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联盟 2013-2014学年江西九江外国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 O2和葡萄糖 葡萄糖、 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凡是能够存在于这些液体环境的物质都是内环境成分。 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 错。 正确。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 错。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2、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条染色体 C植株 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 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A正确。单倍体植株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0条染色体, B错。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说明植株 X为显性杂合子,连续自交若干代
3、,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升高, C错。基因突变提供进化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和进化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 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 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 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单倍体育种,错。 B为杂交育种,错。
4、C包含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正确。 D为诱变育种,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某二倍体植物 染色体上的基因 B2是由其等位基因 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 B1和 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 B1和 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基因 B1和 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插入、替换都会造成基因突变, A 正确。如果是碱基对替换
5、引起的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兼并性,合成蛋白质可能相同, B正确。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C正确。配子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等位基因分离,不会共同存在于同一个配子,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递质可以和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乙酰胆碱,直接呈递给骨骼肌,故骨骼 肌细胞膜
6、无受体, A错。神经肌肉接点类似突触,不是突触, B错。突触后膜面积大于前膜,有利充分接受递质,产生兴奋, C错。需要许多个神经递质分子作用于突触后膜,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号和第 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 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酵母菌的染色体和基因还可
7、能发生变异, A正确。表现型决定于基因型,要受环境影响, B正确。改变了酵母菌基因种类和数量, C正确。未见明显异常说明该酵母菌不改变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 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的种间竞争、捕食、等种间关系可以进行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
8、物进化的株主要证据, B正确。外来物种通常会破坏生态平衡, C正确。可遗传突变提供生物自然选择的材料, 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 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 “电 化学 信号 ”的转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反射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参加, A正确。该反射通过反射完成,效应器为唾液腺, B正确。酸梅色泽通过视觉中枢间接
9、刺激相关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C错。有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和突触的传递,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B抗维生素 D佝偻病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C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D一个家族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A错。抗维生素 D佝偻病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与女儿都可能正常和患病, B错。染色体变异也会引起遗传病,可能不带遗传病
10、基因, C正确。一个家族代代都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下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 AaBb、 AB、 Ab、 aB和 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经过程 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导致过程 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D与过程 、 、 相比,过程 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产生 AaBb
11、细胞,可以减数分裂产生 AB、 Ab、 aB和 ab精子和卵细胞, A正确。过程 如果是形成性原细胞,其性状可能通过配子传给子代,如果形成体细胞,不会, B错。过程 为基因突变,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C正确。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为变异根本来源,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和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 体 D二倍体生物一定
12、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A正确。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可能含有 1到多个染色体组, B正确。花药为植物配子,离体培养得到的为单倍体, C正确。二倍体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组织培养得到, D错。 考点:本题突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图中曲线 a 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c、 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的菌株数和产量 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 a变为 b、 c、 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B
13、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 C 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D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a变为 b、 c、 d,为基因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 A正确。与 a对照,诱变剂提高了变异频率, B正确。 D为少量菌株产生大量青霉素, C正确。青霉菌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没有基因重组,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
14、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基因突变结构是替换 1个氨基酸,故是碱基对替换结构, A错。有抗性杂合子,说明抗性为显性,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20) /( 1002) =12%, B错。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 42+32) /( 1002) =20%
15、,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12+15) /( 1002)=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C错。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 考点:本题考 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具有
16、合成递质,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功能,A正确。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B错。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兴奋传导到时会释放递质, C正确。对照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兴奋性对照才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 B中 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 A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
