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491 2011 代替 DB33/ 491.1-2004、 DB33/T 491.2-2004 锥栗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Castanea henryi 2011 - 11 - 02 发布 2011 - 12- 02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491 2011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附录 A和附录 B均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 DB33/ 491.1 20
2、04无公害锥栗 第 1部分:产地环境要求、 DB33/T 491.2 2004无公害锥栗 第 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与 DB33/ 491 2004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 直接引用 LY/T 1678森林食品 产地环境通用要求替代原标准中第一部分; 增加了采收与贮藏,生长期和冬季修剪要求。 删除了嫁接部分,简化了施肥方法。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庆元县林业局、庆元县万成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
3、振林、吴连海、龚榜初、赖俊声、吕爱华、周仙根、李成武、周成敏。 本标准代替了 DB33/ 491.1 2004、 DB33/T 491.2 2004。 DB33/ 491.1 2004、 DB33/T 491.2 2004为首次发布。 DB33/T 491 2011 1 锥栗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锥栗生产的建园、土壤管理、施肥、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锥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678 森林食品 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DB33/ 17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 3 建园 3.1 立地条件选择 宜选择海拔 1000 m以下,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坡度平缓,坡向为阳坡或半 阳坡,土层厚度 60 cm以上,肥沃、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或砾质壤土的林地。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LY/T 1678的要求。 3.2 苗木质量 宜选择地径在 0.7 cm以上良种嫁接苗,其它条件应符合 DB33/ 177的规定。 3.3 品种选择 3.3.1 主栽品种 宜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选择经省级以上良种审
5、(认)定的优良品种为主栽品种。常见品种参见附录 A。 3.3.2 授粉品种 除 主栽品种外 , 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 6 7) :1。 3.4 定植 3.4.1 定植时间 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发芽前,一般在 12月至翌年 3月初。 3.4.2 定植密度 可根据不同品种生长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一般为( 4 5) m( 4 5) m。 DB33/T 491 2011 2 3.4.3 林地准备 3.4.3.1 坡度大于 25的山地应筑水平带,带宽 1.5 m 以上,带间留有生草带。坡度小于 25的可不挖水平带,只进行 1.5 m 1.5 m 块状整地。 3.4.3.2 挖
6、 1 m1 m0.8 m 定植穴。 3.4.3.3 将园内杂草、枝叶施入穴内,同时施入 25 kg 腐熟的栏肥,回填表土至穴平,然后每穴 2.5 kg饼肥与表土拌和,做成 30 cm 高土堆待种。 3.4.4 栽植 3.4.4.1 以当天起苗当天栽植为宜,当天不能栽植的,应进行假植。 3.4.4.2 栽植前应剪除嫁接包扎带、受伤根,用黄泥浆和钙镁磷肥蘸根。 3.4.4.3 栽植时将已准备好的待种土堆挖开,把苗置于中央,舒展根系,用表土覆盖,同时轻轻抖动树苗,分层踏实,覆土高度以高出苗木原土痕 2 cm 为宜。 3.4.5 定杆 嫁接苗定植时保留 30 cm 40 cm高,其余部分剪去,剪口应光
