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25.86KB ,
资源ID:34100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10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某诸侯有一妻一妾四个子女,依据宗法制的继承原则,下列表格中谁有资格继位当诸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正妻生的大儿子才有资格,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这段材料体现了临时约法所构建政

2、治体制的原则是( )。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天赋人权 D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立法权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 总揽政务 法官独立审判 ”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三权分立原则。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某位同学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总结了四句话,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倒了,清朝完了 B国号变了,时代换了 C民权有了,国家强了 D习惯改了,风俗新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3、君主专制政体,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并没有享有民权,所以 C选项说法有误,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认真观察下图:这是一场示威游行。这场示威游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A它是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 B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4、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的文字 “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并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辛亥革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意义 民国采访战原名我的中国岁月( 1926-1941),讲述的是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对在华十五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变的回忆。下列事

5、件,你认为阿班在华十五年的新闻报道有可能覆盖的是( )。 中共一大召开 北伐军收复汉口英租界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共在 1921年召开一大,中国抗日战争在 1945年取得胜利,所以阿班在华十五年的新闻报道不可能有 ,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6-1941年的中国 20世纪 20年代,某党在某次大会指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6、国。据此判断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八七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 “党的最高纲领 ”“现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 ”可知,这是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二大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答

7、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 “工农革命 红军不怕远征难 百万雄师过大江 ”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讲述的是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的历程 长征期间,面对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解决。这一解决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 “左 ”倾错误路线 C发表 “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

8、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八七会议召开于 1927年 8月 7日,并不是发生在长征期间,排除 A;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年 1月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纠正 “左 ”倾错误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所以答案:选 B。 “八一宣言 ”也是发生在长征期间,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945年召开七大,不是发生在长征期间,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长征 二十世 纪中国历史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前两次分别是由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个伟人领导的,这两次近代历史性巨变的共同点是(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9、历史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性新起点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是毛泽东,排除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是毛泽东,排除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是孙中山,排除 D。两人的共同点是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性新起点,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与毛泽东 1966年 5月至 1976年 10月在中国爆发了一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下列四图最能体现 “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的历史现象是

10、(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A、 B、 D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事情,也是这个时期的代名词。但是最能体现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是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这是一个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的权利机构,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 制。所以答案:选 B。而彭德怀是在 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批为反革命分子排除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革命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中国开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程。按事件先后时序排列正确是(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中共十五大阐述建

11、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7 年召开中共十五大; 1982 年召开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改宪法;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12、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最早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写进宪法。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依法治国 “一国两制 ”是我国祖国和平统一制度的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

13、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首先在收回香港和澳门两地的主权上获得成功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是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方针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一国两制 ”是我国祖国和平统一制度的创新,但不是唯一的方针,在必要时,中国并不放弃武力来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 ,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统一的方式 2008年 月 2月 15日清晨,海峡两岸正式启动直邮、直航等,两岸人员交流与交往之路进入了 “畅通无阻 ”新时代。自 1949年台湾再度与大陆分离后,首

14、次提出 “两岸三通 ”构想,标志对台政策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重大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 “九二共识 ”的达成 D “一国两制构想 ”的提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标志着对台政策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问题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1911年 4月,福建青年林觉民参加 花岗起

15、义 B 1911年 10月 10日,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 C 1912年 1月,南京街头飘着五色旗 D 1912年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武昌起义是1911年 10月 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 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 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所以武昌起义并不是孙中山先

16、生直接领导的,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孙中山说: “自今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 ”这 “今日 ”是指(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帝下诏退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个革命纲领。从内容上看,二者 相一致的

17、方面表现在( )。 A都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 B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不管是天朝田亩制度还是资政新篇,都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但是资政新篇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农民思想的结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思想的结晶,具有小农意识,但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 天国运动 下图是西周两项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对二者关系阐释不恰当的是( )。 A图一主要义务是守疆土、卫王室,图二主要用

