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20 P 66 DB33 浙 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118 2018 超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 ( ECA) 技术应用 规 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ltra-thin easy-compacted asphalt concrete 2018 - 06 - 05发布 2018 - 07 - 05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18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1 4.1 一般规定 . 1 4.2 沥青 . 2 4
2、.3 粗集料 . 3 4.4 细集料 . 4 4.5 填料 . 4 4.6 纤维 . 4 4.7 添加剂 . 5 5 应用设计要求 . 5 5.1 一般规定 . 5 5.2 磨耗层铺筑 . 6 5.3 路面表面层铺筑 . 6 5.4 车辙填补与修复 . 7 6 施工 . 7 6.1 一般规定 . 7 6.2 配合比设计 . 7 6.3 施工准备 . 9 6.4 试验路 . 9 6.5 黏层油喷洒 10 6.6 拌和 10 6.7 运输 10 6.8 摊铺 10 6.9 压实 11 6.10 接缝处理、开放交通 . 12 6.11 施工质量控制 . 12 7 质量检验与评定 13 7.1 基本要
3、求 13 7.2 实测项目 13 7.3 外观鉴定 1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易密实添加剂 pH值、固含量和胺值指标试验方法 . 15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ECA沥青混合料室内拌和试验要求 . 18 DB33/T 21182018 II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超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 ECA)应用实例 . 20 DB33/T 2118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4、起草单位:金华市公路管理局、东南大学、金东区公路管理段、武义县公路管理段、 南京龙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晓勇、朱宏斌、顾兴宇、徐子淇、徐晓和、林育萍、胡永林、胡建明、李海光、李大鹏、徐文有、吴闻秀、王钰莹、朱文文、李寿伟、张志宏、邢克光、曹正道、张军辉。 DB33/T 21182018 1 超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 ( ECA)技术 应用 规 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的材料 、应用设计要求 、施工及 质量检验 与评定等 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超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6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0685 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 GB/T 14335 化学纤维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21120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FZ/T 01057.6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JTG D50 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
6、工技术规范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JTG F40 2004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薄易密实沥青混凝土 ultra-thin easy compacted asphalt concrete( ECA) 一种采用间断级配,并添加易密实添加剂及纤维,具有良好高温稳定性和抗滑性能超薄的细粒式密级配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 3.2 易密实添加剂 easy compacted additive 一种基于乳化技术 、可 降低沥青黏度,从而改善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压实性能的化学添加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 应 按
7、 JTG F402004 规定 取样 进行质量检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应 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 商检报告 替代现场检测。 DB33/T 21182018 2 4.1.2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 应 分区隔离堆放,不 应 混杂。各种集料 和 矿粉的存放应采取防雨 和场地硬化等 措施。 4.1.3 纤维 和 易 密实添加剂 应存放在室内或棚盖的地方,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 4.2 沥青 4.2.1 沥青 应采用改性沥青,具体 技术要求 应符合 表 1、表 2的规定 。 对于特重交通等级条件、长 大纵坡 上 坡路段,宜采用 改性沥青 II型 。 表
8、 1 改性沥青 型 技术要 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0.1mm 5070 T 0604 针入度指数 PI ,不小于 -0.2 T 0604 延度 ( 5cm/min, 5 ),不小于 cm 25 T 0605 软化点 (环球法) ,不小于 75 T 0606 运动黏 度 135 ,不大于 Pa.s 3 T 0625 动力黏度 60 ,不小于 Pa.s 5000 T 0620 闪点 ,不小于 230 T 0611 溶解度 (三氯乙烯) ,不小于 % 99 T 0607 弹性恢复 (25 ) ,不小于 % 75 T 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
9、, 48h软化点差 ,不大于 2.0 T 0661 薄膜加热残留物 (163 , 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 % 0.8 T 0609 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 65 T 0604 延度 5 ,不小于 cm 15 T 0605 密度( 15) ,不小于 g/cm3 1.0 T 0603 表 2 改性沥青 型 技术要 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g, 5s) 0.1mm 20 40 T 0604 针入度指数 PI,不小于 -0.4 软化点 (环球法) ,不小于 60 T 0606 运动 黏 度( 135) ,不大于 Pa.s 3.0 T 0625 动力