17、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以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渗透到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双向交流。据此判断: 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错。乙酰胆碱未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存在于 B组织液, 正确。血浆蛋白质含量较高, D 淋巴较少, 错。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 正确。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 a、 d两点连接一 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 3个神经元,含有 2个突触
18、 B如果 B受刺激, C会兴奋;如果 A、 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则 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 负电位 D若 ab=bd,如刺激 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 2次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AB为 2个神经元突触小泡, C为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A正确。 B受刺激, C会兴奋,说明 B释放兴奋性递质, A、 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说明 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抑制 C产生兴奋, B正确。神经 纤维受刺激时,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正确。刺激 C点,兴奋到达 d,指针偏转 1次,由于递质只能
19、由 AB到C,不能逆向,兴奋不能突触突触到达 a,指针不再偏转,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不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 DNA复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
20、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没有, B 错。有丝分裂和神经分裂都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 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 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 131I可能直接 A插入 D
21、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 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放射性同位素会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放射性同位素 131I不能 .插入 DNA分子, A错,也不是 DNA碱基,不能替换碱基, B错,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C正确。会诱发体细胞基因突变,但是体细胞突变的基因不能传给下一代,生殖细胞的才能,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
22、的结论能力。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量增加,种类不变, A错。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量增加,不会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才会,B错。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量下降或增加,种类不变, C错。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 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23、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答案: B 试题分析:野生型和突变型对照,说明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A正确。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需要氨基酸甲, B错。该突变株控制合成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的基因突变,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或者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
24、的功能可能丧失, 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 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乙可能各自还有别的食物维持生存, A错。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相互选择、共同进
25、化关系, B正确。甲乙的基因突变没有直接关系, C 错。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各自会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会改变,D错。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 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错。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基因型变化
26、,可以遗传, C 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与种群数量无关, D 错。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过量饮水会造成血浆和组织液溶液浓度下降,更多水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导致细胞内水分外流,减轻细胞肿胀, A正确。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会
27、减少尿量,细胞外液浓度下降,更多水分进入细胞, B错。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细胞外液浓度下降 ,更多水分进入细胞, C错。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不能直接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D错。 考点: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 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缩手反射
28、神经中枢在脊髓, A错。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神经中枢都在大脑皮层,与脊髓无关, B 错。大脑皮层语言 H 区与激素无直接联系, C 错。大脑皮层能够通过相关神经控制脊髓排尿中枢,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a、 b、 c、 d、 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I、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 在结构 c和结构 b的传导速度相同 D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答
29、案: A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中枢突触的传递为单向的, A 正确。神经节在传入神经,故 d为传入神经, b为传出神经。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会收缩, B错。兴奋在神经纤维以电流形式传导,快于在突触以神经递质传递, C错。 I释放的对照作用于 II,引起 II发生电位变化,故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 电信号,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综合题 ( 14分)斑马鱼的酶 D由 17号染色体上的 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 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 G)基因
30、整合到斑马鱼 17号染色体上,带有 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 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 g。用个体 M和 N 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 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 和 (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亲代 M的基因型是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 DDGG b. DDGg c. DdGG d. DdGg ( 3)杂交后,出现红 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 (填 “M”或 “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发
31、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 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 答案: (1)(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 2) b b、 d( 3) N 非姐妹染色单体 4红 绿荧光胚胎数量 /胚胎总数 试题分析: (1)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 需要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 (2) 子代出现红绿荧光 ddG_和无荧光 D_gg, N 为 DdGg,推断 M必须提供 dg配子,其基因型为 Ddgg。 亲本 N 提供配子为 DG和 dg, M提供配子为 Dg和 dg,子代只发出绿色荧光基因型为 DDGg和 DdGg。 (3)红
32、绿荧光基因型为 ddGg 和 ddGG。 M 提供配子为 Dg和 dg,没有 G 基因,推断是 N 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形成 dG配子 ,与 M的配子 dg结合而成的 ddGg。 N 通过互换形成 4种配子: DG、 dg、 Dg、 dG。其中 Dg、 dG为重组配子,假设占的比例为X,则 dG占的比例为 X/2,亲代 M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g、 dg,则可知子代胚胎中红 绿荧光胚胎的概率为 1/2X/2=X/4,即: X/4=(红 绿荧光胚胎数量 /胚胎总数),可推出重组的配子比例 X为: 4(红 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考点
