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59.12KB ,
资源ID:34864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8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文学家计量 “可见宇宙 ”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 ) A米 B千米 C纳米 D光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宇 ”代表空间, “宙 ”代表时间, “宇宙 ”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由于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十分有限。从此种意义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140亿光年。可见宇宙的空间也是很大的,所以只能用单位距离较大的光年计量。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宇宙空间无限性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宇宙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气

2、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 A 试题分析: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故 A选项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的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故 B错误;副热带低气压带是来自低纬的西风与来自高纬的极地东风相遇低纬的西风被迫抬升,形成极锋;极地地区由于受热少,气流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

3、述是( ) A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其移动方向与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由于南北半球夏季和冬季的差异,故 A错误;北半球夏季直射点北移,冬季南移故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一致;所以 B正确,C错误;元旦后直射点向北移动即低纬所以气压带、风带向低纬移动,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直射点的移动、季节的变化、气压

4、带风带的移动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低纬度地区,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 乙丙两地地方时相同 丙丁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乙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一年中甲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夏至日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均达到最大值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高低纬的划分是以 30和 60度的纬线为界的, 030 度为低纬,3060 度为中伟, 6090 度为高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有两条分界线,即 2

5、0W和 160E 。 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据经纬网图可读出甲( 40N,20W)为北半球中纬,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乙( 20N,10E)在北半球低纬,东半球;丙( 20N, 100W)在北半球低纬,西半球;满足题意为正确选项;丁( 60N, 100W)在北半球高纬,西半球;故选 C。 【小题 2】同一经线的地方时相同故 正确, 错误;同一纬度的昼夜长短相同故 正确, 错误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的任意纬度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为 4652;赤道致南北回归线的任意纬度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为:当地纬度 2326甲乙为南北回归线到南

6、北极圈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为 4652,故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经纬网图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经纬网判读的相关知识。 【方法指导】判断昼夜长短的规律: 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受不同季节的影响。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冬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点 【小题 2】当北京地区太阳天顶角由最小开始变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

7、南半球,开始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开始向南移动 C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D地球靠近近日点附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如图所示太阳天顶角是天顶与某日太阳的最大高度时的夹角,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小题 1】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即太阳高度为90度的地区,只有太阳直射点处的太阳高度为 90度即南回归线。故选 B。 【小题 2】北京地区太阳天顶角最小时,也就是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 6月 22日前后,此后直射点将向南移,公转速度将逐渐变慢,直到 7月初(远日点) ,故选 C。 考点:本

8、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直射回归运动、季节、及公转速度的变化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太阳直射回归运动、季节、及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 该图为 “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 ”,图中 4代表沉积岩。分析完成问题。 【小题 1】 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小题 2】指向 3的箭头 b代表的是 ( ) A上升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小题 3】下面四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指向 4的箭头作用形成的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9、 试题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为岩浆, 2为岩浆岩, 3为变质岩, 4为沉积岩; a为上升冷却凝固, b为变质作用 。 【小题 1】据结构图所示 1只能生成 2,而其他物质都可以形成 1,故 1代表岩浆。 所以选 D。 【小题 2】据上述分析 , b为变质作用 。故选 C。 【小题 3】指向 4 的箭头应为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

10、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A、 B、 D为内力作用, C为外力作用。故选 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利用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进行推导。 【指点迷津】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 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 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 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这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了沉积岩。 【规律技巧】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判读岩

11、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 “起点 ”,也是三类岩石的 “归宿 ”,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 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 A向西北飘扬 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南极中山站常年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的影响即东南风。由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故物体的飘

12、向与风向相反,所以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西北飘扬。故选 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风带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风带的风向。 假设黄赤交角为 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第 24题,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引起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引起一些地区有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都是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故选 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

13、难度系数较低,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当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全年最高温时,北太平洋上强大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 A冰岛低压 B亚速尔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全年最高温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形成强大的气压中心 -夏威夷高压,故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海陆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规律技巧】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规律

14、 由于海陆分布等影响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7月份,大陆增温快, 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增温慢,水温低于陆温相对形成高气压; 1月份,大陆降温快,形成高气压,同纬度海洋降温慢,水温高于陆温相对形成低气压。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中 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 30S以南的地区, 气压带基本上呈带

15、状分布。 近地面风向是( )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如图所示。故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近地面的风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力与风向的关系知识。 【方法指导】三种力与两种风向的规律: 三种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

16、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 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其方向为: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其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 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

17、减小风速。 两类风即高空风和近地风 . 高空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图。 . 近地风: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如右图。 注意:在判断风向时,一 定要审清题意,看是高空风还是近地风。 该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 A A点比 B点气压低 B C点比 B点气压低 C D点比 A点气压高 D C点比 D点气压低 答案:选 B。 试题分析:据图示两条曲线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面)在垂直方向由于空气密度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所以气压总是近地面高于高空。在同一水

18、平面等压线凸向高空为低值,相反为高值。所以图中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为:ABCD ,故选 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的高低判断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气流、气压、等压线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B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C地月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D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如图所示,最高层次的是总星系,然后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

