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胞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 3 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 30 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
2、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例如,培养基中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 C: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 /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 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 477万,霉菌数约为 23.1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考点:微生物分离和培养 点评:本题为选修 1
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有一定难度。 下列过程在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 A供体动物和受体动物进行免疫检查,防止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B用激素对供体动物做超数排卵处理 C对供体、受体动物进行选 择,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冲卵后,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供体和受体在移植时一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这是自然界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错误。 B.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动物做超数排卵处理;正确。 C. 供体母牛和公牛一定要是良种,并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正确。 D.冲卵后,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应该是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正确。 考点:胚胎移植。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
4、用能力。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 -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 -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A基因治疗技术 B胚胎干细胞技术 C单克隆抗体技术 D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 采用胚胎干细胞技术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定向改善免疫能力,基因治疗技术可以从基因水平对老年痴呆进行治疗,而胚胎移植技术则不能治疗老年痴呆,正确选项为 D。 考点: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
5、是 A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 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C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 D外源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到它的近亲作物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 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花粉杂交,造成基因库的污染。克隆技术还不成熟,克隆人会带来社会伦理问题等,所以我国反对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选 B。 考点: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B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C如转基因植物的外
6、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D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杀死无抗性昆虫,对昆虫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所以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错误。 B、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可以表达;错误。 C、来源于自然界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可能 破坏原有的基因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外源基因也可能通过花粉传播,所以转基因技术存在着安全性问题;错误。 D、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到油菜的染色体后则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正确。 考点:转基因植物。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环
7、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地球上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0,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虽然很小,但数量巨大,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比陆生植物吸收的 CO2还要多。所以当环境污染导致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后,必然会使大气中的 CO2浓度升高;选 A。 考点:温室效应。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
8、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选 D。 考点:生态工程的原理。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9、: 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 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选 C。 考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但是学生容易忽略。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效应 T细胞与癌细胞的特点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制备过程中需要动物细胞 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正确。 B杂交
10、瘤细胞具有效应 B细胞与骨髓癌细胞的特点 ;错误。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再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才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错误。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正确。 考点: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B在果汁生产中加入果胶酶,它能分解果胶和纤维素而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C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 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D DNA连接酶能使两个 DNA片段通过形成氢键而连接起来 答案:
11、 AC 试题分析: A.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正确。 B.在果汁生产中加入果胶酶,它只能分解果胶而可使果汁变得澄清;错误。 C.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 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正确。 D.DNA连接酶能使两个 DNA片段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键而连接起来;错误。 考点: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的培养。 答案: CD 试题分析: 受精卵形成后进行有丝分裂,第二次卵裂结束时,最多有 4个细胞带放射性;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取胚胎细胞制片观察,如果细胞分裂结束或处于分裂间期,则看不到染色
12、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卵黄膜 考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植 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均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D某种植物细胞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 CD 试题分析: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或动物细胞融合;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可去除植物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可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
