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步 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 3.1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014 雅安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 B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引起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引起的 解: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
2、体上的推论,即萨顿假说,A正确; B、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他并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B正确;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正确; 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引起的,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科学发现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难度适中 ( 2012 延庆县一模)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B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
3、功能 C内质网释放的 Ca2+能促使细胞内的 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往细胞外 D在 Ca2激活的转录因子的作用下在细胞核中完成促细胞生长蛋白的合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为生长素作用机理的基因活化学说: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在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基因是处于抑制状态的,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解除这种抑制,使某些处于 “休眠 ”状态的基因活化,从而转录并翻译出新的蛋白质当IAA与质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并将信息转导至细胞核内,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mRNA和蛋白质,为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解: A、图中
4、可以看出,生长素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了细胞内的转录因子进入细胞核,引起 细胞核内 DNA的转录,促进细胞内促细胞生长蛋白的合成,故 A正确; B、由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受体存在于植物细胞膜的表面,其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主要是其上的蛋白质)的识别功能,故 B正确; C、被激活的 “激素 -受体 ”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 Ca2, Ca2促进细胞内 H+的利用 ATP中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外,所以 H+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 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细胞核中完成了促细胞生长蛋白基因的转录,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的相关知识,属于读图获取信息题
5、,对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高,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 2011 青浦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 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 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 进行实验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 进行实验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 进行实验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向光性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 图解,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分析解答 解: 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 进行对照实验, A正确;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 进行
6、实验, B错误;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 进行实验, C错误;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 ,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向光性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2011 江苏二模)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向光性的原因分析:在单侧光照射
7、下,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并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尖端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同时也是弯曲部位 解: A、据图分析:图一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感光,感光向光弯曲生长,否则直立生长, A正确; B、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隔断的胚芽鞘可以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B正确; C、实验三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 C正确; D、实验四缺少空白对照,应设置一组不放置琼脂块的胚芽鞘作为对照,因此不能得
8、出该结论, 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考生在分析图解时应使用对照实验的原 则,找到自变量,进而得出相应结论,难度适中 ( 2005 杨浦区一模) “朵朵葵花向太阳 ”,这种生命现象在生理学和生态学上依次称为( ) A应激性、趋光性 B遗传性、应激性 C遗传性、适应性 D应激性、适应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的特征的理解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9、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反映了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因此,选项 A、B、 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 2000 上海)如图所示 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C 试题分析: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看是否有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是否能到达作用部位;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解: A、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产生生长素的部位都是尖端,用锡纸帽遮住
10、胚芽鞘尖端,无论有光无光均表现为直立生长,故 A正确; B、切除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没有生长素来源,则即生长也不弯曲,故 B错误; C、琼脂块能让生长素透过,所以表现为直立生长,故 C正确; D、玻璃片不能让生长素透过,则生长素不能到达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即不生长也不弯曲,故 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中心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B用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细胞质基质中放射性比较集中 C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
11、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 D用没有标记的噬菌体感染 35S标记的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放射性 35S 答案: C 试题分析: 1、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2、 DNA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而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 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 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组装 释放 解: A、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这个学说的基本论点是: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错误;
12、B、胸腺嘧啶是 DNA特有的碱基,而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比较集中, B错误; C、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并命名为生长素, C正确; D、 35S标记的细菌的氨基酸,没有标记的噬菌体感染 35S标记的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全部来源于细菌,则全部含有放射性,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 DNA的碱基和分布、生长素的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
13、部位和弯 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下面一段是弯曲生长的部位 解: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及植物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的能力,属于简单题 为了验证单 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14、假定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解: A项, C项和 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 B、项胚芽鞘尖端
15、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 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2012 江苏二模)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 B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中心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
16、出基因的概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A选项中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 B选项中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C选项中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选项中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解: A、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 侧,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故 A正确; B、鲁宾和卡门设立
17、的一组对照实验,第一组实验中向绿色植物提供 H2O和C18O2,形成的 O2没有放射性,第二组实验中向同种植物提供 H218O和 CO2,形成 18O2都含有放射性,最终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故 B正确;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中心内容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不包括微生物,故 C错误; 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约翰逊提出基因,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考查必修教材中四个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 2013 上海模拟)下列关于胚芽鞘生长
18、与向光性的各种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将胚芽鞘置于黑暗与单侧光下,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影响 B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研究其感光部位 C将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与完整的胚芽鞘一起培养,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 D将含 IAA琼脂块与空白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研究其向光性原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
19、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 A、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 单侧光,黑暗与单侧光形成对照, A一致; B、研究感光部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部位,所以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感光部位, B一致; C、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所以将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与完整的胚芽鞘一起培养,能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 C一致; D、研究向光性的自变量是单侧光,而不是否含有 IAA,所以将含 IAA琼脂块与空白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是研究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D不一致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胚芽鞘生长与向光性的相关知识