19、,太阳系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 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最小层次的是地月系。故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有层次性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该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沙洲,最终沙洲可能连接的河岸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纬度可判读左图纬度向北递增所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图纬度向南递增所以该河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据图河流流向,左河流 岸为沉积岸, 为侵蚀岸,沙洲降与 岸连接。右河流 岸为沉积岸, 为

20、浸蚀岸,沙洲降与 岸连接。故选 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纬度的变化规律和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有关的地理规律。 【方法指导】做此类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纬度 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河流流向; 根据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规律判断侵蚀岸与沉积岸,侵蚀岸被冲刷,沉积岸泥沙沉积。 判断沙洲形成的地点。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既有其本身的

21、内因也有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外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稳定的提供光和热 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 件:温度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 15C。生命必需条件;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 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故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 答

22、案: B 试题分析: 第 5题,地球上的能量来源有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心引力形成的重力能、地球外部的其他星球的引力(引潮力)、太阳的辐射能、而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故选 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的能量来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不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地球上能量的来源,为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循环的学习作准备。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过去 24小时空间天气综述: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 ,并且观测到一次 C2.0级耀斑。 材料二: 2011年 8月 9日北京时间 16:05爆发一次

23、 X7.0级的软 X射线耀斑,我国大部分地区短波吸收增加,对短波通信会产生严重影响,预计该影响会持续半小时左右。 【小题 1】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 ( ) A 1年 B 11年 C 76年 D 60年 【小题 2】材料一中,观测到一次 C2.0级的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 【小题 3】材料二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 ( ) A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B使地球极昼极夜现象范围扩大 C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D使地球两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光球层、

24、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三层的特点是:由里到外,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越来越小。 ( 1)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最主要的有: 光球层:黑子(标志,变化周期 11年) 色球层: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日冕层: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 80-500千米高度)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

25、影响。 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小题 1】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 11年,故选 B。 【小题 2】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故选 B。 【小题 3】根据材料二中 “我国大部分地区短波吸收增加,对短波通信会产生严重影响 ”说明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 80-500千米高度),故选 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关于经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以 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

26、递增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 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递增 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度的划是以本初子午线( 0o)为界以东的是东经,向东度数增加,以西为西经,度数向西递增。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为大小相等的半圆。纬度是以赤道为界划分的以北的是北纬,度数向北递增,以南的是南纬,度数向南递增。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为大小不等的圆。故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经纬度和经纬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

27、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位置是 ( ) A北纬 23o26,东经 180o B北纬 66o34,东经 160o C南纬 23o26,西经 180o D南纬 66o34,西经 20o 答案:选 B。 试题分析: 东西半球的划分有两条分界线,即 20W和 160E 。 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故某点位于 160E。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应位于极圈上南北纬 66o34,五带的划分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划分的 ,如图所示,故某点位于北纬 66o34。故选 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极昼极夜现象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

28、,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划分。 该图中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高空形成低气压,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 气压差,促使近地面的大气由受冷地区向受热地区的水平运动,高空的大气由受热地区向受冷地区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据上述分析 A选项正确, B为

29、山谷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 “加热炉 ”,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 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 “加热炉 ”变成了 “冷却器 ”,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故 B正确。白天,地表受太

30、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 ,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形成低层海风的热力环流。故 C错。据图可知 D正确。 所以 11选 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灵活掌握热力环流 的相关知识。 综合题 读 “太阳光照图 ”(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 EF 线为 (晨、昏

31、 ) 线。( 2分) ( 2)该日, A、 B、 C、 D、 E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0o的是 。 D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_点。( 2分) ( 3)该日 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度。( 2分) ( 4)该日, C点的昼长为 _小时。 ( 2分) ( 5)在图中绘出太阳光线。( 2分) 答案:( 10分) ( 1)冬至 晨 ( 2分) ( 2) E 6 ( 2分) ( 3) 66.5 ( 2分) ( 4) 8 ( 2分) ( 5)绘图:阳光从昼半球一侧照过来,且与晨昏线垂直。 (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据图北极圈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故为节气为冬至 ;用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

32、向,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相反为昏线)可判断 EF 线为晨线。 第( 2)题,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0o即说明该地刚刚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为刚刚出现极夜的地区,故 E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 0o。 D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日出 6点,日落 18点。所以 D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6点。 第( 3)题, D地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差(纬度间隔),可得: 90-( 2326-0)6634。 第( 4)题,此刻, C 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该侧视图被经线平分为 6 等份,每等份 30, C 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

33、 点)的东侧 30的经线上,所以 C点的地 方时为 8时,即 C点 8点日出,晚于 6点两小时,日落也会早于18时两小时,即 16时日落。可计算昼长为 168=8 时。 第( 5)题, 。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晨昏线、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光照图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综合性较强,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晨昏线、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光照图的相关规律。 图中 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1分 ) ( 1) 在图中用平行箭头画出太阳光线,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 2) 若 A点位于 0经线,此时北