13、物细胞融合技术均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前者培育远缘杂种,后者最主要的应用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甲乙两个品种的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当于形成了异源四倍体,而常规的杂交形成的是二倍体;选 CD。 考点: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A PCR技术 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 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 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 培育单倍体植物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PCR技术 扩增核酸,不能用来扩增蛋白质;错误。 B杂交瘤技术 制备单克隆抗体;正确。 C电子显
14、微镜 观察叶绿体的基粒的亚显微结构;错误。 D花粉离体培养 培育单倍体植物;正确。 考点: PCR技术,杂交瘤技术,显微镜的使用,花粉离体培养。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常根据细菌群体的结构特征作为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B微生物最常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D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人类常根据细菌群体的结构特征作为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正确。 B.微生物最常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正确。 C.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只有
15、细菌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D.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培养和结构。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B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直接可与获能后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C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功能上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胰蛋白酶处理 卵裂球获得的细胞可直接移植到任何一个受体的子宫中继续发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 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是把胚胎干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直接由受体完成克隆动物的技术。这个过程
16、中,胚胎发育还受到卵细胞质中质基因的调控,还要受到受体环境的影响,故不可能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A选项不正确 .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还不具备受精能力,故必须进行体外工培养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才具有受精能力 ;所以 B选项错 .滋养层是囊胚外表的一层扁平细胞,将来发育成胚盘等结构,而内细胞团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二 者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项正确。胚胎分割时,若用切割针或切割发把胚胎均等分割后可将其直接移植到受体子宫中继续发育,但若采用酶处理将卵裂球中的细胞分散,则必须将其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子宫内着床发育;故 D项错。 考点:胚胎工程。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
17、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胚胎干细胞是从哺乳动物或人的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它可进一步分化发育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如下图所示为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过程,请问图中哪一段的细胞是胚胎干细胞 A囊胚 B内细胞 群 C血液组织干细胞 D各种血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内细胞群将来会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属于胚胎干细胞;选 B。 考点:胚胎干细胞的来源。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动物受精作用的实质是 A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B卵细胞的细胞核与精子的细胞核相
18、互融合 C精子的头部进入到卵细胞内 D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 经过减数分裂分别产生单倍体组的精子细胞和卵细胞,然后经受精过程形成合子,染色体组为 2N,所以受精过程的实质是:核的融合,遗传物质由 N2N的过程;选 B。 考点:受精作用的实质。 点评: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做啤酒、酸奶、果醋、腐乳所需要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酵母菌、醋酸菌、毛霉 B.酵母菌、醋酸菌、醋酸菌、毛霉 C.酵母菌、醋酸菌、醋酸菌、根霉 D 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毛霉 答案: D 试题分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
19、毛霉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转变成腐乳;选 D。 考点:传统的发酵技术的应用。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B动物细胞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 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常用的是液体培养基;错误。 C.固体培养基是
20、液体培养基添加凝固剂形成的,其他成分均相同;错误。 D.单个的微生物形体微小,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仪器才能看到,在固体培养基上用肉眼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错误。 考点:培养基。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醋时,不需要向发酵装置补充无菌空气 B制作腐 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制作泡菜时,要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 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制作果醋时,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需要向发酵装置补充无菌空气;错误。 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
21、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正确。 C.制作泡菜时,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型细菌,坛子加水密封可以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和其他杂菌并存,乳酸菌之间存在种内互助,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而和其他杂菌的关系是种间斗争,但是到发酵后期,其他杂菌被杀灭,大量乳酸菌繁殖;错误。 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菌种来源于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错误。 考点:传统的发酵技术。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蛋白质、核酸 的结构,影响其生命活动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答案: C
22、 试题分析: 高温杀菌可分为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原理是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灭杀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答案:选 C。 考点:高温灭菌的的原理。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抓住关键词高温,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请选出下列正确的取样培养操作步骤 土壤取样 称取 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 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吸取 0.1ml进行平板涂布 依次稀释至 10、 102、 103、 104、 105、 106、 107稀释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分离土壤中细菌时 ,应该选取土样 10克 ,然后加无菌水获得土壤浸出液 ,并进行不同倍
23、数稀释 ,最后将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 ,并分离和计数 . 考点:取样培养的步骤 .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左图,在右图的相关坐标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示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此过程中酵母菌消耗葡萄糖,产生酒精和 CO2。 CO2溶于水导致 pH 降低。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快速增长后处于稳定后期,随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环境的改变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最终导致细菌的数量下降 ;选 C. 考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24、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 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 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 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 DNA整合到细菌 DNA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工程 又叫 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A 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工程;错误。 B
