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并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中 MHC-II分子是一种特异性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 a)形成抗原 -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抗原 a能被 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图中所示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细胞 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 D细胞 只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试题分析: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图中附着在粗面内质网表面的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细胞 是效应 T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细胞 为吞噬细胞,
2、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 点评:细胞免疫过程: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 ) 物种多样性 种群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 AA基因型的频率为 40%, 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60%, aa基因型 (致死型 )的频率为 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
3、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A基因型的频率为 40%, 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60%, aa基因型 (致死型 )的 频率为 0,则 A基因频率为 70%, a基因频率为 3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 AA基因型频率为 70%70%=49%, Aa 基因型频率为 230%70%=42%,aa基因型频率为 30%30%=9%,而 aa基因型的个体致死,所以 AA基因型的个体占 49%( 49%+42%) =49/91。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埃及
4、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 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 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 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斑蚊的抗药性在增强。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斑蚊已经发生了变异,有的斑蚊不能抗杀虫剂,有少数斑蚊能抗杀虫剂。使用杀虫剂后,杀虫剂对斑蚊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没有抗药性的斑蚊被淘汰,具有抗药性的斑蚊保留下来,这些斑蚊再将抗
5、药性变异遗传给后代,使后代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C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
6、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后,生物就发生了进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故选 C 考点:
7、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熟记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的相关内容,弄清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掌握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等。 萤火虫的荧光素基因转入烟草植物细胞,获得了高水平的表达。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萤火虫与烟草植物的 DNA结构基本相同 萤火虫与烟草植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烟草植物体内合成了荧光素 萤火虫和烟草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萤火虫与烟草植物的 DNA能够进行重组,说明不同生物的 DNA结构基本相同;萤火虫的荧光素基因能在烟草植物细胞中表达,说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由题干信息 “获得了高水平的表达
8、”可知烟草植物体内合成了荧光素;萤火虫和烟草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都是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合成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江苏某农科所通过下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a、 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要获得 yyRR, 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 a过程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幼苗( yR属于单倍体,高
9、度不育,没有种子), a过程所在的育种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过程表示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其所在的育种过程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c过程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所在的育种过程称为多倍体育种, 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法。 点评:本题结合育种流程图,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理解层次。 下列人群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得过乙型脑炎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后天肢体残疾的待婚青年 D亲属中有过先天性畸形的待婚青年 答案: D
10、试题分析:乙型脑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是遗传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肝炎是传染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后天肢体残疾是由外因引起的,不是遗传病,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先天性畸形可能属于遗传病,故需进行遗传咨询。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预防。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 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 取营养物质 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不
11、属于内环境;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胃与外界直接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CO2、血红蛋白、 H 、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 H2O C Na 、 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 、载体、氨基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A中血红蛋白和 B中呼吸氧化酶都分布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D中载体分布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
12、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和成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 2、 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 4中含有合成物质 a的基因 C 、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物质 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 1、细胞 2、细胞 3、细胞 4、细胞 5 分别是吞噬细胞、 T 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物质 a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 T细胞和 B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以上 5种细胞都含有合成物质 a的基因。抗原被传
13、递的过程要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发挥作用,所以 、 过程都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 点评:体液免疫过程: 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 a、 b、 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 中的放射量。4d后,向 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 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 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 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 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14、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 a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许曲线图:前两天因碘被吸收利用,放射性下降;两天后血液中放射性上升是合成的带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的缘 故;第四天注射不同物质,曲线发生变化,向 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曲线下降;向 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加快,曲线上升;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自身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无影响,起对照作用;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现象与 b相同。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
15、节。 点评: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迁移应用 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
16、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的相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归纳总结下丘脑的相关知识。 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胰岛 B细胞受损 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鼠。胰岛 B 细胞受损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鼠;甲状腺激素不参与血糖的调节,所以甲状腺被切除后,血糖浓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也
17、会使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鼠;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是胰高血糖素无法发挥作用,这样会使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鼠。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激素 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 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激素 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激素 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靶细胞识别激素
