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52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 33/T 6942014 代替 DB33/T 694.1-2008、 DB33/T 694.2-2008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quaculture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2014 - 12 - 31 发布 2015 - 01 - 3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6942014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人工繁殖 . 1 5 苗种培育 . 4 6
2、 成鱼养殖 . 5 7 运输 . 6 8 病害防治 . 6 9 养殖技术模式 图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黄颡鱼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模式图 . 8 DB33/T 694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T 694.1-2008无公害黄颡鱼 第 1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和 DB33/T 694.2-2008无公害黄颡鱼 第 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 删除了定义与术语(见 DB33/T 694.1-2008 中第 3 章); 改进了黄颡鱼亲鱼池、鱼种池、成鱼池池等池塘的大小要求(见 3.
3、1, DB33/T 694.1-2008 的4.1); 提高了黄颡鱼亲鱼的规格要求( 见 4.1.2, DB33/T 694.1-2008 的 5.1.2); 改进了黄颡鱼亲鱼培育投饲方法( 见 4.1.4, DB33/T 694.1-2008 的 5.1.5); 改进了黄颡鱼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及孵化方法( 见 4.2 和 4.3, DB33/T 694.1-2008 的 5.2、 5.3、5.4); 改进了 池塘培育夏花鱼种、冬片鱼种的 投饲 方式( 见 5.1.3.1 和 5.2.3.2, DB33/T 694.1-2008的 6.1.2.2、 6.2.3.2); 改进了池塘成鱼养殖的放养密
4、度和投饲方法( 见 6.1.1 和 6.1.2); 删除了网箱养殖(见 DB33/T 694.2-2008 中 4.3) ; 增加了鱼种及成鱼相关运输 方法( 见第 7 章 ) ; 改进了 主要 病害的防治方法 ( 见 表 4, DB33/T 694.2-2008 的 7.3) 。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水产 技术推广站 、湖州湖旺水产种业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金、沈乃峰、胡大雁、周聃、陈丰刚、劳顺健 、费志平 。 本标准代替了 DB33/T 694.1-2008和 DB33/T 694.2-2008, 20
5、08年首次发布。 DB33/T 6942014 1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养殖的 环境条件 及 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运输、病害防治 等技术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黄颡鱼 人工繁育及 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6、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13 粘性鱼卵脱粘孵化技术要求 SC 1070 黄颡鱼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3/T 721 水产养殖消毒剂使用技术规范 DB33/T 722 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池塘要求 池塘环境应符合 NY 5361的要求。不同养殖阶段的池塘要求见表 1。 表 1 不同养殖阶段池塘要求 池塘类别 面积( m2) 水深 (m) 淤泥厚度 (cm) 亲鱼池 667 6667 1.5 2.2 10 鱼种池 667 33
