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88.01KB ,
资源ID:348689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8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层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体系统层次。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渐扩大的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C非洲、南美洲 D南美洲、北美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各大洲间的距离今后将

2、逐渐扩大是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符合的是非洲、南美洲。 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的生长边界。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的生长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造成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 D主要由风力、流水和高山冰川等外力作用雕塑而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 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构造学说。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 c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小题 2】与东非

3、大裂谷的成因最符合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3】 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C处岩层整体下沉,地质构造名称为地堑。 【小题 2】东非大裂谷是断裂下陷形成的,符合的是 C。 【小题 3】岩层沉积顺序是 ,然后发生的是岩浆活动,产生岩层 。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岩层的形成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岩层的形成顺序。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褶皱, B为断层, C为河

4、口三角洲, D为火山喷发,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河口三角洲。 考点:主要考查了内力作用的 “足迹 ”和外力作用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内力作用的 “足迹 ”和外力作用的表现。 下列现象不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的是( ) A夏天有云时气温较低 B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比大气上界少 C蔚蓝色的天空 D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 2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夏天有云时气温较低是由云层的反射造成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比大气上界少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的;蔚蓝色的天空是散射造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于(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的大气成分是( )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的大气成分。 考点:主要考查了干洁空气的组成及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组成及作用。 下列四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以下

6、单位为百帕)( )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符合的是 C。 考点:主要考查了近地面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近地面风向的判断,能合理利用 “左右手法则 ”。 在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右图 )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丙)形成高气压;乙处气流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乙大于甲;丙大于丁。整体来看,近地面气压要大于高空。 考点: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相

7、关知识。 下列各项的一组风向中,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 答案: C 试题分析:风向基本相同的是 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都是东南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带和风带。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 30N 附近 B乙点位于 30N C 是冷气流 D 盛行西南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为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 60N 由西风带带来的暖湿气流和极

8、地东风带来的冷干气流相遇形成极锋,可以判断甲点位于 30N 附近,乙点位于 90N, 是暖气流, 盛行东北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性大气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读下面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题。 【小题 1】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小题 2】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 D寒冷天气 【小题 3】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

9、风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为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小题 2】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时为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寒冷天气。 【小题 3】当高压中心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气流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上海市吹东南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反气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反气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a、 b、 c三地的气压相比较( ) A Pa Pb Pc B Pa Pb Pc C Pb Pc

10、 Pa D Pb Pc Pa 【小题 2】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判断, a 地的气压大于 1010 百帕小于 1015 百帕、b地的气压大于 1005百帕小于 1010百帕、 c地的气压大于 1000百帕小于 1005百帕。 【小题 2】图中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我国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泥石流。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压大小的判断和反气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

11、大小的判断和反气旋对我国北方天气的影响。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暖锋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符合的是 B。 考点:主要考查了暖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暖锋的判断。 在地质过程中,岩石的组成和成岩顺序的正确关系是( ) 岩石 化学元素 矿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构成地壳。 考点:主要考查了岩石、矿物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岩石、矿物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B地壳和地

12、幔合称岩石圈 C软流层是液体的 D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合称岩石圈;外核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软流层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 2007年 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爆发次数减小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

13、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答案: C 试题分析: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爆发次数增大;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 漠河地区出现 “白夜 ”现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呼机

14、、移动电话等会失灵;极光现象出现在极地附近。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日月升落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自转。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 A、 B、 C、 D、

15、 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 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A A、 B B B、 D C D、 E D A、 E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物体的偏转。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下图是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小题 2】图中 a、 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

16、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 1 670千米 /小时,纬度 60处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据此判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 【小题 2】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出 a点的线速度小于 b点,原因可能是地势较高,转动半径大。 考点:主 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及影响因素相关知识。 当太阳直射 90E某点时,

17、全球分属两个日期的界线是 ( ) A 90E和 90W B日界线和 90W C日界线和本初子午线 D 0经线和 90W 答案: B 试题分析: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180经线,另一条是 0时经线。太阳直射90E,由此可以算出 0时经线为 90W。 考点:主要考查了日界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日界线。 2012年元旦这一天 (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南移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北移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南移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北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月 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太阳

18、直射点的位置。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为近日点,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考点: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 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19、该深层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小题 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面大约 2 900千米深度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到此界面,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小题 2】纵波波速要大于横波波速,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纵波先减小,后增大。 考 点:主要考查了

