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060 K 12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 41/T 1195 2016 塑料绝缘本安控制电缆 2016- 03 - 18 发布 2016 - 06 - 18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195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河南金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开启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河南虹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华力电缆有限公司、焦作同心电缆有限公司、河南汇丰电缆有限公司、人民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 金世强、王 建华、
2、卢宇、 李阁华、徐振铎、申雁冰、丁金鑫。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代明梁、戚飞。 DB41/T 11952016 1 塑料绝缘本安控制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绝缘本安控制电缆的使用特性、代号、型号及产品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与验收、标志、包装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 300/500V及以下的塑料绝缘本安控制电缆(以下简称电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3 1994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GB/T 2900
3、.10 2013 电工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 GB/T 2951.1 2951.10 2008 电线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2952 2008 电缆外护层 GB/T 3048.1 3048.9 2007 电线电缆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6 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09.2 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尺寸测量 GB/T 4910 2009 镀锡软铜线 GB 5441.2 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工作电容试验 电桥法 GB 5441.3 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电容耦合及对地电容不平衡试验 GB/T 6995 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8815 20
4、0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 17626.2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8380.3 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 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 GB/T 19216.31 2008 在火焰情况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 第 31部分:供火并 施加冲击的试验程序和要求 额度电压 0.6/1kV及以下电缆 JB/T 8137 2013 电线电缆交货盘 B
5、S 5308:2009 供内 部安全系统用检测仪器电缆 (Britain Standard Institute) 3 使用特 性 3.1 额定电压 U0/U: 300/500V。 3.2 最高工作温度:聚乙烯绝缘 70;聚氯乙烯绝缘 70;交联聚乙烯绝缘 90。 3.3 安装敷设温度:不低于 0。 3.4 最小弯曲半径:无铠装层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 6 倍;有铠装层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 DB41/T 1195 2016 2 4 代号、型号及产品表示方法 4.1 代号 4.1.1 系列代号 本质安全电路用电缆 . IA 控制电缆 K 4.1.2 导体种类代号 单股导体 A 七股导体
6、 B 多股导体 C 4.1.3 绝缘代号 聚乙烯 Y 聚氯乙烯 V 交联聚乙烯 . YJ 低烟无卤聚烯烃 E 4.1.4 护套代号 聚氯乙烯 V 聚乙烯 Y 4.1.5 屏蔽材料 铜丝编织 . P 镀锡铜丝编织 P1 铜 /塑复合膜 . P2 铝 /塑复合膜 . P3 4.1.6 铠装材料 钢带铠装 2 细钢丝铠装 3 钢丝编织 9 4.2 型号 产品型号和排列组成如下 : DB41/T 11952016 3 规格 导体种类 护套材料 铠装材料 屏蔽材料及型式(总屏) 屏蔽 材料及型式(总屏) 绝缘材料 系列代号 本系列代号 阻燃(或耐火)代号 4.3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
7、号表示。 示例 1: 额定电压 300/500V 10 对 0.5mm2 工作温度 70 铜芯聚乙烯绝缘铝/ 塑复合膜分屏蔽聚氯乙烯护套本安控制电缆。表示为:IAKYP 3V 10 2 0.5mm2 示例 2: 额定电压 300/500V 7 对 1.0mm2 工作温度 70 铜芯聚乙烯绝缘铝/ 塑复合膜分屏蔽及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本安控制电缆。表示为: IAKYP3P3V 7 2 1.0mm2 示例 3: 额定电压 300/500V 16 对 1.5mm2 工作温度 70 铜芯聚乙烯绝缘铝/ 塑复合膜分屏蔽及总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本安控制电缆。表示为: IAKYP3P3V22 16 2 1
8、.5mm2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5.1.1 电缆导体应符合 GB/T 3956 2008 规定。导体结构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 5.1.2 在成品电缆中的每一根绞制导体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表 1 规定的值 。 表 1 导体直流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 / mm2 导体结构 根数 /单线直径 /mm 20时导体最 大 直流电阻 / (/km) 导体结构 根数 /单线直径 /mm 20时导体最大 直流电阻 / (/km) A 型 B 型 C 型 0.5 1/0.8 7/0.3 36.0 16/0.2 39.0 0.75 1/0.97 7/0.37 24.5 24/0.2 26.0 1.0 1/1
9、.13 7/0.43 18.1 32/0.2 19.5 1.5 1/1.38 7/0.52 12.1 30/0.25 13.3 5.2 绝缘 5.2.1 绝缘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料其性能分别符合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绝缘厚度按表 2 规定。 绝缘标称厚度的公差范围应控制在 0.1。 DB41/T 1195 2016 4 5.2.2 绝缘线芯采用分色标记。 5.2.3 绝缘线芯的偏心度应不超过 15%。 5.2.4 绝缘线芯应经受 GB/T 3048.9-2007 规定的 50Hz, 最小为 4kV 交流有效值的火花试验, 作为中间 检查,应无绝缘损坏。 表 2 绝缘厚度 导
10、体标称截面 /mm2 导体结构 绝缘 标称 厚度 /mm 根数 /单线直径 /mm A 型 B 型 C 型 0.5 1/0.8 7/0.3 16/0.2 0.6 0.75 1/0.97 7/0.37 24/0.2 0.6 1.0 1/1.13 7/0.43 32/0.2 0.6 1.5 1/1.38 7/0.52 30/0.25 0.7 5.3 绞组 5.3.1 绞合绞组 5.3.1.1 二芯组二根绝缘线芯应均匀地绞合,构成一个绞合对。对绞节距应不超过 100mm。 5.3.1.2 三芯组三根绝缘线芯应均匀地绞合, 构成一个绞合组。绞合节距应不超过 150mm。 5.3.2 绞组识别标志 5.
