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图 “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 C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 C 冷却凝固 D 变质作用 答案: B 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A流水的搬运、侵蚀 B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 C风力的搬运、侵蚀 D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 答案: D 读图 “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 ”回答 19 21题。 【小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纬度地带性分
2、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题 2】 图中 P环节代表的因果关系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 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 易形成 “红色沙漠 ” C高温多雨 土壤有机质少,呈酸性 D山区坡陡 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小题 3】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 B北方低山丘陵 C辽东丘陵 D东南丘陵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D 当天安门广场早晨升旗仪式为一年中最晚的时候 A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南极地区正是科考的季节 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答案: C 下列山脉,垂直地带性最显著的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
3、山 C秦岭 D台湾山脉 答案: D 图为河谷中的四个乡村聚落,其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读 “塔里木盆地 ”图(如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 25 26题。 【小题 1】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 B “之 ”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小题 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1】 C 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
4、低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山东丘陵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华北平坦地形平坦,河流较少,所以公路的工程造价较低。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地势较为崎岖。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B淡水湖泊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D深层地下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答案: B “全球变暖 ”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 11月 25日国务院确定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 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40到 45
5、。据此完成 2930 题。 【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 B陆地面积增加 C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D臭氧空洞扩大 【小题 2】为达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 大力植树造林 倡导低碳的消费模式 大量发展火电 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6、;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为达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如图所示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 球内部的是 A B C D 答案: D 北京成功举办了第 29届夏季奥运会,伦敦将承办 2012年第 30届夏季奥运会。读图完成 14、 15题。 【小题 1】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起伏 C纬度位置 D洋流性质 【小题 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如图所示范围涉及的板块有 A 2个 B
7、3个 C 4个 D 6个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北京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寒冷;伦敦位于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湿润。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差异。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如图所示范围涉及的板块有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是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从而使地球 A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B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C有适宜的温度 D有适中的引力吸附大气 答案: D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产生潮汐现象 B维持地表温度 C干扰
8、无线电短波通信 D诱发地震 答案: C 北京时间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的某测量船(约 150E)已做好监测准备。据此完成第 4题。 “天宫一号 ”发射时,上述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A 21时 16分 B已过 21时 16分 C未到 21时 16分 D次日 21时 16分 答案: B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 =已知时区的区时 时区差(东加西减)。 150E比北京时间早两个小时。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区建设规
9、划中,为节约用地,同时兼顾住宅楼各层的采光,需要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楼间距,据此完成第 5题。 南北向的住宅楼,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理论楼间距应该 A上海大于北京 B广州小于上海 C北京大于哈尔滨 D武汉小于广州 答案: B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较越大,楼房的影子越短,楼间距可以越小。我国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楼间距较小,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楼间距应较大。 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回答 6、 7题。 【小题 1】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B C D 【小题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 A
10、减弱 B 增强 C 减弱 D 增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
11、面 辐射 。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保温作用增强。 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 B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下列地区,降水稀少的是 信风带大陆东岸 信风带大陆西岸 高气压中心控制地区 西风带大陆西岸 A B C D 答案: B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和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信风的风向为东风,所以
12、受西风影响的西岸降水少;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当上海以东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C吹东北风,寒冷干燥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答案: D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反气旋中心为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反气旋周围形成风,当上海以东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为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吹来。形成降水。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某日的天气图(如图),回答 11、 12题。 【小题 1】 处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小题 2】关于各地天气状