7、滑倾斜。 3.4.6 栽后管理 栽植后浇透定根水。及时检查成活率,发现死苗应补植。 4 土壤管理 4.1 深翻改土 4.1.1 对粘性土壤,结合施肥进行深翻改土。 4.1.2 投产前,冬季落叶后隔年分别进行行间和株间深翻扩穴改土。方法:在行间或株间沿树冠滴水线处对称开 挖长 100 cm、宽和深均为 50 cm 的 沟,沟底再 翻松土层 20 cm, 在树冠交叉前全 园普遍深翻一次。每次深翻扩穴均应结合施基肥施入有机肥。扩穴结束后,每年进行 30 cm 全园或半园深翻。 4.2 中耕除草 每年 6月下旬 至 7月上旬, 8月下旬 至 9月上旬 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深度 5 cm为宜。 4.3
8、套种 幼龄栗园选择 有利于改良土壤且与锥栗无相同病虫害的矮秆作物 、豆科植物进行套种 ,套种植物应在树冠以外。 4.4 水分管理 建园时应建蓄水、排水、灌溉设施。旱季应及时灌溉,并做好土壤保墒。 5 施肥 5.1 幼树施肥 定植当年 新梢抽发后每 株追施尿素 0.05 kg 0.1 kg,第二、三年发芽前每株追施三元复合肥 0.5 kg。每年 11月中 下旬施 1次基肥,株施饼肥 2.5 kg或土杂肥 20 kg 25 kg,加钙镁磷肥 0.5 kg 1 kg。 5.2 结果树施肥 DB33/T 491 2011 3 5.2.1 催芽肥 3月上中旬,以氮肥为主,初果树株施尿素 0.2 kg 0
9、.3 kg ,盛产树株施尿素 0.4 kg 0.5 kg。 5.2.2 壮果肥 7月 8月,以复合肥为主,初果树株施 0.25 kg 0.5 kg, 盛产树株施 0.5 kg 1 kg。 5.2.3 基肥 10月 12月,初果树施有机肥 25 kg或饼肥 2.5 kg,并兼施复合肥 0.3 kg 0.5 kg;盛果树株施有机肥 50 kg或饼肥 5 kg,并兼施三元复合肥 0.5 kg 1 kg。 5.3 施肥方法 采用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施肥深度化肥 20 cm,有机肥 30 cm以上,施后覆土。 5.4 根外追肥 初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 0.3% 0.5%硼砂和 0.5%尿素。 9月上
10、旬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 1次。 6 整形修剪 6.1 幼树整形 6.1.1 树形 以自然开心形为宜。 6.1.2 整形方法 6.1.2.1 当年新梢长到 30 时,选留着生方向均匀、生长健壮的三个枝条培养为主枝,疏除病虫枝、主枝重叠枝,其它枝条留作辅养枝。辅养枝生长过旺时,及时摘心。 6.1.2.2 冬季修剪,各主枝一般留 60 cm 进行短截,生长过旺的辅养枝进行拉枝或疏除。 6.1.2.3 第 二年生长期在各主枝剪口部位同一侧选留一个生长健壮的枝条培养为第一副主枝,当主枝延长枝和第一副主枝长度达到 60 cm 时进行摘心,其余枝条通过摘心、拉枝等措施控制生长势,培养为辅养枝。 6.
11、1.2.4 第二年冬至第三年,参照上一年培养第二副主枝和侧枝群。 6.2 结果树修剪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细弱枝。对老树、弱树应多疏枝少留枝,对过旺树和枝条,则适当多留枝少去枝,当树体交叉或衰老时,对枝条轮流回缩更新。 6.3 修剪方法 6.3.1 修剪原则 修剪应每年进行,剪口应平整,大剪口应涂保护剂,修剪下的病虫枝应及时清理。 6.3.2 生长期 修剪 从春季萌芽后到落叶前,整个生长季节内进行。主要方法有摘心、拉枝、抺芽等。 6.3.3 休眠期修剪 DB33/T 491 2011 4 从落叶到翌年春萌芽前进行,对生长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的枝条补充修剪,对多年生枝
12、进行回缩修剪。主要的方法有疏除、短截、回缩、拉枝等。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创造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及害虫孳生的环境条件,保护利用各类天敌,保持栗园内生态平衡。优先采用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7.2 植物检疫 应符合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 7.3 营林措施 7.3.1 栗园套种和生草栽培,改善栗园的生态环境 。 7.3.2 实施冬季清园、树干涂白、翻土、修剪、排水、控梢等营林措施。 7.3.3 套种玉米、向日葵等虫害喜食植物,诱杀桃蛀螟等。 7.4 物理防治 7.4.1 采用黑光灯、糖醋加农药等防治害虫。 7.4.2 采用
