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733.52KB ,
资源ID:348449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8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分布 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交通运输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限制,使城市呈狭长地带型,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故本小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点评: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

2、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山区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a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b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限制,使城市呈狭长地带型,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c在我国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 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循环实现

3、了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进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者地表形态。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使全球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塑造着地表形态。 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大雪灾。形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见图)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大雪灾。形成此次灾害

4、的天气系统是冷空气大量南下造成的。也就是冷锋强力南下造成的。图 A 是暖锋系统,图 B热带气旋,图 C是 反气旋, D是冷锋。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属情景题,难度适中。学生根据时间节点( 2008年初春)即可轻松判断出应是冷锋强力南下造成的 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雪灾,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 A水圈内的水体总量 B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C江河径流总量 D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水,一般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内涵。

5、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内涵即可。 读图 “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关于洋流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D 30N 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 【小题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B顺洋流而行,会导致航行速度降低 C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在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大渔场 【小题 3】墨西哥湾(甲)海底石油发生泄漏,下列四地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 A亚洲东海岸 B非洲南部沿海 C欧

6、洲西海岸 D南美洲东海岸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反气旋型);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小题 2】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减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及有上升流分布的海区,多形成著名的渔场;顺洋流航行快;逆洋流航行相反。 【小题 3】墨

7、西哥湾附近有墨西哥暖流流经,墨西哥湾海底石油发生泄漏,受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欧洲西海岸。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与洋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地理意义。 【知识小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地理意义表现在: 1.对全球热量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2.对气候影响 ( 1)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 2)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减温、减湿的作用。 3.对海洋生物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及有上升流分布的海区,多形成著名的渔场。 4.

8、对航海影响:顺洋流航行快;逆洋流航行相反。 5.对海洋环境影响:加快污染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在图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小题 2】联系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洋环流 B水循环 C大气环流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小题 3】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 ) A板块内部 B海洋内部 C板块交界处 D大陆内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

9、,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小题 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小题 3】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借助地理示意图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度居中。解答本题还需注意火山、地震的发生位置处于板块交界处。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环节: 读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岩浆岩 B乙为变质岩 C丙为岩浆 D丁为沉 积岩 【小题 2】图中 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A B C

10、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与岩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类型的岩石重熔再生都可转化为岩浆,故乙为岩浆;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为岩浆岩,故丙为岩浆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为外力作用,故丁为沉积岩;剩下甲只能为变质岩。 【小题 2】图中 表示外力作用分别是 上升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

11、环过程。 读图 “某地景观图 ”,完成题。 【小题 1】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化作用 【小题 2】关于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沛 C下渗缓慢 D蒸发旺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景观是沙漠景观,沙漠是风积地貌,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小题 2】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沙漠地处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蒸发旺盛。 考点:本题借助景观图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与水循环环节。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通过沙漠景观考查改变地表形态的

12、外力作用及水循环的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形成图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小题 2】关于黄土 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势平坦 B气候湿热 C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最重要的外力作用就是流水侵蚀 。 【小题 2】黄土高原地区地处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黄土遍布,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地

13、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考查外力作用及当地的自然景观。黄土高原地区地处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质地特殊,黄土土层厚,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自然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黄土遍布,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黄土高原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 “森林 草原 荒漠 ”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14、)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 “森林 草原 荒漠 ”的变化,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出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即可作答。 成因 分布规律 分布 典例 图示 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 大致沿纬线(东西 )方向伸展,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 )更替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 20E

15、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 3 2 1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水分条件影响较大 大致沿经线(南北 )方向伸展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 )更替 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悔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为森林带一草原带一荒漠带 1 2 3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16、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的区域。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定义考查。学生只要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知识点即可作答。 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矿产资源是属于:( )

17、 A非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 D常规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按照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其中矿产资源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常规知识考查。学生只要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即可作答。 图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下列关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人们可以通过建设大型水库来解决任何一个地方的供水困难 B从经济效益上考虑,饮料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可降低成本 C古代文明发祥地多在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人们沿河和沿湖发展 D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答