20、地震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的变化和利用此原理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地壳的平均厚度 ( ) A约为 33千米 B约为 6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 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 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 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壳的厚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

21、的厚度。 火星是下图中的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绕日运行轨道的顺序可以判断 B为火星, C为木星。 考点: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的顺序。 中国 “萤火一号 ”火星探测器于莫斯科时间(东二区) 11月 9日凌晨零点 26分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据此完成题。 当 “萤火一号 ”发射升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 ) A 9日 6时 26分 B 9日 8时 26分 C 8日 17时 34分 D 8日 15时 34分 答案: A 试题分析:莫斯科时

22、间(东二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 6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以判断当 “萤火一号 ”发射升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9日 6时 26分。 考点:主要考查了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区时的计算。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C点的昼长为 (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0小时 D 20小时 【小题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可以采用数格法来判断 C 点的昼长,正反黑夜各一格,每格 2 小时,黑夜 4小时,昼长 20小时。 【小

23、题 2】图示日期为 6月 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四个城市长春纬度最高,白昼最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 6 月 22 日光照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判断昼夜长短。 下表所列的是 6月 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完成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6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小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乙地 B甲地、乙地、丁地 C丁地 D甲地、乙地、丙地 【小题 2】四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丙、乙、甲

24、D甲、乙、丁、丙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6 月 22 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由表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可以判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地、乙地、丙地。 【小题 2】同一天,相对应纬度点的昼长之和等于 24小时,可以将丁地转化成南半球对应的点,昼长为 10小时 04分。 6月 22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可以判断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丙、丁、乙、甲。 考点:主要考查了南北半球和纬度高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 6月 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南北半球的判断和纬度高低的判断。 综合

25、题 读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 ( 12分) (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 季。 ( 2)图中 AEC 表示晨昏线,其中 AE线是 线 (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 点。 (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 4)这一天 A地昼长 小时, E地夜长 小时。 ( 5)此时北京时间是 点。 ( 6)该图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 ( 7)此时,地球上以 线和 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日期 答案: ( 1)北 ( 1分); 夏( 1分) ( 2)晨( 1分); 6 ( 1分) ( 3) 90E( 1分); 23.5N( 1分) (4)12 ( 1分); 0( 1分)

26、 (5)14 ( 1分) (6)66.5( 1分) ( 7) 90W( 1分); 180( 1分) 试题分析: ( 1)自转方向逆时针是由北极上空俯视,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季。 ( 2)根据自转方向, AE线为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 6: 00。 ( 3)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中经线可以判断,直射的经线为 90E。 ( 4) A点位于赤道,昼长为 12小时; E点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夜长为 0小时。 ( 5)根据 90E为 12: 00,可以 算出北京时间为 14: 00。 ( 6)根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点位

27、于赤道, H=90-两者的纬度差可以算出 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66.5。 ( 7)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180经线,另一条是 0时经线,根据 90E为 12:00,可以算出 0时经线为 90W。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图中 A、 B、 C、 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 2)图中 A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B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 4)如果修建大型工程应避开 处。 ( 5)图中 A、 B两种构造中,利

28、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 答案: ( 1) A ( 1分); B ( 1分) ( 2)谷地( 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2分 ) 山地( 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往往形成山地。 (2分 ) ( 3) A ( 1分); 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地下水向两侧流,保持隧道干燥。 (2分 ) ( 4) C D( 1分) ( 5) A( 1分); B ( 1分) 试题分析: (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符合的是 A;向斜岩层向下弯曲,符合的是 B。 ( 2) A处背斜成谷,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

29、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 B处向斜成山,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往往形成山地。 ( 3)地下隧道应建在背斜处,原因是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地下水向两侧流,保持隧道干燥。 ( 4)修建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 ( 5)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等。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图中是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 。 ( 2)填出图中 A气

30、压中心名称: A ,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 3)受该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 C点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D点盛行 风。在图中用箭头画出 C、 D两处的风向。 ( 4) D地 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 答案: ( 1) 1 ( 1分) 亚欧大陆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分) ( 2)亚洲高压 ( 1分); 副极地低气压带( 1分) ( 3)西北( 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分); 东北( 1分); 画图略( 2分) ( 4)西南季风( 1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分) 试题分析: ( 1)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海洋上为低压,可以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 1月份)。 ( 2) A为亚洲高压(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使其保留在海洋上。 ( 3)冬季,东亚盛行西北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盛行东北风。画图略。 ( 4)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季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及其成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