7、40 1.0 1.5 5 成鱼池 1334 10000 1.5 2.5 10 3.2 水源水质 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水源水质符合 GB 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符合 NY 5051的要求。 4 人工繁殖 DB33/T 6942014 2 4.1 亲鱼培育 4.1.1 池塘消毒 亲鱼放养前 10 d,每 667 用 75 100 生石灰清塘消毒 ,一周后灌水施肥。 4.1.2 亲鱼要求 宜从良种场引进或从成鱼塘及外荡等大水面水体中择优挑选,形态特征符合 SC 1070要求, 年龄在 2冬龄以上 5龄以下,雌性规格不小于 80克 /尾,雄性不小于 120克 /尾。体形正常,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
8、疾病、无畸形、性腺发育良好,体色正常。 4.1.3 雌雄鉴别 黄颡鱼性别鉴别见表 2。 表 2 黄颡鱼性别鉴别 性 别 特 征 雌鱼 具有圆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 ,成熟时腹部膨大。 雄鱼 只有一个乳突状的泄殖孔,成熟时生殖突膨大,末端红肿。 4.1.4 亲鱼培育 每年 11月 12月,在池塘水温高于 15 时,每 667 m2放养 1000尾,雌雄比例为 2:1 3:1。饲料以粗蛋白含量在 42%以上的浮性配合饲料为主,可适当添加新鲜小杂鱼。日投饲率根据水温决定,水温在20 以下为鱼体重的 1% 2%,水温在 20以上时为 3% 4%。 4月初开始在配合饲料中添加 0.5%的 Vc,经常
9、冲水,保持水质清新,用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用方法按 DB33/T 722要求。 4.1.5 亲鱼选择 雌亲鱼腹 部膨大、饱满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用手轻压腹部有流动感,生殖孔变圆,红肿外翻;雄亲鱼生殖突膨大,末端略红肿。催产亲鱼雌雄比例以 3:1为宜。 4.2 催产受精 4.2.1 时间 4月下旬至 8月下旬,适宜水温 21 32 ,最佳水温 23 28 。 4.2.2 设施 产卵池可利用原亲本培育池塘,或面积为 20 50 、水深 1.0 m 1.2 m的水泥池。 鱼巢宜采用直径为 40 cm、高度为 35 cm的深色塑料桶,并在底部铺设固定棕片。 4.2.3 自然产卵受精 水温在
10、21 28时,在亲鱼培养池的离岸 1 m的塘坡上水面下 30 cm 40 cm处放置人工鱼巢,间距 1 m为宜。每日开启增氧机 2 h 3 h,适当冲换水,保持良好水质。 每天下午 16: 00以后检查鱼巢,收集粘附卵子的棕片,更换新的棕片。 4.2.4 人工催产受精 DB33/T 6942014 3 4.2.4.1 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促黄体生成激素类似物 (LRHA)、马来酸地欧酮( DOM)三种混合使用为宜。 每千克体重注射剂量为 HCG(1000 IU 2500 IU)+LRHA(10 g 20 g)+DOM(5 mg 20 mg)。注射剂量雌雄相同。采用
11、体腔或肌肉注射法,一次性注射或二次注射均可。二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 10 h 12 h,第一针剂量为总量的 1/4,第二针为 3/4。 4.2.4.2 产卵受精 按雄鱼数不多于鱼巢数的要求,将注射好的亲鱼按雌雄比 3:1比例放入预先安置好鱼巢的水泥产卵池中,使其在鱼巢中自然产卵并受精,受精卵粘附在棕片上。将粘附卵子的棕片放入孵化设施中孵化。 4.2.4.3 人工授精 将已注射好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网箱或水泥池内,流水刺激。待到亲鱼开始发情,杀雄鱼,用镊子取出精巢剪小并研细,加入生理盐水或专用的精子保存液备用;轻压雌鱼腹部如有卵粒流出,则挤出鱼卵进行干法授精,将受精卵粘附到鱼巢上或用泥浆水脱粘,脱粘
12、方法按 SC/T 1013进行。 4.3 人工孵化 4.3.1 孵化方式 主要有以下 4种方式: a) 将已粘附受精卵的棕片直接放入清塘后的池塘中静水孵化 ; b) 将已粘附受精卵的棕片钩悬于环道或水泥池中微流水充气孵化 ; c) 将已脱粘的鱼卵放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 ; d) 在水泥池中流水充氧孵化 12 h 后, 将 粘在棕片的卵冲洗脱粘,放入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 4.3.2 孵化条件 4.3.2.1 孵化密度 主要有以下 3种方式: a) 池塘静水孵化,每 667 控制在 30 万粒 50 万粒; b) 水泥池微流水充气孵化, 3 万粒 /立方米 8 万粒 /立方米为宜; c) 孵化
13、缸脱粘孵化, 30 万粒 /立方米 50 万粒 /立方米,孵化缸内 水流速度以鱼卵不在底部沉积为宜。 4.3.2.2 水质要求 人工 孵化用水需砂滤或用 0.150 mm 0.125 mm( 100目 /吋 120目 /吋 )的筛绢过滤,溶氧在 5 mg/L以上,其他指标符合 GB 11607和 NY 5051的规定。 4.3.3 孵化时间 孵化出膜时间与水温关系见表 3。出膜 10 h左右将鱼苗移入水泥池暂养,到鱼苗能平游,可出池销售或下塘转入鱼种培育。 DB33/T 6942014 4 表 3 表 3 孵化出膜时间与水温关系表 水温() 出膜时间( h) 20 22 68 72 23 25