18、案: A 试题分析:现代人们可以通过建设大型水库来解决任何一个地方的供水困难,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修建水库可以暂时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状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这种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常识性题目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细心分析就不会误答。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从 到 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小题 2】从 到 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海陆分布 C海拔 D水分

19、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从 到 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小题 2】由图可知,从 到 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示意图联系课本知识即可作答。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表现 分布 例子 水 平 地 带 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均 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更替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

20、20度南北方向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使水分递减 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海岸方向方向更替 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 A纬度地带性 B非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考点:本题考查非地带性规律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明确非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即可作答。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

21、响,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读图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回答题。 【小题 1】自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 A波动下降 B波动上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小题 2】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则 ( ) A臭氧空洞扩大 B酸雨出现频率增多 C气象灾害频发 D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自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波动上升。 【小题 2】全球气候变暖对地表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考点: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22、点评: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难度居中。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波动上升,在这里不能回答持续上升。( 2)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知识小结】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大面积毁坏森林。 (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岸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 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 全球气候变暖的解决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加

23、强国际间的合作; 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地形 交通 气候 经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 100E 130E之间,该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从气候带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故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爱自然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自然这两个字,否则易误选社会经济因素。 读图 “某年 11月 26日 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 ”,完成题。 【小题 1】此时甲地的天气特点是( ) A低温阴雨 B寒冷干燥 C风雪交加 D晴暖无风

24、【小题 2】图示时间北京市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题干 “某年 11月 26日 02时地面天气形势图 ”,可知这是冬季,图示地区在亚洲高压控制下。甲地为高压中心,天气特点是寒冷干燥。 【小题 2】判断风向,要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蓝色箭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近地面的风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与等压线有夹角,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图中红色箭头即为风向。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及风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

25、的关键是:( 1)明确甲地处于冷高压控制下。( 2)知道风向的判断方法。 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 ) 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 C低压 (气旋 )天气系统 D高压 (反气旋 )天气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降温,升压,转晴。暖锋与天气。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过境时出现阴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变晴气温变高,气压变低。低压 (气旋 )天气系统是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高压 (反气旋 )天气系统空气下沉,温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考点:本题考

26、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各天气系统控制下对应的天气特征。 【规律技巧】 1、冷锋、暖锋与天气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

27、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 蒙古高压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即可轻松作答。 【规律技巧】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气候类型 主要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数值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

28、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 100之间 最冷月均温 15 以上;年均温 26 左右;年降雨量2000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 100200之间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750 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北纬 100250大陆东岸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 200 300大陆内部、西岸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200mm以下 亚热带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

29、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图 “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 A 地月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根据天体系统组成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等级。 点

30、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特点。只要掌握了天体系统的特点与级别就不会答错啦。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 A没有大气层 B有自转运动 C有公转运动 D存在生命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同时地球也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所探测的宇宙环境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考点:本题 考查地球的特殊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区别即可轻松做题。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所探测的宇宙环境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这是由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自身的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图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维持地表温度,促

31、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 ) A重力势能 B太阳活动 C太阳辐射 D风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十分巨大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对维持地表温度,为人类提供能量、提供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典型的地理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只要掌握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即可答题。 【规律方法】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因素; 地势高低; 天气状况。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2、如下: 对地理环境 太阳直 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与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关 ,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对生产、生活 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提供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古代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显然古代的动植物固定了太阳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站来提供能量 不利影响 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诱发沙尘暴 B维持地表温度 C产生潮汐现象 D干

33、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的类型有黑子和耀斑 ,一般周期约为 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磁场,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同时同纬度发生,只有极夜能看到)等。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规律方法】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典例 防御 影响地球气候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 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

34、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扰乱地球电离层 人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干扰地 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 “磁暴 ”现象。 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淡绿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叫极光。 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A 12小时 B 23小时 56分 4秒 C 24小时

