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8762013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管理指南2013 - 12- 25发布 2014 - 02- 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76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河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河南省品牌促进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静、杨德恭、林彬、孙泓君、李艳姣、王延资。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潮恒、李维庆、刘俊峰、许现峰、朱连亮、王海灿、印娟娟、毛世涛、胡琳琳。 DB41
2、/T 8762013 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评价,也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11-2003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GB/T 27925-2011 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民营企业 除去
3、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的统称,包括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非国有经济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盈利性经济组织。 3.2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对其利益相关方应付的责任,包括对消费者、员工、商业伙伴、社区、环境等的责任。 3.3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企业通过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形成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长效机制。 3.4 童工 DB41/T 8762013 2 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3.5 未成
4、年工 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3.6 补充保险 企业在国家统一制定的基本保险之外,依据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履行缴纳基本保险费义务之后的附加保险,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国家在利税方面给予优惠。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两部分。 3.7 企业民主管理 员工以主人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它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3.8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就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内容、方式和绩效所进行的信息披露报告。 4 评价原则 4.1 公正性 评价应公平、公正,遵守GB/T19011-2003中第
5、4章的要求。 4.2 持续改进 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按照附录A的要求逐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评价具有持续性,得出评价结果后,应至少按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监督评价,至少每两年重新评价一次,达到保持和改进的目的。 5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5.1 消费者责任 5.1.1 产品质量 5.1.1.1 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合格,应符合国家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5.1.1.2 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附加值。 5.1.2 服务质量 DB41/T 8762013 3 5.1.2.1 制定系统有序的规范化要求,服务人员有优良的服务态度和技能。 5.1.2.2 对顾客承诺的服务及时有效兑现。
6、 5.1.2.3 建立消费者沟通机制,积极回应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 5.1.3 产品信息披露 如实进行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披露,对产品质量和标准等信息明确承诺和公示。 5.1.4 消费者信息安全 加强消费者信息安全管理,无泄露消费者信息行为。 5.1.5 纠纷处理 及时化解纠纷,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对发生的侵权行为及时回应和补偿。 5.2 员工责任 5.2.1 劳动用工 5.2.1.1 执行国家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等特殊人群的劳动保护规定,无使用童工行为。 5.2.1.2 尊重员工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维护员工人格尊严,对员工无歧视、暴力、威胁、监禁等行为。 5.2.2 劳动合同 遵循
7、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守信原则,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完好。 5.2.3 劳动收入 5.2.3.1 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劳动报酬。 5.2.3.2 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5.2.3.3 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宜逐步合理地提升员工劳动收入水平。 5.2.4 劳动保险 5.2.4.1 依法、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5.2.4.2 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宜为员工缴纳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或其他保险。 5.2.5 劳动时间 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合理安排员工的劳动时间与休假。 5.2.6 企业福利 企业应逐步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包括经济福利、工时福利、设施福利、娱乐福利等。 5.2.
8、7 健康与安全 5.2.7.1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对当事员工如实公开。 5.2.7.2 采取职业病防控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 5.2.7.3 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员工舒缓压力,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5.2.7.4 开展现场管理,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定期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保障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DB41/T 8762013 4 5.2.8 企业民主管理 5.2.8.1 加强党、工、团等企业民主管理组织建设,健全活动机制,广泛吸纳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5.2.8.2 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多种途径,实现员工参与企业各项事务的决策
9、与监督。 5.2.9 员工发展 5.2.9.1 制定培训计划,开展职业技能知识、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 5.2.9.2 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和通道,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5.3 社区责任 5.3.1 依法纳税 依法、诚信、按时、足额缴纳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款,并遵循财务会计信用管理规定。 5.3.2 促进就业 5.3.2.1 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5.3.2.2 响应政府号召,妥善安置复转军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就业。 5.3.3 社区共建 5.3.3.1