14、 60 70 26 30 45 48 5 苗种培育 5.1 夏花培育 5.1.1 放苗前准备 下塘前半个月,每 667 用 75 100 生石灰或用 5 kg 10 k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25%以上)泼洒,消毒后曝晒 7 d,再 注入 40 cm 50 cm经 80目 /吋筛绢过滤的新水。每 667 施 3 5 生物肥料作基肥,培育浮游生物。 5.1.2 放养密度 每 667 放养 15万尾 20万尾。 5.1.3 培育 管理 5.1.3.1 投 饲 不同阶段投饲要求: a) 鱼苗下塘后第 2 天,可泼洒黄豆浆。每 667 每天用 1.5 2.0 黄豆浸泡后磨浆去渣,分上、下午 2 次全池泼
15、洒。 b) 鱼苗培育到 1.5 cm 以上时,每 667 每天投喂 的粉状配合饲料 2 3 ,将粉料兑水全池泼洒。 c) 鱼苗培育到 2.0 cm 左右,将粉料掺水捏成鸡蛋大小团子,沿塘边每间隔 1 m 投 1 个。 d) 鱼苗培育到 2.5 cm 以上时,可投喂粒径小于 0.5 mm 的破碎浮性饲料,每 667 每天用 2 3 ,分上、下午各 1 次,驯化集中到食台吃食。 e) 随着鱼体的长大,逐步更换为粒径 0.5 mm 1.0 mm 浮性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在 42%以上为宜。 5.1.3.2 巡塘观察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质、鱼群摄食与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
16、做好生产记录。 5.1.3.3 水 质管理 鱼苗下塘 1周后,加注新水 10 cm 15 cm,以后每 4 d 5 d加水 1次;水深达到 100 cm左右时,通过换水调节水质,保持透明度在 25 cm 30 cm。 5.1.3.4 捕捞 鱼苗经 18 d 20 d培育,大部分鱼规格达到 3 cm 4 cm时,可直接转入成鱼养殖或冬 片 鱼种培育。起捕前须停食 1 d以上,并经拉网锻炼。 DB33/T 6942014 5 5.2 冬片培育 5.2.1 放苗前准备 池塘经消毒后曝晒 7 d, 注入 50 cm 80 cm新水 ,其它 要求见本标准 6.1.1。 5.2.2 放养密度 每 667
17、放养夏花鱼种 5万尾 8万尾。 5.2.3 投饲 5.2.3.1 饲料要求 以膨化颗粒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含量 40%以上。卫生和安全质量应符合 GB 13078和 NY 5072的规定。 5.2.3.2 投饲方式 在池塘四周搭建几个浮式食场,驯化集中吃食,每天投喂 2次 3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2% 5%。 5.2.4 巡塘观察 见本标准 6.1.3.2 5.2.5 水质管理 每隔 15 d 20 d加注或更换新水 1次,每次 15 cm 20 cm。用微生物制剂或生石灰化浆调节水质,保持透明度在 20 cm 30 cm,生石灰用量为每立方水体 5 g 10 g, 微生物制剂使用按 DB3
18、3/T 722规定。 5.2.6 鱼种捕捞 鱼种达到 6 cm 12 cm时,根据需要可进行分养或出售 ,捕捞时必须确保水温在 15以上,并停食 1 d以上,拉网锻炼。 6 成鱼养殖 6.1 专养 6.1.1 放养时间及密度 以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主要有以下 2种方式: a) 成鱼出池规格要求在 100 g 以上的,宜放养冬片鱼种,放养时间为 3 月中下旬,水温达到 15以上,每 667 放养 12000 尾 15000 尾,搭养仔口鲢鱼 100 尾; b) 成鱼出池规格要求在 50 g 以上的,宜放养当年 5 月 出池 的夏花鱼种,每 667 放养 20000 尾25000 尾,搭养鲢鱼夏花
19、鱼种 200 尾。 6.1.2 投饲 饲料以膨化颗粒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 38% 40%,配合饲料的卫生和安 全质量应符合 NY 5072要求。饲养前期粒径 0.5 mm 1.0 mm,蛋白质含量略高;中后期粒径 1.0 mm 3.0 mm,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 DB33/T 6942014 6 根据池塘的大小,用聚乙烯网片围成 20 100 的下部空透的食场 1只 4只,每天投饲 2次 5次,投饲时间为上午 8:00 10:00和下午 15:00 18:00。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2% 4%,根据水质、水温、天气及摄食情况及时调整,吃食时间控制在 1 h内为宜。 6.1.3 日常管理 6.1.
