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20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0512015 绿色食品 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production 2015 - 05 - 15发布 2015 - 08 - 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051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河南省粮食质量安全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农产品质量
2、检测流通中心、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铁良、司敬沛、汪红、郝学飞、尚兵、许超、贾斌。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赵光华、王会锋、俎建英、魏亮亮、胡京枝、郭智广、王毅红、张青显、张辉志、李延龄、李淑珍、张军锋、周玲。DB41/T 10512015 1 绿色食品 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贮运及建立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小麦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3、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21 绿色食品 小麦及小麦粉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4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本区域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且应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审定。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5 整地 豫
4、北、豫东种植区、豫中、豫中南种植区和豫西灌区提倡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前茬玉米秸秆还田时宜使用腐熟剂。 豫北、豫东种植区: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5 cm30 cm,耕后机耙2遍3遍,除净根茬,粉碎土壤结块,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麦田要旋耕2遍,并耙实;连续旋耕2年3年的麦田应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 根据播种机播幅做好畦埂,以便灌溉。一般畦长30 m50 m、畦宽2.8 m2.9 m,地面坡降控制在1/1000以内。 豫中、豫中南种植区: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5 cm30 cm。连续旋耕2年3年的麦田应深耕一次,耕深30 cm左右,或用深松机深松40 cm左右。耕后耙实耙细,
5、平整地面。 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应适时造墒,确保足墒播种,一播全苗。 豫西丘陵旱区:采用深耕技术,耕深25 cm30 cm,深松40 cm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DB41/T 10512015 2 水量。一年两作的田块,早茬地及时灭茬,随耕随耙,蓄秋雨,增加底墒。晚茬地及早腾茬,收后立即灭茬,结合施肥深耕细耙,蓄底墒,保口墒。 豫南稻茬麦种植区:在水稻收割一个星期前,开挖围沟、腰沟,排除田间明水,在水稻收割后趁墒及时翻犁或旋耕。在适耕期内翻耕耖耙,尽量整细整平,并打破犁底层。 6 施肥 6.1 施肥原则 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宜增施有机肥,做
6、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氮肥与磷肥、钾肥配合施用。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 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料效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6.2 施肥量 在每667 m2小麦产量450 kg上下的生产田块,每667 m2施纯氮(N)8 kg12 kg,磷肥(P 2O54 kg6 kg,钾肥(K) 2O)3 kg5 kg,氮肥70作为基肥使用。在每667 m2小麦产量550 kg上下的生产田块,每667 m2施纯氮(N)12 kg16 kg,磷肥(P2O5)6 kg8 kg,钾肥(K26.3 施肥方法 O)3 kg5 kg,氮肥50作为基肥使用。磷肥和钾肥整地前一次性施入,并依据土壤元素等肥力情
7、况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基肥:采用机施或撒施,撒后深翻。旱作田也可采用犁沟深施,将肥料施于犁沟,立即翻垡覆盖。 追肥:机施,施肥后浇水,或趁雨撒施,中后期叶面喷施。 6.4 禁止使用的肥料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畜禽粪尿和堆沤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7 播种 7.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 7.2 种子处理 拌种药剂应符合GB/T 8321、NY/T 393的要求。拌种应均匀。 7.3 播种时间 早中茬地应选用半冬性品种,晚茬地应选用弱春性品种。 豫北、豫东种植区:半冬性品种
8、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3日20日。 豫中、豫中南种植区:豫中种植区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25日;豫中南种植区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2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DB41/T 10512015 3 期为10月20日30日。 豫南稻茬麦种植区: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 豫西种植区:在旱地,要趁墒播种。高寒山区为9月20日30日,浅山丘陵区为9月20日10月15日,旱塬地区为10月1日10日。 7.4 播种量 按每667 m2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一般为8590)计算每667 m
9、2播种量(kg/667 m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 2)= 每667 m2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g)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106播种密度的确定还应根据小麦品种、播种时期、土壤墒情、肥力及整地质量等进行必要调整,播期推迟、整地质量差、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时均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豫北、豫东种植区:早茬地每667 m2基本苗控制在14万16万,中晚茬每667 m2豫中、豫中南种植区:早茬地每667 m基本苗控制在15万20万。 2基本苗控制在15万18万,中晚茬每667 m2豫南稻茬麦种植区:早茬地每667 m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 2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中晚茬每667 m2豫西种植
