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I)文综(历史)试题 选择题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答案: A 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答案: A 表 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影响表 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B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答案: D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
2、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夷 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 B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 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 C 法国人达尔让松在 18世纪中期写道: “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
3、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答案: A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答案: D 综合题 ( 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从公元前 594年鲁国实行 “初税亩 ”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 780年,唐朝推行 “以资产为宗 ”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
4、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 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 “一条鞭法 ”、清代 “摊丁入亩 ”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
5、在我国实行了长达 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 3月 5日)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14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10分) (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的认识。( 8分) 答案: ( 1)特点:两税法实施之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
6、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 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 2)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复。 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农业税比例较高。随后,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此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 ( 3)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 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
7、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 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至此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有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材料处理的能力,特点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 2)变化趋势注意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归纳,归纳要全面, 主要原因注意结合当时的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即可。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60
8、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 16世纪,在 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 “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 “出程 ”;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 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 “中程 ”;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 “归程 ”。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
9、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 .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
10、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12分) ( 3)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11分) ( 4)某船队 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9分
11、) ( 5)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 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8分) ( 6)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分) 答案: ( 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要求。 ( 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
12、世界的形成。 ( 3)属于北大西洋中低 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 4)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 7月( 8月或 78月), 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 5)现代贸易的对象一般是商品、技术和劳务。三角贸易中除了商品外,还把奴隶当作 “商品 “进行交易。 现代贸易以等价交换为基础原则,贸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上互利合作。三角贸易中存在违反等价交换原则的行为,导致财富主要流向欧美。 ( 6)马克思既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阐 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
13、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香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 1)角色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历史背景注意要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 ( 2)本题主要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注意要从非洲、美洲、欧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 ( 3)考查了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 4)考查了气候分布规律和气候的特点,依据里斯本的地理 位置确定其气候类型,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成因。 ( 5)本题直接以历史命题材料三角贸易为背景设问, “现代贸易与
14、历史上的三角贸易有何区别 ”一问 ,咋看起来难度较大 ,但只要学生能认真分析材料,准确把握材料,从试题所给的材料中概括出三角贸易的特点 ,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所学的教材有关国际贸易知识比较对照 ,从中概括出二者的差别,得高分是不难的。 ( 6) “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问,要求学生对马克思资本论的一段叙述进行认真分析,理解资本扩张的二重性,这对 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具有较高难度。而 “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让问题回归教材,试图让学生在理解资本二重性基础上概括出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知识点,这显然既结合了教材又从思维上给学生一个高门槛,显示出出题人的匠心独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