10、黏 度( 60) ,不小于 Pa.s 4000 T 0620 黏 韧性 ,不小于 N.m 5 T 0624 韧性 ,不小于 N.m 2.5 T 0624 闪点 ,不小于 230 T 0611 溶解度 (三氯乙烯) ,不小于 % 99 T 0607 弹性恢复( 25) ,不小于 % 65 T 0662 贮 存稳定性离析, 48h软化点差 ,不大于 2.5 T 0661 动态剪切( G*/sin) 35 ,不小于 kPa 980 T 0628 60 ,不小于 kPa 18 DB33/T 21182018 3 表 2 改性沥青 型 技术 要 求( 续 )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旋转薄
11、膜加热残留物 ( 163, 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 % 1.0 T 0609 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 65 T 0604 密度 ( 15),不小于 g/cm3 1.0 T 0603 4.2.2 黏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裂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 ) T 0653 筛上剩余量( 1.18mm),不大于 % 0.1 T 0652 黏度 恩格拉黏度 计 E25 1 15 T 0622 道路 标准黏度 计 C25, 3 s 10 40 T 0621 蒸发 残留物 残留物 含量,
12、不小于 % 60 T 0651 针入度 (100g, 25 , 5s) 0.1mm 60 120 T 0604 软化点,不小于 60 T 0606 延度 (5 ),不小于 cm 20 T 0605 动力黏度( 60 ) , 不小于 Pa.s 1500 T 0620 弹性恢复 (25 , 1h), 不小于 % 60 T 0662 溶解度 (三氯乙烯 ),不小于 % 97.5 T 0607 常温 储存 稳定性 5d,不大于 % 5 T 0655 1d,不大于 % 1 T 0655 与矿料的黏附性 ,裹复面积,不小于 2/3 T 0654 4.2.3 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宜在固定工厂集中制作,现场
13、储存罐中应加设搅拌设备,储存应符合JTG F40 2004的相关规定。 4.3 粗集料 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 等于 2.36mm。宜采用玄武岩 、辉绿岩 或辉 长 岩等 符合要求的 石料, 其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 4的规定。 表 4 粗集料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 2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28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60 T 0304 吸水率 ,不大于 % 2.0 T 0304 与沥青的黏附性 级 5 T 0616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
14、 % 12 T 0312 软石含量 ,不大于 % 2.5 T 0320 坚固性 ,不大于 % 12 T 0314 DB33/T 21182018 4 表 4 粗集料技术要求 ( 续 )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水洗法 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 0.8 T 0310 磨光值 PSV,不小于 42 T 0321 4.4 细集料 细集料应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宜采用优质石灰岩机制的细集料,粒径应小于 2.36mm,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 5的规定。 表 5 细集料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 2.60 T 0328 坚固性(
15、 0.3mm部分) ,不大于 % 12 T 0340 砂当量 ,不小于 % 65 T 0334 棱角性 (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T 0345 亚甲蓝 值 ,不大于 g/kg 5 T 0349 4.5 填料 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清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矿粉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不小于 t/m3 2.60 T 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 0.8 T 0103 粒度范围 (%) 0.6mm % 100 T 0351 0.15mm % 90 100 0.075mm % 75 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目测
16、 亲水系数 , 不大于 0.8 T0353 塑性指数 , 不大于 % 4 T0354 4.6 纤维 ECA宜选用聚酯纤维或 丝状 玄武岩纤维。 聚酯纤维 的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 7的规定 , 玄武岩纤维 的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 8的规定。 表 7 聚酯纤维 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抗拉强 度 ,不小于 MPa 550 GB/T 21120 断裂伸长率 % 309 GB/T 21120 颜色 白色 目测 熔点 ,不小于 230 FZ/T 01057.6 DB33/T 21182018 5 表 7 聚酯纤维技术要 求 ( 续 )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直径 m
17、204 GB/T10685 比重 g/cm3 1.36 1.40 GB/T14335 长度 mm 36 目测 表 8 丝状 玄武岩纤维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抗拉强度 ,不小于 MPa 3000 GB/T21120 弹性模量 , 不小于 GPa 90 GB/T3362 断裂伸长率 % 2.53.5 GB/T21120 颜色 金色 目测 熔点 ,不小于 300 FZ/T01057.6 直径 m 114 GB/T10685 比重 g/cm3 2.60 2.80 GB/T14335 长度 mm 36 目测 4.7 添加剂 4.7.1 易密实添加剂分为 水剂 型 (稀释液喷淋法
18、施工)和 油剂 型 ( 沥青储存罐投放 施工) 两种。 4.7.2 易密实添加剂 的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 9的规定。 表 9 易密实添加剂 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水剂型 油剂 型 胺值 a mgKOH/g 400560 510610 附录 A 固含量 ,不小于 % 9.5 100 附录 A pH值 10.01 11.51 附录 A 产品类别 表面活性剂类型 物理状态 液体 对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 不改变 对沥青混合料 TSR的影响 不降低 a 胺值表征易密实添加剂中有效氨基含量的指标,即中和每 1g样品所需要的酸,以与其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示( mgKOH/g)。
