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地理 选择题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 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 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 B冻土面积扩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发增加 答案: A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 “陆海 ”(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 7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 “八水 ”位置。完成下题。 【小题 1】 “八水绕长安 ”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小题 2】古长安 “陆海 ”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
2、升 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1.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 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 “陆海 ”不复存在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2虚线范围 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3、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答案: 1.D 2.A 3.B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此地区位于台湾岛的东岸,位于板块碰撞带,多断层发育。图中此地降水多、气温较高。 A选项风蚀谷多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故 A错 ;B选项冰蚀谷多形成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故B错 ;台湾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不可能形成张裂谷 (多位于生长边界 ),故 C错;台湾东部为因断裂而形成的南北 “纵谷断裂带 ”。 2.花莲溪西侧支流较多,流域较东侧广,流程较东侧长,可以判断西侧地势平缓,东侧陡峻。大富以南,根据支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自北向南先降低,后
4、升高。选 A。 3.该地区虽河流众多,但河流多流经高山峡谷,河流短急,不利于航运;该地区东部海洋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海岸线平直不利于建设港口;该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不利于海盐晒制。选 B。 下图是 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l 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 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
5、 1.C 2.D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小题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 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小题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 B C D 【小题 3】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秦腔 窑洞 评剧 吊脚楼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读 “2006年我国水费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
6、”(图 2),完成12 题。 1.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答案: .C 2.B 综合题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 【小题 1】 2004年到 2007年台胞游客数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大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呈现 的态势。东部沿海各省中,除山东、福建省以外,还有 省台胞游客数量均有上升。 【小题 2】 2
7、004年以来,台胞游客数量一直居首位的是 省,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 3】西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2004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举例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 【小题 4】为吸引更多的台胞游客到西藏旅游,对该地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小题 1】东南多、西北少( 1分);明显上升( 1分);辽宁、海南( 1分,答对两个给 1分)。 【小题 2】广东( 1分);距离较近、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相近等( 2分,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 3】区域性:雄伟壮丽的雪域高原、高原湖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
8、文化有遗产布达拉宫等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1分)。 综合性:神秘的寺庙建筑、灿烂的藏传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与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和谐整体( 1分)。 【小题 4】加强该区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青藏高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和布局新的旅游景点和路线;保护高原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 30 ,生长周期约 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 20世纪末,我国桑蚕
9、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 6示意我国 2000年与 2007年桑蚕茧产量 (产量大于 0 1吨 )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8分 )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6分 ) (3)有人建议贵 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6分 ) 答案: (1) 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 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
10、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 2000年以东部最多, 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 (纬度较低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距离珠三角较近 ,便于引进生 产技术 (经验 )和销售产品 .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 :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表 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12分 ) 表 1 为 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 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 1/5,其主要原因是 _ 。 (2分 )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
11、主要原因是 _ 。 (2分 )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_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_ 。 (4分 ) (4)淮河流域 7、 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_ 。 (2分 )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 480万公顷和 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_倍 (取整数 )。 (2分 ) 答案: (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 (淮河流域降水少 )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
12、,多暴雨 (5)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 材料一 图 l4 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 I5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 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一 4 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_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_ 若过 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_。 (6分 )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 。 (4分 )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
13、自然保护区 “三江 ”是指 _ 、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_。 (4分 ) 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 大,屋顶坡度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10分 ) 答案: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 3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 4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3分)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
14、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 分) (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10分) 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分) (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
15、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 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1.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
16、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 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
17、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 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 12为重庆市 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 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 5) -( 6)题。 (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 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5分) 答案: (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分);单位 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分)。 ( 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分)
18、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分) 图 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 8和表 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分) (2)简述 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10分) (3)根据表 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8分) 表 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答案: ( 1)主要气候特征: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热充足,气温年较差小;
19、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 ( 2)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方药丰富;靠近国际国内市场;优惠的政策。 ( 3)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 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图 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6分) (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6分) 广西于 2009年 8月至 2010年 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 ( 3)据图 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
20、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8分)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 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 3分) (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 11、图 12)。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9分) 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
21、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 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 4)减小风浪,保护海堤。 ( 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一角度评价,只要合理
22、,即可得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 11是 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 6是 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4分) ( 2)中国生存支持系 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6分) ( 3)
2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6分) (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10分) 答案: ( 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大支持系统。 ( 2) 2003年前徘徊波动, 2003年较快上升, 2004年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 3)变化缓解,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 ( 4)三次产 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