13、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B 地的天气系统可能形成寒潮天气 C乙地气流垂直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D 地处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所以图中 处吹东北风。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甲地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地受冷锋影响,可能出现寒潮天气;乙地为气旋,气流垂
14、直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地纬度低,位于暖气 团一侧,气温高,气压低。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下列地理事物的运动方向呈顺时针方向的有 A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B南极地区的极地东风 C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答案: C 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纬 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夏顺冬逆。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综合题 读图,甲图为 “某日光照示意图 ”,乙图为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5、 10分) ( 1)在甲图中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 2)甲图中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 ( 3)甲图中 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 B地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A、 C两地一定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选择填空)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 4)甲图对应乙图 中的 位置。乙图中,地球从位置 运行到位置 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选择填空) A. 北京正午人影先 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 5)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乙图中 点附近
16、。 答案: ( 1)垂直于晨昏线,在图左侧的平行光线( 1分) ( 2) 2326N( 1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1分) ( 3) 0( 1分);极夜( 1分); BC( 2分) ( 4) ( 1分) D( 1分) ( 5) ( 1分) 试题分析: ( 1)太阳直射光线的画法是和晨昏线垂直,在昼半球一侧的平行光线。 ( 2)据图判断:甲图中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2326N,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3)据图判断:甲图中 A地位于晨昏线上,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0; B地出现极夜极昼、极夜)现象; A、 C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一定相同的地理事物有线速度
17、和昼夜长短。 ( 4)据图判断:甲图为夏至,甲图对应乙图 中的 位置。乙图中,地球从位置 运行到位置 的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北移到赤道,所以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 5)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球公转到乙图中 点附近。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 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读下面的 “地质构造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在图中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 ( 2)水循环中 是 环节, 是 环节, 是 环节, 是 环节。 ( 3)
18、甲地的地质构造为 ,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 ( 4)形成丙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选择填空)。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 5)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属于 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填写数字)。 答案: ( 1) 向上, 向左 ( 2)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 3)褶皱或向斜 断层 ( 4) BC ( 5)海陆间 试题分析: ( 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判断: 为海洋水汽蒸发,所以 向上, 为水汽输送,由海洋到陆地,所以 向左 ( 2)水循环中 是蒸发环节, 是水汽输送环节, 是降水环节, 是地表径流环节。 ( 3)根据图中岩层弯曲状况,甲地的岩层向下
19、弯曲,所以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地的地质构造为断层。 ( 4)丙处地貌为冲积扇地貌,形成丙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外力的沉积作用。 ( 5)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属于海陆间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分类,环节;地质构造。 点评: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8分) ( 1)用箭头绘出太平洋 A、 B、 C、 D、 F 几只洋流的方向,并注明其中的寒流。 ( 2)写出形成下列洋流的盛行风带名称: H ; K 。 (
20、 3)用序号 标注出北太平洋中著名渔场的大致位置,并解释其形 成原因。 。 ( 4)图中洋流 G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 答案: ( 1) A流向东北、 B流向东南(寒流)、 C流向东、 D流向西、 F流向东( 3分) ( 2)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 2分) ( 3)北海道渔场处,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2分) ( 4)寒流降温减湿( 1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世界大洋环流分布规律。 A流向东北、 B流向东南(寒流)、 C流向东、 D流向西、 F流向东。 ( 2)根据洋流的成因和全球的风带。形成下列洋流的盛行风带名称: H东南信风带; K中纬西风带。 ( 3)北太平洋中著名渔场的大致位置
21、位于 A北部北海道渔场处, 其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 4)图中洋流 G是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纬 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 响 举 例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
22、的影响。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洋污染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读 “南美洲气候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甲、乙两地均为 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 ,该气候的成因是 ,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 区域。甲、丙两地
23、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 地区,原因是 。 ( 3)甲 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 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至少 4方面): 。 答案: ( 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控制,附近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3分) ( 2)全年高温、分明显干湿季;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丁;丙;甲地过于湿热,丙地处于高原气候较凉爽( 5分) ( 3)纬度地带性,热量( 2分) ( 4)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气候变干,生物物种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候变暖(四项 2分,合理给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示判断:
24、甲、乙两地均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赤道低压带控制;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附近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 2)根据气候资料图描述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明显干湿季,该气候的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丁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 丙地区,原因是甲地过于湿热,丙地处于高原气候较凉爽。 ( 3)甲 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气候变干,生物物种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候变暖。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