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安徽泗县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小题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2、 1】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农牧交错带在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 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 正确。同样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 不正确。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
3、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从图示中分析东部农耕区、西部草原牧区与农牧业交错带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农业生产活动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结合选项内容分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下面为 “某岛屿的示意图 ”,该岛约有 280万人口,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 2 256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 1】根据信息判断,该岛的人口密度约为 ( ) A
4、728人 /平方千米 B 650人 /平方千米 C 510人 /平方千米 D 255人 /平方千米 【小题 2】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结冰期长,含沙量小 B河流流程短,流速急 C以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D地势西高东低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 /区域面积;利用图示的岛屿跨经纬度范围判断:图示经度差约 1.5;故纬线长度约 111*1.5*COS18;图示纬度差约 0.5,故经线长度约0.5*111。该岛的面积大致等于两个方框的面积,计算即可。 【小题 3】图示该岛屿面积不大,但地势落差较大,故河流
5、短小流急, B正确;该地区纬度约 18N,位于热带,故河流没有结冰期, A错误;结合图示的山脉分布和河流流向判断,该岛屿地势中高周低, D错误; 该岛屿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影响,故北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形成热带草原地区,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河流、山脉等信息,进一步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地势高低、盛行风带等相关内容。 读下面甲、乙两地区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小 B乙图所示地区在甲图所示地区的东方 C甲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更大 D甲到乙地区的最短航线方向为 先东南,后东北 【小
6、题 2】有关甲、乙两区域气候上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亚热带气候分布的北界比乙区域偏北 B甲区域温带气候分布的南界比乙区域偏北 C乙区域一月更加温暖的原因是该区域此时不受来自大陆冷空气的影响 D甲区域一月更加寒冷的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两地的比例尺相同,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两地实际范围相同。根据地图方位坐标可推出乙在甲的东方。甲到乙地区的最短航线为两地的直线距离,方向向正西。 【小题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区域亚热带气候分布的北界比乙区域偏南;甲区域温带气候分布的南界比乙区域偏南;甲区域一
7、月更加寒冷的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的影响而乙区域一月更加温暖的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差异及地图能力。 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经纬网定位题。首先要判断东西经、南北纬并据图判断出甲乙的准确地理位置。然后再分析相关的比例尺、地理方位、最短航线等问题,根据两地地理位置及所给地图判断出两地的气候特征。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扩散的现象。读 “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在经济全球化中, “中国制造 ”的比较优势是 (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
8、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小题 2】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处于整个生产网络的最低端,就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 力。所以 “中国制造 ”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因素。 【小题 2】通过 “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 ”可以看出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基地。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扩散。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学生准确掌握国际、
9、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即可轻松作答。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题。 【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 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小题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以内流河为主,甲区域以夏汛
10、为主,水系呈向心状;乙位于我国海南岛, 以雨水补给为主,以外流河为主,以夏汛为主,水系呈放射状。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西北内陆和海南岛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西北内陆和海南岛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 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结合下图,完成题。 【小题 1】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
11、是 ( ) A石油化工工业 B航天工业 C电视机制造工业 D制糖工业 【小题 2】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 ( ) A日本 美国 中国 B中国 日本 美国 C美国 日本 中国 D日本 中国 美国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工业部门按时间依次出现在美国、日本、中国,按产业转移规律,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电视机制造工业,钢 铁、航天还未出现这种转移。上世纪 80年代后迁入我国,是因为我国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小题 2】该工业部门按时间依次出现在美国、日本、中国,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以某产业转移过程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12、。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 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 产业转移分类: 一、行业产业转移。 二、区域产业转移(国内)。 三、国际产业转移(跨国)。 网易财经 2013年 6月 10日讯:汽车工业协会今天下午发布 2012年我国汽车主要数据,其中全年销量为 2500万辆,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宝座。结合下图,
13、完成题。 【小题 1】近年来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兴办汽车厂,其主要原因是 ( ) A技术水平高 B原料丰富 C地租廉价 D市场广阔 【小题 2】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B转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C降低生产成本 D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利于建厂 【小题 3】浦东开发以来 ,跨国公司纷纷把其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其主要原因是 ( ) A上海地价较低 B上海经济增长快,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C设立营销网络 D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
14、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影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中国兴办汽车厂的主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就近销售给中国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小题 3】跨国公司纷纷 把其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迁到上海,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以便于跨国公司及时、准确的获得中国市场动态,实现研发与生产的一体化,及时抢占市场。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汽车产业生产布局来考查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并能结
15、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图 中 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B地形 C光照 D土壤 【小题 2】图中 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小题 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 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小题 4】图中 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
16、度低、相对高差 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处为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有黄河水进行灌溉。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图中 位于青藏高原, 为四川盆地,虽然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3】图中 位于西藏自治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4】图中 所在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 ,仅次于东北,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纬
17、度低、相对高差大。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西藏自治区潜在能源、西南地区树种更为丰富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西藏自治区潜在能源、西南地区树种更为丰富的原因。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题。 【小 题 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小题 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