11、3.2.1 每层对绞按照顺时针方向 (A 端 )红 /白绿 /白为领色,其余均为蓝/ 黑。缆芯为一对对绞或两对对绞的电缆,其色谱均为蓝 /黑。 5.3.2.2 三根绝缘线芯颜色分别为红、白、蓝三线组之间以扎丝区别, A 端顺时针方向顺序为红、绿、白。 5.4 屏蔽 5.4.1 分屏蔽为以下两 种形式 a)单层屏蔽,每一屏蔽对应在粘有金属面的屏蔽带下,采 用 0.8mm 的镀锡软铜线纵向放入对绞间隙内作引流线。镀锡软铜线 应 符合 GB/T 4910-2009 规定。屏蔽带的最小搭盖为 25%。 b)双层屏蔽,采用先绕包一层 铝 /塑复合膜,其塑面向内、铝面向外,然后再绕包 层铝 /塑复合膜,其
12、铝面向内、塑面向外,两层铝 /塑复合膜中间续 2 根 0.4mm 以上的镀锡圆铜线或 1 根 0.8mm 的镀锡软铜线为引流线。铝 /塑复合膜最小搭盖为 25%。铝 /塑复合膜是铝与聚酯薄膜粘合带,铝的最小厚度为0.008mm,聚酯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0.010mm,铝 /塑复合膜的最小厚度为 0.018mm。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同规格铜 /塑复合膜。 5.4.2 在屏蔽带外面,应包一层 0.05mm 厚的聚酯带,最小搭盖为 50%。 5.5 成缆及包带 5.5.1 采用同心层绞式结构,相邻层绞向相反,最外层绞向为 右向。 5.5.2 对无总屏蔽电缆,绞合缆芯外应包一层合适的非吸湿带,最小搭盖为 2
13、5%。对有总屏蔽的电缆应包复一层合适的非吸湿带,搭盖为 50%;或包两层非吸湿带,最小搭盖为 25% 5.6 总屏蔽 DB41/T 11952016 5 采用绕包一层铝 /塑复合膜,其铝面向内、塑面向外,铝面下续 2根最小直径为 0.4mm的镀锡圆铜线或 1根最小直径为 0.8mm的镀锡软铜线为电接触引流线。根据需要可放入与导体标称截面相同的镀锡铜绞线为电接触引流线。铝 /塑复合膜最小搭盖应是 25%。铝 /塑复合膜的最小厚度为 0.02mm。 根据需要也可采用铜 /塑复合膜。 5.7 内衬层 内衬层采用和护套或绝缘一致的材料,内衬层最小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0.8mm。内衬层标称厚度 TS应按公
14、式(1) 计算 。 式中: Du 挤包内衬层前的电缆直径。 5.8 铠装 5.8.1 可采用镀锌钢丝编织,单丝直径为 0.3mm。钢丝编织金属层的履盖率不小于 80%。镀锌钢丝性能符合 GB/T 343 1994 规定。 5.8.2 也可采用单层镀锌钢丝铠装,应螺旋形地加在内衬层上。尺寸和性能符合 BS 5308-2009 规定,也可采用钢带铠装 。 5.9 护套 5.9.1 电缆护套材料采用 70阻燃型护层级软聚氯乙烯塑料。优先选用蓝色。也可采用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或采用护层级软聚氯乙 烯塑料,性能应符合 GB/T 8815-2008 规定。允许根据双方协议采用其它颜色和材料。 5.9.2
15、护套厚度可按公式( 2)计算 。 式中: 0 外护套的标称厚度 , mm D 护套前电缆 , mm 5.9.3 护套最小标称厚度定为 1.3mm。护套上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 80%。 5.9.4 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和护套。护套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 5.10 成品电缆 5.10.1 电缆的电气性能符合表 3 规定。 5.10.2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4 规定。 5.10.3 聚氯乙烯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5 规定。 5.10.4 交货长度: a)电缆应成圈或成盘交货 。成圈长度为 100m,成盘长度应不小于100m。 b)允许长度不小于 2
16、0m的短段交货,其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 5%。 c)允许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 0.5%。 DB41/T 1195 2016 6 表 3 电气性能 性能项目 单位 绝缘材料 标称截面( mm2) 20时绝缘电阻 M km PE 5000 XLPE PVC 25 工作电容 (芯 -芯 ) (1kHz) pF/m PE 98 XLPE 115 PVC 180 对 -对 电容不平衡 (1kHz) pF/m PE 1 XLPE PVC 分布电感 (1kHz) / m 0.8 L/R 感阻比 / 20 20 25 25 抗外磁场干扰( 400A/m) mV 5 抗静电感应 (静电
17、电压 15 kV 或 20kV) mV 80 抗射频干扰 (120dB)在 20 200MHz 频带内透入(每递增 10MHz 测试一次) dB 60 试验电压 导体间 导体与屏蔽间 V V 1000 1000 表 4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交联聚乙烯 试 验方法 1 1.1 1.2 老化前机械性能 抗张强度 最小 断裂伸长率 最小 N/mm2 % 10.0 300 12.5 125 12.5 200 GB/T 2951.1-2008 2 2.1 2.2 空气箱老化后机械性能 处理条件:温度 温度偏差 持续时间 抗张强度最小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 断裂伸长率