34、京时间为 时。 ( 3) A、 B都位于 线(晨线或昏线)上;图中太阳高度大于 0的点是 ; F地物体日影朝 方向。 ( 4) A点的昼长为 小时, E点的夜长为 小时。 ( 5) A、 B、 E三点按时刻由早到晚排列依次为 , C、 D、 E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答案:( 11分)( 1)画图略( 2分) ( 2) 14( 2分)( 3)晨( 1分); D( 1分); 东南( 1分)( 4) 12( 1分) ; 0( 1分) ( 5) ABE( 1分) ; DCE( 1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图中 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要求画的图为北半球上空俯视

35、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故如图所示 。 第( 2)题, A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该地的地方时为 6时,及 0经线为6时,此时北京时间(东经 120)的地方时为:( 120-0) 15=8小时。6+8=14时,即此时北京时间(东经 120)的地方时为: 14时。 第( 3)题,该图为北半球上空俯视图,图中 AEF弧线是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跨过 AE弧线进入昼半球,故 A和 B点都在晨线上。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夜半球上小于零。 此时,只有 D点在昼半球上,故 D点太阳高度大于零。 F地此时在昏线,正值日落,北半球夏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落西北,日影与之相反即日影朝

36、向东南。 F地 第( 4)题, 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故 A点的昼长为 12小时。 E点位于北极圈上,此时为北半球夏至, E点出现极昼故夜长为 0小时。 。 第( 5)题,越向东时刻越早,(不考虑日期变更) A、 B、 E三点安东到西为A、 B、 E,故 A、 B、 E三点按时刻由早到晚排列依次为 ABE。 自转线速的变化规律为:纬度越高自转线速越大,赤道最大,极点为零。同纬度地势越高自转线速越大, C、 D、 E 三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 DCE,故 C、D、 E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DCE。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系数较

37、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规律。 读图 “全球板块示意图 ”,回答问题。( 10分) ( 1)关于板块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消亡边界经常形成海岭和海岸山脉 C板块 “漂浮 ”在软流层上不断运动 D板块生长边界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 2)喜马拉雅山位于 (数字)即 板块与 (数字)即 板块的 (生长 /消亡)边界上。( 5分) ( 3)安第斯山脉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的 (生长 /消亡)边界上。( 3分) 答案:( 10分) ( 1) CD ( 2分) ( 2) 1 亚欧 4 印度洋 消亡

38、 ( 5分) ( 3)南极洲 美洲 消亡 ( 3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而 “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中的地壳说法是错误的。而是软流层之上的岩石故 A答案:错误。板块消亡边界在 洋中往往形成海岭,在陆地经常形成褶皱山系,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交界形成海岸山脉或陆缘岛弧。故 B答案:错误。板块运动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

39、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故 板块 “漂浮 ”在软流层上不断运动 说法正确。板块生长边界由于张裂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D答案:正确。 第( 2)题,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由于挤压、抬升形成。 第( 3)题,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上,属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俯冲边界形成的海岸山脉。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边界、位置、形成的地形等相关知识。 该图左图为某日某时昼夜分布情况,斜线区为黑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

40、( 1)根据左图的昼夜分布情况,在右图(以极点为中心)中画出晨昏线,用斜线区表示黑夜部分,并标注相应的经纬度。( 4分) (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2分) ( 3)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分别是: 今天: ; 昨天: 。 ( 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靠近 日点(近或远),公转速度逐渐 (加快或减慢)。 答案:( 10分)( 1)画图略( 4分) ( 2) 120W, 2326N ( 2分) ( 3)今天:从 60E向东至 180( 1分) 昨天:从 60E向西至 180( 1分) ( 4)远( 1分) ; 减慢( 1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光照图转绘是较难的题型

41、。 【指点迷津】画图关键注意以下步骤: 判断转绘的图的类型。该 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 在原图中找信息,主要找关键的点,即切点、交点的经纬度坐标;关键的线,零时经线、 12时经线、晨昏线;及极昼极夜区。本题据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的切点为西经 120南极圈、赤道上的两交点为:东经 150和西经 30。 画晨昏线,连接一切点,两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确定昼夜半球,根据出现极昼极夜的信息画出昼夜半球。夜半球用阴影表示(根据题目要求画) 第( 2)题,据左图东经 60平分夜半球,所以为 0时经线,其与 12时经线为同一经圈,故直射点的经度为西经 120,晨昏线相交于极圈,且北极圈

42、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所以直射在北回归线,综上所述,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326N, 120W)。 第( 3)题,日期界线有两条,即自然日界线 0时经线,其以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人文日界线大致与 180重合,其以西为今天,以东为昨天;图示时刻 ,东经 60平分夜半球为 0时经线,所以东经 60向东到 180为今天,东经 60向西到 180为昨天 。 第( 4)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向经单位时间所扫过得面积相等。所以, 7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慢;一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快 据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6 月 22 日前后,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此后公转速度还会变慢,直到 7月初达最慢。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并找到突破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