10、区:一般旱肥地每667 m基本苗控制在20万25万,撒播控制在30万左右。 2基本苗15万20万,旱薄地每667 m27.5 播种方式 基本苗20万25万。 机械条播,行距20 cm23 cm,播种深度3 cm5 cm。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镇压。 8 田间管理 8.1 冬前管理 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缺苗断垄或漏播地段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 cm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 中耕松土:中耕松土具有增温、提墒、破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和冬前分蘖的作用。对弱苗适当浅锄,促其转化升级;对肥水较高和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适当深锄,以控制旺长和无效分蘖。 浇越冬水:小
11、麦出苗后,一般于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选择日均气温3 以上时段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整地不实、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及时浇足越冬水。 8.2 中后期管理 中耕镇压防倒伏: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每667 m2追施拔节肥: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到起身期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进行追施。追肥可采用机施,或见雨撒施,遇旱时要追肥与浇水相结合。追施氮肥量为总施氮量的4010。 茎蘖数超过110万的麦田,可采取深中耕或镇压等措施控制旺长,预防后期倒伏。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是
12、防止小麦生育后期早衰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灌浆后期可用11.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DB41/T 10512015 4 水分管理:豫北、豫东种植区和豫中南种植区要及时浇拔节水、孕穗及灌浆水;豫南稻茬麦种植区要疏通田间“三沟”,保证排(灌)畅通,防治渍害。豫西种植区小麦拔节至孕穗期遇旱,应及时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灌溉。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
13、 9.2 农业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选择抗病虫小麦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农业措施。 9.3 物理和生物防治 宜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利用光诱、色诱杀害病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等物理措施。提倡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无污染防治措施。 9.4 化学防治 加强对病虫害测报,如果没有足够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时,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配合使用低风险农药。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393 的要求。绿色食品小麦生产病虫草害防治允许使用的主要农药名称、方法参见附录A。 10 收获、包装、
14、贮运 10.1 收获 收获适期掌握在腊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选用联合收割机。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 收获后及时晾晒,以防霉变降低品质。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晾晒。 10.2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421的规定。 10.3 包装 包装应符合NY/T 658的规定。 10.4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运输应符合NY/T 1056的规定。 DB41/T 10512015 5 10.5 贮藏 产品不应露天堆放,应贮存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鼠害、毒害和虫害的成品库房中。 不应与有毒、有
15、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库存放。 贮藏应符合NY/T 1056的规定。 11 建立生产档案 建立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档案,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应详细记录地块、产地环境条件、品种及来源、种植面积、播种时间、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数量、运输仓储、贮藏、包装等信息,并保存记录两年以上。 DB41/T 10512015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绿色食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绿色食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地下 害虫 播种期 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L150 mL,兑水5 k
16、g10 kg,拌麦种50 kg,闷种3 h4 h,晾干后播种。 纹枯病 播种期 或拔节期 或田间病株率达20时 播种期:播种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拔节期:每667 m2田间病株率达20时:每667 m用5井冈霉素水剂7.5 g,兑水100 kg,或15三唑醇粉剂8 g,兑水60 kg,或20三唑酮乳油8 g10 g,兑水60 kg,喷雾。 2用15三唑醇粉剂8 g,或20三唑酮乳油8 g10 g,兑水茎基部喷雾。 白粉病 锈病 田间病叶率达20时 每667 m2用2
17、5丙环唑乳油30 mL或15三唑酮可湿粉剂50 g,兑水叶面喷雾。 赤霉病 小麦扬花初期 每 667 m2用 40多菌灵胶悬剂80 mL或用80多菌灵可湿粉剂50 g,兑水穗部喷雾。 蚜 虫 株蚜量苗期大于500头、穗期大于800头时 每 667 m2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 10 g或用 10吡虫啉可湿粉15 g,兑水喷雾。 单子叶 杂草 小麦3叶5叶期, 杂草3叶5叶期 每667 m2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 g,兑水茎叶喷雾。 阔叶杂草 小麦3叶5叶期, 杂草3叶5叶期 每 667 m2用 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 mL70 mL,兑水 40 kg茎叶喷雾。 全蚀病 播种期
18、 播种后20 d30 d 返青期 播种期:播种前药剂拌种,6戊唑醇种子处理剂30 mL60 mL,兑水 3 kg5 kg,拌麦种100 kg,闷种6 h12 h,晾干后播种。 小麦播种后20 d30 d,每667 m2返青期再喷一次。 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 g200 g,兑水60 L,顺垄喷洒。 吸浆虫 拔节期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 拔节期:在小麦拔节到孕穗前,每667 m2用50辛硫磷500 g1 000 g拌细土15 kg20 kg或5毒死蜱600 g900 g拌细土20 kg25 kg,均匀撒施,撒药后浇水。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每667 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 mL或10吡虫啉20 g兑水30 kg,喷雾。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