18、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激素Z是 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是血糖浓度升高。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下图甲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甲 乙 A图中靶细胞 1对靶细胞 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B图中结构 1的末鞘与靶细胞 1合称为效应器 C图中 结构与 的形成有关, 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 D若图
19、中靶细胞 1为胰岛 B细胞,则靶细胞 2一定是肝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图中靶细胞 1产生的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 2,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故 A正确;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选 B;乙图中 是高尔基体, 是神经递质,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所在的位置是突触间隙(组织液),属于内环境;胰岛 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等组织细胞变成脂肪,可见 靶细胞 2不一定是肝细胞。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考查体液调节和
20、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 大脑 小脑 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语无伦次是大脑受影响所致,因为语言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呼吸急促是脑干受影响所致,因为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行动不稳是小脑受影响所致,因为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点评: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 1)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 3)下丘脑:下丘
21、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下列有关神经 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 S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兴奋在突触间隙是通过体液运输的,速度较慢,所以
22、突触的数目越多,反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大脑皮层语言中枢中的 S区受损后,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如图为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和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 H,隐性基因为 h)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就乙病来看, II1、 II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 II1、 II2产生的基因型为 aXH的生殖
23、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C II1、 II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为 1/8 D两种病的相同特点都是来自于基因重组 答案: C 试题分析: 3 4II 2,无中生有为隐性,女患父不患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 X染色体遗传,又 3II 2男患者的女儿不患病 乙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就乙病来看, II1、 II2基因型分别为 XHY、 XHXh。 II1生殖细胞是精子细胞,在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细胞的过程中,线粒体部分丢失,所以II1、 II2生殖细胞的核 DNA相同,但细胞质的 DNA不同。据以上条件, II1基因型为 AaXHY, II2基因型为 aaXHXh,则其后
24、代两病兼发的概率为 (1/2) (1/4)= 1/8。两种病的变异来源都是基因突变。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关于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时最好选取多基因遗传病 B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 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100% D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便于调查和统计,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的有
25、效性,调查的个体数应足够多,而不是患者足够多;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100%;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 点评: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应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调查发病率时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时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调查。 在信使 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 G与 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 ) A 3个氢键 B -脱氧核糖 -磷酸基 -脱氧核糖 - C -核糖 -磷酸基 -核糖 - D -磷酸基 -核糖 -磷酸基 - 答案: C 试题分析:
26、mRNA是单链结构,所以相邻碱基 G与 C之间是通过 “-核糖 -磷酸 -核糖 -”连在一起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 RNA的结构。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用 15N 标记含有 100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个,该 DNA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 A含有 15N 的 DNA分子占 B含有 14N 的 DNA分子占 C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 16个 DNA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1个被 15N 标记的 DNA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次,共得到个 24=1
27、6个 DNA分子。根据 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这 16个 DNA分子中有 2个 DNA分子的一条链是 15N,另一条链是 14N,其余 14个 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 14N。由此可见, 16个 DNA分子都含 14N(比例是 100%),含有15N 的 DNA分子数为 2(占 1/8)。根据有关公式可求出该 DNA分子中含 40个A,复制 4次需 A的数量 (24-1)40 600个。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DNA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有一定难度。 将精原细胞的一个 DNA分子用 15N 标记,并提供 14N 的原料,则该精原细胞产生
28、的四个精子中没有放射性同位素 15N 的有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 DNA发生了一次复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一个被 15N 标记的 DNA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中复制 1次形成两个 DNA分子,这两个 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 15N,另一条链含 14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这两个 2个 DNA分子也分开并平均分配到 2个精子中。故 选 C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
29、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 4个子代 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 A-T、 G-C、 C-G,推测 “P”可能是 (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4个子代 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 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 1条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 4个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 DNA分子和异常的 DNA分子各占 1/2,因此含有 G与 C、C与 G的 2个 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 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 DN
30、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 GC 或CG ,因此 P可能是 G或 C。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碱基组成如下图,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 ) A T2噬菌体 B大肠细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酵母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 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数量总是等于嘧啶碱基数量。由图可知,该生物遗传物质中的嘌呤碱基数量与嘧啶碱基数量不相等,说明该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或 DNA。 T2噬菌体、大肠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双链 DNA,只有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31、。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生物的遗传物质。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考生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关于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 35S和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噬菌体繁殖利用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加上独立生存,所以无法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和进行标记;用标
32、记过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可能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噬菌体便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使分离后上清液含有噬菌体,干扰实验;用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噬菌体繁殖利用的原料(如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均来自细菌。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 查考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理解掌握情况,属于理解层次。 艾弗里和同事用 R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
33、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 S型 R DNA(经 DNA酶处理) R型 A. 不能证明 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说明 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和 说明 S型菌的 DNA是转化因子 D. 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 、 组相比较可知 DNA是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 组可进一步证明 DNA是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 DNA水解产物都不是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故 A错、 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 B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点评