13、人工捕捉天牛、金龟子,人工摘除栗瘿、蜂虫瘿等。 7.5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蜂防治栗瘿蜂等方法以虫治虫。 7.6 化学防治 7.6.1 在虫害较严重而其他措施未能控制时,可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不应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和未登记的农药。 7.6.2 锥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B。 8 采收与贮藏 8.1 采收 8.1.1 采收前应清除园内杂草、杂物。 8.1.2 宜在 栗苞开裂,充分 成熟 时, 适时 分批采收。 8.2 贮藏 8.2.1 进库前准备 8.2.1.1 筛选 剔除病虫果,霉烂果,伤痕果。 8.2.1.2 分级 根据不同品
14、种,坚果大小差异大的特性,把采收到的锥栗进行过筛,分大,中,小不同等级。 8.2.1.3 冷库清洁 DB33/T 491 2011 5 锥 栗进库前一个星期,应做好清除库内杂物等冷库清洁工作,并进行消毒,库内应无异味,无污染。 8.2.2 进库 8.2.2.1 锥栗进库前,先将库内温度调至 -2 -3之间。将分级好的锥栗 用竹筐 分别 装好 入库, 库内温度为 -1 -3。贮藏 10 h 20 h 后用透气的编织袋分装入袋,再按类别堆放,堆放应有序,保证库内空气流通,此时库内温度调至 -1 1。 8.2.2.2 注意 库内 温湿度的变化 ,每隔 7 d 10 d 全面翻堆 1 次,连续 2 次
15、 3 次,编织袋 过于干燥时, 应 喷水提高湿度 。 8.2.3 后期管理 在 冷 藏期间,前 3个月, 应 每 隔 15 d检查 1次, 后 3个月 中 、 后期 25 d 30 d检查 1次,及时剔除损伤果,虫蛀果和腐烂果 。 DB33/T 491 2011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锥栗主要栽培品种 A.1 品种: YLZ 25 号 浙江省审定的林木良种。适宜在浙江全省海拔 800 m以下及相似地 区种植。树势中等,树体紧凑,较矮化,自然开心形或圆球形,一般树高 3 m。枝叶密,叶色浓绿、叶片油亮;每结果母枝常抽生 3个5个长度较整齐的结果枝,果枝粗短,结果枝比例高达 90
16、%,每果枝结苞 4个 8个,最多达 28个,具成串结果的特性。球苞椭圆形,刺束中密,平均 23 g 26 g,出籽率 30% 34%,成熟时一字开裂。每苞坚果1个,坚果圆锥形, 平均单果重 8 g 11 g,黄褐色,果顶茸毛较多。果肉细嫩香甜,品质好,含水量 45.8%,干样含蛋白质 6.53%,可溶性糖 10.1%,淀粉 68.45%,游离氨基酸总量 1.87%,脂肪 2.09%。 9月中下旬成熟。一般管理条件下,种植第 2年挂果,第 3年平均株产 2 kg,第 5年株产 5 kg,单位面积产量 0.5 kg/m2;盛果期产量 5200 kg/hm2 6000 kg/hm2。适应性强,特别耐
17、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稳产。 A.2 品种: YLZ 07 号 浙江省审定的林木良种。适宜浙江全省海拔 800 m以下及相似地区种植。树体较小,树高一般 3 m,自然开心形或圆头形。平均每果枝结苞 3个 4个。球苞近椭圆形,平均 重 23 g 27 g,出籽率 32% 40%,刺束稀 疏,每苞含坚果 1粒。球苞成熟时一字开裂。坚果长圆锥形, 单果重 8 g 10 g,最大 20 g,棕褐色,外观油亮,果壳顶部有少量毛茸分布;肉质细嫩,香甜,糯性强,淡黄色,品质好。栗果含水量 44.7%;干样含蛋白质 5.2%,可溶性糖 12.7%,淀粉 59.7%,游离氨基酸总量 1
18、.87%,脂肪 1.58%。 9月上旬成熟。一般管理条件下,种植第 2年挂果,第 5年平均株产 2 kg,盛果期产量 3750 kg/hm2 4500 kg/hm2以上。喜肥沃土壤栽培。 A.3 品种: YLZ 24 号 浙江省审定的林木良种。适宜浙江全省海拔 800 m以下及相似地区种植。树势中等,树体较小,树高 3 m 4 m。每果枝结苞 3个 7个,平均 3.9个。球苞卵形或圆锥形,苞刺稀疏而较软,球苞平均 重 32 g35 g,出籽率 34.7%。每苞坚果 1个,球苞成熟时一字开裂。坚果圆锥形, 单果重 9 g 12 g,最大 22 g,红褐色,果面茸毛少,油亮美观,耐贮,肉质细嫩,黄
