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对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火星探测是 21世纪人类深空探测的重点之一,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火星自主探测的相关研究。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 2011年,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共同探测火星。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第题。 【小题 1】与地球相比,火星 A赤道上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赤道上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C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小题 2】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月球是地球的卫
2、星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表格资料,火星的自转周期较地球长,故可判断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较地球小,由于火星的体积较地球小得多,即赤道半径较地球小得多,故可判断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较地球上小得多, A、 B错误;由于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上长,故其公转角速度较地球上小,根据火星与太阳的距 离可计算其公转轨道的周长,结合其公转周期即可判断公转线速度较地球线速度小,故 C项正确。 【小题 2】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3、。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推理、资料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能抓住表格的火星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和公转半径计算公转线速度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及时调用课 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读下面 “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 ,回答题。 【小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地形崎岖 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地表基岩广布 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B C D 【小题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提高植被覆盖率
4、修建水利工程 修建护坡工程 清除河道淤泥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 【小题 2】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季节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影响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分析。 根据下图判断: A、 B、 C、 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
5、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资源是指源于自 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用的物质和能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而能源是指一切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故能源中有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水能、太阳能等,也有属于矿产资源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而能源中还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二次能源,如电能。故C图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概况和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范围,掌握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关系;能源资源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从 到 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
6、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小题 2】从 到 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是 A热量 B海陆分布 C海拔 D水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从 到 的自然景观变化呈南北方向变化,是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属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题 2】根据图示从 到 自然景观变化呈东西方向变化,是由于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而形成,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 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征的差异即可判断。注意比
7、较分析。 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试题。 【小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A a、 b、 c、 d B b、 c、 h、 e C d、 e、 f、 g D e、 f、 g、 h 【小题 2】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分析,海陆间水循环包括海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和径流。故判断为图示的 a、 b、 c、 d四个环节。 【小题 2】目前,人类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活动而形成水循环,都属于对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
8、查水循环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分类、主要环节等基本内容,结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分析即可。 读海陆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题。 【小题 1】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 B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冬季 C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 D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夏季 【小题 2】此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秘鲁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判断,越往北气温越高,故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图示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即 “凸高为低 ”,反映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
9、较海洋低,故判断为当地的冬季。 【小题 2】洋流流向应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故根据图示的洋流凸向可判断,虚线处的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南半球的寒流,故只有秘鲁寒流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的判 断和洋流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差异; 掌握等温线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原理的基本应用; 能根据同纬度地区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判断季节; 能根据洋流的凸向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钱币被称为 “国家名片 ”,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
10、 B乙图上的景观 C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 【小题 2】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景观判断,甲为长江三峡;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乙为珠穆朗玛峰,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丙为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丁为瀑布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景观。 【小题 2】一地地貌景观的形成总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珠穆朗玛峰的隆起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 B项应为最佳答案:。 考点
