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 EF 段 B DE段 C BD段 D CB段 答案: A 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 A 下列情形中,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 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C两个群体的食性、生存环境相似,彼此重复 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答案:
2、 C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 B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 地衣 苔藓 草本 灌木 森林六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答案: D 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
3、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龄(岁) 甲(百万) 乙(百万) 70 1.9 17.8 60 69 2.7 15.4 50 59 3.8 21.6 40 49 6.5 38.4 30 39 9.7 39.6 20 29 13.8 36.2 10 19 17.4 37.6 0 9 29.7 30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 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
4、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答案: D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 B 在如下食物网中,如果食草动物全部死亡,则杂食性动物数量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先减少后不变 答案: A 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
5、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答案: C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提出合理假设 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答案: A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 “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 “S”型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
6、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答案: B 下图中曲线 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 I B C IV D V 答案: A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 a、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种群与 b种群为捕食关系, a种群依赖于 b种群 B a种群与 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 a种群为 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种群为 J型增长,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答案: C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
7、号 生态系统 采集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 年采收量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 000m3 2 1 000 m3 淡水湖泊 鲫鱼 10 000kg 35 3 600 kg 山地 甘草 1 000kg 20 300 kg 滩涂 沙蚕 10 000kg 30 500 kg A B C D 答案: C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 C 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A草 昆虫 青蛙
8、 蛇 鹰 B草 昆虫 田螺 食虫鸟 鹰 C D 答案: C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 B2 A( 10% 20%) B A F B1 C1 D1 E1 C A-( B1+B3) C1 C2 C3 D C3 B2( 80% 90%) 答案: D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 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 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 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 400粒种子; 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 a,则 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 N 可以表示为 A 400a
9、 0.8m B 0.8a 400m C a 320m D 320am 答案: C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 ”的是 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植物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 B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生物的吸收分解、物理沉降、化学分解而得到净化 C由于大火而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而得到回复更新 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 答案: D 某同学做了一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在一只透明的金鱼缸内装上适量的河水,水里养条小鱼,放一些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与外界隔绝,并放在光亮处。这样,缸内的鱼和水藻就能较长时间内保持着成活的状态。下列对这个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10、 A成分较齐全 B营养结构较合理 C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D有充足的物质来源 答案: 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 20-40年,美国需要 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11、B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答案: A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 B 下面叙述可以描述 “群落的丰富度 ”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 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 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答案: C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
12、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 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 54只鼠, 其中标记的鼠有 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为 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等自然灾害,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答案: B 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 B
13、 C D 答案: D 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答案: B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 A 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 6个,其原因是 A环境资源有限 B被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 ABC 3项均是 答案: C 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
14、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答案: C 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 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答案: C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D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5、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答案: D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答案: C 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ppm) 0.05 7 0.51 68 0.39 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答案: C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适中 ,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动态平衡 D种群的 “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率相同 答案:
16、D 右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试问这种杀虫剂在下列何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 A A B B C G D F 答案: C 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A 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使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技术支持。 C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
17、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D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答案: C 综合题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表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 m2)。 (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 (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 _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 3)请在坐标图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答案: ( 1)样方法(抽样调查法)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
18、样方株数的平均数 ( 2)竞争 ( 3)略 (描点画图) 如图所示,为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再添其它饲料养猪,以生态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按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 的作用非常突出。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3)猪粪经过 _的作用,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猪粪中的氨经过_(生物)硝化作用,形成 NO3-和 NO2-被农作物吸收。 (4 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_ 。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_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建立。 答案: ( 1)人( 2)农作物(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3)
19、分解者分解 硝化细菌 ( 4)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5)能量的多级利用 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 1)研究人员将 S1与 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 T1和 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S1种群与 S2种群的关系是 _。 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1、 T2的交替变化, 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丙图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 S2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在 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0、 K 值)。 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 _ 答案: ( 1) 竞争 如图所示 ( 2) B; D 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容纳 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 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产的最大捕捞量,具体到多少开始捕捞角度回答问题亦可)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 ( 2)分析 AE 和 DB 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 2分) ( 3)若生产者有 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
21、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2分) ( 4)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 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2分) (5)上图可知,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关键的措施是:第一 ;第二 。( 2分) 答案: ( 1) EFDB ( 2) AE 是以 CO2形式, DB 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 3) 80 ( 4)产生温室效应( CO2增多) ( 5)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 某生物小组把调查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他们认真考察了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下面是该小组
22、的部分调查内容及其感想和建议。 ( 1)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下田拔草,捕捉稻苞虫,喷洒农药, 目的是 ; ( 2)八月中旬,稻田不灌溉,还排放稻田积水,进行搁田(亦称 “烤田 ”),发现从稻田中流入沟渠的水不久呈绿色,这可能是 的缘故 ( 3)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请你对这种做法作出评价并提出两项对秸秆的合理利用措施。你的评价是: 。 你的合理利用措施是: 。 ( 4)小组还调查了该田中的其他生物,除了水稻、稗和以它们为食的稻苞虫外,还有稻苞虫的天敌蜘蛛和杀螟杆菌等,请以食物网的形式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相关生物的营养关系。 ( 5)利用蜘蛛和杀螟杆菌对稻苞虫进行的防治称为 ,这种防治在生态学上的意义在于 。 答案: ( 1)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2)水中 N、 P等含量高,引起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 3)这种做法不妥,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可将秸秆制作成饲料或进沼气池进行发酵。 ( 4) ( 5)生物防治 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