18、 最小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最大 h N/mm2 % % % 100 2 168 12.5 25 125 25 135 3 168 20 25 GB/T 2951.2-2008 3 失重条件 试验条件:温度 时间 失重最大 h mg/cm3 80 2 168 2.0 GB/T 2951.7-2008 4 抗开裂试验 试验条件:温度 时间 试验结果 h 125 2 1 不开裂 GB/T 2951.6-2008 DB41/T 11952016 7 表 4( 续 )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交联聚 乙烯 试验方法 5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温度 时间 变化率,最大 h % 80 2
19、4 50 GB/T 2951.6-2008 6 低温卷绕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15 2 不开裂 GB/T 2951.4-2008 7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温度 伸长率,最小 % -15 2 20 GB/T 2951.4-2008 8 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15 2 不开裂 GB/T 2951.4-2008 9 9.1 9.2 9.3 9.4 9.5 热延伸试验 空气温度 (偏差 3 ) 载荷时间 机械应力 负载下伸长率 最大 冷却后永久伸长率 最大 min N/ cm2 % % 200 15 20 175 15 GB/T 2951.5-2008 10 10.1 10.2 10
20、.3 吸水试验 重量法 温度(偏差) 时间 重量变化 最大 h mg/cm2 85 336 1 GB/T2951.3-2008 11 11.1 11.2 11.3 收缩试验 温度(偏差 2) 时间 收缩率 最大 h 130 1 4 GB/T 2951.3-2008 表 5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序号 项目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1 1.1 1.2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最小 断裂伸长率最小 空气烘箱老化试验 老化条件:温度 时间 老化后 抗张强度最小 变 化率,最大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小 变化率,最大 N/mm2 % h N/mm2 % % % 12.5 150 100 2 1
21、68 12.5 25 150 2 GB/T 2951.1-2008 GB/T 2951.1-2008 GB/T 2951.2-2008 DB41/T 1195 2016 8 表 5( 续) 序号 项目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2 失重试验: 试验条件:温度 时间 失重 最大 h mg/cm2 80 2 168 2.0 GB/T 2951.7-2008 3 抗开裂试验 试验条件:温度 时间 试验结果 h 150 3 1 不开裂 GB/T 2951.6-2008 4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温度 时间 变化率,最大 h % 80 2 4 50 GB/T 2951.6-2008 6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
22、温度 伸长率,最小 % -15 2 20 GB/T 2951.4-2008 7 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温度 试验结果 -15 2 不开裂 GB/T 2951.4-2008 6 试验方法 6.1 抽样 6.1.1 结构尺寸检查应在每批同一型号及规格的电缆段上进行,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批电缆段数量的10%,但不应小于 3 根(两芯电缆皆检) 。 6.1.2 抽样试验数量一般按表 6 规定进行。 表 6 抽样数量 电缆交货长度 L km 抽样数量 L 2 1 2 L 10 2 10 L 20 3 20 L 30 4 余类推 余类推 6.2 电缆按表 7 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 表 7 试验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23、试验 类别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 DB41/T 11952016 9 表 7(续) 序号 项目名称 试验类别 试验方法 1.1 1.2 1.3 1.4 1.5 1.6 1.7 导体 绝缘厚度 护套厚度 分蔽 成缆 总屏 铠装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GB 4909-2009 GB/T 2951.1-2008 GB/T 2951.1-2008 目测和千分尺 目测和千分尺 目测和千分尺 GB/T 2952-2008 2 绝缘和护套机械物理性能 T, S GB/T 2951-2008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24、3.9 3.10 3.11 电性能 导体直流电阻 20时绝缘电阻 屏蔽间绝缘电阻 电容 对 -对 电容不平衡 试验电压 导体间 导体与屏蔽间 分布电感 L/R 感阻比 电磁干扰感应电压 (干扰磁场 400A/m) 静电感应电压 (静电电压 15 kV 或 20kV) 辐 射 场 透 入 强 度 ( 干 扰 场 20 200MHz,120dB) T, R T, R T, R T, R T, R T, R T, S T, S T T T GB/T 3048.4-2007 GB/T 3048-2007 GB/T 3048-2007 GB 5441.2-1985 GB 5441.3-1985 GB/T
