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 单选题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 “龙的传人 ”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 “龙 ”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回答 :1-2题 【小题 1】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因为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这说明 A龙的形象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C龙的形象属于图腾崇拜 D龙的形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小题 2】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龙的形象存在不同的解读,是因为 A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2、的文化不具有统一性 B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D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孔子的三千弟子 ”手持竹简高声引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的豪迈歌声,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透视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和真诚。材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对传统文艺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
3、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华传统文 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D传统文艺的造诣, 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答案: B 有的观众反映,同一历史内容,被改编成两个或三个版本的电视剧后,故事情节、历史事实却大相径庭,使人无所适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严肃的态度,电视文学创作也不例外。这说明 A在运用同一历史事实进行电视文学创作时,必须和历史吻合,不准进行演义 B文化创新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要尊重基本历史事实 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D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答案: B 2009年 4月 7日,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市 22所中小学试点一年后, “京剧进课堂 ”
4、进入推广阶段。最快今年年底,京剧艺术将成为本市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教材京剧也将完成研发。上述做法 有利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结合 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发挥了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表明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 A B C D 答案: A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把跑道、五羊、 “海上丝路,广州是起点 ”等代表着广州 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的元素结合起来,构图以 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历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
5、应有的动感和现代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B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用一种标识概括多样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该标识的使用将成为推动当地经 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B 2009年 5月初,重庆市市民收到由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发来的 “红色短信 ”。请回答 20-21题 【小 题 1】最近,重庆一千三百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 “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薄熙来) ”短时间内,重庆一千
6、三百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条特殊的短信,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彻底消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 【小题 2】 “红色短信 ”对流行的 “灰段子 ”、 “黄段子 ”、 “黑段子 ”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 “红色短信 ” 可以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使文化得以发扬,促进其发展 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7、 【小题 2】 B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 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 “元典性 ”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答案: B 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 “海洋 未来的财富 ”; “人类 自然 科技 发展 ”;“水与可
8、持续发展 ”;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B C D 答案: A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答案: B (丹阳一模)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走上春晚舞台,受到观众的欢迎。国与国
9、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有时像堵高墙,有时只是篱笆,艺术是大家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A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C世界文化可以达到同一性 D世界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答案: D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 “康龙武林大会 ”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创新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界亿万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收视率是 NBA常规比赛的 3倍以上,并且韩国、欧洲 很多电视台都纷纷与中央电视台洽谈购买播出版权事宜。这说明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 神
10、的火炬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陕西先民从西北迁到中亚 奥运圣火传递 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大众传媒 A B C D 答案: C 电视版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 17.3,成为各地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之冠。而后,其动画电影票房达到 9000万元,估计 2009年衍生产品可能达几亿元。这告诉我们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
11、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是自言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答案: B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 “岁寒三友 ”,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答案: C 被奉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经典 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A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
12、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是经过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答案: B 2009 年 4 月 26 日至 29 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 B C D 答案: A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 2009年 10月在山东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山东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会。济
13、南全运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城市基础建 设和环境美化成效显著。同时, “全运经济 ”成为济南经济新亮点,加快了旅游、金融、商贸 、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 B C D 答案: B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获胜。奥巴马年轻有活力,又是黑白混血,代表了美国现在新的政治时尚和多元文化。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后在哈佛接受高等教育,所以他天然具有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成功运用了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把年轻人带动起来,对他赢得年轻人选票有好处。多元文
14、化背景对奥巴马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 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 D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 答案: B 据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 GDP 总量的 18%至 25%;400家最富有的美 国公司中,有 72家是文化公司;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提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关键 B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C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D必须时刻警惕外国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答案: C 2009年 9月 1日,开学的第一天
15、,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公益课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生准时收看,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切身体验来阐明浅显又深刻的应急避险道理,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的这一举措说明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 B C D 答案: B 随着开放的深入 ,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 ,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C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D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
16、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消弱民族的凝聚力 答案: D 综合题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 ,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清明祭祖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网络祭祖等新方式,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 16)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
17、( 1)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 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类似端午节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着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 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4)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
18、的新辉煌。 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于 2009年 8月 18日至 8月 2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据了解,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以 “吉祥草原,祝福亚洲 ”为主题, 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有人认为,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创新,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8分) 答案:( 1)这个说法是片面的。 ( 2)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因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
19、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而且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 ( 3)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 4)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 ( 5)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联系,反对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来到这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
20、每天又有数十万人离开这里,带走人类智慧文明的火花。上海世博会,将 189个国家和 57个国际组织带到了我们身边,许多过去只在地图上存在的地方原汁原味地还原到我们眼前,许多过去只在新闻报道中耳闻的案例生动地在展馆中再现。在 5.28 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世界东西方各具特色 的文明争相绽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世界文明的绚烂多彩。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上海世博会所展现的各国不同特色的文化?( 18分) 答案: (1)世界上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
2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 ,应该相互尊重 ,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共同维护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文化的交流 ,借鉴和融合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 ,以 “取长补短 ”的过程 ,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