18、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 B二者都是西周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而实行的制度 C二者互为表里,图一是图二的内核和纽带,图二是图一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D二者相辅相承,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大宗和政治共主的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图一是表示的分封制,图二是宗法制。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守疆土、卫王室;而宗法制主要用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两者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关系,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 已知春

19、秋时秦晋可以世为婚姻(故世代联姻称为 “秦晋之好 ”,而鲁晋不能通婚。而管国是姬叔鲜(周武王弟)的封国。根据古代 “同姓不婚 ”的 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可以与管国通婚的封国是( )。 A鲁国 B晋国 C燕国 D宋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根据材料 “ 同姓不婚 ”的原则可知,鲁国、晋国和燕国都是姬姓,排除 ABC,所以答案:选 D。宋国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中国古

20、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中央高度集权 B有浓厚血缘色彩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王位世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 ”人们将上古时的八名贤君,合称为 “三皇五帝 ”。但此时皇、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在中国,首次合并使用 “皇帝 ”作

21、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用尊号开始于( )。 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公元前二世纪末期 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公元前三世纪末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在中国,首次合并使用“皇帝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用尊号开始于秦始皇,即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称呼的由来 汉书 百官公卿表云 :“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秦设置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处理朝政 B御史大夫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C御史大夫管百

22、官奏章,掌图籍秘书等 D御史大夫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御史大夫设立于秦朝,协助丞相处理朝政,掌管百官 奏章,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但是材料并没有涉及军事事务,而秦朝设置太尉来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 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以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并成为后世历朝主要选官制度。下列比较适合用于形容科举制的说法是( )。 A “龙生龙,凤生凤 ” 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 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答案

23、: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A选项是世官制; B选项是察举制; C选项是九品中正制, D选项是科举制。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某部史书记载地方一机构的职能: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该机构原为中央派出的高级机构,后来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下列示意图中,符合史书中所描述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 A选项所描写的是分封制; B选项所描写的是郡县制; C选项所描写的

24、是郡国并存。材料 “凡 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后来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 ”可知 D选项的行省制。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 礼制类 票拟记载:清代内阁处理公务担心 “票拟稍误,辄须议处 ”。将过往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有口号说他们的这项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从政治角度分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君主专制强化,阁臣处理公务拘泥于规制 B内阁 有决策权,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力 C阁臣有票拟权,

25、即有制约皇权的法定权力 D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样本 依样葫芦画 ” 可知,从政治角度分析,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君主专制强化,阁臣处理公务拘泥于规制。所以答案:选 A。内阁并没有决策权,也不具有制约皇权的权力,只能跪拜接受旨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诗词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词与相应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反映了近代中国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这句诗颂扬了左宗棠率

26、领湘军收复新疆的伟大业绩 C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中 “割台湾 ”的协议是在旧历甲午年( 1894年)签的 D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体现了义和团战士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894-1895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在 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一条就是割台湾岛给日本。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巴夏礼发回本国的信件中提到: “中国警察渐渐害怕在街上被人看见与外国人在

27、一起,广州籍的仆人们都离开了外国雇主的家。 ”“联军尽力维持广州的治安:增加了巡逻队、管制交通、关闭一些城门。 ”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广州被外国人控制,这个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 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 “ 广州籍 联军 ”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列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28、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936年 12月 12日的西安事变,揭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937年 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战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36年 12月 25日西安事变( 1936年 12月 12日爆发)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9、。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 1938年 4月 9日路透社电讯说: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电讯中的 “中国军队获胜 ”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淞沪会战是 1937年 8月13日 1937 年 11月 26日期间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 一三淞

30、沪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平型关战役,或称平型关战斗,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 1937年 9月 11日至 11月 8日、民国 26年)中的一段小插曲,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从当年 9月 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 10月 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 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属中等规模战役。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会战、血战台儿庄,是 1938年 3月至 4月中旬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台儿庄与意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师团精锐进行的战役,日军第 5师团板垣征四郎主攻临沂,