33、:本题考查就基因工程、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8分,每空 1分 )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 (二倍体 )与普通小麦 (六倍体 )杂 交培育小麦新品种 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 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 F1不育,其原因是 _可用_处理 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 (40W 2E), 40W 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
34、 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 (40W 1E),这属于 _变异。为 了获得白粒小偃麦 (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 ),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 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可取该小偃麦的 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 _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最清晰。 答案: (1) 4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无 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 ) (一定浓度的 )秋水仙素 (2)
35、染色体数目 20W和 20W 1E 40W (3)根尖 (芽尖 ) 有丝分裂中 试题分析: (1)长穗偃麦草配子含 1 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配子含 3 和染色体组,杂交,形成受精卵含 4个染色体组, 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4。 F1不育,其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无法联会,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 F1幼苗,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 2)染色体丢失 1条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变异。蓝粒单体小麦 (40W 1E)产生配子为: 1( 20w+E): 1( 20W)。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 40W。 ( 3)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可取该小偃麦的根尖分生区制成
36、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最清晰。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 11 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 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a)中, a、 b、 c、 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是 , b 是 , c 是 , d 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 a)中 的调控。 ( 3)图( a)中神经
37、元 和 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 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 中的 (填 “轴突 ”、 “树突 ”或 “细胞体 ”)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 的 (填 “轴突 ”、 “树突 ”或 “细胞体 ”)。 ( 4)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图c中 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 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答案:( 1)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 2)大脑皮层 ( 3)轴突 细胞体 ( 4) 2突触间隙 6受体 试题分析: (1)b与感受器连接,为传入神经, a为神经中枢, c为传出神经
38、, D为效应器。 ( 2)人体要屏住呼吸为条件反射。必须受到图( a)中大脑皮层神经中枢控制。 (3) 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形成,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 的细胞体。 ( 4)神经递质位于 2突触间隙,不被分解, 持续与突触后膜的 6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 8分)猫是 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染色体时,只有 l条 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 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
39、 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 。 ( 2)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 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上的基因由于 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 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 A(橙色)、 a(黑色)位于 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XAY的猫毛皮颜色是 。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 ;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 XaXa和 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 (填 “父方 ”或 “母方 ”)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 。 答案:( 1)碱性染料(龙胆紫 或醋酸洋红) 雄猫无巴氏小体,雌猫有 1个巴氏小体。(
40、 2) 2 转录 ( 3) XAXaY XAY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XY 没有分离,形成 XAY精子 试题分析: (1)巴氏小体为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可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色。雄猫性染色体为 XY,无巴氏小体,雌猫性染色体为 XX,有 1个巴氏小体。 ( 2)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 2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不能解旋进行转录,导致不能表达。 ( 3) XAY为橙色。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性染色体正常为 XXY,橙黑相间说明基因组成为 XAXaY。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 XaXa和 XAY,则是 XAY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41、XY没有分离,导致形成 XAY精子,与Xa卵细胞结合形成 XAXaY受精卵。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 9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 1)白眼雌果蝇( XrXrY)最多能产生 Xr、 XrXr、 _和 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 ( 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 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 AAXRY)杂交, 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
4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_,从 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_。 ( 3)用红眼雌果蝇( XRXR)与白眼雄果蝇( XrY)为亲本杂交,在 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 “M”)。 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_。 结果预测: .若 _,则是环境改变; .若 _,则是基因突变; .若 _,则是减数分裂时 X染色体不分离。
43、答案: (1) XrY、 Y XRXr、 XRXrY (2)3:1 1/18 (3) M果蝇与白眼雌蝇杂交 ,分析子代表现型 I.子代雄蝇都是白眼,雌蝇都是红眼 II. 子代为都是白眼 III.无子代产生 试 题分析: (1) XrXrY最多能产生 Xr、 XrXr、 XrY、 Y四种类型的配子。XrXrYXRY,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r、 XRXrY。 ( 2) aaXrXrAAXRY, F1为: 1Aa XRXr:1AaXrY。 AaXRXrAaXrY, F2为( 3A_:1aa)( 1 XRXr:1 XrXr: 1XRY:1XrY),灰身红眼比例为: 3/41/2=3/8,黑
44、身白眼比例为: 1/41/2=1/8,( 3/8) /(1/8)=3: 1。 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要出现黑身白眼果蝇双隐性个体,亲本必须都含有 2个隐性基因,即 AaXRXrAaXrY, F2灰身红眼雌果蝇中AaXRXr比例为 2/3,灰身白眼雄果蝇中 AaXrY比例为 2/3, AaXRXrAaXrY子代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1/41/2=1/8,考虑亲本基因型比例,其概率为1/82/32/3=1/18。 (3)XRXRX rY,子代为 1XRXr: 1XRY,都是红眼。用假说 -演绎法解决。 。如果是环境改变,该雄蝇为 XRY,与白眼雌蝇 Xr
45、Xr杂交 ,子代为 1XRXr: 1XrY,雄蝇都是白眼,雌蝇都是红眼; II。如果是基因突变,该雄蝇为 XrY,与白眼雌蝇XrXr杂交,子代为 1XrXr: 1XrY,雄蝇和雌蝇都是白眼; III。如果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 X染色体不分离,形成无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 Y精子结合形成 Y雄蝇,为白眼,无法正常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故与白眼雌蝇 XrXr 杂交,无子代。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和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