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 学年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选择题 “Its not just a planet, Its 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各题 。 【小题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小题 2】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 1】从地貌上看, 处属于 A三角洲 B冲击扇 C冲积平原
2、D冰沉积物 【小题 2】从地质结构上看, 处属于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句体现了哪一层大气的气温垂直变化特点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答案: A 读下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答案: D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A B C D 答案: C 谚语 “十雾九晴(在深秋、冬季和初春) ”是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 A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B晴天时,水汽多 C晴天时,尘埃多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
3、D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晴天时,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 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 A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大气
4、吸收 B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大气散射 C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大气反射 D波长较长的光线容易被大气散射 答案: B 二氧化碳被称为 “保温气体 ”,是因为二氧化碳能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D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答案: D 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答案: A 有人在墨西哥西海岸拾到一只来自菲律宾的漂流瓶,该漂流瓶是顺着下列哪组洋流过来的 A日本暖流 北赤道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 北赤道暖流 秘鲁寒流
5、 C加利福尼亚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日本暖流 D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 D 陆地环境的整体表现在 A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陆地环境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 C地质作用对陆地环境各要素基本没有影响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导致整个环境发生变化 答案: A 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干湿度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小题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6、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体现自然带的南北变化,符合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热量。所
7、以本题选择 D选项。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森林,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答案: B 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花岗岩、玄武岩 B石灰岩、砂岩 C石灰岩、大理岩 D大理岩、石灰岩 答案: B 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岩石的成因类型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答案: C 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 木星 海王星 B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C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 D太阳 地球 哈雷彗星 答案: C
8、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线垂直 答案: D 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 C 自 3月 21日 9 月 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的变化是:由大 小 大 B地球的公转速度:由慢 最快 快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大 小 大 D南半球夜长的变化:由昼夜等长 夜最长 昼夜等长 答案: D 当地球运
9、行至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B在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赤道上并向北移动 答案: C 关于地球上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形成了昼夜 B昼半夜和夜半球的的分界线是晨昏线 C晨线的西边是昼东边为夜 D昼夜交替的形成只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答案: B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A夏至日由北向南递减并且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B冬至日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C大约 3月 21日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达 90 D温带地区始终小于热带地区 答案: C 关于地貌或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
10、庐山、泰山等是内力作用使岩层褶皱隆起形成的 B流水作用使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深厚广大 C岩石断裂形成的向斜构造有利于存储地下水 D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 D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 B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 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答案: D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的张裂处可形成 A海沟 B裂谷 C岛弧 D褶皱山脉 答案: B 下面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偏向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的是(虚线表示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答案: B 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A 120E
11、B东九区中央经线 C 120W D 116E 答案: A 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公转到 D点,北半球的节气是 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_。 图中 ABCD四点,最接近地球公转轨道远日点的 _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_。 从 AB 时段,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_。从 BC 时段,北半球的昼在逐渐 _(缩短、变长)。 地球公转到 B点时,亚欧大陆中南部受 _(气压系统)影响,东亚地区盛行 _(风向)风。南亚地区由于还受到 _移动的影响,盛行 _(风向)风。 答案: ( 1)冬至 南回归线 ( 2) B 慢 ( 3)昼长夜短 缩短 ( 4)亚洲低压 东南风 气压带风带 西南
12、 读下面四幅天气系统图,分析回答:( 10分) (1)从气压状况看 A是 ,该天气系统位于 ( 北半球或南半球);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 ,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为 。 (2)C图为 锋天气,其降水的区域位于 ( 锋前或锋后),该锋过境后的气压状况是 。 ( 3) D图为 锋天气,该锋过境时的天气是 。 ( 4)在 ABCD影响下,一般出现晴朗天气的是 (填字母 )。 答案: ( 1)高 北半球 气旋 下沉 ( 2)冷 锋后 升高 ( 3)暖 阴雨 ( 4) A 读 “水循环图 ”,回答问题: (10分 ) (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 B. , C. , E. 。 F. 。 (2
13、)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是 、 和 ( 填文字)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循环。 (4)人类可以通过改造 (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分布为人类服务。 答案: ( 1)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 2)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 3)海陆间循环 ( 4)地表径流 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0分) (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 、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气候。 (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字母是 和 ,气候类型是 。 ( 3)自然带 D的名称是 ;自然带 G的气候类型是 ,其对应的自然带是 。 答案: ( 1) C 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 ( 2) E F 温带大陆性气候 ( 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