35、D因地而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24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24小时,也被称为一个太阳日。 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 15o每小时。广州纬度比北京纬度低,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考点

36、:地球自转的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需掌握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规律即可轻松做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 15o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 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 B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中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为岩石圈。地球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37、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需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圈层间的相互联系即可。解答本题还需注意地壳的位置。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包括地壳。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 答案: B 试题分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岩石圈的范围。学生只需掌握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即可轻松答题。 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云量对气温的影响分白天和夜间两种情况。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多(吸收、

38、反射、散射多),故气温偏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多云、阴天时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保温作 用即可正确分析该题。 【知识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其吸收而增温,然后它再以辐射、对流的方式向高层大气传送热量。所以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39、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热增温后,也向外进行辐射,叫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一小部分向上,散失到宇宙空间;其余绝大部 分是向下的,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把从地面辐射中获取的热量还给了地面,所以说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热增温后,也向外进行辐射,大气辐射中一小部分向上,散失到宇宙空间;其余绝大部分是向下的,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把从地

40、面辐射中获取的热量还给了地面,所以说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晴朗的夜里云层较薄或稀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出现霜冻。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原理即可作答。 【规律技巧】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 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大部分的地面辐射被其吸收而增温,然后它再以辐射、对流的方式向高层大气传送热量。所以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热增温后,也向外进行辐射,叫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一小部分向上,散失到宇宙空间;其

41、余绝大部分是向下的,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气把从地面辐射中获取的热量还给了地面,所以说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城市的雾比郊区多,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大气中含有较多的:( ) A水汽 B二氧化碳 C固体杂质 D气温较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城市里的废气排放量要比一般空旷原野的大,而空气流通却比一般空旷的原野弱,因此,大量的尘埃就相对集中地漂浮在城市上空。这些尘埃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形成雾气而降低了城市里的能见度。在有风的环境中或者日照良好的情况下,空气因风或受热而流动,促使尘埃散开,于是雾就消散了。 考点:本题考查雾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固

42、体杂质的作用。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 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

43、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所以,雾的成因是水汽(冷却的)和凝结核,凝结核一般是空气中微小颗粒如尘埃。再说如果只有水汽,那只能形成云;只有二氧化碳,除了温室效应啥都产生不了。 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各类岩石只有经过沉积环境才能变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熔融环境才能变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变质环境才能变为变质岩。故本题选 D。 考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点评: 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是本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方向。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即可轻松做题。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

44、判断时牢记以下 “窍门 ”,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四是各类岩石只有经过沉积环境才能变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只有经过熔融环境才能变为岩浆岩 ;各类岩石只有经过变质环境才能变为变质岩。五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变质岩和沉积岩之间的作用是可逆的,岩浆和岩浆岩之间的作用也是可逆的。 富士山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图中地质作用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富士山是日本的一座活火山,山顶岩石属于岩浆岩,故富士山

45、顶部岩石的形成过程应与图中 地质作用相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 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小明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拍照时间为 8时 15分(北京时间),此时东京(东九区)正值( ) A正午 B晚上 C上午 D下午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明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于 8时 15分(北京时间)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由于东京(东九区)处于北京(东八区)的东部,根据时区换算 “东加西减 ”

46、的原则此时东京(东九区)正值上午 9时 15分。 考点:时区换算的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情景设置考查时区换算。 【方法技巧】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 7.5) 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 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 130 7.5) 15 9.2,取整数 9,舍去余数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 -小时区数)

47、 1 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 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 1 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 12-东时区数)( 12-西时区数) 1 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 -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 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 -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

48、间。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 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小题 2】 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该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 【小题 2】 风带是北半球的西风带,该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即可轻松作答。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从数量上看, AB的原因是( ) A大气对 A具有削弱作用 B 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 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 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小题 3】在图中,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A辐射 A减弱 B B辐射增强 C 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