19、5 应用设计 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ECA分为两种路面结构类型: ECA-10和 ECA-6.7。 5.1.2 ECA可用于沥青路面或桥面铺装的超薄磨耗层、新建沥青路面表面层、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填补 与 修复以及薄层桥面铺装使用。 DB33/T 21182018 6 5.1.3 ECA-6.7不宜 用于新建沥青路面的表面层 、长 大纵坡路段 的超薄磨耗层 。 5.1.4 ECA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 路面结构验算还 应符合 JTG D50 2017 的 相关规定。 5.2 磨耗层铺筑 5.2.1 ECA用于磨耗层使用时, ECA-10设计厚度宜 25mm30mm, ECA-6
20、.7设计厚度宜 15mm20mm。 5.2.2 在原路面上铺筑 ECA磨耗层时, 应 依据 JTG H20对 原 路 面 技术 状况进行评价 , 路 面性能 指标应 符合 表 10要求 。 原有路面主要调查分析内容如下: a) 调查破损情况,包括裂缝率、车辙深度、修补面积等 ; b) 评价原路面结构承载能力。 表 10 ECA磨耗层对 原路路面性能指标要求 技术 指标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 、 四级公路 路面状况指数( PCI) 85 95 85 95 80 95 80 90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 95 100 90 100 85 100 80 100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21、 RDI) 70 100 70 100 60 100 60 100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85 100 85 100 80 100 80 100 5.2.3 在 桥面上铺筑 ECA磨耗层时,应按照 JTG D62 进行桥梁受力验算。 桥面 PCI、 RQI指标 应符合表 10要求 。 5.3 路面表面层铺筑 5.3.1 ECA用于路面结构层的表面层时,宜采用 ECA-10沥青混合料,设计厚度不宜小于 25mm。 5.3.2 ECA用于路面结构层的表面层时, 应按 JTG D50 2017第 4章规定进行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 D50 2017第 3章相关规定
22、,并按 JTG D50 2017第 6章规定进行路面结构验算。 5.3.3 ECA动态压缩模量按 JTG D50 2017中 5.5.11规定确定 , 其 水平三 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可 按表 11确定。 表 11 ECA-10沥青混合料 20条件下动态压缩模量 ( Ea) 取值范围 沥青混合料类型 Eaa ECA-10 8000MPa10000 MPa a 沥青黏度大、级配好或空隙率小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5.3.4 ECA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ECA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宜符合表 12的要求。 DB33/T 21182
23、018 7 表 12 ECA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检查项目 单位 目标值 测试方法 一级 公路及以上 一级 公路及以上 平整度 标准差 ,小于 mm 1.2 2.5 T0932 IRI,小于 m/km 2.0 4.2 T0933 抗滑 性能 构造深度 ,不小于 mm 0.6 T0961 磨擦系数摆 值 ,不小于 BPN 55 T0964 高温稳定性,车辙试验 动稳定度 ,不小于 次 /mm 3000 T0719 水稳性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 % 85 T0790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不小于 % 80 T0729 抗裂性能 ,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不小于 2500 T0728 5
24、.4 车辙填补 与修复 5.4.1 ECA适用于压密性车辙及已稳定的流动性车辙的修复 。 5.4.2 进行车辙填补修复时,根据老路车辙深度铣刨相应厚度,采用合适类型 ECA进行填补,类型选择应结合混合料适宜填补厚度以及单层填补为原则。 ECA-6.7适宜填补厚度为 15mm30mm, ECA-10适宜填补厚度为 25mm40mm。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原 路面存在破损(裂缝、坑槽、松散等)病害时,应进行病害处理。 6.1.2 铺筑前宜采取精铣刨或拉毛工艺对原路面处理以增强层间粘结。 6.1.3 ECA公称最大粒径与层厚相适应,各层的压实厚度宜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
25、倍。 6.1.4 ECA的配合比设计,应 按 JTG F40 2004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6.1.5 ECA沥青混合料 矿料级配的各阶段设计应增加 6.7mm的筛孔。 6.1.6 易密实添加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质量的百分比计算。水剂型易密实添加剂 掺加 量不 宜 低于沥青质量的 5%,油剂型易密实添加剂 掺加 量不 宜 低于沥青质量的 0.5%。 6.1.7 纤维类添加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 混合料总 量的百分比计算。纤维类添加剂 掺加 量不应低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 0.25%, 6.1.8 ECA施工
26、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当气温低于 15 时不宜施工 。 ECA的施工温度应符合表13的规定。 DB33/T 21182018 8 表 13 ECA施工温度要求 项 目 温度要求 沥青加热温度 160 170 矿料加热温度 180 200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 180 摊铺温度,不低于 160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 15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90 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50 6.1.9 ECA施工应遵循 “ 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 的压实工艺原则。 6.2 配合比设计 6.2.1 目标配合比设计 6.2.1.1 ECA有 9.5mm和 6.7mm两种公称最大粒径,其矿料级
