材料可知,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 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到以理性为武器直接批判。可以从经济、政治上看资本土义发展和
44、思想文化近代科学进步来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启蒙运动 影响;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人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利。自由是人 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 。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
45、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 材料二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以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之后,贫富分化,人类就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 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维护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定法律。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 ,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是封建暴君的野蛮统治破坏了天赋人权,民众对剥削他们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 卢梭认为推
46、翻专制暴君是天经地义的,他说: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了下述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 1)伏尔泰和卢梭各从哪个角度论述了自由、平等 的观念?( 4分) ( 2)伏尔泰认为在自由、平等的问题上政府的职能是什么?( 2分) ( 3)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 1分)为什么说卢梭的观点更为激进?( 3分) 答案:( 1)伏尔泰从自然法权(即法律)的角度( 2分);卢梭从私有财产的角度( 2分) ( 2)从法律上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 2分)。 ( 3)财产私有制( 1
47、分)明确提出 “主权在民 ”,认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3分) 试题: (1) “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 人人生而平等 ”.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是从天赋人权的角度论述自由平等的观念的。 “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 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了下述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根据材料可知,卢梭从私有财产的角度论述自由、平等的观念。 ( 2)本题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伏尔泰认为在自由、平等的问题上政府的职能是,从法律上保 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 ( 3)本题考察学生获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