11、: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与地貌形成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图示判断具体的地貌景观并掌握其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解题的关键,对于该题,学生应形成任何地貌景观的形成都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基本思维。 图为某地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按岩层和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A B C D 【小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仅受外力作用 B 岩层相对 岩层上升 C石油一般储存于 类的地质构造中 D 岩块为地垒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岩层之间的破坏关系,先生成的破坏后生成的,结合图示 均为沉积岩层,岩层越往下生成时间越早,故
12、判断 早于 生成;图示 断层破坏了 岩层所在的褶皱,故判断 在 之后生成;而 沉积岩层保持水平状况,未被破坏,故判断 沉积岩层生成最晚。 【小题 2】根据图示断层和褶皱地质构造的生成,反映了内力作用的结果, A错误;图示 处岩层相对 岩层下沉, B错误;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故图示 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可能有石油存储, C正确; 处岩层发生弯曲,为褶皱,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地质构造的破坏与被破坏关系;岩层的上下关系判断生成时间的早晚; 能根据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 掌握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的原理
13、。 某一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莲的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湖泊和沼泽 B热带浅海环境 C炎热干旱环境 D温湿茂密的森林 答案: A 试题分析: “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且有莲花化石 ”反映当地为陆地淡水的水湿环境,故 A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与沉积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岩层的化石和组成物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当时的沉积环境即可。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 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小题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
14、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南 西 北 东南 西北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 M 点吹东南风,则反映风向由四周吹向中心,故判断中心为低压,即为气旋系统,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位于北半球。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可能形成台风,若生成于北太平洋海域,则其移动方向为西北方向,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的高低气压分布,结合风向的偏向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偏向,进而确定南北半球的差异,并能结合常见天气系统的
15、实例分析即可。 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虚线表示极圈, EF 是昏线, OG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另一条日期界线是 A 135W B 135E C 45W D 45E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界两个日期的界线应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和 0时所在的经线。图示中心极点为北极点,故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 EF 是昏线,故判断图示北极圈内应出现极昼现象, 则图示 F点所在经线应为夜半球的平分线,地方时为 0时,根据 OG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 180经线,则计算 F点所在经线为 45E。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判断和时间计算。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分界两个日期的界线的基本
16、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晨线、昏线的关系判断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抓住夜半球的平分线为 0时即可判断另一条日期界线。 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于 2010年 11月 27日晚 20时在位于珠江新城南端珠江上的海心沙市民广场举行, 20时 06分开始文艺表演, 21时 42分熄灭主火炬,最后是 亚运会会旗交接仪式,广州和下一届亚运会举办城市韩国仁川实现完美交接。 【小题 1】当亚运会主火炬熄灭时,伦敦时间为 2010年 11月: A 26日 13时 42分 B 27日 13时 C 27日 13时 42分 D 28日 5时 42分 【小题 2】当主火炬熄灭的时候,则下列说法可信
17、的是 A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B北京昼短夜长 C地球距近日点越来越近 D南极极昼范围呈缩小趋势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 2010年 11月 27日 21时 42分熄灭主火炬,伦敦时间为 0时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 8个小时,故计算此时伦敦时间为 11月 27日 13时 42分。 【小题 2】 11月 27日位于 9月 23日到 12月 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南移,故此时北京昼短夜长, B项正确。此时地球公转应逐渐接近近日点( 1月初),南极圈的极昼范围正逐渐扩大。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
18、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区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并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化等内容。 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图日期所示的 、 、 、 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故白昼最长的应为 。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即可判断。 读下图,回答下列
19、各题: 【小题 1】 、 、 、 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 【小题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高空飞行 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平流层顶,气温约为 0C,故 曲线符合。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 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0、,故不利于对流运动,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的上部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依据:垂直方向上的气温递变规律,并掌握各层地区的气温分布、大气运动、能量来源等基本特征即可判断,注意区别三个大气层的 不同。 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 【小题 1】影响可能总辐射
21、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 “可能总辐射量 ”的基本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太阳高度。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大气状况等,并能结合图示信息比较分析即可。 读图,回答: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 0. 5 ,回答题 【小题 1】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过程是 A B C D 【小题 2】寒潮来临时,北方农民常用熏烟的办法
22、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火山灰的阻挡,能加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导致了气温下降。 【小题 2】人造烟幕能加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作用加强,则能防御霜冻。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原因和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即可判断。 下图为沿某岛屿 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该岛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小题 2】该岛甲、乙两地都
23、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 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 12月气温逐月递减 【小题 3】据上图信息,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东北信风影响 D距海较远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度变化可判断,该地区位于 40E-50E之间,位于东半球;根据该地区的气温分布特征, 1月气温高于 7月,故判断位于南半球。 【小题 2】根据两地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可判断,乙地降水量最大并非 1月, A错误; 26 月降水量逐渐减少, B错误; 7月气温最低, C正确; 812