27、配应符合表 14的要求。 表 14 ECA集 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13.2 9.5 6.7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ECA-10 级配上限 100 100 50 40 36 30 25 20 12 8 级配下限 100 80 30 20 18 14 10 7 6 4 ECA-6.7 级配上限 100 100 52 35 29 23 18 12 8 级配下限 100 80 38 25 19 15 12 8 4 6.2.1.2 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如下: a) ECA沥青混合料室内拌和 及马歇尔试件成型 应
28、按 附录 B进行; b) 按 JTG F40 2004附录 B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OAC)。 ECA马歇 尔试验指标应符合表 15的技术要求; 表 15 ECA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 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101.663.5 T 0702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次 双面击实 75 T 0702 空隙率 VV % 36 T 0708 矿料间隙率 VMA,不小于 % 15 T 0708 沥青饱和度 VFA % 70 85 T 0708 稳定度 MS,不小于 kN 8.0 T 0709 流值 FL 0.1mm 20 50 T 0709
29、 谢伦堡沥青析漏 试验的结合料 损失 ,不大于 % 0.2 T 0732 肯塔堡飞散 试验的混合料 损失 或浸水飞散试验 ,不大于 % 15 T 0733 DB33/T 21182018 9 c) ECA 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对各种路用性能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 应 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ECA的路用性能需满足表 16的技术要求 。 表 16 沥青混合料 性能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不小于 % 85 T0790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不小于 % 80 T0729 低温弯曲破坏应变 ,不小于 2500 T0728 车辙试
30、验 动稳定度 ,不小于 次 /mm 3000 T0719 渗水系数(室内试验) ,不大于 ml/min 150 T0730 6.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ECA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宜采用间歇式拌和 楼,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 拌和 楼控制室使用。 ECA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在 拌和楼上增设 6.7mm的筛网,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OAC0.3%等 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 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 拌和 楼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 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
31、比设计的结果差值不宜大于 0.2%。 6.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6.2.3.1 拌和 楼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 2.36mm、 4.75mm、 6.7mm的通过率,保证其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 0.3mm0.6mm出现 “驼峰 ”。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检验。 6.2.3.2 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 验证后的 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要求中各 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
32、以检查 ECA沥青混合料 的生产质量。 6.2.3.3 经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 不应 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 ECA沥青混合料 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6.3 施工准备 6.3.1 施工前 应 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不符合本 规范 要求的材料 不应 进场。对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 应 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 6.3.2 工程开始前, 应 对材料的存放场地 、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检查和验收。 6.3.3 施工前应
33、对沥青储存罐、沥青 拌和 站、摊铺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满足施工需要。 6.3.4 原路面有病害的应处治,处治后原路面技术性能应符合表 10规定,其工作面应进行清扫,确保路面洁净、干燥。 6.4 试验路 6.4.1 ECA沥青混合料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建议 200m 300m,可根据实际工程调整。 6.4.2 试验段铺筑包括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需要 确定的内容包括: DB33/T 21182018 10 a) 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相匹 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 b) 通过试拌确 定 : 1) 拌合机的操作方式 上料速度、拌和
34、数量 、 拌和时间 、添加剂的添加工艺 、拌和温度 等; 2) 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与油石比。 c) 通过试铺确 定 : 1) 检验沥青混合 料施工性能,评价是否有利于摊铺和压实,要求混合料不离析、不结块; 2) 摊铺机的操作方式 摊铺温度、 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 3) 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至少应有两种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的碾压方案) ; 4) 通过试铺检验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 。 ECA-10 的松铺系数 宜 为 1.18 1.22,ECA-6.7的松铺系数 宜
