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冈中学 2011届高三 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 某学者写道: “(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 穷国 自己又怎样呢? 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 ”该学者认为 “穷国 ”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B排斥、抵制 C独立、自强 D顺应、理性 答案: D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变 化的背景是 A中华民国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 B清朝宣布 “预备立宪 ”,建立 “皇族内阁 ” C袁世凯破坏
2、民主政治制度,复辟皇帝制度 D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答案: D 19世纪晚期到 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 “种豆得瓜。 ”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B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C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D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答案: C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 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孙中山为改变这 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答案:
3、A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 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 B 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 “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 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 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 ”恭亲王的 “法 ”及 “久远之谋 ”各指 A轮船枪炮, 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典章规则,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答案: C “经济足匡
4、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温饱是真儒。 ”该题词称赞的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答案: C 陈旭麓先生说: “人们多注意 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 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来源 :学 .科 .网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答案:
5、D 日本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 “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 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 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史料中的 “联军 ”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陆海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八国联军 D日俄战争中的日本、俄国军队 答案: C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 ,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 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孙中山防止了社
6、会的贫 富分化 答案: B 蔡元培所写挽联 “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褒扬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锷 D宋教仁 答案: B 列宁说: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 寻找能够蹬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 “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 ”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 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 “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原则 B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C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答案: C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
7、被他们的 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 们之间成立政府 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 这就是我们这些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 ”引文应该出自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D 人民日报社论: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 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今天 ”是指 A 5月 9日 B 8月 15日 C 9月 2日 D 9月 3日 答案: D “在土地已
8、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 所有权及债权, 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 ”此处政府是指 A苏维埃政府 B抗日民主政府 C解放区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答案: B 吕正操回忆录记载: “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 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 报告。 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 、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 ”文中的 “大会 ”是指 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9、 答案: C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 19121919 年 B 19241927 年 C 19341936 年 D 19371945 年 答案: D 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 ”对这次讲话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蒋介石这次讲话发表于民国三十一年 B “百周年 ”前所签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C “光荣记录 ”指的
10、是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D “光荣记录 ”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答案: A 陈独秀说,中共 “一大 ”时 “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 ”,到中共 “二大 ”时 “就脚 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C 海国图志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 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
11、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 D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 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 503起,共有 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B英国领事擅权为所欲为 C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 D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答案: B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 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B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C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12、 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A 古代中国曾有 “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答案: B 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于庚寅年,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积极支持变法。根据有关知识。推断,陈寅恪出生于 A 1888年 B 1889年 C 1890年 D 1891年 答案: C 明太祖时大臣钱宰曾写有 “四鼓(四更之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的诗。从诗文判断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 A 23点至 l点 B 1点至 3点 C 3
13、点至 5点 D 5点至 7点 答案: B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 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 全集)、别号式(如东坡全集)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其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太史公书 B白氏长庆集 C梦溪笔谈 D资治通鉴 答案: B 下图是一种灌溉工具,最早记录它的物理原理的文献应属于 A集部 B子部 C史部 D经部 答案: B 中国古代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共四种动物称之为四灵之物,并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与之相配,其中与北方相配的动物是 A玄武 B白虎 C青龙 D朱雀 答案: A 谣谚是公共情感的反映。 “某某番烧,小秃儿要挨刀。 ”“某某退位,家家都有和尚睡
14、。 ”(注: “某某 ”代指一皇帝年号) “大总统,瞎胡闹,一帮和尚没有庙。 ”这些民谣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 1644年清军入关后 B戊戌变法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 D 略 某业余作家撰写 汉武帝传记,有个朝廷接待日本使者的情节,下列构思中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A在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西域都护的时 候日本使者到来 B朝廷史官根据太初历的时间记载倭人奉贡朝贺的史实 C董仲舒告诉日本使者要崇尚儒学并从中国引进佛教 D日本使者离开时汉武帝赐 “汉委奴国王 ”金印给其国君 答案: B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则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出 现的主要
15、原因是 A南稻北粟格局的影响 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 C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 答案: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诗中提到 “草市 ”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六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B 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 90%、有时甚至高达 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 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答案: D 与清朝编撰四库全书的同时,法国狄德罗主编了百科全书,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对封建文化专制的批判 B对近
16、代实验科学成就的总结 C是各自文化发展的总结 D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学科分类 答案: C 农政全书记载 “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 ”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答案: B “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 ,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 资皇上东南之保障, 永绝边海之祸患, 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 ”材料中的 “此地 ”在 “征讨 ”之后 A隶属于行省管辖 B设置地方自治机构 C归属巡检司管辖 D建立省级行政机构 答案: A 宋濂在元史 百官志中说 “世祖即位,登用
17、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 在外者,则有行省 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答案: B “山东、磊名等路(路:地方行政单位)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尽令汉人佃莳( sh,佃种)取 租而已。 ”此材料蕴含信息的的解读,正确的是 契丹人进入了中原地区 开始采用了封建剥削方 式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 民族压迫实质是阶级压迫 A B C D 答
18、案: A 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 商人 工人 佃农 自耕农、地主 占总人10% 30% 36% 24% 口比例 B宋朝苏湖地区 C明朝江南地区 D清初广东地区 答案: C 唐朝诗人王维名句: “渭城朝雨 徘岢荆 蜕崆嗲嗔 隆熬 槐 疲 鞒鲅艄匚薰嗜恕薄 br“君 ”前往的地区是 A今陕西渭城地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西域都护府辖区 D瀚海都督府辖区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 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
19、型, 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二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 “天可汗 ”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 (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 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 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
20、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 1)概括指出唐宋文化各自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 2)概括指出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的差异性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 3)概要指出从唐宋文化特点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要启示。 答案:( 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气势雄壮;宋文化相对封 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 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疆域辽阔,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名声远播,综合国力强盛。两宋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并立,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总之,唐宋文化的差异是由两朝的政治、经济
21、、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强弱决定的。 ( 2)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原因:少数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受 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 (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22、)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 120人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中学 ”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 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 “ 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 。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
23、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 4)根据上述材 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答案:( 1)方式、内容: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 2)背景: 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 “百日维新 ”设立京师大学堂。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 3)宗旨: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