10、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起和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5.3.3.2 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进行倾斜性开发,帮助当地脱贫致富。 5.3.4 公益慈善 5.3.4.1 宜安排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公益慈善行为,帮助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事业。 5.3.4.2 对智障、体障人群和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社会人文关怀等方面多做努力。 5.3.4.3 积极发展员工加入志愿者组织,尽可能提供条件支持员工志愿者活动。 5.4 商业伙伴责任 5.4.1 信息披露 定期披露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履行告知义务。 5.4.2 合同履行 遵循公平、公正
11、、诚信的原则依法签订合同,忠实履约,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 5.4.3 责任采购 在采购决策中可考虑商业伙伴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社会和道德绩效。 5.4.4 尊重知识产权 尊重和保护商业伙伴的知识产权,无侵权行为。 DB41/T 8762013 5 5.4.5 公平竞争 以公平的方式开展竞争,反对垄断,不采用非正当行为获取竞争优势,不损害商业伙伴的商业信誉,防止介入或陷入不正当竞争。 5.5 环境保护责任 5.5.1 环保管理 5.5.1.1 对环保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包括环保管理的组织与执行、环保工作状况的监控与改进、环境预警应急机制等内容。 5.5.1.2 建立环保管理制度,
12、并以企业文件形式体现。 5.5.1.3 定期编制、公开发布环保工作报告,如实披露开展环保工作的理念、制度、措施和绩效,以及企业运营对环境的重大影响。 5.5.2 保障机制 5.5.2.1 设有专门负责环保的职能部门,岗位设置明确,人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 5.5.2.2 提供必要的财力、物质资源及开展环保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保障环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5.5.3 降污减排 5.5.3.1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逐渐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5.5.3.2 以妥善和透明的方式对危险废弃物加以管理。 5.5.3.3 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 5.5
13、.3.4 积极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持续清洁生产机制,并根据需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5.5.4 资源节约 5.5.4.1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积极开发和使用可再生的替代资源和清洁能源。 5.5.4.2 积极考虑原料和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利用效率,通过再制造、重复使用、综合利用等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 5.5.4.3 监测、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及能耗,将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纳入对经营活动的内部考核体系。 5.5.5 生态与人文环境保护 5.5.5.1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人
14、文风俗和历史文化遗产等的不利影响,对造成破坏的应予以恢复和补偿。 5.5.5.2 积极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和宣传教育,主动承担环境治理和修复。 5.6 企业文化建设 5.6.1 企业凝聚力 5.6.1.1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融合度、协调发展度高,企业文化积极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有显著成效。 DB41/T 8762013 6 5.6.1.2 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中得到体现。 5.6.1.3 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无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 5.6.2 人文关怀 5.6.2.1 充分发
15、挥企业党工团等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经常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定期开展企业间、企业与地方间的文化交流活动。 5.6.2.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员工工作、生活,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和员工心理疏导等工作机制,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生活健康。 5.6.3 企业形象 5.6.3.1 按照GB/T 27925-2011的要求,制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注重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细化品牌管理的标准与流程。 5.6.3.2 建立以企业标识、标准色、标准字、着装、司旗和司歌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识别系统,并制定具体的应用
16、规范。 5.6.4 企业文化传播 5.6.4.1 每年宜拨付一定数量的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图书室、宣传栏、文体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并配备必要的现代化工具。 5.6.4.2 建立企业互联网和手机信息平台,办好企业广播电台、电视台、企业报、企业内部刊物等,扩大企业文化传播的覆盖面,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宣传企业价值理念,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 5.6.4.3 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员工)故事、企业案例、企业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企业文艺作品门类齐全、丰富多样,有本企业特色企业文化产品发展均衡、有延续性,反映不同阶段企业发展成就和员工精神风貌。 5.6.4.4 开展多种形式的
17、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课程,且用于培训工作,定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5.6.5 创新导向 5.6.5.1 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确立全面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创新意识,有明确的激励机制,重视对核心技术的开发、掌握、应用。 5.6.5.2 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方法、载体机制有创新、有成效。 6 评价方法 6.1 基本要求 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时,对各项指标采用评分制,见附录B。 具体要点如下所述: a)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形式;
18、 b) 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与标准评分项要求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c) 各种方式、方法的可重复性,是否以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 d) 为实现标准评分项要求所采用方法的展开程度; e)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当前水平和取得的效果与反应。 DB41/T 8762013 7 6.2 评分 6.2.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评分按附录C执行。 6.2.2 评价结果的等级和表述方式如下: a) 涉污企业: 1) 900分以上(含900分),五星社会责任企业; 2) 850分以上(含850分),四星社会责任企业; 3) 700分以上(含700分),三星社会责任企业; 4) 600分以上(含600分),二星社会责任企业