34、:本题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 B 试题分析:遗传因子只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孟德尔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将 DNA 和蛋白质彻底分离,而肺炎双球转化实验中 DNA和蛋白质并没有完全分离,所以噬菌体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沃森和
35、克里克提出的 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嘌呤数总是等于嘧啶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故选 B 考点:本题考 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历程。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遗传物质的一些经典实验的结论和方法,属于了解层次。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
36、起始多次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见,甲为 DNA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反方向的物质合成,各生成两条子链,符合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乙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各生成一条单链,符合转录的过程特点。因此,甲为半保留复制,乙为转录,甲产生双链核酸分子,乙产生单链核酸分子,故 A错;细胞核 DNA复制、转录都在细胞核内,叶绿体(线粒体)的 DNA复制、转录在叶绿体(线粒体)中,故 B错; DNA复制、转录时都需要解旋酶,故 C错;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一次,但可以转录多次,形成多个 mRNA,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复制和转录。 点评:本题结合 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图 ,考查考
37、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比较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可以确定色氨酸的密码子是 ( ) DNA分子 C G 信使 RNA G 转运 RNA A 氨基酸 色 氨 酸 A ACC B AGG C UCG D UGG 答案: D 试题分析: mRNA上决定 1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 1个密码子。mRNA的密码子和 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据表可推知色氨酸的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为 U。该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为 G,模板链是 DNA上面的一条链,可知第二个碱基为 G。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的识记能力和推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有关
38、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 C染色体数目变异无法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二倍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所以其染色体数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如图所示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 (
39、) A染色体 1、 2、 4、 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 3、 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 D果蝇的基因组可由 1、 2、 3、 6、 7的 DNA分子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是由体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而 1和 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 A错; 3和 6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 B错;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 X遗传,所以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故 C 错;由于 X、 Y 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因此果蝇的基因组由 1、 2、 3、 6、 7的 DNA分子组成。故选 D
40、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的概念、基因重组、伴性遗传、染色体组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判断能力。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由图示可知:细胞癌变是 4处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发生突变的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故不是等位基因;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
41、的;上述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传递给子代,若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传递给子代,但不是一定传给子代。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结肠癌为素材,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顺序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 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表示同源染色体
42、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交叉互换后,在原来的位置可能会换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可导致丁的形成;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是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交换,因此易位后原位置的基因被换成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可导致戊的形成。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重复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点评:本题结合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图,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表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 是 ( ) 生物种类 细胞结构 遗传物质的 核苷酸种类 变异来源 A.HIV 无 4 染色体变异 B.根瘤菌 原核细
43、胞 8 基因突变 C.豌豆 真核细胞 8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D.果蝇 真核细胞 4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 HIV是病毒,无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根瘤菌和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都是 4种,即 4种脱氧核苷酸。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变异来源。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归纳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44、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故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低渐可以诱导染色体加倍,所以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细胞在解离的同时被杀死,在显微镜下不可能看到动态过程;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 AaBb; 若 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
45、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和 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 DNA是由一条 DNA复制而来,肯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该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以及 B所在的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未知,所以无法判断该植株及配子的基因型,故 错、 正确。该细胞在分裂前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即精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则亲代体细胞有 4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故 正确;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故 错。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
46、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 A均为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均为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图中的 “a”基因是从 “无 ”到 “有 ”,属于基因突 变;乙图中的 A、 a、B、 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图,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引起生
47、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 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果蝇的白眼 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人类的色盲 玉米的高茎皱叶 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 和 都属于基因突变; 和 属于基因重组; 属于染色体变异。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属于容易题。 综合题 下图为人体某种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 1)图中过程 是 ,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 酶进行催化。 ( 2)若图中
48、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 “ 丝氨酸 谷氨酸 ” ,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 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 AGA、 CUU,则物质 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 c、 d为物质 b的两端,核糖体在物质 b上的移动方向是 ( “由 c到d”或 “由 d到 c”)。 (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 。若两种基因所得 b的长度是相等的,则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中发生 方式突变而来。在细胞中由少量 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 。 答案:( 1)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2) AGACTT 由 d到 c (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等位基因 碱基对的替换 一个 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同时合成多肽链。 试题分析:图中 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是转录过程,该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同时还需要 RNA聚合酶进行催化。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 “ 丝氨酸 谷氨酸 ” ,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 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 AGA、 CUU,则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