35、 为 1.091.11 。 d) 确定施工组织 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 e) 试铺段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根据需要比生产路段路面施工时适当增加( 宜 增加一倍,保证每种碾压组合的试铺段压实度、渗水系数等检查项目不少于 10点)。试铺结束后,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时,施工单位提出试铺段总结报告。 6.5 黏层油喷洒 6.5.1 气温低于 15时或路面潮湿时 不应 喷洒黏层油。 6.5.2 喷洒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路缘石及构造物避免污染,喷洒前将乳化沥青加热到 60左右。 6.5.3 宜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进行洒布,乳化沥青洒布量应为 0.4 kg/m
36、2 0.6 kg/m2。应喷洒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 6.6 拌和 6.6.1 ECA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拌合。 6.6.2 ECA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试拌确定,以纤维均匀分散及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拌和机单盘拌和时间不低于 60s,其中干拌不宜少于 10s。 6.6.3 水剂型易密实添加 剂喷洒时间宜在沥青喷入搅拌锅后 3s喷洒 。 纤维添加宜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设备喷入拌和锅;工程量 小时也可分装成塑料小包由人工直接投入拌和锅。 6.6.4 拌和楼控制室应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 6.6.5 目测检查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及
37、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或离析等现象。 6.6.6 拌 和 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档料数量进行总量验证。 6.6.7 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6.7 运输 6.7.1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隔离剂,但不应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6.7.2 拌和站向运料车放料时,运料车应前后多次移动,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6.7.3 运料车应对混合料有良好的保温措施。 DB33/T 21182018 11 6.7.4 宜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 ECA的出厂温度和运到摊铺现场温度。 6.7.5 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
38、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路面表面层和超薄磨耗层施工时,摊铺机前方应有至少两辆以上运料车等候卸料;车辙修补及桥面铺装施工时,应根据实际工程量调整。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前,车轮宜经过涂抹隔离剂的油毡布,油毡布应放在摊铺工作面外,减少运料车对黏层造成的污染。 6.7.6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 10cm 30cm处停住,不应 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6.8 摊铺 6.8.1 ECA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其他工序交叉干扰,杜绝运输和施工污染。 6.8.2 待乳化沥青完全破乳、路面干燥后才能进行 ECA摊铺施工。宜在洒布黏层油后当天进行 ECA摊铺施工。 6.8.3
39、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h 1h预热熨平板 温度 至 100 以上。摊铺过程中应保证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6.8.4 摊铺机应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应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2m/min6m/min 的范围内。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时,应暂停施工,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6.8.5 ECA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应进入踩踏。如存在局部离析,应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6.8.6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40、,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2/3高度的混合料,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6.8.7 摊铺厚度应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方式进行控制。应随时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以便进行及时调整。摊铺机熨平板应拼接紧密, 不应 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6.8.8 摊铺结束前, 不应 收拢摊铺机收料斗。 6.9 压实 6.9.1 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经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ECA施工使用的压路机
41、及碾压遍数宜参照表 17的要求,具体碾压遍数由试验段试铺确定。 表 17 压路机碾压遍数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钢轮振动压路机 2 (静 一 振 一 ) 轮胎压路机 5 6 钢轮压路机 1 2 6.9.2 单幅摊铺宜 配置 1台初压双钢轮振动钢轮压路机( 11t18t), 1台复压胶轮压路机( 25t35t),1台终压双钢轮压路机( 10t15t)。 采取双机梯队或者一次性摊铺宽度超过 6m摊铺作业时, 宜 配置 2台初压双钢轮振动钢轮压路机( 11t18t), 2台复压胶轮压路机( 25t35t), 1台终压双钢轮压路机( 10t15t)。 DB33/T 21182018 12 6.
