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主张由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的是 A “仁者爱人 ” B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 D “制天命而用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错误,体现孔子 “仁 ”“仁政 ”思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B不对,体现法家法治思想; C体现墨家 “兼爱 ”“非攻 ” “尚贤 ” 等思想; D正确,体现荀子的儒家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 “美人芳草 ”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
2、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论语 C庄子 D离骚 答案: D 试题分析 :综合归纳材料信息 “神游天地、上下求索 ”“理想执着追求 ”“比兴手法 ”“南方楚文化 ”等,这些信息都指向屈原及其著作,离骚是屈原的著作,故只能选 D项,排除 A、 B、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屈原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考查古代文学知识的理解。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 ,主要是适应市民百姓
3、的需要。 BCD均不符合史实,排除。因此选择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发展趋势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地再现了客观历 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也未正确评断历史人物,故排除 A、 C;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 D;京剧中的脸谱其实施固化了大众对人物的印象,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
4、生和发展 京剧。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 “西业 ”(参议院)、 “里勃里先好司 ”(众议院)、 “勃列西领 ”(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 A;魏源在书中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 D;根据题干信息 “西业 ”(参议院
5、)、 “里勃里先好司 ”(众议院)、 “勃列西领 ”(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 。 清史稿记载: “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光绪帝亲政之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 “春秋方富 ”;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 ”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 在甲午
6、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 “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指的是重用维新派人士,变法图强。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 C项正确。 ABD不符合材料。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历史上 重大改革 近代改革 戊戌变法 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
7、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 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利用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宣传变法改制,主要用意是减少变法阻力。 ABC不符合题意,错误,因此选择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变法 康有为 1916 年,李大钊在民彝杂志创刊号上发文称: “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 ”, “民彝 (意为人伦 )受 蒙也弥厚 ”, “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 ”。所以, “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 ”。可见,当时李大钊主张 A应彻底否定儒学 B
8、移风易俗应先行 C批判儒学之糟粕 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 : “民彝 (意为人伦 )受 蒙也弥厚 ”, “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 ”, “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 ”.材料体现了对儒学糟粕的批判, A不符合题意, 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 “民族情绪 ”的影响有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号召民
9、众反对君主立宪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于 1902 年 (20 世纪初 ),维新思想的形成和戊戌变法的开展都在 19 世纪,故排除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 错误,因此选择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与维新变法。 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 “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
10、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李大
11、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 :“这回战胜的,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李大 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因此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下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 A风俗画 B工笔画 C文人画 D花鸟画 答案: C 试题分
12、析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中的画有绘画也有书法,还有诗作,因此是文人画。因此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国画 文人画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求善而不存真 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 “李约瑟难题 ”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命题,本题就是关于回答“李约
13、瑟难题 ”的一道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关 注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实际上, A、 B、 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为什么只能选 A而不能选其他,关键在于紧扣材料、读懂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 D项明显错误,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特点 从春秋战国时期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到秦朝 “书同文字 ”的变化,反映出 汉字成为成熟文字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中华文明走向衰落 中央集权的政治趋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 甲骨
14、文是成熟文字,秦朝中华文明走向繁荣, 史实错误,排除。结合秦朝统一六国,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 正确,因此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统一文字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 “兼爱 ”思想 B孟子 “仁政 ”思想 C老子 “无为 ”思想 D董仲舒 “天人感应 ”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应 ” “天人合一 ”学说将灾害视为上天的惩罚,因此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ABC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说或思想,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
15、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014年 9月 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 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下列儒家思想中,应该继承发扬的是 A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 B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 C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 答案: A 试题分析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 ,儒家伦理,重视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BCD充满封建意识,有很多不科学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的观念,需要被
16、摒弃,所以选择 A.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影响 汉文帝说: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因此选择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初无为而治。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的理念,同时又认为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
17、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墨家、儒家 C儒家、道家 D法家、道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材料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体现了民为本、无为的思想。也就是儒家道家思想,因此选择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思想主张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 :这句话表达了 “人人皆可以为圣 ”的圣人观,
18、甚至有蔑视 “圣人 ”一词之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 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发展了孟子的 “人人皆可为尧舜 ”和王阳明所说的 “满街皆圣人 ”。)因此选择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理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 “其中的天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 :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知和
19、行都产生于心 ”是王阳明的思想,故 A、C不是其共同点; “探究万物 ”以明理是朱熹的主张,故 D不是其相同点;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所以要 “存天理,灭人欲 ”, B为双方共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和心学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 王朝统治的专
20、制腐败,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活跃,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排除。结合思想知识可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明清思想批判的意识,因此选择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 背景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司南 ”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B “蔡侯纸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A“司南 ”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火药在唐代末期开
