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北京市 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已经有 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如下图中 b、 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特别储备的物资是 A冲锋舟 B棉帐篷 C矿泉水 D食物 答案: A 下列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是 A旱灾 B地震 C洪水 D风灾 答案: B 2000年我国蝗灾严重,与之相联系的灾害是 A旱灾 B寒潮 C台风 D洪水 答案: A 读下图 “中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 ”图中 A、 B、 C、 D区域所代表的生物灾害依次是 A. 水稻螟虫;小麦锈病;棉铃虫;松毛虫 B. 飞蝗;水稻螟虫;
2、小麦锈病;松毛虫 C. 棉铃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松毛虫 D. 松毛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棉铃虫 答案: C 当我国东部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阴雨连绵,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较旱 D东北、华北降雨,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 “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 40-41题。 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峰值均出现在 46 月 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珠江流域的受
3、灾比最小 A B C D 答案: D 从下图 “中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A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无旱灾发生 B干旱频次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及水稻种植地区 D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有关 答案: B 下列说法与下图 “中国雨涝区分布图 ”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答案: C 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 4月至 9月 B 10月至次年 3月 C 6月至 11月
4、 D 12月至次年 5月 答案: A 造成 5月 28日与 8月 23日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移动 D植被状况 答案: C 8月 23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粤、桂、滇 B黑、吉、辽 C浙、湘、闽 D川、陕、鄂 答案: D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 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完成 34 37题。 5月 28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天山山区 D东北山区 答案: B 我国下列地区地震活动
5、较少的是 A华东 B青藏 C台湾 D华北 答案: A 表 2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 /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 /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 /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 /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从表 2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 B. C. D. 答案: B 在遇到下列哪
6、些自然灾害时,要 “人往高处走 ” 地震 泥石流 洪水 台风 A B C D 答案: C 下图所示灾害性天气系统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是 A提高渔业产量 B有利于晒盐 C有利于灭虫 D缓解旱情 答案: D 探生器材,破拆工具,顶升工具,起重设备,多用于哪类自然灾害的救援 A生物灾害 B海洋灾害 C地质灾害 D气象灾害 答案: C 地理信息系统在火灾监测中的作用是 A分析火灾的成因 B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 C预测火灾的后果 D预测火灾的发生地点 答案: B 根据图中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D监测树木的生长量 答案: C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
7、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回答 56-57题: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主要波段是 A红外线 B 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答案: C 遥感技术可用于 监测植物病虫害发展状况 监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监测洪水淹没面积 分析地震造成的损失 A B C D 答案: B 在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监测网有 气象监测网 地震监测网 水文监测网 海洋监测网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西气东输 沿海防护林 大亚湾核电站 加固荆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D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
8、别严重的原因是 人口众多 耕地集中 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灾种集中 A B C D 答案: B 经国务院同意,从 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 7月的 7、 8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 7、 8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 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给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7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应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寒潮 C洪涝 D旱灾 答案: C 丁地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地形 B暖流 C海洋 D西南季风 答案: A 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种灾害天气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读图回答 49 50 题。 该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A暴雨 B寒潮 C台风
9、 D干旱 答案: B 此类型的天气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答案: B 读下图 “江苏如皋 5月 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 ”,完成 47 48题: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答案: C 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答案: D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尘暴盛行 D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答案: A 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 B海水摩擦力 C地震波能量 D大气水
10、平运动产生的能量 答案: D 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城市洪水发生的原理。下列实验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城市洪水的是 A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都被吸收了 B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草地上,水在草地上渐渐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 D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 答案: C 下图中, a、 b、 c、 d 河段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 A 下列有关干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非洲是世界
11、上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B干旱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C干旱会引发人畜饮水困难 D干旱地区发生的干旱不能算干旱 答案: D 这次天气过程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A暴雨 B虫灾 C旱灾 D沙尘暴 答案: D 下列天气系统中,能正确反映影响新疆的天气系统形成源地气流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 B 2006年 4月 9日,新疆北部气温骤降到 -20 以下,乌鲁木齐到北京的 T70次列车行进到新疆东部山口地带时遭遇 12级大风,所有车厢冲风方向的双层钢化玻璃全部破碎,车上 700余名旅客和乘务人员与大风搏斗了 24小时,列车进京晚点 32个小时。回答 6-8题。 这次天气过程 是春季迅速升温导致的暖
12、锋天气过程 是极地大陆气团造成的快行冷锋天气过程 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 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A B C D 答案: D 读下图 “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风向和风力变化图 ”,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从东南向西北 B从东北向西南 C从西北向东南 D从西南向东北 答案: A “南玛都 ”袭击了我国某省,该省最不可能是 A浙 B台 C滇 D粤 答案: C “南玛都 ”产生的最强暴雨出现在 A台风中心 B台风所有区域 C台风中心附近的环状区域 D外围区 答案: C 2011年 8月 23日,超强台风 “南玛都 ”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 “南玛都 ”水汽充足风大