31、第 10师团矶谷廉介主攻滕县、临城、台儿庄。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因为是对日抗战爆发后国军首次取得的胜利,又称为台儿庄大捷。枣宜会战,是 1940年 5月至 6月中国第 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 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目标是消灭宜昌周围的第 5战区兵力。枣宜会战历时近 两月,日本原先的作战目标获得成功。虽然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对第五战区部队进行包围歼灭,但仍成功将其重创直到抗战结束都无法回复有效作战能力;除此之外,国民政府丢失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日军亦得以在宜昌取得前进基地,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大后方进行轰炸,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枣宜会战后,中国

32、抗战进入最危险的时期。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马克思曾指出: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你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 是( )。 A没有英国的大炮就没有这次大爆炸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C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大炮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除了阶级矛盾激化,还有就是中国受到了外国的侵略。所以答案:选

33、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综合题 ( 18分)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 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 “封建时代 ”体制基本终结。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相 ”是中央政府机关的首脑。在执政过程中,

34、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新唐书 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钱穆也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而宋代大臣上书皇帝言: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 材料三: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 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

35、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相比最主要的差别。( 4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和唐、宋两朝皇帝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8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分析 “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 ”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分) 答案:( 1)制度:西周是分封制;

36、秦朝是郡县制。( 2分)差别: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 分) ( 2)措施: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 “中朝 ”对抗以丞相为首的 “外朝 ”;( 2 分)唐代中央设 “三省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相权;( 2分)宋朝设 “中书门下 ”为行政机构,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或设二府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 2分)策略:分散权力; 权力制衡。( 2分,任答一点即可) ( 3)观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开明君主专制,但明清是君主独裁政治。( 2分)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

37、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步在世界上落伍了;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2分,任答一点即可) ( 4)特点: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权。虽有法律,但人治高于法治。政治机构设置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保留宗法制残余,父权观念渗入政治制 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政治制度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2 分,任答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是西周是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相比最主要的

38、差别是西周容易导致地方割据,而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各个王朝是怎么解决的。即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 “中朝 ”对抗以丞相为首的 “外朝 ”;唐代中央设 “三省六部 ”,三省长官 都是宰相,分散相权;宋朝设 “中书门下 ”为行政机构,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或设二府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 3)由材料 “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

39、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开明君主专制,但明清是君主独裁政治。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步在世界上落伍了;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 4)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核心。即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权。虽有法律,但人治高于法治。政治机构设置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保留宗法制残余,父权观念渗入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政治制度源远流长

40、,从未中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材料二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条约 南

41、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 2亿两 白银 4.5亿两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 重庆 - 其他 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4分) ( 2)依据材料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 “开埠 ”方面出现的变化,指出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辛丑条约的内

42、容体现了此时清政府与列强之间是什么关系?( 3分) (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归纳 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2分) (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军民抗争起到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制度: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2分)根本目的: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 2分) ( 2)趋势: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 2 分)关系: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分) ( 3)影响: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

43、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分) ( 4)作用: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分,言之有理即可 )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 “中国政治制度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可知,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从中国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 2)由材料二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可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 “开埠 ”方面出现的变化是经济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或从长江下游向中上游发展)。由材料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可知,清政

44、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3)1840-1900年列强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掀起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代代 人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而中国军民的抵抗坚决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使列强妄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阴谋破产,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

45、国与英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军民的抗战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67年 8月 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 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2010年

46、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进一步健全法制,特别要重视那些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机制,扩大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 -中新社 ( 1) 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4分 ) ( 2) 依据材料 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并说明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 (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总理的工作报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民主政治的特征,并指出其根本目的。 (3分 ) 答案:( 1)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分,各 1分 ) ( 2) 背景: “文革 ”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 (2分 )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分,任答一点即可 ) ( 3)特征: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2分,任答两点 即可)根本目的:维护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