21、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所以 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B“蔡侯纸 ”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 A C D三项说法正确合史实,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 据叶德辉书林 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 “九经 ”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
22、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宋处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真宗时期增至十万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 ”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比较普遍,故本题选 择 C项。项错在发明雕版印刷术的人、 B错在活字印刷; D项错在局限于官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雕版印刷术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23、扩大了原料来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 ”,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 “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 降低了生产成本, 正确。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 ”,说明工序更为简单, 错误;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 ”,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 错误。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造纸术的进步 综合题 ( 18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 “尚俭 ”和 “尚奢 ”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 料,
24、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 ” 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 ” 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 侈泰则家贫。 ” 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 ” 司马光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 ”。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 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
25、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 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 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 2分)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 论述尚俭的重要性?( 6分) (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 4分)及其依据。(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分) 答案:( 1)目的: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 2分) 角度:俭以治国、俭以持家、俭以修身。( 6分) ( 2)观点:个人与家庭提倡节俭;国家应该尚奢( 4分) 依据:尚奢可繁荣地方经济;尚奢消费可扩大就业;尚奢可增加他人收入(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4分)
26、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 1)该题考察古代到近代消费观的变化,与今天的提倡节俭相呼应。材料一看出儒家尚俭的目的 是维护 “礼 ”,既维护等级秩序,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 ”“侈泰则家贫 ”, “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从治国、治家及修身的角度论述了尚俭的重要性; 第( 2)问考察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主要从家和国家阐述俭的态度,“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 ”“ 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 ”可知个人与家庭应提倡节俭,而国家 “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 ”即应该尚奢。其依据材料可概括为扩大就业、增加他
27、人收入、繁荣地方经济等,此观点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 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 背景 ( 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 “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 ”,要求顺其 “自然之性 ”,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
28、之符, 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 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 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 张。(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产生的经济及文化背景。( 4分) ( 2)根据材料
29、二,概括梁启超所提出的 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6分)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促使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历史背景。 (6分 ) 答案:( 1)主张:反对三纲五常,崇尚自然之性;认为人皆有私,主张发扬人性。( 4分) 经济背景:工商业兴盛,资本主义萌芽。( 2分) 文化背景: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维护专制统治。( 2分) ( 2)评述:梁启超反对一味学习西方和一味鄙视外邦知识的做法,提出根据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吸收西方进步思想,达到两种文化的 结合与创新。( 6 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 ”的逆流;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30、(任答三点给 6 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文字内容不难发现李贽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看法,即反对三纲五常,崇尚自然之性;认为人皆有私,主张发扬人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是明末著名思想家,结合明末时代特征可以直接归纳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即经济上,工商业兴盛,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维护专制统治。 ( 2)材料二中文字 “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 赜也 乌从而歌舞之 ”可知梁启超主张据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吸收西方进步思想,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与创,反对一味学习西方和一味鄙视外邦知识的做法。依据材料中时间特征 “1916 年 ”,可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民族资本
31、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 ”的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救亡思想的演变 维新思想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 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 “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 ”丁汝昌还被送一个 “丁鬼奴 ”的绰号 李鸿章感叹道: “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 社会 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
32、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 经过痛苦的选 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 (文艺复兴 )、人的自由权力 (
33、启蒙运动 )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 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2分)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 “无奈 ”的原因又是什么。( 2分) (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分) (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 4分) (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
34、而 “偏离了 ”“方向 ”。( 4分) 答案:( 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 (2 分 )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 (2分 ) (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2分 ) (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 (4 分 ) (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 (4分 )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出版数目很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闭关锁国,造成国人盲目自大,与世界隔绝,不知道世界发展趋势,传统的华夷观念,使人们无
35、法接受新的思想。 “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 ”说明当时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洋务运动开展。 第 (2)题注意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回答。 “文明史观 ”就是以 “文明 ”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文明是小农经济的 产物。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可见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第 (3)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
36、利用 ”。结合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商人地位低下,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因此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会遭遇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 第 (4)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在这两大任务中,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民主、自由、平等是 “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在中国,这一规律被列强侵略所打破,中国人当务之急不是实现 “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 ”,而是挽救民族危亡,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正基于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开眼看世界 海国图志;史观理论 文明史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经济政策 重农 抑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