13、雨强,登陆后给局部地区带来的降水超过 600毫米。回答 2-4题。 从卫星云图上看, “南玛都 ”是一个 A逆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答案: B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答案: B 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 A夏秋季 B春秋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 B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海啸引发核电站泄漏。回答 15-16题。 海啸来临时,伴随的现象有 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海水变浑浊 狂风 暴
14、雨 A B C D 答案: A 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太平洋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答案: B 读北京市平原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下图),回答 29 31题。 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答案: C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植被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答案: C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坡度相同的 “小山 ”,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 “湖泊 ”;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
15、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 “小山 ”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 “小山 ”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完成 27-28题。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答案: D 危害最大的农作物害虫是 A蝗虫 B水稻螟虫 C黏虫 D棉铃虫 答案: A 近些年外来入侵物种(如:加拿大 -枝黄花、巴西龟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农林业生产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外来生物入侵某一区域,极易造成 “疯狂繁殖 ”的原因是 A繁殖能力强 B营养源丰富 C缺乏天敌 D生物竞争激烈 答案: C 上图的 4个图中,符
16、合该市河流流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某市将该市河道,山坡及松散土石分布状况的相关信息数字化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得出如下左图,读图完成 23 24题。 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答案: D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 处修建公路,相对不容易出现滑坡的是 A B C D 答案: B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答案: A 表 1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 18-19题。 地点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
17、) 震中距(千米)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人) X地 (美国西部) 200 5. 8 10: 25 7. 4 8 Y地 (印度中部) 500 2. 5 04: 00 7. 1 1820 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A. 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 Y地 B. 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 Y地 C. 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 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答案: A 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人口密度较大 B震中距较小 C地震发生在夜间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 D 下图中某边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18、案: B 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熔岩流是火山致灾的唯一原因 B. B. 火山爆发百害无一利 C. 休眠火山是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D. 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薄弱地带 答案: D 综合题 读下图 “我国特大、较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 1)图中发生特大型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填名称)。发生较大型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 。 ( 2)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地区,该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答案: ( 1)四川( 1分) 昆明( 1分) ( 2)西南( 1分)地壳活动强烈,构造复杂,( 1分)地震频繁,( 1分
19、) 地势起伏大,( 1分)断裂发育,岩体破碎;( 1分) 位于季风气候区,( 1分)降水集中,( 1分)多暴雨。( 1分) (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滑坡、泥石流最多地方。 (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严重。原因性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 读下图 “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 1) A、 B两区发生旱灾存在季节差异,分析 A、 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 2) 2009年至 2010年,云南省遭受严重干旱, 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三年旱情叠加让云南很 “受伤 ”。旱灾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 3)旱灾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气象灾害
20、,防治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 1) A区:春季雨带尚未到达华北,降水少;( 1分) 升温快,多大风( 1分),蒸发旺盛。( 1分) B区:夏秋受副高控制( 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1分) ( 2)森林火灾,( 1分) 虫灾( 1分) ( 3)加强监测和预报;( 1分) 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1分)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1分) 植树造林,改善 生态环境。( 1分) ( 1) A是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严重。从春季的气温上升,蒸发量大,降水少方面分析; B是长江流域的伏旱,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 2)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蝗虫灾害,
21、体现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 3)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从加强监测和预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材料: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异常气候现象发生频率增加。 2007年 3月 3日至 3月 5日,环渤海区域遭遇 50年一遇特大风暴潮袭击,造成严重损失。 3月 3日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出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 3月 3日(农历正月十四)正值天文大潮期。 读下左图 “2007年 3月 3日(农历正月十四)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红色)图 ”和右图该日 “天气形势图 ”,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1)读左图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 ( 2)结合材料及右图分析风暴潮灾害产生及分布的气象因素。 ( 3
22、)除气象因素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加剧风暴潮灾害的其它自然原因。 答案: ( 1)渤海湾南岸灾情重( 1分) ( 2)产生:等压线密集,( 1分)气压梯度力大,( 1分)风力强。( 1分)分布: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1分)致使海水向渤海南岸堆积。 ( 3)浅海大陆架,地势平缓,( 1分)滨海 平原,地势低平,( 1分) 天文大潮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了潮水位,( 1分)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1分) ( 1)根据风暴潮灾害的分布图分析。 ( 2)风暴潮形成主要是强风引起的海水堆积,向陆地满溢。 ( 3)加剧风暴潮灾害的其它自然原因从地形,天文条件,全球变暖等方面分析。 根据我国某省区
23、的相关材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该省甲河以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以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甲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3)在甲河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国家利用分洪区进行了分洪,说明分洪的目的。 答案: ( 1)皖( 1分)亚热带季风气候( 1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1分) ( 2)位于季风气候区,( 1分)降水量大,( 1分)降水集中在夏季;( 1分)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分) 支流众多,( 1分)汇水量大。( 1分) ( 3)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损失。( 1分) ( 1)本题根据地理轮廓可知是安徽。以淮河为界,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 ( 2)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 ( 3)分洪的目的削减洪峰 ,减轻下游损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