25、 3048-2007 GB/T 3048-2007 GB/T 3048-2007 见附录 D 和 GB/T 17626.8-2006 见附录 D 和 GB/T 17626.2-2006 见附录 D 和 GB/T 17626.3-2006 4 阻燃性能 T, S GB/T 18380.3-2001 5 耐火性能 T, S GB/T 19216.31-2008 6 6.1 6.2 表观 识别标志 表面 T, S T, S BS 5308:1986 目测 7 交货长度 T, R 计米器 7 检验及验收 7.1 成品电缆应有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7.2 成品电
26、缆应按照 6.1 的规定的试验频度进行抽样试验。如果第一次试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试验要求,应从交货批量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第二次试验,仍有不合格,应 100%进行检验。 7.3 电缆的交货长度和允许短段电缆长度及数量可由用户和制造厂商定。 8 标志、包装及贮存 8.1 标志 DB41/T 1195 2016 10 每盘电缆的电缆盘外侧及成圈电缆的附加标签应标明: a)制造厂 名称 ; b)型号 、规格,单位 为 mm2; c)额定电压,单位为 V; d)长度 ,单位为 m(重量,单位为 kg); e)制造日期: 年 月; f)本标准编号及认证标志; g)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 8.2 包装 电
27、缆应妥善包装在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电缆交货盘上。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头应钉防护罩,伸出长度应不小于 300mm。 8.3 贮存 8.3.1 电缆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8.3.2 运输中禁止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8.3.3 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必须放稳,并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到。 DB41/T 11952016 1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电缆用 低密度聚乙烯料 的机械物理性能 低密度聚乙烯绝缘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A.1 表 A.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熔融指数 g/1
28、0min 2.0 2 密度 g/cm3 0.92 3 拉伸强度 N/mm2 12.5 4 断裂伸长率 % 300 5 介电常数( 1MHz) 2.28 6 介质损耗角正切( 1 MHz) 2.2 410 DB41/T 1195 2016 12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电缆用聚氯乙烯 绝缘 料 的机械物理性能 聚氯乙烯绝缘料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 B.1 表 B.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试验温度 80 2 2 试验时间 h 168 3 老化后拉伸强度 N/mm2 12.5 4 拉伸强度最大变化率 % 25 5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150 6 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 25 7 热老化质量损失 试验条件 h 100 2 168 质量损失 g/m2 20 DB41/T 11952016 13 A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电缆用交联聚乙烯 绝缘材 料 的机械物理性能 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C.1 表 C.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试验温度 80 2 2 试验时间 h 168 3 老化后拉伸强度 N/mm2 12.5 4 拉伸强度最大变化率 % 25 5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 150 6 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 25 7 热老化质量损失 试验条件 h 100 2 168 质量损失 g/m2 20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