24、月气温逐渐递增, D错误。 【小题 3】根据上题分析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乙两地应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终年高温,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乙地终年高温多雨,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为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受沿岸暖流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该地区的经度变化规律和各月气温分布差异,进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区域定位,掌握世界主要地区的 气候类型及其特殊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读 “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均变化 ”图,回答 ( 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 趋势。 (2)造成气温变化的
25、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_ _ ; 。 。 ( 3)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答案:( 1)上升(波动上升) ( 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破坏植被。 ( 3)略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气温变化资料分析:全球的气温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破坏森林而形成的。( 3)掌握全球变
26、暖的原因和危害,注意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原因,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即可。 综合题 读 “北半球气 压带、风带示意图 ”和 “甲、乙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气压带 A的名称是 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高温,盛行 _气流。 ( 2)图 1中 G带的风向是 _,图 2中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全年受该风带控制的是 (甲 /乙)城市,其气候特点是 _。 ( 3)由于气压带、风带随 _南北移动而移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图 1中的
27、_(填字母)控制,气候特点是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_。 答案:( 1) 赤道低压带,上升 ( 2)西南,乙,终年温和多雨 ( 3)太阳直射点, B,高温少雨,伏旱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气压带分布位置: A位于赤道附近,故判断为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故形成上升气流而近地面形成低压。( 2)图示 G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属于西南风;亚欧大陆的西部,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则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结合甲乙两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分布判断,甲城市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乙城市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8、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是由于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影响;地中海气候是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即图 1中的 B气压带控制,故高温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而形成伏旱。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影响和气候类型的判断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并能结合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气候特征判断对各地气候的影响。 读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每空 1分,共 7分。) (1)图中数码 代表 板块 , 代表 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 与 (板块名称 )相撞形成的。 (2)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
29、“漂浮 “在软流层上 ,至今仍在运动。图中字母 A处与 B处相比 ,地壳稳定的是 处;板块的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C、 D板块中位于生长边界的是 。 (3)板块构造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世界火山和地震多发的两个地带,这两个地带分别是 和 。 答案:( 1)美洲,太平洋,印度洋板块 ( 2) A,C ( 3)地中海 -喜马拉雅,环太平洋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海陆分布可判断板块的名称。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 2)由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较稳定,而板块边界处,地壳运动较活跃。故图示 A处地壳运动较稳定, B处位于板块边界,则地壳运动较活跃。图示 C处板块为板块张
30、裂运动,则形成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生长边界; D 处板块为碰撞运动,则形成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消亡边界。( 3)世界两大火山 -地震带为环地中海火山 -地震带和喜马拉雅 地中海火山 -地震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板块分布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六大板块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注意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类型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读 “洋流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数字代表的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_,属于风海流的是 _ 。 ( 2)从图示来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_为中心的呈 _时针顺序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
31、度海区形成以 _为中心的呈 _ 时针顺序的大洋环流。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形成全球性的 _环流。 ( 3)如果图示地区为太平洋,则洋流 的名称是分别是 _, _, _, _。 ( 4)图中数字 表示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_, 代表的洋流附近形成了世界性大渔场,其原因是 _。 答案:( 1) , ( 2)副热带海区,逆。副极地海区,逆;西风漂流(环流) ( 3)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日本暖流、西风漂流 ( 4)降温减湿;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洋流方向, 处洋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属于寒流; 处洋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故属于暖流; 为西风漂流,按性质属于
32、寒流,按成因属于风海流。( 2)根据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全球形成了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南半球呈逆时针,北半球呈顺时针。北半球形成了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中高纬度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西风漂流环绕全球。( 3)根据洋流流经附近的地理位置可判断, 洋流流经南美洲西岸,故判断为秘鲁寒流; 洋流流经美国的西部沿岸,故判断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处洋流流经日本群岛附近,故判断为日本暖流; 处洋流流经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判断为西风漂流。( 4)结合上题结论 , 为寒流,故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处受秘鲁寒流影响,为上升补偿流,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洋流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洋流性质, 结合世界主要的风带分布位置判断洋流的成因, 能根据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判断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能根据洋流的性质差异判断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