19、。 b) 不涉污企业: 1) 800分以上(含800分),五星社会责任企业; 2) 750分以上(含750分),四星社会责任企业; 3) 600分以上(含600分),三星社会责任企业; 4) 500分以上(含500分),二星社会责任企业。 DB41/T 8762013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南 A.1 责任理念 企业家应有明确的社会责任理念,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塑造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 A.2 责任战略 企业在全面认识自身业务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全面了解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核心议题和步骤清晰的社会责任
20、规划,作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 A.3 责任治理 A.3.1 由企业高层代表负责社会管理工作,设立专职部门,岗位分工明确,人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 A.3.2 提供必要的财力、物质资源及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A.3.3 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管理,包括社会责任管理的组织与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宣贯、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自评与改进等内容。 A.3.4 建立社会责任管理制度,通过社会责任沟通、社会责任绩效考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等制度的全面实施,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A.4 责任融合 A.4.1 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
21、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企业宗旨、愿景、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体现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中。 A.4.2 根据社会责任的要求设计和梳理企业所有的制度、职责和流程,优化原有的工作手段和方式使其符合社会责任标准。 A.4.3 建立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对供应链企业进行恰当的尽责审查和监测,推动供应链企业接受和支持社会责任原则与实践。 A.4.4 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制定危机管理机制,预防和减少可能发生的危机风险。对已发生的危机风险,通过迅速、规范、透明的处理方式回应社会,将危机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A.5 责任沟通 建立健全的利
22、益相关方沟通机制和公平、规范的沟通渠道,定期对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进行调查,兼顾各方利益,及时作出回应和调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DB41/T 8762013 9 A.6 责任自评与改进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或借用第三方评价体系,定期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开展自评,并据此持续改进,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履行绩效。 A.7 社会责任报告 定期编制、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实披露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理念、制度、措施、绩效和企业运营对社会的重大影响。 DB41/T 8762013 10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和分值 B.1 评价指标
23、和分值 表B.1给出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和分值,满分为1000分。在实际评价中,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制定有关细则。 表B.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和分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消费者责任(200分) 产品质量 80 服务质量 50 产品信息披露 20 消费者信息安全 30 纠纷处理 20 员工责任(200分) 劳动用工 20 劳动合同 30 劳动收入 20 劳动保险 20 劳动时间 20 企业福利 20 健康与安全 30 企业民主管理 20 员工发展 20 社区责任(200分) 依法纳税 50 促进就业 50 社区共建 40 公益慈善 60 商业伙伴责任(100分) 信息披露
24、 10 合同履行 30 责任采购 30 尊重知识产权 10 公平竞争 20 环境保护责任(150分) 环保管理 30 保障机制 20 降污减排 40 资源节约 40 生态与人文环境保护 20 DB41/T 8762013 11 表B.1(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企业文化建设(150分) 企业凝聚力 40 人文关怀 30 企业形象 30 企业文化传播 20 创新导向 30 B.2 附加分数 为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附录A作为附加项。该附加项总计100分,不计入总分,仅作为对参评企业进行最终星级评定和排名时的参考依据。 DB41/T 8762013 12 C C 附 录 C (规范性
25、附录)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评分要求 表C.1给出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评分要求。 表C.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评分要求 评分比例 要点 020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水平很差,或没有描述结果,或结果很差;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没有或有极少显示趋势的数据,或显示了总体不良的趋势;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没有或有极少的相关数据信息,或对比性信息。 2040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结果很少,或在少数方面有一些改进和(或)处于初期绩效水平;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有少量显示趋势的数据,或处于较低水平;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有少量相关数据信息,或对比性信息。 4060 在该评分项要求的多数方面有改进和(或)良好水平; 在该评分项要
26、求的多数方面处于取得良好趋势的初期阶段,或处于一般水平;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能够获得相关数据,或对比性信息。 6080 在该评分项要求的大多数方面有改进趋势和(或)良好水平; 与该评分项要求中一些趋势和(或)当前显示了良好到优秀的水平;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获得大量相关数据,或对比性信息。 80100 在该评分项要求重要的大多数方面,当前结果/水平/绩效达到优良水平; 与该评分项要求中大多数的趋势显示了领先和优秀的水平; 在该评分项要求中能够获得充分相关数据,或对比性信息。 在确定分数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当评审评分项中的所有方面,特别是对组织具有重要性的方面,即:应考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关键因素的重要度。 b) 给一个评分项评分时,判定哪个分数范围总体上“最适合”企业在本评分项达到的水平。总体上“最适合”并不要求与评分范围内的每一句话完全一致,允许在个别要素上有所差距。 c) 企业社会责任达到的水平是依据对评价准则中所有要素的综合评价的结果,并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个要素进行评价或对每一个要素评价后进行平均的结果。 d) 在适合的范围内,实际分数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水平与评分要求相接近的程度来判定。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