18、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是河北位于华北平原、乙是湖南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二地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共同的特征就是雨热同期。选择 B项。 【小题 2】华北地区是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制约当地的可 持续发展。湖南有色金属冶炼酸性气体排放较多,降水较多,形成酸雨现象严重。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甲、乙二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9、 3)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甲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地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形成酸雨现象严重。 读下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我国东 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小题 2】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 A土壤肥沃多冻土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D以水稻种植为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德国南部地区为高原,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
20、,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 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小题 2】北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通过比较推断出我国东北平原与德国农业发展区位因素的不同。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课本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题。 【小题 1】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小题 2】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
21、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 地 水库大坝、 地 果林、 地 耕地、 地 水土保持林 B 地 水土保持林、 地 耕地、 地 果林、 地 水库大坝 C 果林、 地 耕地、 地 水库大坝、 地一水土保持林 D 耕地、 地 水土保持林、 地 水库大坝、 地 果林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由于长期的垦荒,且对黑土的 “重利用,少养活 ”,故黑土流失严重,且长期的围垦导致沼泽减少,湿地退化。 【小题 2】 地在地势较缓的坡地上可以发展果林; 地地势平缓可以发展耕作业; 在河流峡谷出口处,是修建大坝的最优位置
22、,既能保证水库有较大的库容,又能减少大坝修建的工程量; 地等高线非常密集,说明该地地势很陡,需建水土保持林。 考点:本题考查 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要求: 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地形起伏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图中火车站在宾馆的什么方向?( 2分) 量算一下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有多远?( 2分) 从宾馆到公园选择哪条公交线路最好?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分) 若有一天刮东北风,则湖中的船只从 A处划到 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 2
23、分) 答案: 西北方向( 2分) 约 175米( 2分) 选择 3路。路程最短,能节省时间和路费( 4分) 逆风(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地理方位坐标及所给图片可以看出火车站在宾馆的西北方向。 第( 2)题,根据比例尺 1;5000,j结合图上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 3.5cm。可知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有 175米。 第( 3)题,根据图示路程最短的是 3路公交车,路途短节省时间、路费。 第( 4)题,根据图示 A位于 B的西部,若刮东北风从 A处划到 B处应处于逆风。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知识。 点评:本题以城市局部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图知识,难度较小。解 答时学生注意地图方位
24、判断,比例尺的计算及交通线路的选择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右图表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 “二次转移 ”。 材料二:长期以来,广东、香港、澳门与珠江流域及周边 8省区 (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四川 )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技术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材料三: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 1)工业的 “二次转移 ”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 “集群效应 ”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积极影响( 8分) ( 2) A、 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 4分) (
25、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 (4分) 答案: (1)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工业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8分) (2)A地向 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 B地向 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 (电力 )等。( 4分) (3)香港以 转口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调用课本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主要从对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就业等有利影响和对区域环境、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分析。 第( 2)题,图示 A表示珠三角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
26、B地区,故主要向 B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工业产品等;而 B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 A低,但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故主要向 A地区输出劳动力和资源、能源等。 第( 3)题,本题应从珠三角与香港的经济地位、产业结构来进行综合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并结合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即可分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安徽省图 材料二 安徽省 A县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 ( 1)根据材料指出 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阐述原因。( 8分) ( 2)根据因地
27、制宜的原则,请你为 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答案: ( 1)水土流 失( 2分) A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 降水多且强度大,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剧烈; 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存在过度开垦和过度樵采等破坏植被的现象。( 6分) ( 2) 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6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分布, A地区位于皖南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发展农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主要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 2)题,皖南为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区农业应
28、走特色农业之路。 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注意答题的完整。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以安徽 A县农业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了 A县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解答时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读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 ”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8分)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 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 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29、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3分) (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哪些?( 2分) ( 3)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 方面考虑 ( 3分) 答案: (8分 ) ( 1)天然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
30、气对环境污染小。( 3分) ( 2)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良性发展( 2分) ( 3)从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原因应从资源区域差异、东西部经济发展特点和天 然气资源的清洁环保特征来分析。 第( 2)题,西部天然气的开发对西部及沿线的意义,主要从资源开发对保护环境方面分析。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为东部提供大量天然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并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 第( 3)题,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型的题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 2.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 3.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 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概况;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 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背景、沿途路线及影响。本题难度一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