19、白色,品质好。栗果含水量 46.6%,干样含蛋白质 6.43%,可溶性糖 13.7%,淀粉 66.3%,游离氨基酸总量 1.76%,脂肪 1.69%。 9月上中旬成熟,比 YLZ 07号 一般 迟 4 d。适应性 强,一般管理条件下,种植第 2年挂果,第 5年株产 3 kg,盛果期产量 4050 kg/hm24500 kg/hm2以上。 A.4 品种: YLZ 02 号 浙江省审定的林木良种。适宜浙江全省海拔 800 m以下及相似地区种植。中熟品种,树势较强,开张;每果枝结苞 2个 5个,每苞坚果 1个,成熟时呈二裂状,球苞平均重 26.5 g,鲜出籽率 38.1%;坚果顶端有少量茸毛,平均单
20、果重 9.7 g,耐贮藏,肉质细嫩,黄白色,品质好。 9月中旬至 10月初成熟。坚果短圆锥形或扁圆球形,自然放置 7 d特别清香 。 A.5 品种: YLZ 26 号 DB33/T 491 2011 7 浙江省审定的林木良种。适宜浙江全省海拔 800 m以下及相似地区种植。树势中等,较矮化。叶色特别浓绿和油亮。每结果母枝常抽生 3个 5个较为整齐的结果枝,连续结果能力强。每苞坚果 1个,球苞成熟时一字开裂。球苞椭圆形,平均重 25.7 g,鲜出籽率 30% 35%。坚果圆锥形, 平均单果重 8 g11 g,果肉细嫩香甜,品质上等。中熟品种,成熟期 9月中下旬;耐干旱瘠薄,丰产稳产性好。 A.6
21、 品种:八月香 (处 暑 红、白露 1 号 ) 福建省认定林木良种。适宜福建北部、浙江全省海拔 800 m以下及相似地区种植。早熟品种,坚果圆锥形,果型 大,果形指数 0.94 0.96,单果重 13.5 g,最大果 21.5 g。果皮红褐色,呈色光亮一致,仅果尖有茸毛;果座肾形,果肉黄白色。肉质鲜食脆嫩而甜,品质优,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淀粉 35.5%、脂肪 0.96%、维生素 C29 mg/kg总氨基酸 3.07%、粗蛋白质 4.09%。成熟时呈“一”字或“人”字开裂。连续结果能力强,一般 1个球苞含坚果 1粒,偶有 2粒 3粒。早实,丰产性好,一般粗壮嫁接苗定标植第 2年见花,第 3年
22、开始结果,第 5至第 6年进入盛果期。 B DB33/T 491 2011 8 B C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锥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B.1 主要 病害防治 B.1.1 栗疫病 B.1.1.1 主要症状 多发生在树干的近土表和主枝基部。发病初期,病部树皮龟裂,流出黑色汁液,具酒糟气味。刮掉病部表皮,下面树皮韧皮部松软、变褐,并有暗褐色至黄褐色相同的环纹和条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皮和下面浅层木质部变为黑褐色,病树皮失水凹陷、干硬、龟裂。栗疫病旧病斑附近易被干枯病菌感染,成为复合侵染的病斑。病斑环绕一周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 B.1.1.2 防治方法 对受害严重的枝条进行截除或挖掉病死树,
23、清除病源;春季发芽前,在刮除病斑的基础上,用 401或 402抗菌剂加 40%乙酰甲胺磷 10倍液涂抺病部;在修剪等经营 管理时,尽量减少树干伤口产生,大伤口或嫁接口应用杀菌剂保护。 B.1.2 炭疽病 B.1.2.1 主要症状 为害栗叶、嫩枝和栗果,造成落叶、嫩枝枯死和栗果霉烂。栗叶受害后,叶脉间出现圆形或不规则黄斑,后逐渐变为紫褐色到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灰白,上生小黑点。天气潮湿时,小黑点上溢出棕色粘液状物。栗苞受害后,在苞刺基部形成褐色斑,后期病斑表面生小黑点。栗果发病,多数在尖端形成“黑尖果”症状。种仁上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色或黑褐色腐烂,后期失水干缩,上生黑色菌丝体。 B.1.2.2
24、 防治方法 清除病枯枝叶;冬季落叶后和翌年发芽前各喷一次波美 4度 5度的石硫合 剂,或在 4月 5月喷 65%代森锌 600倍、 甲基多菌灵 800倍、多菌灵 800倍液,每星期 1次,连喷 3次。 B.2 主要虫害防治 B.2.1 栗瘿蜂 B.2.1.1 习性 以幼虫危害枝叶,被害枝、叶上形成瘤状虫瘿,引起枝、叶畸形或枯死。栗瘿蜂以初龄幼虫在栗芽、花、叶原基组织上形成虫室越冬,次年开春后,幼虫在芽内取食, 5月上旬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在瘿内停息 10余天后破瘿而出。 B.2.1.2 防治方法 冬季修剪,清理内膛细弱枝,过密枝;保护天敌,收集冬季修剪下来的枯瘿,待翌春挂入林内,使瘿内寄生蜂羽化产卵寄生;在 3月中旬,采用 40%乙酰甲胺磷 5倍涂干防治;四 是 6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期,用 50%杀螟松乳油、 40%乙酰甲胺磷 800倍 1000倍对树冠喷雾防治栗瘿蜂成虫。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