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表是 “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 (据国家统计局 )”。读表完成 1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 (街道 )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 答案: A 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答案: B 读图回答 19题。 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
2、按等级可分为 A 2级 B 3级 C 4级 D 5级 答案: B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答案: B 读某城市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和 “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 ”,回答 21 22题。 【小题 1】左图中, 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小题 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A 时段 B 时段 C 时段 D 时段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
3、小题 1】从图中信息可知, 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体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选择 C项。 【小题 2】根据题意可知,乙处产业结构是以一,二产业为主,城市化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选择 A项。 关于 “厄尔尼诺 ”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旦前后,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降温 B圣诞节前后,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 C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D使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B “厄尔尼诺 ”现象最有可能导致秘鲁 A火山喷发 B干旱 C渔业受损 D多森林火灾 答案: C M城本为一个小城镇,因被指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而引人注目。据此读图回答 25题。 从城市发展看,影响 M城的主要区位因
4、素是 A政治 B自然环境 C交通 D军事 答案: B 近年来,海岛北部的珊瑚礁因气候变暖受到影响。有关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不可行的是 A加大植被的覆盖率 B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缩减经济规模,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D 图是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27 28题 【小题 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B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C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小题 2】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
5、区,其原因是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地形。四面环山,风力难以深入,风力微弱。选择 D项。 【小题 2】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是因为甲处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丁处深处内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小。选择 D项。 2011年 11月 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 12),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
6、害。图 13为 “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 29 30题。 【小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 CO2排放,直接影响图 13中的环节是 A B C D 【小题 2】为维持 环节降低大气中 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根据题意可知,排放二氧化碳量最大的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结果造成的。选择 A项。 【小题 2】 环节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的,而光合作用最大的是热带雨林。所以选择 C项。 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
7、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答案: C 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答案: C 表为 “2000 年和 2010 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 ”。据此完成 15 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
8、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答案: D 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 答案: D 木桶效应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完成 3题。 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6000、 4500、 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9、答案: C 如果用 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 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 a、 b、 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B cba C bac D acb 答案: C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经济发达程度 D消费水平 答案: D 图为 “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读图完成 6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 时期 B 时期 C 时期 D 时期 答案: C 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
10、进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图为 “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 8题。 我国 A 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 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 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 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答案: D 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答案: B 图为 “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0 11题。 【小题 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A宽阔的平原地区 B深切的河谷地带
11、 C平坦的高原面 D凉爽的高山地区 【小题 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 C气温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城镇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因为河谷地带气温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选择 B项。 【小题 2】因为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选择 A项。 图为 “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14题。 【小题 1】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小题 2】该城市中心
12、区的迁移方向是 A向西北迁移 B向东南迁移 C向西南迁移 D向东北迁移 【小题 3】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综合题 图为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预测 ”,完成下列问题。 ( 1) 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比重最大的是 _, _。 ( 2)中国计划 2020年单位 GDP碳排放量要比 2005年降低 40%至 45%,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能源消费结构上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不定项选择) A大幅减少煤炭的开采量和使用量 B积极发展新能源 C提高植被覆盖率 D
13、向公众宣传节能意识、节能方法 ( 3)图中的 “其他可再生能源 ”包括 _, _等。 答案: ( l)煤炭,天然气 ( 2) B ( 3)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核能等。(任答两点) (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比重最大的是, 2010年比2005年增比最大的能源是天然气。 ( 2)中国计划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量要比 2005 年降低 40%至 45%,说明发展新能源,炭的排放量减少。 ( 3)新能源的概念。 下面左图为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 ”,右图为 “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据左图归纳出 1950 2010年间该
14、地区 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_、_。 ( 2)据左图简述 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 _。 ( 3)据右图描述 2010年与 1986年相比, 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 _、_,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 _及影响 _。 答案: ( 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或城市等级提高 )。 ( 2)交通 ( 3)特点: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下降(任答两点) 问题:人口老龄化, 影响劳动力不足,退休、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任答两点) ( 1)从图中信息可知,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2)从图中信息可知,有 195
15、0年到 2000年 E处交通条件改善。 ( 3) G城是该位置等级最大的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就业,交通,住房,环境等压力大。所以有一部分人口从市中心移向城市的外围。导致市中心人口减少。 读 “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 ”,分析下列问题。 ( 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 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注入土壤中的 _增加。 ( 2)森林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 _侵蚀, _灭绝等严重问题。 ( 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 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 _的,体现了自然资源间的_性。 答案: ( 1)循环 更新 水分(养分) ( 2)土壤 物
16、种 ( 3)整体 联系 联系 ( 1)从物质的循环来看,物质和能源处于不断循环之中。 ( 2)森林破坏后流水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 ( 3)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体现自然资源之间的关联性。 2007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大面积洪涝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资料一: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和洪水灾害分布图。 ( 1)图中显示我国洪水和旱灾主要分布在 _。盐城市周围地区干旱出现的频次是 _。 ( 2)图中 、 、 三地中易出现春旱的是 _地,易出现伏旱的是_地,该地出现伏旱时,控制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_。 ( 3)我国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季节是 _和 _。 ( 4)当洪水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
17、的有( )(不定项选择) A发生险情时中学生一般以避灾为主,不宜盲目参加抢险活动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卷走 D被洪水卷走时,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 5)江苏省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案: ( 1)东部地区 大于 30次 ( 2) C ( 3)夏 季 秋季 ( 4) ABCD ( 5)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年际变率大。大部分地区地势地平,排水困难,特别是淮河下游排水不畅。 (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18、灾害的分布和频率。 (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 ( 3)根据灾害的发生的季节分析。 ( 4)当洪水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从灾害的避灾减灾措施正确的做法。 ( 5)江苏省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 判断题 当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答案:正确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要求对资源的利用要提高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是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所以当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题叙述正确。 城市的等级越高,
19、其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答案:错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中,上海等级最高,数目最少,服务 的范围最广。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收了第二、三产业释放出的劳动力。 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概念为: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一产业吸收了第二、三产业释放出的劳动力,是指非农业活动向农业活动的转变过程,不是城市化的过程。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工业文明阶
20、段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的。 答案:正确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 采猎文明阶段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这时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这时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 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判断非农用地的土地质量,不再依据土地肥力的高低,耕作的难易程度,而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等来衡量。 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地貌主要是风力
21、侵蚀的结果。 答案:错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桂林山水甲天下 ”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因为流水的溶蚀,可溶性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世界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增长太快带来的问题。 答案:错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0 1 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世界性突出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所以本题叙述 “世界人口问题就是
22、人口增长太快带来的问题 ”是错误的。 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和森林遭到破坏 答案:正确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呈波动上升趋势,有人认为,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 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引起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石燃料和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温室效应人为增强,从而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2011年 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件,说明自然灾害一定具有关联性 答案:错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 (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寒潮等 )和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海啸等 )。许多自
23、然灾害之间的 “一因多果 ”、 “多因一果 ”和 “互为因果 ”关系,构成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但是地震引起核泄漏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答案:错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带性。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 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不能称之为地带性规律。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了人口分布剧烈变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答案:错 本题考查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