20、3.1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 “肥、活、嫩、爽 ”,透明度 30 左右。视水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每次加 注量 20 为宜。每隔 20 d 30 d每 667 用 5 kg 10 kg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或间隔使用 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 ,其 使用按 DB33/T 722规定 。养殖尾水的排放 符合 SC/T 9101规定。 6.1.3.2 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巡塘 3次,闷热天应加强晚上巡塘。适时开增氧机 , 在夏秋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2 3小时,阴雨天适当延长。做好养殖记录。 6.2 套养 6.2.1 放养密度 在加州鲈鱼、翘嘴红鮊或其他品种主养塘中适当套养黄颡鱼,每 667
21、可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 800尾 1000尾,或冬片鱼种 300尾 500尾。 6.2.2 投 饲 投喂主养品种的适用饲料 ,不专门投饲黄颡鱼饲料。 6.2.3 日常管理 保证主养品种正常生长, 适当考虑套养黄颡鱼,注意防止缺氧浮头。 7 运输 7.1 鱼苗及夏花鱼种 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使用长 30 cm宽 25 cm高 60 cm的尼龙袋,水温 22 26, 运输时间 20 h内 。 鱼苗 3万尾 /袋 5万尾 /袋; 2.5cm 3.5cm夏 花 500尾 /袋 1500尾 /袋。 7.2 冬片鱼种及成鱼 宜采用活水车充氧运输,根据运输时间、规格情况灵活控制适当密度。 8 病害防治 主要
22、疾病有车轮虫、斜管虫病,细菌性烂皮、肠炎、红头病,真菌性水霉病等,防治 方法详见表 4,用药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 DB33/T 721 的规定。 DB33/T 6942014 7 表 4 黄颡鱼主要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病 名 症 状 防治方法 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 苗种阶段易发,病鱼的鳃部、皮肤及鳍条上寄生,鱼体分泌粘液增多,鳃丝破裂;病鱼离群,有时狂游,有时头朝下尾向上倒栽,严重的引起死亡。 用 0.7 mg/L硫酸酮、硫酸亚铁合剂 (5:2)全池泼洒。 细菌性烂皮病 放养时擦伤或水质败坏,感染细菌引起。病鱼体 表皮肤溃烂坏死脱落,鳍条不完整。 在放养后可用碘
23、制剂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液 浓度4.5 g/L 7.5 g/L,或三氯异氰尿酸消毒预防,浓度 0.2 mg/L 0.3 mg/L;同时内服 氟苯尼考,使用方法按药品说明书 。 细菌性肠炎病 病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 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肠道充血发炎。 全池泼洒 0.2 mg /L 0.5 mg /L三氯异氰尿酸水体消毒。加上内服药物,可用 氟苯尼考,使用方法按药品说明书 。 红头病 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多在水温升高和水质恶化时发生,病鱼头部发红,严重时头顶穿孔,头颅裂开,解剖病鱼,腹腔内充满血水。 全 池泼洒消毒和内服 在 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粉或氟苯尼考 +三黄粉 +维生素 C钠粉 ,用量按说明书, 连服 5 d 7 d。 水霉病 病鱼瘦弱独游,长白毛,直至肌肉腐烂。 池塘彻底消毒,鱼种下塘前用 2% 3%的食盐浸浴 2 min 4 min。注意放养时水温要求在 15以上。 9 养殖技术模式图 黄颡鱼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模式图参见本标准附录 A。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