25、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属于基因工程;正确。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 DNA发生改变,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错误。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 DNA整合到细菌 DNA上,无人为因素的基因重组,不属于基因工程;错误。 考点:基因工程的概念。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而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操作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的蛋白质分子 C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是两种完全不同 的工
26、程技术 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工程 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 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 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都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错误。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的蛋白质分子;正确。 C.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错误。 D.天然蛋白质合成遵循中心法则,而蛋白质工程是先确定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然后推测并合成相应的基因序列,过程与中心法则正好相反;错误。 考点:基因工程和蛋白
27、质工程。 点评:考查蛋白质工程的操作对象、基本途径以及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 AB、 Ab、 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 AB、 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 AB、 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 因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以 AB和 ab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Ab和 aB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但这 4个精子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为一个精原细胞经减
28、数分裂后,只能形成两种类型的 4个精子;选 B。 考点:减数分裂的结果。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 常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来 B甲、乙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而甲不会 C细胞培养应在含 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CO2的作用是调节细胞渗透压 D用该培养液再加上动物血清就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应该用胰蛋白酶处理;正
29、确。 B、肝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而癌细胞无接触抑制,能无限繁殖;正确。 C、应在含 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CO2的作用是调节 pH;错误。 D、动物细胞在克隆培养过程中,均需要加入血清营造细胞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正确。 考点:动物细胞培养。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可形成愈伤组织 C选择月季花粉进行培养的最佳时期为盛开期的月季 D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
30、细胞,称为愈伤组织;正确。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可形成胚状体;正确。 C.花粉发育过程中,只有单核期,细胞核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 (单核靠边期 ),花粉培养成功率高,因此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错误。 D.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错误。 考点:植物细胞工程。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A 种植物的细胞和 B 种植物细胞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如下图所示,将 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了杂种植株,则该杂种植株是 A二倍体;基因型是 DdYyRr B三倍体;基因型是 DdYyRr C四倍
31、体;基因型是 DdYyRr D四倍体;基因型是 DDddYYyyRRrr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细胞含 2套染色体组, B细胞也含 2套染色体组,但由于彼此属于不同种,染色体组彼此不同,故融合后产生的杂种细胞含有 4套染色体组,应属于四倍体,而基因型则是 A+B,故应为 DdYyRr;选 C。 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植物体细胞整合完成的标志是: A产生新的细胞壁 B细胞膜发生融合 C细胞质发生融合 D细胞核发生融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新的细胞壁产生标志植物体细胞杂交成功,与细胞内高尔基体有重要的关系;选 A。 考点:植物体细胞
32、杂交。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综合题 基因工程自 20世纪 70年代兴起后,发展迅猛,成果显著。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时,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 _ 。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 处理大肠杆菌,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可用标记的胰岛素基因片段作探针与 mRNA杂交,该杂交技术称为 _ 。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 mRNA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常用 _技术。 近 10年来, 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下图为 PCR原理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 1)基因工
33、程中,利用 PCR技术来 _, 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内也能完成 DNA的复制,但有所不同,图中 A过程称为 _,在生物体内需要 _才 能完成。图中 B 过程的完成需要 _等条件。 ( 2)若 DNA样品的长度为 100个碱基对,且 A占 15%,则完成三次循环,共需要提供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_个。 答案:( 13分)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分 ) Ca2+ 分子杂交技术 ( 1)扩增目的基因 解旋(变性) DNA解旋酶 样品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 Taq酶( 3分,漏 1个扣 1分); ( 2) 490( 2分) 试题分析: 利用大肠
34、杆菌生产人 胰岛素时,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转录出信使RNA,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 Ca2+ 处理大肠杆菌,使得受体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标记的胰岛素基因片段作探针与 mRNA杂交称为分子杂交技术。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 mRNA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常用抗原 抗体杂交技术。 ( 1)基因工程中,利用 PCR技术来扩增目的基因,图中 A过程称为解旋(高温变性),在生物体内需要 DNA解旋酶才能完成。图中 B 过程是低温复性,条件需要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脱氧核
35、苷酸、 Taq酶、一对引物等。 ( 2)若 DNA样品的长度为 100个碱基对,且 A占 15%,则胞嘧啶=20035%=70, ,完成三次循环,共需要提供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3-1) 70=490个。 考点:基因工程的步骤, PCR技术和半保留复制的计算。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但块茎不能食用。俄、德、芬兰专家共同做实验研究,用野生马铃薯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进行杂交, 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强的杂交系马铃薯。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过程常用的促融剂是 _,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_。 (2)一般在培养基