42、9.3 压路机应以均匀 、连续不间断 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参照表 18的要求,具体碾压速度由试验段试铺确定。 表 18 压路机碾压速度 单位为:m/ min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轮振动压路机 33 50 83 轮胎压路机 33 66 116 钢轮压路机 50 83 100 6.9.4 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 不宜 超过 60m。 6.9.5 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
43、启动、停止应减速慢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6.9.6 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压实工艺宜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应在过低温度状况下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6.9.7 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 ECA面层上,不应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 6.9.8 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人管理和检查。 6.9.9 应保持碾压轮清洁,有混合料黏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但 不应 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 应 严格控制喷
44、水量,喷水应呈雾状, 不应 漫流,以防止混合料降温过快。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隔离剂或防黏结剂,数量以不黏轮为度, 不应 流淌,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 6.10 接缝处理、开放交通 6.10.1 ECA路面施工的接缝处理应按照 JTG F40 2004的要求进行。 6.10.2 ECA路面温度降至 50 以下时方可开放交通。 6.11 施工 质量 控制 6.11.1 ECA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施工温度、矿料级配及油石比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应符合表 19的要求。 DB33/T 21182018 13 表 19 ECA施工过程质量控
45、制标准 项目 检查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差 试验方法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现象 目测 拌和 温度 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符合本 规范 规定 传感器自 动检测、 显示并打印 混合料出厂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 规 范 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并打印, 出厂时逐车按T 0981人工检测 施工温度 摊铺温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本 规范 规定 T 0981 碾压温度 随时 符合本 规范 规定 插入式温度计实测 矿料级配(筛孔) 0.075mm 逐盘在线检测 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2.36mm 4% 4.75mm 5%
46、6.7mm 5% 9.5mm 5% 0.075mm 每天 1次 ,以 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2% T 0725抽提筛分与标准及配比较的差 2.36mm 3% 4.75mm 4% 6.7mm 4% 9.5mm 4% 沥青用量与设计之差 逐盘在线 监测 0.1% 0.2%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每天 1次 ,以 2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0.1% 0.2% 抽提 T 0722、 T 0721 纤维 添加剂用量与设计之差 逐盘 检测 0.5% 0.5% 质量比计算 易密实添加剂用量与设计之差 水剂型 逐盘在线检测 0.5% 0.5%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油剂型 每沥青储存罐 1次 不小于设计值 质量比计算
47、 马歇尔试验: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 每天 1次 ,以 46个试样的平均值评定 符合本 规范 规定 T 0702、 T 0709 7 质量检验与评定 7.1 基本要求 7.1.1 原路面(底层)应经过检测评价,损坏部分应按设计要求修复。 7.1.2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本规 范 的规定。 7.1.3 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及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 本 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每日应做抽提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 尔稳定度等结果的合格率应不小于 90%。 7.1.4 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
48、,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DB33/T 21182018 14 7.1.5 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注意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7.1.6 与相邻路面及结构物的衔接处应平顺过渡,不应 有跳点。 7.2 实测项目 7.2.1 ECA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一级 及以上和二级及以下两档设定。 7.2.2 ECA工程实测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 (按 m2或 m3或工作班设定的检查频率除外 ),多车道公路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7.2.3 路面表层平 整度规定值是指交工验收时应达到的平整度要求,其检查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的平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 100m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 采用 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 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尺数计算合格率。 7.2.4 路面表层渗水系数宜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 7.2.5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应根据本规范相关要求,通过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料进行评定。 7.2.6 表面层、磨耗层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见表 20。 表 20 表 面 层、 磨耗层 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测方法和频率 权值 一级 公路 及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