20、,意在考 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2014 德州一模)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 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和 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设置 和 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1)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 2) 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 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
21、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 3) 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 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解: 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因为他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 A正确; B、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实验中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则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B错误; C、 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 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C正确; D、 是空白对照
22、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 2014 泰安二模)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 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B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 C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D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
23、、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因此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于不同植物器官的生理效应可能不同; 3、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 裂、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 4、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与光照、重力等因素无关 解: A、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不是催化作用, A错误; B、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对生长素的浓度的反应可能不同, B错误; C、脱落酸在果实成熟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脱落, C错误;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单侧光照等无关,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对生长素的作用和运输,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 2
24、014 广安模拟)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 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浓度的 -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B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C人自身不能合成生长素,但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可以推断人吃了含生长素的植物后在消化道不能消化生长素直接吸收,且人体内也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 D水平放置的根在太空中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因为失重而丧失了向地性和两重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2、生长素具有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功能,自然条件下果实的发育所需要的生长素是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的; 3、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
25、的,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人体不能产生生长素;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与单侧光照、重力等无关 解: A、高浓度是萘乙酸可以抑制果实发育,不能提高桃的产量, A错误; B、果实发育需要的生长素主要由发育中的种子产生, B错误; C、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人体不能合成,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可以推断人吃了含生长素的植物后在消化道不能消化生长素直接吸收,且人体内也没 有分解生长素的酶, C正确; D、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在失重的条件下,生长素在近地侧与远地侧的分布均匀,不具有向地性,但是生长素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 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
26、特点、产生、运输的知识,识记相关知识点并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2014 嘉兴二模)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 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以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假说是,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选择明胶 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C当时的实验结论是,的确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若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就不能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考查,回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实验和得出的结论,然后结合
27、题图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 A、按照达尔文的假说,可能是单侧光照使幼苗尖端的产生的某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生长, A正确; B、化学物质可以穿过明胶,不能穿过云母片,因此选用明胶和云母来验证这种化学物质是否能运输到尖端下部, B正确; C、通过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可以传递给下部, C正确; D、如果把单侧光改为黑暗进行实验,用明胶处理的幼苗直立生长,用云母处理的幼苗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也能支持达尔文的 “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的假说, D错误 故选: D 点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 2
28、014 贵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历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温特通过实验法证实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B林德曼利用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特点 C活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生物科学发展史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及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根据选项回忆科学家的重大贡献和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 A、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A错误; B、林德曼利利用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
29、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特点, 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正确; D、鲁宾和卡门分别用 18O标记的水和 18O二氧化碳进行实验,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D正确 故选: A 点评:对高中阶段生物科学发展史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及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2014 延边州一模)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 A萨克斯 利用天竺葵为实验材料,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 C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
30、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D坎农提出: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萨克斯的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温特通过接受尖端的琼脂块放到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 种器官、系统分共合作、协调统一实现,没有提出免疫系统的作用 解: A、萨克斯的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 A错误;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 B错误; C、温特通过接受尖端的琼脂块放到
31、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C正确; D、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共合作、协调统一实现,没有提出免疫系统的作用, 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被学生容易忽略的知识,在复习时要多注意教材的理 解和记忆 ( 2013 安徽)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
32、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题干的对照实验可知,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实验组,而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说明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的弯曲及生长问题没有影响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来自胚芽鞘尖端,即这种刺激应为某种化学物质 -生长素,但不能证明是什么物质 解: A、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故A错误; B、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
33、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故 B正确; C、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故 C错误; D、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知识的要点,实验分析能力 ( 2013 大连一模)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发育与生长素有关 B植物在太空中其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 C温特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生理 作用有三方面: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34、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 A、由于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生长素, A项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取决于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无关, B项正确 C、温特发现的是生长素,其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 C项错误 D、根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项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生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 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2008 南通一模)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
35、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过程:把胚芽鞘的尖端切下,然后将其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都弯曲生长,且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解: A、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 A正确; B、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故 B错误; C、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故 C错误; D、该实验能说明生长 素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不能反过来运输,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原理和结论等内容,难度不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