36、上培养 24 2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通过 _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3)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 、 过程的实验流程_。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激素,前者的作用主要是用于 _。 (4)若想制备人工种子,则需培养至 _阶段,取出包裹上人工种皮。利用人工种子繁殖后代属于 _。 ( 5)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再生植株的重要因素,请说明下列各项需要消毒,还是需要灭菌 _。 培养基 培养皿 接种环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三角锥形瓶 植物材料 答案:( 14分) (第 1小题每空 1分,其他每空 2分 ) ( 1)聚乙二醇 (PEG);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7、 ( 2)质壁分离及复原 ( 3) 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 ( 4)胚状体(或丛芽);无性繁殖 ( 5)需要灭菌的为 需要消毒的为 试题分析: (1) 分析图: 表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 PEG)为诱导剂,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原生质体有无细胞壁再生,通过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来鉴别,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表明已经产生了细胞壁。 (3) 、 过程分别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主要加入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激素,前者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后者促进细胞分裂和诱导愈伤组织或
38、器官分化出不定芽。 (4)若想制备人工种子,则需培养至胚状体阶段,取出包裹上人工种皮。利用人工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繁殖。 ( 5)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需要灭菌的是 培养基; 培养皿; 接种环; 三角锥形瓶。 消毒是指使用较温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需要消毒的是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植物材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消毒和灭菌等。 点评:本题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是科学家培育试管牛(染色体为
39、2N=60条)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过程通常用 _处理,可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形成卵细胞的场所是 _,精子是在精巢内产生的,精巢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为 _条。精子是在受精前精子要经过 _处理, 才具有与卵子受精的能力。 (2)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_。 ( 3)过程 进行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此时可利用激素对受体进行_处理。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 _,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过程 若要同时产生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通常用到的技术是 _。 答案:( 12分) ( 1)促性腺激素( 2分)卵巢和输卵管内( 2分) 30、 60、 120(写全得 3分,漏 1
40、个扣 1分) 获能 ( 2)显 微注射法 ( 3)同期发情;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分割移植 试题分析: (1) 对供体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形成卵细胞的场所是卵巢(减数第一次分裂)和输卵管内(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巢内精原细胞的增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为 60、 120条,形成精细胞通过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60、 30,则精巢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为 30、 60、 120。精子要经过获能处理,才具有与卵子受精的能力。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 3)胚胎移植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可利用促性腺激 素对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受体对移入
41、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若要同时产生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通常用到的技术是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考点: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据图回答问题。 (1) 构建此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_。 (2) 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 _,蚕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_营养级;若要使蚕增重 15 克,最少需要吃掉桑叶 _g。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为 _。
42、 ( 3)人工养殖池塘普通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_,水体的 N、 P含量 容易升高,会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_。 答案:( 14分) (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物质循环再生( 2分) 结构协调,合理种养,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合理即可)( 2分) (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分) 二 75
43、( 2分) 异养型( 2分) ( 3)高 (正)反馈调节( 2分)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 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 A的目的是筛选 _,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 _培养基。 ( 2) “目的菌 ”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 “目的菌 ”的代谢类型是 _。 ( 3)在上述实验操 作过程中,获得纯净 “目的菌 ”的关键是 _。 ( 4)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
44、化合物 A含量 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 “目的菌 ”的数量 _。 ( 5)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操作时应对接种工具采用 _灭菌的方法。 ( 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 “目的菌 ”的总数,他选用 10-4、 10-5、 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 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 是 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 ( 7)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_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 11分) (每空 1分 ) ( 1)目的菌 选择 (2) 化合物 A 异养需氧型 ( 3)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4) 减少 增加
45、 (5) 灼烧 ( 6)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 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 7)灭菌 试题分析: ( 1)题干中首先说明了 A是有机物,后来在培养基中双增加了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通过比较各培养瓶 中 A的多少,选出 “目的菌 ”,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 2) “目的菌 ”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 A,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该菌生长要有空气的参与,即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 3)获得纯净 “目的菌 ”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 4)培养若干天后,培养瓶中化合物 A含量减少,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 “目的菌 ”的数量增加。 ( 5)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操作时应对接种工具采用灼烧灭菌的方法。 ( 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 “目的菌 ”的总数,他选用 10-4、 10-5、 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 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 7)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考点:微生物培养。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