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222.25KB ,
资源ID:34636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63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doc

1、2011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选择题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有两条河汇流现象的地点和位于教堂西南方的地点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甲 C丙和甲 D丁和丙 【小题 2】某游客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中有一幅图示地区的航空照片,他发现教堂的日影大致朝向丁点所在的方向。此航照的拍摄可能是当地时间 A 6月 22 日 18: 30 B 12月 22日 17: 30 C 6月 22日 5: 30 D 12月 22日 6: 30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 (1875 1

2、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但如以较近年代 (19451975) 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原百年 次的洪水位,在 1945年一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A 70年 B 50年 C 20年 D 10年 【小题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 1945年一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 1875年至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 A 1年 B 3年 C 5年 D 7年 【小题 3】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性没有变化,那么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的 河道疏浚 旱田还牧 水田转作 林地转牧 都市化 地下水禁用 A B

3、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断。根据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和 1945年一 1975年的水位线相交处的再现周期大约为 50年。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 1875年至 1975年开始出现灾害的周期为 6年, 1945年一 1975年开始出现灾害的周期为 3年,缩短了 3年。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降水量没有变化,那么有可能发生的是河床抬高,出现小雨量高水位现象。河床抬高的原因可能为:水田转作、林地转牧、都市化等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所示,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山地是 A武夷山脉 B黄山 C泰山 D秦岭 【小题 2】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根据该山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所以该山应该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南侧为亚热带,北侧为暖温带。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该山南北两侧的自然带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纬度的差异,自然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 根据

5、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适宜迁往小城市 e的企业是 A水泥厂 B钢铁厂 C棉纺厂 D造船厂 【小题 2】 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正确 的是 A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B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小题 3】大城市向附近小城市分散城市职能,并进行产业升级,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正确的是 区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 区域城市化推动工业化发展 城市化进程、大城市快于小城市 大小城市问题都得到解决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本题考查城市风向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南亚为热带季风气

6、候,冬季吹东北季风, e位于城市的东北部,所以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不适合迁往 e地。棉纺工业对大气的污染小。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能够强化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功能。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大城市向附近小城市分散城市职能,并进行产业升级,能够带动周围小城镇的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使大小城市的问题都得以解决,解决大城市的环境问题,解决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慢的问题。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中所示四个国家中,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图中乙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

7、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小题 3】图中四个国家中,灌溉农业生产技术最先进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若 X轴表示时间, a曲线表示气压变化, b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则该图表示 A暖锋过境 B台风过境 C反气旋过境 D冷锋过境 【小题 2】若 X轴表示时间,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曲线代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B a曲线代表沿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 C b曲线代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 D b曲线代表广州郊区种植业产值比例的变化 答案: 【小题 1】 D

8、【小题 1】 C 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 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推测图 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常绿阔叶林 【小题 2】导致图 和图 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小题 3】与图 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 A非洲大陆南端 B南美大陆南端 C澳大利亚大陆 D欧洲西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大陆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小题 1】中国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

9、说法正确的是 A 1949至 200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始终快于世界 B 1949至 200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始终慢于世界 C 1949至 200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再快于世界 D 1949至 200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于世界 【小题 2】读图回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压力最小的年代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分析,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所以 1949至 200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于世界。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

10、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压力最小是指劳动人口比重高,非劳动人口比重低。根据图示 阶段我国劳动人口的比重最高。所以本 题选择 D选项。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 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乙表示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小题 2】 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箭头 包括风蚀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 B箭头 为外力作用 C箭头 、 表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都有岩浆活动 D箭头 为变质作用 答案: 【小题

11、1】 C 【小题 1】 D 如下图所示,图中 a为晨昏线, b为经线圈, A、 B两点位于北半球且纬度相同, AC=BC。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若此时海口( 20N)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可能的月份是 A 5月初 B 7月初 C 9月初 D 1月初 【小题 2】若此时 A点所在的经度为 90W, B点所在纬线的昼长为 0小时,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 16: 00 B 2: 00 C 8: 00 D 14: 00 【小题 3】若此时 b经线为 60E,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15,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 15N,120W) B( 15N,60E) C( 15S,12

12、0W) D( 15S,60E)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若此时海口( 20N)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20N。时期与 6月 22日非常接近。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根据 A点所在的经度为 90W, B点所在纬线的昼长为 0小时,则 B点出现极夜现象, A点的地方时为 12:00, 90W地方时为 12:00,则北京时间为此日 2:00。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15,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15N, b经线为60E,地方时为 0:00,则 12:00的经度为 120W。

13、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 ”是指重庆联合成都和西安,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该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 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 50座城市。目前经济圈经济总量近 1.2万亿,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 20%。 材料二:道路不便曾是阻碍西三角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图是西部已建或正在规划交通图 ( 1)简述 “西三角经济圈 ”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8分) ( 2)材料二所示交通线呈东多西少分布,请从西部分析影响此布局的主要自然原因( 8分) ( 3)

14、试论述我国打造 “西三角 ”经济圈的重要意义( 10分) 答案:矿产,水能、旅游资源丰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农业基础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政策优惠;以大城市为依托( 8分,答四点既可) 2 地势崎岖(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差,多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气候复杂化多样 ,寒冷、缺氧;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 8分,答四点既可) 3 意义( 10分,酌情处理) 1“西三角 ”经济圈的打造,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思路和新动力。(为西部开发打造引擎和龙头) 2“大西三角经济圈 ”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强大优势。(有利于产业机构的优化与升级) 3“大西三角

15、经济圈 ”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4“大西三角经济圈 ”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有利于维护我国国防安全, 5 有利于城市化进程,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 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分析澳大利亚大陆在西北部与西南部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8分) (2)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解决的措施?( 6分) 答案:( 1)西北部降水以夏雨为主,主要夏季是受来自于海洋上的西北季风影响,水汽充足,降水较多。西南部降水以冬雨为主,冬季西风带北移对该地区影响大,多锋面和气旋活动。( 8分

16、) ( 2) 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防止水污染; 对流域的生 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 种植耐旱作物等。( 6分 四点既可) (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1) 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 ) (2) 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 (3) 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4分 ) 答案:( 1)西南地区 (2分 ) (

17、 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 。 (4分 ) (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 (如开矿、修路等 )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 (4分,答出前两点即可得 4分 ) (环境保护)材料一:汽车与空气污染示意图 材料二:树木对大气污染的净化效应 (1) 汽车尾气排放主要产生哪些有害气体。 (2分 ) ( 2)城市绿化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据表选择城市绿化树种并说明理由。 (5分 ) (3) 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说出开展 “无车日 ”活动的积极意义。 (3分 ) 答案:( 1)硫氧化物( SO2);氮氧化物( NOx)。 (2分 ) ( 2)榆树 可以更多的吸附尘埃 (2分 );吸收 SO2等有害气体 (2分 );净化空气效果好 (1分 ) ( 3)节约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减缓交通压力等。 (3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